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关经理教程
5305000000013

第13章 公共关系调查(2)

设计调查方案必须充分考虑时间效果,特别是一些应用性的调查课题,往往有很强的时间性。例如,市场需求变化调查,就必须赶在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之前拿出成果来,否则就会失去指导意义,起码会大大降低调查成果的社会价值。对预测性课题,更应做超前的调查和研究。如果总是落在实践的后面,也就失去了这类调查的本来意义。

(三)经济性原则

设计调查方案必须努力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力争用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大的调查效果。例如,在调查类型的选择上,能够作抽样调查的就不作普遍调查,能够作典型调查的就不作抽样调查。在调查方法的设计上,能够通过文献调查解决的问题,就不去作现场调查,能够通过观察、访问解决的调查课题,就不去做实验调查。在调查范围的大小、调查对象的多少、调查时间的长短、调查人员的安排等方面,也都应该努力遵循节约的原则。

(四)弹性原则

任何调查方案都是一种事前的设想和安排,它与客观现实之间会存在着或大或小的距离。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又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设计调查方案时,对于调查工作的具体安排和要求,应有一个上下滑动的幅度,保持一定的弹性。只有这种具有一定弹性的调查方案,才是真正实用的调查方案。

应该指出,设计调查方案并不都是只设计一套调查方案。对于某些重大的、复杂的调查课题来说,往往需要设计几套不同的调查方案,经过可行性研究之后,再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作为调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

在公共关系调查中,要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公共关系调查的主要方法有:

(一)观察法

它是指社会组织中的公共关系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于自己的感观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以搜集资料的方法。常用的有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指公共关系人员通过自己的感观观察公众的行为、活动情况和效果。间接观察法是指公共关系人员借助科学仪器或委托他人对公众对象进行的观察。观察法的优点是不会干涉公众原有的活动,可真实地了解他们的心态,能够增加观察人员的感性认识,验证第二手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且操作较简单,费用较省。但这种方法易渗透个人感情,搜集的资料有时缺乏说服力,影响公共关系调查的效果。

(二)访谈法

它是指调查人员通过访问和谈话的方式与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以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访谈法一般有个人访谈法、集体访谈法、来信来电访问法。访谈法灵活性较强,可以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内部信息。在公共关系调查活动中,采取什么样的访谈方式,应根据调查内容及公众对象的需要而定。

(三)文献研究法

它是指搜集调查对象的各方面的文献资料以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分析的方法,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现成的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二手资料包括历年统计资料、档案资料、样本资料及其他资料。有关组织的文献资料的搜集包括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的搜集。

(四)抽样调查法

它是指从调查的对象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样本加以调查,并把这部分的调查结果推广到原来的对象总体的方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抽样调查可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种。随机抽样调查是在总体中按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一定数目的个体进行调查,不加人为安排的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又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体抽样、分段抽样等方法。非随机抽样不是根据概率抽样原理进行调查,而是指按照调查者的主观意愿,有意识地在总体中选择一些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非随机抽样也有判断抽样、定额抽样、偶然抽样等方法。采用抽样调查这种方法,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小,但由于用部分推断整体,有时结论不够准确。

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很多,在公共关系调查方法的具体运用过程中,应根据调查目的、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在调查中既可以选择一种方法进行,也可以几种方法同时结合使用。

二、几种常见调查方法的设计

(一)观察提纲的设计

观察提纲包括观察项目清单和观察表。在观察前应对准备观察的事物列出需要观察的项目,形成观察清单。

(二)访谈调查的设计

常规访谈调查的设计,主要是确定以下内容:

(1)访谈调查目的(为什么谈)。

(2)访员(谁去谈)。

(3)访谈对象(与谁谈)。

(4)访谈时间(何时谈)。

(5)访谈地点(何地谈)。

(6)访谈种类(怎么谈)。

(7)访谈记录方式(怎么记)。

(8)访谈报告方式(怎么写)。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抽样调查法是指采用问卷或调查表的方法,对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众进行调查。它的步骤较多,操作复杂,但实际应用价值很大。调查问卷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此处介绍前言和主体。1.前言。

前言是对调查目的、意义及有关事项的说明,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引起被调查者的重视和兴趣,使他们愿答;另一个是打消公众的顾虑,使他们敢答,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

前言的具体内容为:调查的目的、意义,匿名性和保密原则,对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要求,回复问卷的时间和方法,调查实施单位或个人的身份。

为了给被调查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前言语气要谦虚、诚恳,文字要简洁、准确、有可读性。

2.主体。问卷的主题包括调查的问题和回答方式。

问卷调查所调查的问题一般按照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三部分内容来设计。但是在一些理论性不很强的调查中,中介变量部分的内容很少。

自变量部分主要由社会性的事实构成,也就是确定谁在答卷。如提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区、经济收入、职业、婚姻状况、宗教、种族、党派、国籍等。

自变量是固定的因素,不因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变化。自变量内容的多少取决于调查的目的。

因变量是受到自变量或其他变量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变量,也就是问被调查者的态度。因变量部分主要有被调查者对某件事物、某个观点的认识程度、理解程度和偏好程度所构成的态度,对某件事物、某个观点的评价,以及被调查者的行为或行为取向等等。

例如,北京饭店的公共关系人员希望了解外国游客是否听说过北京饭店,是否对北京饭店有较好的印象,是否愿意住进北京饭店——这些都属于因变量的问题。

中介变量是受到自变量影响会发生变化,同时又能影响因变量的因素。也就是问到底为什么这样,包括动机、需求、信仰、期望等。某人住进北京饭店,可能仅仅处于他对声望和地位的追求。同样,某个人之所以对改革不满意,也许并非因为改革触动了他的经济利益,而仅仅是由于他对改革的期望值过高。所以,对中介变量内容的调查可使问题更加深入。

在问卷调查中,问题的提问一般分为封闭式、开放式和半封闭半开放式三种形式。封闭式问题如:“假如以服务质量为标准将北京市所有饭店分为六个等级,您认为我饭店应属哪一等级:A.上上,B.上下,C.中上,D.中下,E.下上,F.下下。”其优点是问题的回答标准化,可比性强,容易分析和处理,同时回答者回答问题比较方便。其缺点是容易使没有看法或不知如何回答的人猜着答,难以弄清被调查人在填写问卷时的内心活动过程。例如,问新工人是否对工厂生活感到满意,在回答满意的人中,所指的满意却有不同的涵义。所以封闭式问题往往要好几道题才能确定一种内心态度。

开放式问题如:“您对本公司的印象如何?”、“您认为本公司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优点是可以帮助调查人员开阔思路,发现急需调查和了解的问题,有时还能搜集到一些公关人员事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其缺点是被调查人有可能填写许多与调查无关的意见,资料不标准化,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半封闭半开放式问题如:“您选择使用该产品的原因是:A.价格便宜,B.款式新颖,C.质量上乘,D.其他(请说明)。”“您对该产品的整体评价是:A.非常满意,B.一般,C.不能接受,请说明其理由。”这种形式的回答,是在封闭式回答后加上“其他”或者在开放式问题前加上封闭式答案。这样,既给了被调查者一定的自由回答余地,又有一定的规范答案,综合了封闭式和开放式回答的优点,避免了它们的缺点,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

思考题

1.公共关系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2.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有哪些?

3.调查问卷一般应该包括哪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