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5385200000025

第25章 沉住气,揣着明白有时也要装糊涂(1)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要明明白白地过日子,所谓明明白白就是要认识生活,要看透生活的真相,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计较得太过清楚,反而要适当装一下糊涂,重要的是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把事情说得太明白,把事情计较得太过清楚并非总是好事。因为一个人如果表现的越是精明,越是计较,那么麻烦很可能越容易找上门。其实,糊涂一些没什么不好,而揣着明白装糊涂更是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

学会糊涂才能领悟聪明

有关糊涂人和聪明人,我们常常习惯于从外在的表现来直观地进行评价,比如看到那些稀里糊涂、老实巴交、常常吃亏的人,我们自然会认定他们有些糊涂,至少不够聪明。而看到那些精明能干、点子很多的人,又会认为他们很聪明。可事实上聪明人和糊涂蛋并非只是表面上的区别,我们常常难以从外在表现上清楚地辨识出来。

比如在炒股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在高价的时候买进股票,很多人都认为他很傻,这不明摆着被人坑吗,可是这样的“傻子”却往往能够挣到一笔钱,为什么?因为当他高价买入时,有很多跟随者会跟进,然后他就能够以更高的价格脱手。这种情况其实和有些经销商和供货商的经营策略一样,表面上看,他们似乎不懂得经营,明显吃了亏还要去冒险,殊不知这是一种博傻游戏,也就是说当你认为他是傻子时,他坚信会有更傻的人存在,他能够将吃的亏转移到更傻的人身上。这种情况在博弈中被称作博傻理论,精通博傻理论的人看上去糊涂愚昧,但其实聪明过人。

我们常常讲一个成语:大智若愚,意思就是说,大智大慧的人通常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愚钝不堪的,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呆呆傻傻,不够灵活,甚至总是表现得很糊涂很愚钝,但事实上却懂得明哲保身,懂得隐藏实力,懂得精准地把握人生。糊涂只是一种表象,一种掩饰,是掩饰聪明的一个幌子,糊涂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别人所不具备的大智慧。

莎士比亚说过:“愚笨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很聪明,而聪明的人却一直觉得自己很笨。”很多人都喜欢在人前卖弄才学,喜欢直接在别人面前展露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不时耍一点小聪明,可这样的人最后往往要吃亏,他们千算万算最终很容易把自己算计进去。而有的人表现得很糊涂很糟糕,让人误以为是个笨蛋,但是他们的心里和明镜一样透彻,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把握比谁都要精准,表面上吃了不少亏,却能够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如果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一些,那么就要懂得装糊涂,要懂得揣着明白装糊涂,糊涂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只有掌握糊涂的处事方法,才能够真正领悟到聪明,才能够真正成为聪明的人。

比如,近来有很多学者认为《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人应该是鲁肃,尽管表面上看,有很多人都很聪明,智慧过人,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完美,只有看上去非常鲁钝的鲁肃成为了糊涂的聪明人。一般来说那些聪明人都太过明显,诸葛亮智而近妖,曹孟德智而奸诈,司马懿智而阴险,周公瑾智而自负,只有东吴的鲁肃伪装的最好——智而忠厚。

正因为如此,鲁肃是三国中非常懂得隐藏自己的一个高手,很多人甚至都不会将这个糊涂忠厚的人当成一个高手来对待,因为觉得没必要,可事实上他才是最可怕的对手。虽然他没有做出什么特别明显的大事,没有什么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智慧,但他却是整个东吴的顶梁柱,其智其才都不在周瑜之下。

而从做人的原则来说,鲁肃也算是最成功的了,比如说曹操太过霸气,结果成为了人人恨之入骨的奸雄;诸葛亮太聪明能干,导致为李严所嫉,而且手下人的能力受到限制;司马懿能力太出众,所以侍奉三主也未能取得信任,大家都处处防着他;周瑜自负才智过人,因此最后被别人活活气死。在这些绝世的高人当中,事实上只有鲁肃的政治生涯最安全最顺畅,每个人都在说他的好话,周瑜死前力荐他当都督,其实就是对其能力最好的证明。

这是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时代,每个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常常会迫不及待地表现自我,想要迫不及待地在人前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自我感觉聪明的人总是处处显露自己的才学、才智。这种表现欲望和表现方式其实和生活环境,尤其是竞争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可是一个过于表现自己的人很可能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真正的聪明人就应该像鲁肃一样,要懂得隐藏自己,甘于碌碌无为,敢于糊涂处事,而实际上对世间的大小事务都能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把握。

