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摆对心态做对事:案例实用版
5359000000014

第14章 宽容他人,就等于宽容自己(1)

宽容是一把成功的密钥,是一剂化解烦恼的良方,是给自己的一点甜蜜。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需要理解。宽容是催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宽容是润滑剂,能调节关系,减少摩擦,避免碰撞;宽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世界上有什么是宽容无法给予的?你希望和平,你想要幸福,一颗理智的头脑,一个明晰目标,一种高尚价值还是旷世之美?你想拥有关爱与安全,还是无时无刻的保护?你渴望那永不被打扰的平静安宁,免受伤害的温柔,还是永恒的慰藉?

宽容可以带来这一切,甚至更多。当你醒来的时候,它在你的眼中流光溢彩,为你带来整天的快乐。当你休息的时候,他抚慰你的额头,轻抚你的双眼,为你祛除各种恐怖与恶魔。当你从梦中醒来时,迎接你的又是幸福快乐的一天。

希腊抒情诗人乔治·瑟菲里斯有一句诗,意义隽永,耐人寻味:“宽容的感觉就好似路边的野玫瑰,虽被践踏了,却把芳香留在了路人的鞋上。”这是永远也无法穷尽宽容的重要意义。它是生命中重要的一课,我们迟早都会体会到。一颗宽容的心保佑你穿越死亡的阴影,填平了心与心之间的鸿沟。

宽容是一种品质,是做人的一种选择。人之所以不能达到宽容做人,正是因为狭隘的存在。人难免狭隘,这是很多人的通病,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就应该对症下药,治好这一病。

18世纪,法国着名的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那时曾经是一对论敌。他们围绕定比定律争论了有9年之久,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最后的结果是普鲁斯特获得了胜利,成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

但是,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他真诚地对与他激烈争论了9年之久的对手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责难,我是很难进一步将定律研究下去的。”同时,普鲁斯特特别向众人宣告,定比定律的发现有一半功劳是属于贝索勒的,是他们共同促使了定律昭示天下的。

在普鲁斯特看来,贝索勒的责难和激烈的批评,对他的研究是一种难得的激励,是贝索勒在帮助他完善自己。这与自然界中“只是因为有狼,鹿才奔跑得更快”的道理是一样的。

普鲁斯特的宽容博大而明智的,他允许别人的反对,不计较他人的态度,充分看到他人的长处,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营养,肯定和承认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正是由于他善于包容和吸纳他人的意见,才使自己走向成功。

这种宽容实在让人感动,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着名的天文学家第谷和科普勒之间的友谊就是一曲优美的宽容之歌。

科普勒是16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在年轻尚未出名时,曾写过一本关于天体的小册子,深得当时着名的天文学家第谷的赏识。当时第谷正在布拉格进行天文学的研究,第谷诚挚地邀请素不相识的科普勒和他一起合作进行研究。

科普勒兴奋不已,连忙携妻带女赶往布拉格。不料在途中,贫寒的科普勒病倒了。第谷得知后,赶忙寄钱救急,使得科普勒度过了难关。后来由于妻子的缘故,科普勒和第谷产生了误会,又由于没有马上得到国王的接见,科普勒无端猜测是第谷的使坏,写了一封信给第谷,把第谷谩骂一番后,不辞而别。第谷其实也是个脾气极坏的人,但是受此侮辱,第谷却显得出奇的平静。他太喜欢这个年轻人了,认定他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发展将是前途无量的。他立即嘱咐秘书赶紧给科普勒写信说明原委,并且代表国王诚恳地邀请他再度回到布拉格。

科普勒被第谷的博大胸怀所感染,重新与第谷合作,他们俩合作不久,第谷便重病不起。临终前,第谷将自己所有的资料和底稿都交给了科普勒。这种充分的信任使得科普勒备受感动。科普勒后来根据这些资料整理出着名的《路德福天文传》,以告慰第谷的在天之灵。

浩瀚如海洋般的宽容情怀,使第谷为科学史留下了一页人性光辉的佳话。这种宽容像雨后的万里晴空,清新辽阔,一尘不染。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而且是一种生存姿态和方式的选择问题。它能帮你成就事业,帮你走向成功!

