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摆对心态做对事:案例实用版
5359000000016

第16章 宽容他人,就等于宽容自己(3)

亚伯拉罕·林肯刚成年的时候,是一个性急易怒、一触即发的人。但后来,他学会了宽容,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具有说服力又有耐心的人。他曾经对陆军上校福尼说:“我从黑鹰战役开始养成了控制脾气的好习惯,并且一直保持下来,这给了我很大的益处。”

出口不逊的言辞从未给任何一个人带来过一丁点儿好处,那只是虚弱的标志。没有人会因为它而变得更富有、更愉悦或更聪明。它从不会使人受到他人的欢迎;它令教养良好的人反感,使善良的人感到厌恶。

着名作家莎士比亚曾经描写了无数失控的情绪造成的精神毁灭的例子。他笔下的约翰王,因其对权力的欲望逐渐泯灭了高尚的品质,结果沉沦到几近失控的地步,像一头野兽。李尔王则是失控的情绪的牺牲品。在麦克白先生那里,野心超越了荣誉,甚至促使他走上谋杀犯罪的道路,而谋杀后的恐惧、懊悔与自责又立即带来了可怕的报应。而奥赛罗是被自己嫉妒的怒火慢慢毁灭的,许多其他人物的遭遇更说明了这样的教训:那些不能宽容的人一定会遭到他们朋友的冷落。

许多名人写下了无数文字来劝诫人们要学会宽容。詹姆士·博尔顿说:“少许草率的词语就会点燃一个人、一家邻居或一个民族的怒火,而且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常常发生。许多的诉讼和战争都是因为言语不和而引起的。”乔治·艾略特则说:“如果人们能忍着那些他们认为无用的话不说,那么他们牛数的麻烦都可以避免。”

赫胥黎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希望看到这样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接受过很好的训练,有着非凡的意志力,应意志力的要求,他的身体乐意尽其所能去做任何事情。他应头脑冷静,逻辑清晰,他身体所有的力量就如同机车一样,根据其精神的命令准备随时接受任何工作。”

9.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快乐

一位考古学家说:“人类之所以成为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分享的行是功不可没的。”人类社会中金钱、财富、物质……都是可以与人分享的,包括快乐也是可以分享的。

给予是快乐的源泉,为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处于快乐的包围之中。快乐是可以分享的,你给别人带来了快乐,你分享给别人的东西越多,你获得的东西就会越多。你把幸福分给别人,你的幸福就会更多。

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人类生存的需要决定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是相互依存的,你关心了别人,别人也会关心你,当你为别人做了好事时,你会有一种由衷的快感和心灵的慰藉,而同时又赢得了别人的敬慕。

从前有个国王,非常疼爱他的儿子,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儿子的一切要求。即使这样,他的儿子却总是整天眉头紧锁,面带愁容。于是国王便悬赏寻找能给儿子带来快乐之能士。

有一天,一个大魔术师来到王宫,对国王说有办法让王子快乐。国王很高兴地对他说:“如果你能让王子快乐,我可以答应你的一切要求。”

魔术师把王子带入一间密室中,用一种白色的东西在一张纸上写了些什么交给王子,让王子走人一间暗室,然后燃起蜡烛,注视着纸上的一切变化,快乐的处方会在纸上显现出来。

王子遵照魔术师的吩咐而行,当他燃起蜡烛后,在烛光的映照下,他看见纸上那白色的字迹化作美丽的绿色字体:“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善事!”王子按照这一处方,每天做一件好事,当他看见别人微笑着向他道谢时,他开心极了。很快,他就成了全国最快乐的人。

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幸福和快乐》中写道:诗人找遍俄国,最终找到的快乐人物竟然是枕锄瞌睡的农夫。是的,这位农夫有强壮的身体,能吃能喝能睡,从他打瞌睡的眉目里和他打呼噜的声音中,便流露出由衷的开心。这位农夫为什么能开心?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知足常乐,二是劳动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开心。正是因为农夫付出了能让别人快乐的劳动,所以他才能成为最快乐的人。付出最多的人,往往获得也最多。

有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

树上落了一只嘴里衔着一大块食物的乌鸦。许多追踪这个富有者的乌鸦立刻成群飞来。它们全都落下来,一声不响,一动不动。那只嘴里叼着东西的乌鸦已经很累了,很吃力地喘息着,它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这一大块东西吞下去呀。它也不能飞下去,在地上从容不迫地把这块东西啄碎。那样乌鸦们会猛扑过去,于是就要开始一场通常所说的混战了。它只好停在那儿,保卫嘴巴里的那块东西。