曾国藩也是一个装糊涂的明白人和聪明人,当年他的湘军是整个大清朝中战斗能力最强的武装力量,可是在对抗太平军的时候,曾国藩常常要求士兵打一些小败仗,允许士兵表现出消极的斗志。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一般人都是追求胜利,而曾国藩为什么要让士兵吃败仗,而且故意表现得很懦弱呢?大家都认为曾国藩很糊涂。可是曾国藩却认为湘军表现太过强势,完全抢了八旗军的风头,那么势必会成为朝廷的眼中钉,如果表现得糟糕一些,反而会让清政府放下戒备,而且也能够迷惑太平军,这时大家才知道曾国藩的确智慧过人、考虑周全。

每个人都想成为真正聪明的人,都想着成为最后的成功者,因此在面对生活的时候,要做到有能力而不轻易释放,才智过人则要表现愚钝,而且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沉住气,不要轻易去表现,不去卖弄,不要痴迷于外在形式上的出风头,而是深深隐藏自己的实力,而且还装糊涂、假装无知,假装无能,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才智。只有通过稀里糊涂的表现形式,才能真正表现出一个人的聪明,只有通过糊涂的表现形式,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掌控力和理解力。

做人要精明,但不能耍小聪明

西方有这样的一则寓言:在太平洋的荒岛上住着一群非常奇特的三眼人,所谓三眼人,顾名思义,他们长着三只眼睛。有个人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就开始琢磨着利用这些三眼人赚一笔钱,他认为如果自己能够抓住一只三眼怪兽,然后将其放到世界各地去巡回展览和表演,那么自己必定会财源滚滚。

想到这里,他就着手登岛去找三眼人,并且特意打造了一个坚固无比的铁笼子。可是当他登上荒岛的时候,就被一群三眼人给抓住了,很显然,这些怪人都没有见过两只眼睛的人,于是都觉得好奇。大家认为将这个两只眼的家伙抓起来,然后关起来供伙伴观赏,一定可以挣一笔钱。结果三眼人将这个人装到他制定好的铁笼子里,然后带着他到荒岛各个部落进行展览。

其实,在这个简短的故事当中,登岛的人自以为很聪明,自以为可以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发一笔横财,却不知道正是由于小聪明,导致他最终受困,并沦为了别人的笼中之物,可以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虽然只是一则寓言故事,但是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实际上数不胜数,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很聪明,自认为耍了一点小手段就可以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殊不知小聪明往往是让自己落入陷阱的元凶。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阴险毒辣,喜欢耍小聪明,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落得草席裹尸的悲惨下场。杨修也很聪明,而且有些自以为是,结果这些小聪明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事实上,小聪明是一种期望自我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种极端表现,体现了过分地追求自身利益和自我感受的不健康心态,对个人的表现而言,一时的自以为是常常会将自己拖入陷阱之中,而对他人来说,耍小聪明的心态往往会给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印象不好。

比如在人际交往中,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往往不受待见,大家会认为他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拿别人开玩笑,总是自大自傲,往往难以相处,所以这种人通常都会被他人排斥。而在团队中,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常常注重个人的表现欲望,常常将团队工作当成个人的表演秀,这种人过于看重自己的体验和私人利益,所以常常会弃团队的利益于不顾,容易破坏团队的化学反应,所以常常会被排挤出去。

所以说耍小聪明实际上是一种让人不舒服、让自己难受的行为,虽然满足了一时的表演欲望,满足了自我表现的虚荣心,满足了自己唯利是图的欲望,但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季羡林曾经说过:“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作‘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自己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很多时候,我们利用小聪明来为自己谋取利益,我们利用小聪明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能干,看上去风光无限,出尽了风头,甚至让别人哑口无言,但说到底这并没有多少意义,相反地还会因为过于表现自我,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变得目光短浅。

其实,只要分析哪些喜欢小聪明的人,就能够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虚荣心强,而且缺乏长远的目光,缺乏大局观,往往只为眼前的利益而痴迷。这种人目光短浅、行为幼稚,常常因为贪小便宜而错失更大的利益,这种人过于喜欢表现自己,过于自信,常常会落入陷阱而不自知。

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头笨驴,有一次,主人让它驮运重重的盐袋,由于天气炎热,加上身上的担子太重,毛驴渐渐体力不支。当它途经一条河流的时候,由于四肢发软而跌倒在河道里,盐迅速在河水中融化。毛驴挣扎着起身后,突然发现身上的担子变轻了许多,它意识到是水帮助自己减轻了身体的负重,于是高高兴兴地上路了。

第二次,主人又让这头毛驴驮运棉花,其实棉花根本就不重,毛驴走了很长一段路也没有觉得累,可是毛驴还想要让担子更轻一些,它想到上次利用水来减轻重量的经历,不禁喜上眉梢,于是非常兴奋地跳入河中,可是棉花不断吸水,毛驴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被压垮在河道里淹死了。

