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5385200000017

第17章 沉不住气,小不忍则乱大谋(2)

凡事不去强求,尽人事而听天命

唐代著名的惟俨禅师和弟子们讨论树叶,时值严冬,他指着枯树问弟子:树木到底是枯萎好一些,还是茂盛好一些,其中一个弟子立即回答说:“茂盛应该会好一些。”另一个弟子说:“我想可能枯萎会更好一些。”惟俨禅师听了不住地摇头,弟有些疑惑,于是就问禅师究竟什么状态才是最好的,禅师淡然地回答说:“枯萎的让它枯萎,茂盛的让它茂盛。”这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心境,凡事都不去强求什么,生活呈现出什么样子,那就是什么样子,我们没有必要依据自己的私欲和想法去期盼做出什么改变。

有关这种顺其自然的心态,用超脱一些的观点来说就是“尽人事而听天命”,一切都依据现实情况发展的结果来定,自己并不去强求什么。事实上求得一个好结果是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世事并非尽如人意,很多时候,生活会就和我们开玩笑,我们难以心想事成,难以达成心愿和目标。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去计较和强求一定要有什么样的结果,既然失败了就证明时机还不到,不如顺其自然,坦然接受,如果坚决不肯放手,始终还想着如何翻身,那么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其实一个人努力了、付出了,就没有什么可惜的,就没有可后悔的,有时候过程远比结果更加重要。所以人要懂得知天命,要懂得顺应生活,强求不会带来任何幸福。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只要努力活过了,那么活成什么样的状态就无关紧要了。”对于我们来说,人生需要付诸努力,需要我们全力以赴,这是一种状态,但是全力以赴未必会有称心如意的结果,既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不如坦然放手,这也是一种状态。这两种状态是不矛盾的,前一种是进取心,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一种则是豁达心,是一种领悟生活后的淡然心境。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努力过了,只要想办法经历过了,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去强求什么好的结果,最后收获什么,就不妨安心地接受什么。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就足够了,只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那么就应该无怨无悔,就应该能够过得充实了。

很多篮球选手,终其一生可能也没有获得过冠军,他们也渴望获得冠军,但是却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没有获得冠军而自暴自弃,而刻意贬低自己的职业生涯。NBA最著名的小个子球员艾弗森在2014年选择了退役,他曾经梦想着得到一枚总冠军戒指,甚至为此到了疯狂的地步,谁知天意弄人,他直到退役这天也没有将戒指戴在手上。很多人都为他感到可惜,可是在退役这天,他看得很开,觉得自己既然努力了就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他告诫自己应该尊重生活,并骄傲地告诉所有人自己就是无冕之王,就是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

我们常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是你的终究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无用,还不如放宽心,淡定地面对,强求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快乐,只会让自己在失败和痛苦中越陷越深。正因为如此,我们没有必要把结果看得太重,一切还是要顺其自然,顺安天命,凡事只需自己付出努力即可,只要自己一直为梦想而拼搏即可,至于结果会怎样,完全不用太过担心和计较。

老艺术家葛存壮在谈到自己的人生时说:“我的自然条件不行,没长一张英雄面孔,就得顺其自然,我在事业上有追求,但没有野心,从来也不奢望能成大明星,不会在那方面动心思。”正因为抱着平常心态,正因为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生活,他才能够获得非凡的艺术成就,才能够在工作中找寻到生活的快乐。

相对于葛老的淡定而言,很多年轻人则想方设法要成为大明星,哪怕经受各种各样的困难,也要想办法成为舞台上最耀眼的人物,想办法成为主角,可是往往只是做一些无用功。与其这样,还不如放宽心,坦然接受现实,这样反而可以寻找其他的出路,反而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角色,如果执着地吊在一棵树上,只会让自己走入死胡同中。

作家亦舒也劝告世人说:“何必同自己过不去,只有这么多,不去做非分之想,让自己开心点。”人应该洒脱一些,自己能走到哪一步就算哪一步,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算是什么程度,没有必要想着更多更好的东西,没有必要去强求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在工作中尽心尽力了,那么一切就可以听从天命安排。

其实万事万物皆有规律,恰如岁有四季,人有常情,事物各安其性,各行其是,所以古人谆谆告诫告诫我们要“不违天时,不夺物性”,你可努力去改造,但是一定要知天命、循天理,强求只会破坏这种自然法则,只会让自己一无所获。佛家人讲究一切随缘,“随缘自适,烦恼即去”,只要遵循自然,一切都不去强求,那么人生就不会存在烦恼,生活也能变得轻松快乐。随缘不是一种随意,不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而是说要沉住气,要注意遵循生活法则,要尊重现实情况,要懂得用一种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活。

