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与圆全集
5297900000031

第31章 方圆处世,讲究刚柔并济之道(4)

这时,越王勾践觉得大事不好,就急忙和谋臣范蠡和文种商量。勾践对范蠡说:“我后悔当初没有听从你的话,对吴国掉以轻心,才有今天之祸。”

范蠡说:“现在说那样的话也救不了越国了,您只有带着礼物到吴国去认罪求和。如果他们不答应,那您只好给人家做奴隶,以求得人家的宽容。其它的事以后再说。”

勾践知道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好先派文种带着大量的礼物到吴军中去求和。文种来到吴军阵中,跪在夫差面前,给夫差反复叩头,行臣子之礼。他说:“我奉亡国定君的命令来给大王请安,冒昧地向您转达勾践的心愿。他愿意做您的臣子。他的妻子愿意做您的仆人,为大王日日夜夜服务。”

勾践做为亡国之君来到吴国,吴王让他们夫妻白天放养马匹,晚上为吴的先王守墓;夫差出行时,让勾践在车前牵马,受尽了羞辱。勾践抱仇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对吴王十分恭顺,又经常贿赂伯陴,请他在吴王面前多说好话。夫差一高兴,就放勾践回国了。

勾践从吴国回到国内,就尽心治国。他整天忧心苦思,为国操劳,食不甘味,睡不安席,一心致力于复国大业。他将一枚苦胆挂在自己的座位旁边,睡的时候看着它,休闲的时候也打量着它,吃饭之前,也要先尝尝这苦胆。他常常提醒自己:“你忘掉了在吴所受到的耻辱吗?”他亲自纺织,亲自种地,不吃肉食,只吃蔬菜,不穿华丽的衣服,和百姓们一样,只穿粗衣粗衫。他放下国王的架子,谦虚待人,热情地接待四方宾客,所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有大量有德行有智谋的人归顺越国。

就这样,经过了七年,越国的力量大增,越王勾践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准备向吴国报仇。大夫逢同说:“我看现在还不是时机。吴国目前是诸侯中力量最强的国家之一,我们不能轻易和他相斗。我们只能胜,不能败。凶猛的鸟袭击目标时,一定要善于隐藏他的身体,对待吴国也是如此。现在许多国家都不满于吴国,我们可以联合楚、晋、齐三国。吴国的野心很大,如果这三个国家不听他们的。他们一定会发动战争,让这三个国家先和吴交战,我们利用他的疲惫再消灭它。”

勾践觉得这一想法很好,就采用了。又过了两年,果不出逢同所料,吴国征讨齐国,伍子胥哭着进谏:“我听说勾践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这个人不除去,一定是我吴国的心头大患;而齐国之事对我们来说只是象身上长了个脓包。大王真是打错了对象,你应该先去攻打越国。”可是这时的夫差哪里能听进去这样的话,执意攻打齐国,得胜而归。他从战场回来后,讽刺伍子胥:“我要是听你的,在家里睡大觉,哪里会有今天的胜利?”但是,伍子胥非常冷静,他说:“大王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这句话差点没把这傲慢的国王气死。就大骂伍子胥。说他以老卖老。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老子说:“道,空虚而有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永远也没有穷尽。它不露锋芒,以简驭繁,碰到光明就和光明相拥,遇见尘埃就和尘埃混同。别以为道看不去好像碧湛湛的天空似乎什么没有,但它却又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大道无穷,能够应顺大道的人,必将是个经得起得,也经得起失,经得起宠,也经得起辱,经得起喜,也经得起愁的人。所谓和其光,同其尘,就是应顺大道,应顺万物,随遇而安,心安就是家。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若要联络感情,应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因为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

下面这个例子是产于名相萧何如何成全刘邦的好胜心而保全了自己。

汉初良相萧何,泅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萧何计诛了韩信后,刘邦对他就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刘邦还派了一名都尉率五百名士兵作相国的护卫。

当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庆贺。有一个名叫召平的人,穿着白衣白鞋,进来对萧何说:“相国,您的大祸就要临头了。皇上在外风餐露宿,而您长年留守在京城,您既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又没有什么特殊的勋绩,皇上却给您加封,又给您设置卫队,这是由于最近淮阴候在京谋反,因而也怀疑您了。安排卫队保卫您,这可不是对您的宠爱,而是为了防范您。希望您辞掉封赏,再把全部私家财产都捐给军用,这样才能消除皇上对您的疑心。”

萧何听从了他的劝告,刘邦果然很高兴。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默不作声。使者回来后告诉萧何,萧何也没有识破刘邦的用心。

有一次,偶然和一个门客谈到这件事,这个门客忙说:“这样看来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您身为相国,功列第一,还能有比这更高的封赏吗?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在想尽办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关中的民望而有什么不轨行动啊!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

萧何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萧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了消除刘邦对他的疑忌,只得故意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多久,就有人将萧何的所作所为密报给刘邦。刘邦听了,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撤军回来,百姓拦路上书,说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长安以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白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让萧何自己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窃喜。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火。

刘邦身为开国皇帝,自是不希望臣子的威信高过自己。萧何采纳了门客的建议成功的保全了自己。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好胜心,何不成人之美,皆大欢喜。

顺应形势发保护自己利益

只按照自己的方法一意孤行,失败时便把一切过失都推给别人,这种做法也很常见,也是一种很自然的态度。有些人经年累月往前冲,往往不顾后果,常常同人家摩擦,事情愈弄愈糟。

我们都见过,有些人很粗暴,有些人很沉默,有些人很冷酷,有些人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们有时也有点害怕,也许他不只会叫,而且还会咬我们。我们一定要花功夫去研究一个人,琢磨该如何接近他。

其实,无论对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看清形势,只有顺应形势的发展,才能保护自己。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曾写过一个故事:

一天晚上,一个人正躺在床上,突然一个蒙面大汉跳进阳台,走到床边。他手中拿着一把手枪,对床上的人厉声说道:“举起手!起来,把你的钱都拿出来!”躺在床上的人哭丧着脸说;“我患了十分严重的风湿病,尤其是手臂疼痛难忍,哪里举得起来啊!”那强盗听了一愣,口气马上变了:“哎,老哥!我也有风湿病。可是比你得病轻多了:你得这种病多长时间了,都吃什么药呢?”躺左床上的人把水杨酸纳到各类激素药都说了一遍。强盗说:“水杨酸纳不是好药,那是医生骗钱的药,吃了它不见好也不见坏。”两人热烈讨论起来,尤其对一些骗钱的药物看法颇为一致。两人越谈越热乎,强盗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坐在床上,并扶病人坐了起来。

强盗突然发现自己还拿着手枪,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病人十分尴尬,赶紧偷偷地放进衣袋之中。为了弥补自己的歉意,强盗问道:“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病人说:“咱们有缘份,我那边的酒柜里有酒和酒杯,你拿来,庆祝一下咱俩的相识。”强盗说:“干脆咱俩到外边酒馆喝个痛快,怎样?”病人苦着脸说:“可是我手臂太疼了,穿不上外衣。”强盗说:“我能帮忙。”强盗替他穿戴整齐,扶着他向酒馆走去,刚出门,病人忽然大叫:“噢,我还没带钱呢!”强盗说:“我请客。”

如果那个人没有顺应当时的形势做出灵活的应付,强盗后来请他吃的也许就会是子弹了。

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载,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园里用弹弓打麻雀,玩得正高兴的时候,“有臣称有急事请见”,赵匡胤只好慌忙出来接见。谁知,所奏并非什么急事,不过是例行公事。赵匡胤很不高兴,责问这种小事有什么好急的?那位臣子也不含糊,不慌不忙地回答:“总比打鸟要急一些吧?”赵匡胤一听火了,捞起根斧柄便打了过去,正好打在那人嘴上,碰落了两颗门牙。那人仍是不慌不忙地弯腰拣起牙齿,放到了自己怀里。见此情形,赵匡胤骂道:“你拿上那两颗门牙,想告我的状吗?”对方回答说:“我当然不能告你,不过,自然会有史官把这件事秉笔直书下来的!”赵匡胤听到这话,觉得有道理,不仅消了气,还赐给了那人一批金帛,向他表示慰问。

赵匡胤为了不在史书上留污点,顺应当时的情况,安抚史官。

在官场上,学会顺应形势的人,才能戴稳自己的乌纱帽。明朝的名臣张居正也是在小动声色地暗中结纳人缘,积蓄力量才登上相位的。高拱在未当首辅宰相之前,张居正就看出了苗头,尽心与他结纳,两人互为钦佩,经常称赞对方的才能,等高拱做宰相之后,张居正又紧紧追随他,高拱为人性格直爽而倨傲,很多人因受不了他的役使而离开了,惟独张居正能够卑辞以事,始终没有离开。

冯保是内宫太监,为人狡黠奸诈,与张居正的关系很好。按顺序本当升他为司礼太监,但因高拱推荐了其他人而落选,所以对高拱怀恨在心。后来明穆宗去世,遗诏由高拱等人为顾命大臣,但因冯保篡改了诏书,改成高拱、张居正、冯保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君。高拱无法与冯保等人长期共事,就上书历数太监专权的弊端,并作了其他准备,满以为可以一下子把冯保驱逐出朝。

高拱把一切准备情况都告诉了张居正,希望他暗中支持,谁知张居正竟把情况透漏给了冯保。冯保立即找皇太后哭泣,列举高拱专权的罪状,太后当即拟旨,斥逐高拱。

第二天,朝廷大集群臣,宣读两宫及皇上诏书,高拱本以为计谋成功,谁知诏书竟历数自己的罪状,解除了自己的一切官职。高拱又惊又怒,悲伤得趴在地上不能起身,张居正连忙把他扶起,雇了一辆驴车把他送走。

冯保还想罗织罪名诛杀高拱,亏张居正从中巧妙斡旋,才未得逞。在高拱去世后,张居正等人还向朝廷请求恢复他的官职荣誉。后来神宗亲政,重理高拱旧案,赠他太师头衔,追加文襄名号。就这样,张居正在勾心斗角的朝廷中,顺应局势的发展,在宫内宫外,先朝今朝,都游刃有余,稳稳当当地升官。

施于人者被施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需要互相的帮助,因为也许有一天你也需要别人对你伸出援手。施恩于人,就有回报的惊喜等着你。

南朝宋孝武皇帝时,齐太祖萧道成担任舍人的官职,而刘怀珍任直阁将军,二人很早就结识了。有一天,刘怀珍请假回青州探家,萧道成有一匹白色良马,因为咬人,不能骑,就送给刘怀珍作为送别礼;刘怀珍因此回赠萧道成上百匹丝绢。有人对刘怀珍说,“萧君这匹马因为咬人不能骑,才送给你。你回报他绢百匹,岂不是回礼太重了吗?”刘怀珍说:“萧君器量堂堂,志向高远,还会对不住我送的丝绢吗?我打算把自己的性命和名声都托付在他身上,怎么,还能计较钱物的多少呢!”

唐朝雍州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李大亮,文武兼备,隋末曾在韩国公庞玉帐下任行军兵曹。唐高祖李渊入关以后,他归顺唐朝,被任命为金州(今陕西安康)总管府司马,后来升迁为左卫大将军、兼领太子右卫率、工部尚书等职,负责皇帝和太子两宫的警卫任务,皇上和太子都非常的宠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