毛驴自以为很聪明,喜欢投机取巧,殊不知虽然同样都是水,但是面对不同的材料,水的特性会得到不一样的展示,因此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可以说毛驴实际上是被自己的小聪明害死的。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是一个智力存在问题的人,但是阿甘的母亲安慰并激励自己的儿子说:“做蠢事的人才是蠢人。”耍小聪明其实就是在做一件蠢事,尽管外在形式看起来很不错,但最后的结果却往往让人后悔不已。

正因为如此,为人处世不能太过看重外在的表现形式,不能总是用小聪明来解决问题,做人还是应该沉稳一些、淡定一些,要懂得掌控大局,要懂得理性地表现自己。一个人让自己看起来更加聪明一些,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过度展示自己的小聪明,实际上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为小聪明最终会让你犯一些最简单最愚蠢的错误。

睁一只眼处世,闭一只眼交友

有人说做人要懂得睁一只眼和闭一只眼,所谓睁一只眼,就是说为人处事,要睁大自己的眼睛,要看清楚这个世界,要弄清楚现实,不要被现实所迷惑,不要被眼前的景象遮蔽眼睛。这个世界有很多诱惑和陷阱,有很多看似美好却隐藏危机的东西,因此做人一定要睁大眼睛,要能够明白是非,要懂得分清对错,要能够辨识诱惑背后的陷阱,要做一个内心透彻的明白人。

而在交友的时候,则要保持宽容心,不要对朋友的行为斤斤计较,凡事不妨看开一些,不妨顺从对方一些,有些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必要弄得太清楚,也没有必要计较太多。对方有什么秘密,你不要去打听,对方有什么缺陷,你也不要去揭露,对方偶尔做了错事,伤害了你,也要装作不知道、不在乎,尽量包容朋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缺陷,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你的朋友也是这样,因此和朋友交往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包容他的缺陷和不足,要懂得用宽容之心来对待朋友。如果你把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把什么都算得清清楚楚,那么你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

睁眼是为了看清世界,是为了防备这个世界,这是一份应有的警惕心,是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下去,为了更好地把握住竞争的机会。而闭眼则是一种信任的姿态,意味着包容和妥协,意味着你有时候需要假装糊涂,当然这种糊涂并不是完完全全的放纵和忽视,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包容,虽然嘴上不说,虽然没有外在的动作表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如明镜。

很多人在交友的时候,常常会认为两个人想要彼此信任和理解,那么就一定要相互了解,所以总是喜欢探听对方的秘密,总是想要彻底弄清楚对方的为人、背景、能力、社会地位等信息,而且还喜欢互相告知秘密,认为只有彻彻底底的坦白,只有相互全面揭底,才是值得深交的朋友。可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空间,对于这一点,我们没有必要弄得太过清楚,而朋友间也需要有个缓冲带,这样有助于促进感情的发展。

事实上,一切都弄清楚了反而不好,心理学家发现,人与人交往就是一种相互了解、相互探索的过程,正因为有探索的需求,正因为本身具备的神秘性,交往才能够长久进行下去,我们的魅力才具有持久性。如果什么都弄清楚弄明白,什么都了解透彻,实际上审美观念会下降,而且你会下意识地要求对方做得更好,下意识地让对方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但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的。所以最好还是留有余地和空间,最好还是包容对方身上那些未知的、有缺陷的存在,这样对友情的持续往往很有帮助。

在人际交往中,包容心很重要,很多人为人处事很讲原则,可是太讲原则的人虽然正值透明,却往往不懂得变通,缺乏灵活的交际手段,最终很可能因为过于坚持原则而被人排挤出交际圈。所以在交友的时候应该适当做出退让,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可以适当做出调整,一些与原则和性格相冲突的东西,可以适当地视而不见,这样实际上更有利于你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提起开封府,很多人率先想到的一定是宋代的清官包拯,事实上包拯几乎成为了开封府的代名词,不过在开封府的历史上,其实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官员,他就是大作家欧阳修,而且包拯就是欧阳修的前任知府。包拯是当时的能臣,铁面无私,不畏强权,所以不少贪官和权贵都非常惧怕他,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包拯的出现的确起到了震慑贪官的作用。可是包拯的严格执法得罪了很多当权者,他们常常到皇帝面前告黑状,皇帝也认为包拯偶尔的确有些过火,甚至有些目中无人,于是找借口免去了包拯的职务。

包拯被免后,欧阳修就走马上任,鉴于前任知府的经验,欧阳修开始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他觉得自己想要处理好开封府的事务,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联络他人,处理好各方的关系,这样自己才能更好地管理。正因为如此,欧阳修在处理案件的时候更为通情达理、灵活多变,一方面他也会严惩那些贪张枉法的官员,也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但是另一方面他更注重引导和教化,有些人犯了罪,他并没有严格按照法规来执行,而是做出适当的宽容处理,给予对方一些改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