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最神奇的24堂心理课
5293600000036

第36章 第十八课 不做坏心情的俘虏 (2)

每天生活中的矛盾、冲撞甚至冲突,都是无法避免的。有些小事发生了,也别过分地苛责自己,过去就过去了,别再想着它。如果一个人被生活中的琐事牵着鼻子走,人也会变得琐碎,不仅不讨人喜欢,也容易自寻烦恼。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猜疑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基于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猜疑心重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都通过所谓的“合理想象”牵扯在一起,以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性。结果,却是越猜越疑,越疑越猜。

这天,同寝的小方在收拾书本时,将书堆放在旁边小会的床上。看到自己雪白的床单被小方的书蹭脏了,小会瞪了小方一眼。其实小方并没有看到,其他同学也没注意,但是瞪完之后,小会立刻后悔了,怕其他同学看见。不巧的是,正好有一位同学抬头看小会,小会只能不好意思地笑笑。

事情发生以后,小会心里非常担心,怕同学说自己太小气,以后对自己也不再那么好了。小会一整天都在注意其他同学的反应,也不出去上自习。恰好看她的那位同学又问她:“你今天下午怎么不去上自习呢?”小会认为这是故意让她走开,好和别人议论她刚才瞪眼的事儿。晚上大家一起去吃饭,小会回来晚了点,其他人正说笑着,也就没在意她,她认为他们一定彼此说好了,不理她了。第二天到了教室,小会又发现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她,心想坏了,她们一定对全班同学说了,这一下全班同学都知道了,自己是个小心眼的人了。

以后到教室的时候,听到同学们在笑,小会就认为大家是在笑自己;她坐在教室的前面,担心别人在背后说她的坏话;坐在教室的后面,她又认为前面的人回头就是看她,然后再讲她的坏话。为此,小会整天坐立不安,觉也睡不踏实,怕睡着后别人讲她的坏话。不久,小会患上了失眠性神经衰弱,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她居然还在想:别人这下更会笑我学习成绩下降了。

朋友们,你们看,猜疑心理的后果多严重啊!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猜疑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基于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哈佛告诉学生:猜疑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心理。

习惯猜疑的人往往会因为猜疑而生误会,伤害了朋友,造成紧张气氛,这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为了避免不应有的隔阂和冲突,消除猜疑心理、建立互信关系应成为人际交往中的准则。那么,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第一,优化个人的心理素质。拓宽胸怀,来增加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

第二,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的束缚,走出先入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获得最大限度的谅解。

第四,无视“长舌人”传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果。因此,听到流言时,千万要冷静,谨防受骗上当。

第五,当我们开始猜疑某个人时,最好先综合分析一下他平时的为人、经历以及与自己交往时的表现,这样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心理魔法书: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如果猜疑心过重,就会因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郁郁寡欢。爱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思想狭隘,因而不能更好地与同学、朋友交流,其结果可能是无法交到朋友,变得孤独寂寞,这对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所以,一定要消除猜疑心理。

相信别人就等于相信自己

只有相信他人,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走出猜疑的迷阵,跨越生命中的坎坷。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托着浪花越行越远……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中最后的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紧紧地抱住了这个孩子,他觉得这是自己做过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

有位哈佛教授曾经说过:“不相信别人,表面上看是对别人的猜疑,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不信任,至少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认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还有一些人因为自己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在被骗的过程中遭受了很大的精神损失和情感挫折,慢慢地就不敢再相信别人了。一个充满了自信心的人,对别人也会更加信任,当然也就不容易产生猜疑心理。而那些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就会在人际交往中不自觉地抱着自我防卫心理,其实这就是一种作茧自缚。只有相信他人,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走出猜疑的迷阵,跨越生命中的坎坷。

一个人不仅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他人。青少年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要给予同学和朋友起码的信任。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除了冷静思考,还要多给别人一些信任,多给这个世界一些信任。在信任与理解中,每个人都会获得快乐。有的时候,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

心理魔法书:

很多时候,我们的猜疑根本就是无中生有,既然如此,那在人际交往中,何不对他人多一份信任呢?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如果人人都能信任他人,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心理测试:你是个敏感的人吗

根据自己的行为表现,可以有目的地检查一下自己心理的敏感程度,以便做到心中有数。仔细回忆一下,近一个月以来,你常常有下列情况发生吗?

1别人谈话时,觉得在议论自己吗?

2别人说话的语言生硬时,感到别人对自己有看法吗?

3他人丢了东西,认为大家怀疑自己偷的吗?

4老师讲问题时,认为就是在讲自己吗?

5同学不主动和你打招呼,认为同学不喜欢你吗?

6别人的眼神不对,认为对自己有看法吗?

7别人不主动打电话,认为有意疏远自己吗?

8身体偶然不适,认为很严重吗?

上述问答,如果出现3个以上“是”的话,说明你有了过度敏感心理,应该及时调节,逐步走出阴影。过于敏感心理的出现,与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应及时、努力地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