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员工不可不知的12个人
5290600000024

第24章 熊晓鸽—超级 VC ,赌的是智慧 (2)

遗憾的是,在职场中行走的我们总是战战兢兢,不管是有工作的还是没有工作的,都觉得老板是自己的生存庇护伞,只能在伞下委曲求全,很少跟老板提及自己的要求,甚至连自己应得的东西也不敢去要求。

只要你具备“地球离了你不能照样转”的能力,其实,老板心如明镜,他自然清楚孰重孰轻。更何况,外企都具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老板不会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因为这个合理而且适当的要求而开除你。

在绝大多数外企中,除了你和你的上司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你的薪水。同样,你也很少有机会能知道同行的薪水。如果你自己不主动与老板说加薪,很可能就被遗忘在世界的角落。在外企,人们相信“按劳分配”的原则,只要你自己有资本,就大胆去老板的办公室谈判吧。

既然选择了合作,就必须相信对方

麦戈文对熊晓鸽的面试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他说:“很好,那就这么定了,我回去和公司人事部门商量一下。你是做编辑的,不知道你对公司管理方面有着怎样的能力,正好我这里有本中国台湾的《微电脑世界》,你拿回去写一个分析报告,如何能让这个杂志办得更好。”麦戈文临走时,还不忘考察一下熊晓鸽。

回到家后,熊晓鸽就开始研究如何写好这份报告。在做了大量分析和调查后,熊晓鸽写出了一份厚厚的分析报告。当时熊晓鸽的房东是波士顿有名的大律师,熊晓鸽写完报告后,专门拿去给他看。这位律师认真看过后觉得写得不错,不过也给了熊晓鸽一个小建议:麦戈文工作很忙,肯定没有时间看这么多的东西,报告最好再简短点。

于是,报告被熊晓鸽压缩成了两页,寄给了麦戈文。几天后,熊晓鸽接到麦戈文秘书的电话:“麦戈文先生约见你。”

熊晓鸽应邀与麦戈文共进早餐,彼此聊得很尽兴,原定一小时的时间转眼间过去了3个小时。

麦戈文当时问得最多的是,熊晓鸽准备回中国做什么。熊晓鸽只和他谈到回中国做媒体投资,还没有涉及后来的风险投资。

熊晓鸽告诉麦戈文:“机会可能还是在杂志。”熊晓鸽因为在杂志社做过记者,所以就提出了哪些行业的杂志发展的机会多一些,比如电子类、计算机类。“那时我就觉得未来的电子产业一定会向中国大陆市场转移,当时这个行业还都在中国台湾及国外。”

熊晓鸽的观点得到了麦戈文的支持,他让熊晓鸽先去香港工作,IDG的合同将在熊晓鸽辞职后寄到。

“为何如此信任对方?”曾有人针对熊晓鸽加入IDG的经过,这样问熊晓鸽。在拉斯维加斯1美元赌注都不肯下的熊晓鸽告诉对方:“既然要与人合作,就必须相信对方,否则你干脆放弃他。”在熊晓鸽看来,“进入IDG就算是一场赌博,我和麦先生也是一场对赌”。

对照熊晓鸽后来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他之所以敢于放手做事,是因为他的老板给了他充分的信任。

灰兔在山坡上玩,发现狼、豺、狐狸鬼鬼祟祟地向自己走来,急忙钻到自己的洞穴中避难。灰兔的洞一共有三个不同方向的出口,为的是在情况危急时能从安全的洞口逃离。今天,狼、豺、狐狸联合起来对付灰兔,它们各自把守一个出口,把灰兔围困在洞穴中。

狼用它那沙哑的嗓子,对着洞中喊道:“灰兔你听着,三个出口我们都把守着,你逃不了啦,还是自己走出来吧。不然我们就要用烟熏了,还要把水灌进去!”

灰兔想,这样一直困在洞里也不是个办法,如果它们真的用烟熏、用水灌,情况就更加不妙。忽然,灰兔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计。它来到狐狸把守的洞口,对着洞外拼命地尖叫,就像被抓住后发出的绝望惨叫声。

狼和豺听到灰兔的尖叫声,以为灰兔被狐狸抓住了。它们担心狐狸抓到灰兔后独自享用,便不约而同地飞奔到狐狸那里,想向狐狸要回属于自己的那份。聚到一起后,狼、豺、狐狸忽然意识到灰兔可能是用声东击西之计时,急忙又回到各自把守的洞口继续把守。它们哪里知道,灰兔趁刚才狼到狐狸那里去的时候,早已飞奔出来,躲到了安全的地方。

灰兔把自己脱险的经过告诉了刺猬,刺猬说:“你真聪明,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妙计来的呢?”灰兔说:“因为我知道,狼、豺、狐狸虽然结伙前来对付我,但它们都有贪婪的本性,互不信任,各怀鬼胎,我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没有信任的团队,是无法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在竞争中,会被对手找到漏洞,各个击破,最后落得失败的下场。因此,在职场中,领导和下属之间要彼此信任。

