书城成功励志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5385200000003

第3章 沉不住气,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3)

一个人将自己的底牌都亮出来的时候,往往是最强大也是最脆弱的时候,因为此时的他往往已经没牌可出了,而且失去了最后的一层防备和保护,可以说自己已经完全暴露在对手面前了,这时候你再想要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其实在多数时候,一个人的底牌只能作为一种震慑的手段和工具,它的神秘性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如果冒然公之于众,那么你的对手就能够找到你的命门和弱点,从而发起致命的攻击。正因为如此,做人要沉得住气,哪怕形势很危急,也不要轻易亮出底牌,一定要紧紧将杀手锏握在自己手中,要继续迷惑和震慑别人。

《易经》的乾卦中有“潜龙在渊”的说法,意思是告诫人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举妄动,要懂得隐藏实力,待时而动,就像龙潜藏在深渊中一样。《道德经》则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一个国家的利器不能够让别人知道,否则就会存在覆亡的危险,可以说底牌往往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个人如果冲动行事轻易托出自己的底牌,很容易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同时也容易暴露出自己的一些弱点,从而给对手可趁之机。遇事还是应该保持冷静,只有放好压箱底的本钱,这样才能够确保自己继续生存下去。

比如说商人只有隐藏好自己的底线,才能把握谈判的主动权,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职员一定要保留压箱的技能,这样才能始终吸引领导的关注;而在竞争时只要留有底牌,就能够压制对手,做到出奇制胜。隐藏自己的底牌是一种策略,是生存的一种方式,就像毒蛇一样,它们从来不会轻易浪费掉一滴毒液,因为毒液就是它们的底牌和杀手锏,一旦过早亮出底牌,一旦过早耗光自己的毒液,那么它就失去了最基本的防备能力和攻击能力,最终只能像蚯蚓一样任人摆布。

宋文帝刘义隆是一个聪明仁厚、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虽然国力强盛,但是却生性简朴,不喜欢奢侈之风,不过他做人太直率,往往不懂得隐忍,常常会将自己的心事说出来,最终被自己的儿子杀死。其实宋文帝的太子刘劭一直以来就想着谋权夺位,登上帝王之位,后来有人向宋文帝高密,说刘劭有篡位之心,宋文帝于是召见刘劭的莫逆之交刘浚问话,刘浚虽然掌握了证据但是闭口不答。

宋文帝没有办法,但仍然决定动手擒住刘劭,废除太子之位,然后赐死刘浚。可是当晚他竟然对自己的妃子潘淑妃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潘淑妃是刘浚的养母,她非常疼爱这个儿子,而且早就劝过刘浚交出刘劭谋反的证据以求保住性命。当她听到皇帝准备动手时,大惊失色,于是连夜将消息透露给养子刘浚,刘浚于是又将消息告知刘劭,刘劭知情后当夜就起兵造反,率领部下杀入宫中,宋文帝因为过早透露自己的意图,从而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做人还是应该低调一些,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沉住气,要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要将自己的实力隐藏起来,千万不能图一时的痛快而亮出底牌,这样只会让自己身处险境,遭受到别人的攻击。只有隐藏自己的实力,保留好自己的底牌,对手才能无从知晓你的信息,自然也就难以抓住你的弱点。

低姿态是收服人心的妙方

有人问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听说您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想了想回答说:“三尺!”那人觉得十分可笑,非常不解地说:“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听完之后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苏格拉底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禅机:做人要放低姿态,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对这句话常常就会有所领悟,比如我们习惯于结交那些平易近人的人,习惯于和没有架子的人打交道,习惯于和低调谦卑的人交朋友,因为别人越是低调,我们往往越是不会产生压迫感,越是觉得安全舒适。相反地,那些高调的、自负的、目中无人的人,往往让人感到芒刺在背,觉得很不舒服。

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能够结交更多的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被他人关注,但是很多人在寻求自我价值的时候,往往沉不住气,认为只有表现得比其他人要好,只有在气势上压倒其他人,才能够从精神上征服别人,殊不知低调才是王道,殊不知低姿态才能够为自己的形象和价值加分,才能够更好地收揽人心。

