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与圆全集
5297900000030

第30章 方圆处世,讲究刚柔并济之道(3)

张仪,魏国贵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年),张仪由赵国西入秦国,凭借出众的才智.被秦惠王任为客卿,筹划谋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国仿效三晋的官僚机构开始设置相位,称相邦或相国,张仪出任此职。他是秦国置相后的第一任相国,位居百官之首,参预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生涯。

秦惠文王更元二年(前323年),秦国为了对抗魏惠王的合纵政策,进而达到兼并魏国国土的目的,张仪运用连横策略,与齐、楚大臣会于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以消除秦国东进的忧虑。张仪从啮桑回到秦国,被免去相位。三年,魏国由于惠施联齐,楚没有结果,不得不改用张仪为相,企图连秦、韩而攻齐楚。其实张仪的最终目的是想让魏国做依附秦国的带头羊。由于连横威胁各国,秦惠文王更元六年(前319年)魏国人公孙衍受齐、楚、韩、赵、燕等国的支持,出任魏相,张仪被驱逐回秦。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年)张仪再次任秦相国。九年,秦惠王接受司马错的建议,遣张仪、司马错等人率兵伐蜀,取得胜利,旋即又灭巴、苴两国。

这样秦国占据了富饶的天府之国,有了巩固的大后方,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年)秦惠王想攻伐齐国,但忧虑齐、楚结成联盟,便派张仪入楚游说楚怀王。张仪利诱楚怀王说,“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听信此言,与齐断绝关系,并派人入秦受地,张仪对楚使说:“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国的使臣返回楚国,把张仪的话告诉了楚怀王,楚怀王一怒之下,兴兵攻打秦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Z年)秦兵大败楚军于丹阳(今豫西丹水之北),虏楚将屈丐等70多人,攻占了楚的汉中,取地600里,置汉中郡(今陕西汉中东)。这样秦国的巴蜀与汉中连成一片,既排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的威胁,也使秦国的疆土更加扩大,国力更加强盛。《史记·张仪列传》中说:“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纵横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无疑张仪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

鬼谷子的另一个徒弟苏秦,字季子,他出身农民,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术多年。后辞别老师,下山求取功名。苏秦先回到洛阳家中,变卖家产,然后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洛阳。洛阳的家人见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连苏秦央求嫂子做顿饭,嫂子都不给做,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苏秦从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读。他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头悬梁,锥刺骨”便由此而来。一年后,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开始二次周游列国。这回终于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当此时的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处于弱势的时候要处变不惊,波澜不兴,或蛰伏或争取,努力充实完善自己,成功则会指日可待。

妥协不是软弱

一个人一生中做得最多的事恐怕就是妥协。人每时每刻无无处生妥协。妥协是现实人生的一个事实。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妥协,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妥协;人际关更是一种妥协,一种没有商榷余地的妥协。可是,虽然人们无时不在使用它,但人们对它的“官名”——妥协,却不太熟悉,不知道,知道了也不爱承认它。年轻气盛时,更不愿正视妥协,人生妥协为耻。殊不知妥协不仅是现实人生的一个铁的事实,是一种理性,一种策略,一种绝高的社交智慧。如果我们把发成是人生的硬道理,那么,妥协便是发展的硬道理。

19世纪中期的美国,在木材行业中,经营规模很大而又获得成功者却为数很少,其中经营得最好的莫过于费雷德里克·韦尔豪泽。

1876年,韦尔豪泽意识到,如果没有伐木的权利,木业公司就会衰落,于是他就开始实行一个大规模购买林地的计划,他从康奈尔大学买进5万英亩土地,后来继续买进大量土地,到1879年,他管辖的土地大约有30万英亩。而正在此时,一个重要的木业公司——密西西比河木业公司吸引了韦尔豪泽的兴趣。该公司具有很多的土地及良好的木材,由于经营者方法不对,导致公司效益不好。于是韦尔豪泽决心收购该公司。在经过双方的接触后,双方同意促成这个买卖。

在收购该公司的价钱上,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谈判。按该公司的要求,出价为400万美元,而韦尔豪泽则千方百计想把价钱压得低一点。于是他派了一名助手直接与该公司谈判,要求只给200万美元,态度异常坚决,并大讲道理。在经过双方的激烈争执后,韦尔豪泽闪亮登场,以一个中间人的身份出现,建议二者都做出一些让步,并提出自己的方案,声明:若就此方案也达不成协议,你们不必继续谈判。卖方正在苦恼之时,有些“松动的”迹象,自是欣喜。这样,只作了小的修改即达成协议,而买方所得的条件也比原来料想的好得多。最终以250万美元成交。

他的“妥协”收到的效果是显而易的。从此,韦尔豪泽的事业如虎添翼,20世纪初,费雷德里克·韦尔豪泽通过对木材业的各方面的控制,使他的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木材帝国。

妥协与让步在谈判中最一种常见现象。妥协与让步不是出卖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获得更大利益放弃小利益,可见让步应该是必要的。但是,妥协与让步也要讲究原则与心度。

不要过早妥协与让步。太早。会助长对方的气焰。待对方等得将要失去信心时,你再考虑让步。在这个时候做出哪怕一点点的让步,都会刺激对方对谈判的期望值。

你率先在次要议题上做出妥协与让步,促使对方在主要议题上做出让步。

在没有损失或损失很小的情况下,可考虑妥协与让步。但每次让步,都要有所收获,且收获要远远大于让步。

让步时要头脑清醒。知道哪些可让,哪些绝对不能让,不要因妥协与让步而乱了阵脚。每次让步都有可能损失一大笔钱,应掌握让步艺术,减少你的损失。

每次以小幅度妥协与让步,获利较多。如果让步的幅度一下子很大,并不见得使对方完全满意。相反,他见你一下子做出那么大的让步,也许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若你是卖者,做出的让步幅度太