也许是因为嘴里叼着东西呼吸困难,也许是因为它被大家追赶,已经弄得精疲力竭——只见它摇晃了一下,突然失落了叼着的那块东西。

所有的乌鸦都猛扑上去,在这场混战中,一只非常机灵的乌鸦抢到了那块东西,立刻展翅飞去。这当然是另一只乌鸦——一只被追赶得精疲力竭的乌鸦也在跟着飞,但已明显地落在大家的后面了。

结果是第二只乌鸦也像第一只一样,弄得精疲力竭,也落到一棵树上,也是终于失落了那块东西,于是又是一场混战,所有的乌鸦又去追赶那个幸运儿……

请看,富有的乌鸦的处境多么可怕,而这只是因为它只为了自己。

不会与别人分享,最终的结果是自己也享受不到。快乐分给大家就会成倍地增加。相反的,如果紧握住不放,就会有别人嫉妒你的快乐。

从前,有一位犹太教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在一个安息日,这位长老突然觉得很想打高尔夫球。按照犹太教的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不能做任何事情。但是,这位长老实在忍受不住,决定偷偷地去高尔夫球场。

来到高尔夫球场,空旷的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长老高兴地想:反正也没人看见我在打高尔夫球,我只要打九个洞就回去,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于是,长老高兴地开始打球了。他刚打第二洞,就被天使发现了。天使非常生气,就到上帝面前去告状,要求上帝惩罚这位长老。

上帝答应天使要惩罚长老。

这时,长老正在打第三洞。只见他轻轻地一挥球杆,球就进洞了。这一球是多么完美,长老高兴极了!

天使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令她意外的是,接下来的几个球,长老都是一杆就打进去了。天使非常不解,而且非常生气。她又跑到上帝面前说:“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这位长老吗?怎么不惩罚他呢?”

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天使看了看长老,只见极度兴奋的长老,早已忘记自己只打九洞的计划,决定再打九洞。天使不解地问上帝:“我怎么没见您在惩罚他?”上帝笑而不语。

这位长老又打完了九洞,每次都是一杆就进洞,长老心里很高兴,但是,不一会儿,他就露出了不悦的表情。

上帝语重心长地对天使说:“你看见了吗?他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心里十分高兴,但是,他却不能跟任何人讲这件事情,不能跟任何人分享心中的愉悦,这不是对他最好的惩罚吗?”

天使这才恍然大悟。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10.洒脱一点,远离烦恼

“鲜花开了还会败,大树老了也会衰;没有一世的晴空,没有终生的畅快。总是艳阳过后有乌云,总是平坦之末有歧路;总是有笑又有哭,总是无邪过去是无奈。”我们又何必整天忧心忡忡的煌煌度日呢?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是一种洒脱,籍此诗意的挥洒,你便抛却了无尽的离愁。

“醉卧沙场君莫矣”是一种洒脱,籍此浪漫主义的注入,你便走进了超越生命空间的殿堂。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是一种洒脱,籍此调侃的语气,你便远离了无绪的烦忧。

洒脱既可以说是一种外在行为方式,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

有这样一个人,他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觉得越来越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吗?”

哲人问:“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那人不语。

哲人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从这个世界上精心寻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当你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算起来,人最轻松的时候,一是出生时,一是死亡时。出生时赤条条而来,背的是空篓子;死亡时,则要把篓子里的东西倒得干干净净,又是赤条条而去。除此之外,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往自己的篓子里放东西的过程。得了金钱,又要美女;得了豪宅,又要名车;得了地位,还要名声。生怕自己篓子里的东西比别人放得少,哪怕是如牛负重,心为形役。这又岂能不累?要想真不累,其实也容易得很,只消把背篓里的东西扔出去几样。可每往篓子外扔一件东西,我们都会心疼得流血。那就干脆换个思路,给自己找心理平衡。那么,当你感到生活篓子里的东西太重因而步履蹒跚的时候,你不妨再看看左邻右舍羡慕的眼光,看看他们同样也在拼命地往篓子里捡东西;你就得安慰自己,你装的东西多,是你的本事大,别人想装还装不进来呢。

你还得明白,生活篓子里的东西越多,你的责任就越大。譬如说吧,你打算娶一个美女为妻,也就是说往篓子里放一件人人羡慕的宝贝,那么你在获得美女爱情的时候,责任也就来了:美女的花费肯定比一般女人要高,脾气要更怪,被人觊觎、受人勾引的几率也更大,你可能要经常处在猜忌、恐慌、羞耻、愤慨的情绪中,但你与漂亮太太走在街头换来的无数羡慕的眼光,或许就是对你的弥补。

生活就是这样,你要想在篓子里多装东西,就得比别人更辛苦。既然样样都难以割舍,那就不要想背负的沉重,而去想拥有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