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心理咨询指导计划
5299000000002

第2章 第一讲 认识学习从认识自我开始(1)

“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想学习好,首先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优点,悦纳自己,从而完善自己。

从“尖子”到“流星”的蜕变

昔日的他在学校里是耀眼的“学习尖子”,自从又一个他来了,他就成了“流星”,光焰转瞬即逝……

适宜孩子

学习成绩曾经优秀的孩子

学习问题

一直学习很好,就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一旦有了比自己强的人,心态调整不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经典案例

婧婧学习成绩很优秀,老师、同学都对她刮目相看,一时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学习“尖子”。于是,她也渐渐地自鸣得意起来,俨然一副鹤立鸡群的姿态。后来,班上转来了一位外地同学,成绩比她还优秀。此后不久,婧婧就渐渐地不显眼了。现在,她的学习成绩至多也就是中等偏上一些,同学们背地里都戏称她为“流星”。您的孩子是不是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让他的学习一落千丈,又怎么才能让他回到从前呢?

心理咨询

在一定的范围内,某人在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为佼佼者,而周围的人也认为恐怕再也没人能出其右了,于是这人就有了自满的情绪。英国心理学家德波诺将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乡村维纳斯效应”。意思是说,在偏僻的乡村,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会被村民当做世界上最美的人(维纳斯),在看到更漂亮的姑娘之前,村里的人谁也无法想象还有比她更美的人。“乡村维纳斯效应”的产生在于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学习“明星”的成绩一落千丈就是因为受“乡村维纳斯效应”的影响,过度自满,一旦遇到强中手心态没有调整好,就可能失去集体中的荣耀感,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导致成绩下跌。

在孩子的日常学习中,“乡村维纳斯效应”还可能造成另一种情况,即因盲目崇拜他人而忽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如所谓的“标准答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孩子的眼中,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最权威、最正确、最完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当中除了出于对老师的绝对信任、真心崇拜以外,恐怕“乡村维纳斯效应”也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孩子有时比老师想得还要好,答得还要巧妙,只不过“信任”、“服从”的惯性使孩子并不以为自己还能有更为高明的见解,或者干脆不再思考更完美的答案,即使自己的答案的确不同凡响,他也只会选择放弃。因此,孩子在学习中虽然需要谦虚谨慎,但都不能盲目地崇拜“权威”、“尖子”,否则,即使孩子潜力巨大,也难以得到发挥和发展,这是“乡村维纳斯效应”告诉我们的又一个道理。

指导计划

家长如何消除孩子的这种自满心理呢?

第一,不要一味表扬孩子。一直表扬,只会让孩子认为别人只能表扬他,一旦家长不赞美孩子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家长不喜欢他了,赌气、生气。而且当一个孩子在家里习惯了不停地被表扬,到了学校,老师、同学不像爸爸妈妈那样地表扬他,于是他就有可能会不喜欢老师,也不喜欢同学。

第二,在孩子感受成功的时候,应该让他同时感受失败。适当让孩子做一些不容易做好的事情,消除孩子的自满情绪。但在孩子失败时,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他们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去寻找让自己跌倒的那块“绊脚石”,想办法把它给移走,铺平自己前进的道路。

亲子互动

消除自满

简述:每个参与的孩子在无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写出其他人的缺点,相互反馈自己在成员眼中的缺点。

参与人:自家孩子、邻居家的孩子、同事的孩子

场地:家中客厅

道具:“缺点”表格,每人一支铅笔。

游戏规则和程序:

1.告诉所有参与的孩子,他们将有机会对团队里的每一个人的缺点进行反馈,也就是说,他们有机会写出不喜欢某人的哪一方面。这是一项保密的活动,没有人被告知是谁写的他的缺点。

2.给每个孩子一张“缺点纸片”并告诉他们每人为其他人至少写出两条缺点。

3.写完后,家长汇总意见,念出写给每个孩子的意见。

游戏点评:

此游戏特别适用于同事、邻居互相了解的孩子之间。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更明白自己也存在许多不及别人的地方,可以帮孩子消除自满情绪,沉下心来,不再居高临下地看人。

举手回答问题与年龄成反比

人言道:“孤独与年龄成反比,幸福与年龄成反比,创造力与年龄成反比……”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与孩子的年龄也成反比。

适宜孩子

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

学习问题

上课回答问题不主动,总是被动地被提问,表现不积极。

经典案例

赵老师是某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因为教学成绩优秀,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今年她带初三。开学没多久,赵老师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上课提问时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寥寥无几,有好几次竟然没有人举手。赵老师很纳闷,自己提出的问题也不难啊,这些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不举手呢?向其他科目的老师询问,也反映有这样的问题。

心理咨询

现在中小学课堂里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规律”:小学生抢着举手,初中生看着举手,高中生没人举手。难道是孩子年龄越大胆子越小吗?

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这是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小学时期是人自我意识的朦胧期;从少年时期开始,自我意识便进入了发展期。所谓自我意识,顾名思义,就是人对于自我的认识。自我意识进入发展期的青少年,其成人感、自尊心、独立性、自制力等,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评价能力(包括评价他人和评价自己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些心理机能的成长和发展,使得中学生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这种急剧的心理变化,导致了中学生行为举止的重大变化。中学生的许多行为举止,都烙上了“思考过”的印记。譬如上课举手,你就会不只是想到“我明明知道答案”,而且会想得更多、更复杂:

第一个举手,别人会不会说自己好表现,爱出风头?

万一答错,会丢面子,被人笑话;

举手多了,别人会不会说自己拍老师的马屁?

……

由于这些念头在心灵深处悄悄作怪,因此,孩子不会再像小学生那样爽快、积极地举手了,特别是到了初三以后,更是如此。

此外,课堂上的心理氛围也会对此产生影响,诸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特有的集体舆论和心理习惯等,都会对举手发言产生一定的影响。

指导计划

明明知道答案而不举手回答问题这一习惯对孩子来说是有害无利的,由于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可能会导致思维惰性,影响听课效果。

老师和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乐于思考和回答问题。

亲子互动

认识真实的我

我们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身材、打扮和表情,但还有很多东西是从镜子里看不到却能感觉到的,比如我们的性格、能力、脾气以及优缺点等。所以,怎样才能让孩子看清自己的内里,那就要“以人为镜”。

准备四张纸条,分别写下下列内容,然后发给孩子和他的老师和两个同学填写。

××的性格:

××的能力:

××的脾气:

××的优点:

××的缺点:

让孩子比较纸条上的内容。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不只看到自己眼中的自己,还能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识,改正自己没有发现的缺点。

如何对待“爱表现”的孩子

爱表现是孩子的共同特点,没有不爱表现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只小孔雀。

适宜孩子

表现欲过分强烈的孩子

学习问题

看到、学到一点东西就夸夸其谈,学习不谦虚。

经典案例

蓉蓉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在学校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或是课堂上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她回到家总喜欢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想得到表扬或赞赏,受到父母的重视。但是事与愿违,蓉蓉的父母总是对她说的事情不感兴趣,还会说她:“心思光用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也不知道好好学习。”久而久之,蓉蓉也不再向父母报告这些了,回家后总是一言不发,常常一个人待在自己的小屋里。爸爸妈妈很着急,不知道蓉蓉这是怎么了。其实,正是他们扼杀了蓉蓉的表现欲,才让她郁郁寡欢。

心理咨询

看到新鲜事物或学到新的知识,孩子们往往会迫不及待地让父母知道,以获得表扬和赞赏。专家认为,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适宜的训练和培养,让孩子在不断的自我表现中发展并完善自己。

据心理学家介绍,表现欲是因儿童自我意识的萌发而产生的,且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发展,是一种情感反应,儿童越高兴,表现欲就越强烈。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表现欲个体差异很大,主要受性格影响。性格外向的儿童胆子大、爱表现,内向的孩子胆怯、不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