学会接受不可更改的现实

有人曾经问弘一大师:“人最痛苦的是什么?”大师回答说:“就是不肯接受事实。”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有一个完美的构想,都对生活抱有最热切、最美好的期望,但是生活不可能尽如人愿,总有一些东西使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总有一些事情难以让人满意,这就是生活中的常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很多人往往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陷入痛苦纠结之中,尤其是那些自己无力改变的事情,常常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其实,泼出去的水,已经没有办法收回了,那么不妨听之任之;牛奶被打翻了,也没有办法重新回到杯子里,那么就没有必要再为此而哭泣。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改变不了的,比如说出生和死亡,既然决定不了自己的出生和人生起点,那么不妨却接受它,然后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改变自己,好让自己拥有一个完美的终点。既然我们阻止不了死亡的到来,不妨去真诚地面对它,这样我们就会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懂得如何去创造和享受一个精彩的人生。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为遭人嫉妒而不幸入狱,当时他被判处了死刑,苏格拉底知道这样的结果已经不可避免,没有抱怨,没有喊冤,也没有进行上诉,只是坦然接受现实。当和善的狱卒把毒酒给苏格拉底喝时,狱卒流着泪说:“请轻饮这必饮的一杯吧!”苏格拉底闻罢,平静而温柔地从容赴死。“轻饮这必饮的一杯”几乎成为了苏格拉底一生人格的写照,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现实,他都能够微笑着去面对,因为生活既然是不可逆转的,那就平静地顺从它。

后人在评价苏格拉底的时候,对他这种浪漫主义式的死法非常钦佩,试想一下如果苏格拉底大吵大闹,那么什么也改变不了,而且还可能遭受更严酷的刑罚,或者死于一种更为恐怖和不人道的手段之中,也许在毒酒中死去是苏格拉底一生最完美的终结了。

做人还是要沉住气,要懂得去接受那些不可更改的现实,尽管有些东西是你不愿意看到的,有些结果是你不想承受的,但是生活还得继续进行,长时间沉浸在失望、悔恨、痛苦和无奈之中,根本就是于事无补,你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换一种想法去面对生活,为什么不坦然去接受这样的生活呢?至少你能够获得更加坦然、更加轻松一些。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不幸的事,那么不妨笑着去面对,因为除此之外,我们的一切举动都可能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如果我们还有机会改变现状,那么不妨也微笑着面对,因为微笑本身就具备改变一件坏事的力量。”20世纪著名的神学家尼布尔在他的祈祷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心情平静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力量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智慧,去区分什么是可以去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对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我们当然要全力以赴,力争做出最好的改变,但是一旦遇到那些没有办法去改变的事情,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一定要用淡定的心来面对这一切,不要抱怨,不要心灰意冷,既然人生无可避免地承受这样的挫折,那么不妨坦然去面对,既然暴风雨终将要来,那么不妨让它来得更猛烈一些。接受事实是我们了解社会,使我们体验生活的前提,也是我们创造幸福的前提,这并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是一种对生活认真对待的态度。

有个话剧演员叫波尔赫德,她曾经在戏剧舞台上叱咤风云50年,堪称常青树,她的名字更是被全球观众所熟悉。不过在她71岁的时候,却突然破产,更要命的是她在横渡大西洋的旅途中摔伤了腿,引发了静脉炎,为此将不得不切除部分的腿。

医生看着这位潦倒的老艺术家,不忍心将切除腿的事情告诉她,可是当波尔赫德得知真相时,非常平静地对医生说:“既然没有别的办法,那就选择接受吧!”手术那天,所有的人都心情沉重,但是波尔赫德却高声朗诵着戏剧里面的台词。有人问她是否借助台词来安慰自己,波尔赫德摇摇头:“不,我是在安慰医生和护士,他们太辛苦了。”波尔赫德出院之后,丝毫没有腿上的缺失而苦恼,反而重新投入演出,此后又在世界各地演出了七年。很多人对于波尔赫德的生活状态感到惊讶,她却说:“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就行了。”事实上,如果波尔赫德不能忍受破产和手术带来的伤害,那么她也就无法重新获得新生,她的人生也许会在悲惨中结束。

生活就是这样,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认真去面对,既然发生了,既然没有办法去改变,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接受它,就是用最淡定的心态去面对它,不要为之纠结,不要为之烦恼,不要因它而烦恼,不要因它而困顿。做人需要一颗淡定的心,需要更为宽阔的胸怀,生活中有阳光,也必定会有阴风和暴雨,我们既要迎接阳光,也要懂得去承受阴雨的打击。逃避不了的,就去坦然面对,改变不了的,就要主动去适应和迎合,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真正被生活束缚住。如果我们不能忍受外在的打击,不能面对外来的压力,那么最终可能会输得更惨。

因为外因动摇,就无法坚持走自己的路

每当我们看到别人获得巨大的成功时,常常会称赞对方是个天才,可是这个世界上真正智力出众的没有几个,那些被人称为天才的人有时候还被人当成傻瓜,爱因斯坦小时候就被人认为智商低下,爱迪生更是被当成蠢货来看待,可是他们的想象力和成功却是为全世界所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