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5385200000027

第27章 沉住气,揣着明白有时也要装糊涂(3)

其实存在分歧和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智,因为直接针锋相对只会让气氛变得尴尬,让双方的火药味变浓,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

面子问题可大可小,但不能不重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懂得去尊重别人,要尽量维护和保全他人的面子,遇到事情了要沉住气,不要只想着自己,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损害他人的情感和尊严。其实我们对别人好一点,帮助别人挽回面子,实际上也是为自己赢得更多的退路。

不要成为那个盲目的纠错者

在《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中,有人让皇帝穿上一件根本不存在的衣服,结果皇帝兴高采烈地光着膀子在街上炫耀,可是一个说真话的孩子打破了祥和欢庆的局面,他认为皇帝什么也没穿,结果弄得皇帝颜面扫地。听到这里,故事就完结了,我们也常常对那个敢说真话的孩子报以热烈的掌声,可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下去,我想至少这个孩子应该会为他的真话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为了遮丑,为了泄愤,孩子都难免遭受惩罚和报复。

其实这场戏完全可以在这种荒诞的氛围中继续演下去,皇帝继续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人们依然保持麻木的看客心态,那个欺骗皇帝,给皇帝制作新衣服的人也可以安然继续自己的骗术。可是那个真诚的孩子却打破了一切的真相,皇帝的面子和尊严受到极大的损害,自然而然,孩子很可能会被皇帝杀掉,而且这几乎是必然的。

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穿着“皇帝的新装”,尤其是我们的上司,我们的领导,如果我们都说出真话,都想着指正他们的错误,那么很显然你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道理很简单,因为你让上级领导感到难堪了,他不会因为这个错误而生气,而会将所有的怒气转移到你身上,会认为你才是引发个人尊严危机的导火索。

其实很多人都会发现领导犯了错,没人说并不代表没人知道,只是没人敢说而已,而且有时候也没有必要去说,只要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说出来实际上会把气氛弄得更僵,而最终说出来的那个人很可能会成为这个错误的牺牲品。事实上,我们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应该更加明智一些、更机灵一些,有些不该说的话,千万不要说,对于某些错误,要懂得假装糊涂,装作没看见一样,要沉住气,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多管闲事而惹祸上身的纠错者。

张作霖是一个依靠土匪发家的将军,尽管自己能力很强,可是就是识字不多,有一次,他应邀出席名流集会,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是文人墨客,有一些则是附庸风雅的人。见到大家都在,几个日本浪人于是故意称赞张大帅文武双全,想要向他求得一幅字画。张作霖明白这是对方在故意刁难自己,可是他又不好意思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认怂,于是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几个人很快围上来看,张作霖没有办法,只好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写出了一个“虎”字,其实张作霖会写的字不多,但是很多人都说他是“东北虎”,因此他对于这个字练得最多,看上去自然也还过得去。大家看到他写完字后,都纷纷叫好。可是在留下落款的时候,张作霖却写下了“张作霖手黑”这几个字,大家很快发觉其中的错误,其实了解字画的人都知道,落款应该是“张作霖手墨”,可是这位张大帅不会写“墨”字,因此少写了一个土。

这时候,有个士兵直接提醒张作霖:“大帅,您写错了,黑字下面应该还有一个土。”张作霖听了,脸一下子就红了,等着接受大家的嘲笑。可是张作霖的秘书突然训斥那个多嘴的士兵:“你懂什么,今天将军在这里是要表明自己的心迹,让所有人知道在这片黑土地上,日本人索取的东西,都要寸土不让。”这一番解释说得群情激昂,大家都纷纷对着张作霖点头称赞。张作霖化险为夷后,重重奖赏了这个秘书,然后让人偷偷将那个多嘴多舌的士兵给枪毙了。

有个哲学家说过:“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面前,如果所有人都认为某件事是正确的,那么你就不要轻易指出它的错误。”很显然,对于某些错误的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而没有人前去更正,实际上也有它的道理,我们只需要顺从环境,没有必要做那个大煞风景的人。你觉得自己指出错误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可事实上往往很愚蠢,因为你的纠错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

正因为如此,我们平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要轻易成为那个纠错的人。当你觉得某件事不合情理时,当你觉得有人在编造谎言时,不要轻易去批判和指正什么,你要想一想别人为什么没有指正出来,要想一想自己这么做会引发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如果你没有那样的能力去制止这种事情,那么就不要冲动行事。

其实,有时候,面对他人的错误,最好的方法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要懂得忽视和无视那些错误,尽量假装糊涂,继续当一个一无所知的沉默看客。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心知肚明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说得清清楚楚,我们更没有必要出风头,因为将这些事情捅破,并不见得会是一件好事,因为谁捅破了,谁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就容易引火烧身。