有时候,妥协还可以保住性命。

大家都听过“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宋太祖 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未防止被人夺权,就在一次宴席上对昔日他打下江山的功臣们说“以前的日子里多好!白天厮杀,夜晚倒头就睡。哪像现在这样,夜夜睡觉不得安宁!”众兄弟一听,关心地问:“怎么睡不稳?”赵匡胤说:“这不明摆着吗,咱们是把兄弟,我这个位子谁也该坐,而又有谁不想坐呢?”大家面面相觑,感到了事态严重。赵匡胤说:“你们虽然不敢,可难保手下人不这么想。一旦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就由不得你们了。”大家一听,明白赵匡胤已在猜忌大伙了。吓得在地上叩头不敢起身,求赵匡胤想个办法。赵匡胤说:“人生暂短,大家跟我苦了半辈子,不如多领点钱,回家过个太平日子,那多幸福。”大家忙点头答应。

第二天,旧日的那些功臣们一个个请求告老还乡,交出兵权,领到一批钱回家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适当妥协,可以让你避免许多麻烦。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常常带一只叫雷斯的小猎狗到公园散步。他们在公园里很少碰到人,再加上这条狗友善而不伤人,所以,他常常不给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警察严厉地说:

“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而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犯法吗?”

“是的,我知道。”卡耐基低声地说,“不过,我认为他不至于在这儿咬人。”

“你不认为,你不认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须跟法官解释了。”

可是,他的雷斯不喜欢戴口罩,他也不喜欢它那样。一天下午,他和雷斯正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突然,他看见执法大人正骑在一匹红棕色的马上。

卡耐基想,这下栽了!他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他说:

“先生,这下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你上星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的声调很柔和,“我知道在没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样的小狗出来遛达。”

“的确忍不住,”卡耐基说道,“但这是违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警察说,“我们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他主动妥协让他逃过了责罚。

人们往往只强调毫不妥协的精神,事实上,学会妥协,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

人们要正视这个事实,学会妥协的睿智和技巧。事实上,人生极需要这种技巧、智慧和策略。在低调对待的妥协社交中,人们才会有双赢的可能,人们也才会避免两败俱伤的结果。学会妥协,是人生的大学问。其实妥协,就是以退为进的智谋。我们中国古人很懂这个道理,他们总是以表面上的退让、割舍和失败来换取对方的利益认可,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我们自己更长远或更大方面的利益。

大丈夫能屈能伸

能屈能伸是一个可能成大器获利成功的人必备的一项素质。

大丈夫根据时势,需要屈时就屈,需要伸时就伸,可以屈时就屈,可以伸时就伸。屈于应当屈的时候,是智慧;伸于应当伸的时候,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巅峰。

而说到能屈能伸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古人——韩信。

西汉时期的淮阴侯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是妇孺皆知的。韩信是淮阴人,自幼不农不商,又因家贫,所以衣食无着,想去充当小吏,却无一技之长,也未被录取。因此终日游荡,往往寄食于人家。他曾和亭长很要好,经常到亭长家里去吃饭,吃多了,也就惹得亭长的妻子厌烦。于是,亭长的妻子提前了吃饭时间,等韩信到的时间,碗已经洗过很久了。韩信知道惹人讨厌,从此不再去了。他来到淮阴城下,临水钓鱼,有时运气不佳,只好空腹度日。那里正巧有一个临水漂絮的老妇人,见韩信饿得可怜,每当午饭送来,总分一些给韩信吃。韩信饥饿难耐,也不推辞,这样一连吃了几十日。一日,韩信非常感激地对漂母说:“他日发迹,定当厚报。”谁知漂母竟含怒训斥韩信说:“大丈夫不能自谋生路,反受困顿。我看你七尺须眉,好似公子王孙,不忍你挨饿,才给你几顿饭吃,难道谁还望你报答不成!”说完,漂母竟拿起漂絮而去。

韩信受人赐饭之恩,虽受激励,但苦无机会。实在穷得无法,只得把家传的宝剑拿出叫卖,卖了多日,竟卖不出去。一天,他正把宝剑挂在腰中,沿街游荡,忽然遇到几个地痞,有个地痞有意给他难堪,嘲笑他说:“看你身材长大,却是十分懦弱。你若有种,就拿剑来刺我,若是不敢刺,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说完,双腿一叉,站在街心,挡住了韩信的去路。

韩信打量了一会儿地痞,就爬在地下,径直钻了过去。别人都耻笑韩信懦弱,他却不以为耻。其实绝非韩信不敢刺他,因为他胸怀大志,不愿与小人多生事非,如果一剑把他刺死了,自己势必难以逃脱。所以,他审时度势,暂受胯下之辱。后来韩信跟刘邦南征北战,屡建奇功,被封为淮阴侯,并诚心地报答了那个漂母。

同样是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的事件,项羽吩咐大将曹咎坚守城皋,切勿出战,只要能阻住刘邦15日,便是有功。不想项羽走后,刘邦、张良使了个骂城计,派兵城下,指名辱骂,甚至画着漫画,污辱曹咎。这下子,惹得曹咎怒从心起,早将项羽的嘱咐忘到九霄云外,立即带领人马,杀出城门。汉军早已埋伏停当,只等项军出城入瓮,霎时地动山摇,杀得曹咎全军覆没。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于是夫差倾国出动,去征讨越国,在木叙山这个地方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夫差率领大队人马追赶上去,夫差在船头亲自击鼓为将士助威。吴兵士气高昂,快速向越兵冲去,团团包围了会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