瑞典的前首相帕尔梅就是一个行事低调的人,身为首相,他的名望和权势实际上都是无人可以比拟的,但是他总是把自己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去,他住的是普通的公寓楼,上班时采用步行的方式,遇见路人也会主动打招呼,完全没有什么架子。正因为这样,帕尔梅成了瑞典人心目中最有魅力的人,就连他的政敌也都认为帕尔梅是一个低调而完美的人。

其实,生活中不乏帕尔梅似的权贵,但是能够像他一样低调处事的人则很少,每个人都想着表现自己,都想着在众人中突出自己的能力、地位、财富、名声,所以处处都喜欢炫耀自己,喜欢用最高调、最耀眼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以期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和支持,可事实上想要保证人心归一,想要让别人更好地认可自己,那么最好的方式不是大摇大摆、大张旗鼓地证明什么,而是低调谦卑地做人做事,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对你产生亲切感,也才愿意信任和尊重你。

和帕尔梅一样,西晋的名臣羊祜也是一个行事低调的人,他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但为人谦恭有礼,待人和善,完全没有什么官架子,更重要的是他为官两袖清风,没有骄横跋扈、恃强凌弱的恶习,更不会好大喜功。正因为他低调、清贫,很多人都将他与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相提并论。

晋武帝司马炎上位后,羊祜因为辅佐有功,被封为郡公,武帝甚至有意给羊祜加官至车骑将军,羊祜却坚决推辞,他认为自己入仕的时间不长,论资历更是不及朝中大员,所以根本不应该受封这么重要的官位。他还委婉地表示自己身为外戚,应该适当远离权力中心,如果受到过分的宠爱,那么对其他官员来说会很不公平,他上表乞求武帝收回成命,但是武帝非常欣赏他的为人,于是没有同意。

羊祜深感龙恩浩荡,不过低调的他此后行事诶谨慎,每逢因功受封,他都百般推辞,坚持不受,这并不是做作,而是一种非常恳切的态度,因为他觉得自己并没有比其他人做得更好,而且他意识到自己如果过于高调强势的话,会引来杀身之祸。正因为如此,朝中大臣对于羊祜向来都很尊敬,他们认为羊祜具有宰相的胸怀和智慧。

不仅如此,羊祜还非常注意个人的形象,平时虽然掌握机要大权,但他从来不钻营权势,更不会利用权势来大做文章,为自己谋取私利。有时候他会向皇上举荐人才,但是他从来不会任人唯亲,每次推举的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贤士,事实上,很多高官喜欢提拔人才,但他们为的是建立嫡系和亲信部队,或者是成立自己的智囊团,本质上来说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但是羊祜从来不这样做,他甚至不让受举荐的人才知道是谁帮助了自己。

而在日常生活中,羊祜非常清贫,生活十分简朴,吃穿用度都和平常百姓没有什么差别,甚至于他将所得的俸禄都用来接济百姓,所以到死也没有留下什么财产。羊祜临终时恳请武帝不要以侯爵的级别厚葬他。武帝听说后非常感动,于是对左右官员感叹道:“羊祜一世清廉,身虽死,美德仍在,遗志更为感人,他的贤德可以和古代的伯夷、叔齐相媲美了。”

低调做人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智慧。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用谦卑低调的姿态对待周围的人,这才是一个人立世的根基,也是个人成功的前提,只有保持低姿态,才能适应所处的环境,才能够迎合众人的思维,也才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和信任。如果采用高姿态待人,那么反而会弄巧成拙。

有个自负的州长想要结识小说家马克·吐温,可是他不想屈尊降贵去找对方,以免折了自己的身份,于是就让马克·吐温去找他,马克·吐温委婉地推脱掉了。州长派来的人非常尴尬,为了交差,他私底下问这位望重一时的小说家是否见过州长,马克·吐温回答说见过。来人便追问他对州长的印象如何,马克·吐温故作思考状,想了大半天,然后才慢悠悠地说出口:“州长大人实在太过高大伟岸了,以至于我都看不到他的头究竟在哪里,因此无法清楚地进行描述。”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精神需求,但是人往往都是对等的,你想要得到其他人的尊重,那么首先要懂得降低姿态去尊重其他人,就需要懂得去谦卑地对待其他人。只有保持低姿态,才有可能吸引别人的关注,才有可能赢得更多的好感。