1754年,美国独立以前,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选举在亚历山大里亚举行。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乔治·华盛顿上校作为这里的驻军长官也参加了选举活动。

选举最后集中于两个候选人。大多数人都支持华盛顿推举的候选人。但有一名叫威廉·宾的人则坚决反对。为此,他同华盛顿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争吵中,华盛顿失言说了一句冒犯对方的话,这无异于火上加油。脾气暴躁的宾怒不可遏,一拳把华盛顿打倒在地。

华盛顿的朋友们围了上来,高声叫喊要揍威廉·宾。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华盛顿部下听说自己的司令官被辱,马上带枪开了过来,气氛十分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华盛顿一声令下,威廉·宾就会被打成肉泥。然而,华盛顿是一个头脑冷静的人,他只说了一句:“这不关你们的事。”就这样,事态才没有扩大。

第二天,威廉·宾收到了华盛顿派人送来的一张便条,要他立即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去。威廉·宾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华盛顿约他决斗。于是,富有骑士精神的宾毫不畏惧地拿了一把手枪,只身前往。

一路上,威廉·宾都在想如何对付身为上校的华盛顿。但当他到达那家小酒店时却大出意料之外;他见到了华盛顿的一张真诚的笑脸和一桌丰盛的酒菜。

“宾先生”,华盛顿热诚地说,“犯错误乃是人之常情,纠正错误则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我昨天是不对的,你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和解的话,那么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宾被华盛顿的宽容感动了,把手伸给华盛顿:“华盛顿先生,请你原谅我昨天的鲁莽与无礼。”

从此以后,威廉·宾成为华盛顿的坚定的拥护者。

当华盛顿被打倒在地时,是很容易失去理智,做出一些悔恨终身的事的。可贵的是华盛顿能保持冷静,以宽容来解决问题,把一个仇人变成了忠诚的拥护者。

每个人都说宽恕是美德,如果要一个人真正地去宽恕敌人时,那就有所不同了。只要稍稍提一提,就会有人对你大呼大叫的。人们并不认为宽恕是一种特别超然、很难实行的德行,而是认为以此态度对敌人,其行不可忍受,也为人所不齿。他们会说:“说这种话叫人恶心”,大多数人以为宽恕自己的敌人是要承认他们并不是那么坏的人;而事实上,他们确实是坏人。

2.待人宽一分是福

俗语说的好:千百个生命有千百种人生,千百条路有千百个人行。只要一直用心追求那么一份平平淡淡、真真实实的坦荡,就会有一份生活的轻松与平静,就会有一片豁达的天空和一个充实的人生。豁达、坦荡的生活,快乐会如期而至;豁达、坦荡的生活,便是享受人生本身。永远乐观,不怕失意的人,即使跌下万丈悬崖,也会坚韧地活下去,而且高唱凯歌地回来。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这是一种“大度”,是心怀宽广的君子所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是否也会不失这种君子的风范呢?

佛教是一门崇尚宽容精神的宗教。“更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深刻透视了佛门中人的宽厚胸怀。兹引一则禅话为证:

白隐禅师附近住着一对夫妇,家有一女,未曾出嫁却怀了孩子,父母逼问女儿要她说出孩子的父亲,姑娘竟指为白隐。这对夫妇怒不可遏,找到白隐,对他狠狠侮辱了一番。白隐听完后,只说了一句话:“就这样吗?”孩子出世后,这家人将他送给白隐抚养。白隐走家串户去给孩子讨奶水,不知被多少人讥笑,但他却不介意,依然仔细地照顾孩子。几年后,这件事情真相大白,原来孩子的真正父亲是一个市井无赖,这家人耐不过面子,上门向白隐赔礼道歉,要求索回孩子。白隐交回孩子时,同样只是轻轻地又说了一句话:“就这样吗?”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不免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屈辱与诽谤,当这样的时刻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否像白隐禅师一样泰然处之呢?“就这样吗”简单的几个字却蕴涵了多少深意。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胸坦荡,才能寝食无忧,与人交而无怒,是做人处世的艺术。难怪谚语亦云:“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和。”人生本不必过于苛责别人,得饶人处且饶人,何苦双眉拧成绳,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艺术,也是立身处世的一种态度,更是做人的涵养。

在大丈夫的心中,天地永远是宽阔的,生活是快乐的,精神是自由的。所以,襟怀坦荡的人常以退一步海阔天空作为立世不倒的生活鉴言。抱着无可无不可,可为可不为的豁达态度,享受自己的一份清静与快乐。

3.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生活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得到的并非是你自己失去的。在一些人的固有的思维模式中,一直认为要帮助别人,自己就要有所牺牲;别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会失去。比如你帮助别人提了东西,你就会耗费了自己的体力,耽误自己的时间。其实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并不就意味着自己吃亏。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会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一生行善无数的基督徙,他临终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来接引他上天堂。天使说:“大善人,由于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临终前我可以答应你完成一个你最想完成的愿望。”

大善人说:“神圣的天使,谢谢你这么仁慈,我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却从来没见过天堂与地狱究竟长得像什么样子?在我死之前,您可不可以带我到这两个地方参观参观?”