直言也要讲分寸,舌头多拐几道弯

在生活中,人们对于真相和事实的表达,往往讳莫如深,有些人只是一笔带过,有的人选择沉默,而有很多人喜欢假装糊涂,以另外一种更为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多人认为这个人虚伪,认为他很糊涂,完全忽视了事情的真相。可事实上,从说话的效果来看,那些委婉表达的人更能够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且通常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而实话实说、喜欢直来直去、口无遮拦的人,尽管偶尔表现得很正直,但是却难以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常常被人讨厌和排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真相不一定都是坏事,但是直接说出来的真相通常都不是什么好话,没有多少人愿意听这些生硬的语言。”可以说实话实说往往让人心里添堵,毕竟实话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让人尴尬的东西,因此如何合理地表达清楚就成为了关键。合理的表达实际上就是要做到把握分寸,要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要变换着说,无论自己想要说什么,都要委婉一些,有时候不妨装糊涂。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曾经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后来当了皇帝,但仍然记着当年的苦生活,想起自己成为了皇帝,而那些曾经的穷伙伴,如今是否还是那样贫困潦倒呢?想到这一点,他就颁布诏令,让那些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小伙伴入宫。

第一天,一个曾经和朱元璋一起放牛的人走进大殿,一见到朱元璋就立即叩首高呼“万岁”,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可是他实在记不清眼前的人到底是谁了,于是就让对方禀明身份。这个人于是抬起头大声说:“我主万岁!曾记否,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道,多亏菜将军帮忙……”

这一番说道实在高明,听上去稀里糊涂,但实际上都是朱元璋儿时因为饥饿而与几个伙伴偷豆子的事,原本朱元璋是不乐意听到这样的事的,不过这样一委婉说出来,只有他们两个人心知肚明,完全顾全了自己的面子,而且很有气势。于是就非常高兴地打赏了这个人,给他封赏了一个御林军总管的官职。

第二天,一位乞丐上殿面圣,这个乞丐原本是朱元璋的铁杆兄弟,两个共患难,他曾经还乞讨食物来给朱元璋充饥,所以朱元璋非常感激对方,对这个人影响也是最深的。看到老朋友来见自己,朱元璋很高兴,可是还没来得及叙旧,对方就开了腔:“哎呀,朱老四,你还记得我吗?”这个人千里迢迢见到皇帝,自然是难掩兴奋之情,所以直接脱口而出。

朱元璋听到别人叫他朱老四,心里不大乐意,可是又不好发作,于是假惺惺地问:“你是谁,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其实这是托辞,明摆着就是想要和“朱老四”这样的称呼脱离干系,可是乞丐不识趣,反而直接说:“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你忘了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

朱元璋一听直接火了,这个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露自己的丑事,实在可气,他怒目而视,希望乞丐能够快点闭嘴,可是乞丐还是念叨个不停:“你想想,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瓦罐被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把红草叶子也吃到了嘴,还卡在嗓子眼里,还是我想办法让你吃了青菜叶子才把红草叶子一块咽下肚子……”

文武百官听了都纷纷低下头,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对着文武百官说:“这是哪里找来的疯子,在这里胡言乱语,还不拖出去斩了?”结果,实话实说的乞丐不幸成了刀下的冤魂。

其实,虽然前后两个人说的意思都一样,可是前者经过委婉的修饰,完全将丑事美化了,而乞丐则直接道出了当年不堪的往事,自然触怒龙颜,不仅捞不到任何好处,反而成为了冤死鬼。由此可见,直言未必是好事,想要道出实情,也要注意包我好分寸,要沉住气,考虑清楚,然后委婉地说出口,不能一时兴起就直接说出来,这样很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从而给自己招惹麻烦。

卡耐基曾经说过:“说实话是一个人诚信的表示,但是诚信并不意味着你要承受直接陈述时的风险。”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把意思说明白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把话说好,要把话说的更容易让人接受,让人听着舒服,而不是直接干巴巴地陈述出来。所以在说任何话之前,经过委婉的修饰是有必要的,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实话中的那些棱棱角角划伤别人。

舌头为什么是柔软的,就是因为我们需要舌头打卷,需要舌头转弯,需要将肚子里的话委婉地表达出来,有时候,说出话里的意思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把话说得更加舒适才是体现说话艺术的重要原则和技巧。因此无论说什么,无论想说什么,都不要直接平铺直叙地把真相说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委婉表达,这样才能够把话说得圆润,才能把话说到人的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