没有找好自己的定位,怎么能有精彩的人生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经说过:“如果你在游戏中感到很痛苦,那说明你的玩法选错了。”可以说,如果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出差错,总是感到迷惑和失落,总是无法准确把握目标,那么也许是因为我们本身的定位出现了差错。

有很多人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在整个团队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比如一些职场人士,常常弄不清楚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应该处在何种位置,往往是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别人怎么做,他也跟着怎么做,因此总是会觉得自己在团队中是多余的,而且还常常不受欢迎,破坏整体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氛围,无论做什么都存在一种违和感。这就是定位不清带来的后果,你会在社会生活中迷失自己。

其实人生就像是演戏,每个人都想要演好一出戏,想办法成为舞台上最好的演员,那么怎样做才能打造一个最好的自己,打造一个最好的演员呢?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都应该清楚自己最适合演什么,最适合怎么去演,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戏路,演出才会精彩,我们也才能够将角色演活。一旦你觉得自己的演出生硬别扭,一旦你觉得自己和舞台的节奏相脱节,那么肯定是因为选错了角色,选错了戏路。

其实无论做什么,都要沉住气,都要认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去做,因为只有选择那些最适合自己的东西,你才能够将这些东西做到极致。其实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机会,但是最好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去做那些最能带来成就感、最光鲜的事情,不要总是心浮气躁地被那些“好项目”所引诱,那些“好”东西未必适合你,一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成功才更有保障。

社会就像是一张大拼图,每个人都是这张拼图中的一个部分,想要让自己在社会中发挥最大的价值,那么就要懂得将自己安放在最适合的位置,这样你才能成为整张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才会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这就像唐僧师徒一样,每个人都在做自己最应该做也最擅长去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团队。如果唐僧去打妖怪,孙悟空去挑担子,猪八戒来领导团队,沙僧来当开心果,那么整个团队也就不会获得成功,他们中的每个人也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点,我就能够撬动整个地球。”其实,很多时候成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我们需要找准一个点,找准一个能够改变人生的点,只要你了解自己最擅长什么,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然后坚持下去,那么你的能力、价值就会成倍地放大,你成功的机会也会不断增加。

刘邦曾经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在这里刘邦将张良当成了谋士,然后让萧何管理后勤保障工作,对于韩信,刘邦让他带兵打仗,可见每个人都有了最合理的安排,而至于自己,刘邦的定位就是一个领导者,没有多少实际的专业技能,但是领导和管理能力一流,所以他适合当一个好领导。

刘邦有一次和韩信谈话,两个人说到了带兵打仗的事,刘邦突发奇想地问:“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毫不客气地说:“最多十万。”刘邦听了不是很高兴,于是接着问:“那你呢?”韩信自信地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其实的话无疑会惹怒刘邦,但是韩信接着说:“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言下之意,韩信虽然能够带兵,但是刘邦能够带将。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意思就是说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善于说话的人不会留下任何破绽;善于计算的人用不着任何工具;善于封闭的人不设机关也没有人能打开;善于束缚的人看不到绳结却没有人能解脱。圣人一贯善于挽救人,就不存在没有用的人,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力,就不会有废物。这就叫做因循自然的智慧。可见刘邦就是那样大智大慧的人。

对于每个人而言,想要获得成功,想要让自己获得更加精彩,就不要盲目地做事,不要盲目地设定工作计划,应该先沉住气,应该先沉下心,慢慢分析自己,给自己一个最准确的定位,了解自己最应该做些什么,了解自己最适合担任怎样的社会角色。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定位人生实际上就是磨刀的过程,定位找准了,也就意味着刀被磨快了,这样一来工作的时候就能够事半功倍,那么离成功也就能够越来越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