天使说:“没问题,因为你即将上天堂,因此我先带你到地狱去吧。“大善人跟随天使来到了地狱,在他们面前出现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地狱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嘛!没有想象中的悲惨嘛!”大善人很疑惑地问天使。

“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过了一会,用餐的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的饿鬼鱼贯地入座,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每个人用尽了各种方法,尝试用他们手中的筷子去夹菜吃。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吃不到东西。

“实在是太悲惨了,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这些人呢?给他们食物的诱惑,却又不给他们吃”,“你真觉得很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看看。”到了天堂,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同样用一双长十几尺的长筷子。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吃饭的是一群洋溢欢笑,长得白白胖胖的可爱的人们。他们同样用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而对方也喂他吃菜。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可见,与人为善是我们在寻求幸福,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先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而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不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为孤家寡人。有的人会问:怎样才算与人为善呢?与人为善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包括相当广泛的内容。如:关心他人,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隐私;不在背后议论、批评他人;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善于和那些与自己兴趣、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承认对方的价值和努力,对于错误要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总的说来,善待他人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如果你能遵从这个原则,你将拥有许多朋友。

有人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行动上做出来的,而是从心底里“流”出来的,这句话很有哲理。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待人,事事以自己的心灵为准则,用“心”和他人交往。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利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你想做个幸福的人吗?那么就从与人为善开始吧!

懂得善待他人,也就懂得了善待自己。

4.宽容是一种大度

宽容实在是一种大度、一种涵养。心胸狭窄的人不可能宽容别人,而惯于斤斤计较;见利忘义的人也不可能宽容别人,只求索取而喋喋不休。真正宽容,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品位的道德观念。

一天,有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人走在库法市场上。他的脸晒得非常黑,而且还遗留着战场上的痕迹。有一个商人正坐在自己的商店中,看到那个高大的人走来,便想逗他的伙伴们发笑,以显示一下自己搞笑的本领。于是,他把垃圾扔向那个过路人。但那个过路人并没有因此而发怒,继续迈着稳健的步伐朝前走去。当他走远以后,旁边的人对那商人说:“你知道刚才你侮辱的人是谁吗?”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从这里经过,我哪有心思去认识他呀?难道你认识这人?”

“你连这人都不认识!刚才走过去的就是着名的军队首领——马力克·艾施图尔·纳哈尔。”

“是真的吗?他是马力克·艾施图尔·纳哈尔!就是那个不但让敌人听到他的声音就四肢发抖,连狮子见到他都会胆战心惊的马力克吗?”

“对,正是他。”

商人惊恐地说:“哎呀!我真该死,我竟做了这样的傻事,他肯定会下令严厉地惩罚我,我赶紧去追他,向他求救,求他饶了我这一回。”

说完商人就朝着马力克所去的方向追去。当马力克拐进了清真寺时,这个商人便跟着进了清真寺。等马力克礼拜完后,商人走到他跟前低着头说道:“对不起,我是刚才对你不礼貌的那个人。”

马力克对那名商人说:“原先我不是来清真寺的,但我看到你太无知、太迷误,无缘无故地伤害过路人,为了你我才来这里的,我为你而痛心。所以,我想祈求真主让他引导你走正道,并没有想要严惩你。”

生命是短暂的,宽容却是无尽的,富有宽容之心的人,必将得到应有的回报,受到别人的宽容。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次和群臣宴饮,当时是晚上,大殿里点着灯,正当大家酒喝得酣畅之机,突然灯烛灭了。这时,庄王身边的美姬“啊”地叫了一声,庄王问:“怎么回事啊?”美姬对庄王说:“大王,刚才有人非礼我。那人趁着烛灭拉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的帽子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你赶快点灯,抓住这个断缨的人。”庄王听了,便说道:“是我赏赐大家喝酒,酒喝多了,有人难免会做些出格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他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兴。”群臣一百多人马上扯断了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尽兴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