一个好的老板要对员工信任、放手,使之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赢得下属对自己的忠诚。同时下属也要相信领导的决策,相信他们给自己提供的空间和平台,这样也让领导自身有一种认同感,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合作氛围,共同把事情做好。

“晋升计划”在行动中酝酿

熊晓鸽正式到IDG工作后,麦戈文也没有想到,熊晓鸽的第一次“出手”会来得如此之快。

熊晓鸽轻而易举就做成功了两个项目,这让麦戈文大喜过望,他第一次看到了熊晓鸽在投资方面的潜能。麦戈文也因此判断除了出版以外,在中国也可以做风险投资。

而熊晓鸽最初加入IDG,是因为看到IDG庞大的媒体出版资源以及麦戈文的中国市场情结,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和创业投资扯上关系。而将熊晓鸽带入创业投资领域的麦戈文,也不曾料到IDG会在中国大放光彩。

1991年,熊晓鸽以IDG董事长亚洲业务开发助理的身份回到中国。当时与他一同来中国考察的,还有一些大牌的国外VC。不过,当时的中国市场让这帮大牌们很失望,因为那时的中国根本没有VC,甚至在管理基金里连个像样学历背景的MBA都找不着。

硬件的不足,使得许多国际大牌VC冷落了当时的中国市场。另一方面,美国、欧洲的投资回报率比中国高,环境也好,这也是他们当时不愿意登陆中国的原因。

在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做VC时机过早的时候,熊晓鸽觉得现在就可以做,可以先小规模地做,中国的市场一定会慢慢扩大,“赌明天”总好过在一旁观望。

于是,熊晓鸽开始不断提醒麦戈文:“应该去中国投资,而不是在美国继续投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都有机会,它们的市场还太小,未来的重心一定会转移到中国内地。”

熊晓鸽给麦戈文的建议是:要马上做,以“低成本、低姿态”进入中国风险投资市场。麦戈文“投”了熊晓鸽一票,这一票也为IDG赢得了10年的先机。IDG进入中国后,取得了让国际同行羡慕的成绩,也因此远远超前于其他风险投资公司。

当机遇来临但是还没成熟的时候,先人一步积极行动,是熊晓鸽的长处之一。他的魄力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职场中要眼明手快,积极行动,抢占先机。

在职场中,当别人埋头于眼前事情的时候,你已经看到了下一步的工作;当大家还在为眼前的工作任务苦恼的时候,你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老板并没有吩咐的事情,这样具有超前眼光并乐意付出行动的人自然是职场中的香饽饽,这样的人往往也会得到老板的赏识和青睐。

追求人生开放,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势必要求我们及早行动、善于行动。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创业中国》中,将其创业的行动秘诀归纳为:向前看两年、少许诺、多兑现,也强调了行动的作用。在职场中,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志于闯荡世界500强企业的人来说,势必要行动起来。但是,行动之前要先做好几个关键步骤:

第一,方向正确。在自己擅长的舞台上跳舞,此为万古不变的真理。不要想着去外企“练练”,那你可能空手而归。

第二,充分准备。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虽说先人一步很重要,但做好充分准备,对于任何行动无疑是必需的。只有拉满弓,才能射出势大力沉之箭。一般而言,我们需要做这些个人准备:

(1)思想准备。做任何事情,如果有了思想上的准备,就有了一个好的心态开始。

(2)信息准备。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能力准备。不要放弃长项,去做自己能力应付不了的事情。 (1)

(4)人脉准备。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很多时候,单枪匹马成不了事。

第三,持续专注。在这里所讲的“持续专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于主要的目标专心致志,并且敢于在困境中坚持,善于在顺境中专注;其次是对于次要的、不必要的行动目标和事务学会放弃。

总之,做到这些,就可以马上行动了,哪怕是“赌明天”也总有赢的机会。

勤奋+巧干=出色

熊晓鸽开始代表IDG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进行投资,是从负责主管亚太地区出版物开发事务的董事长业务开发助理做起的。到1992年9月,熊晓鸽用自己的成绩说明了自己的实力——连续赔了7年的新加坡市场开始赢利,连续赔了2年的马来西亚市场开始赢利,连续赔了8年左右的中国港台市场开始赢利。到1993年,熊晓鸽无可争议地成为IDG的亚太区总裁。

这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

随着IDG越来越注重开发中国市场,麦戈文决定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事务进行一次总体研究。

当时IDG负责亚洲事务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驻中国香港的总经理,主要负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还有一个是美国人,住在中国台湾,是亚洲地区的总负责人。麦戈文在考察完后,让熊晓鸽和这两个负责人各写一个方案交给他。

1992年12月中旬,没几天就要过圣诞节了。熊晓鸽又一次咬紧牙关,开始努力。他准备了很多材料,也为此放弃了圣诞休息和新年休假。熊晓鸽一直记得1993年的元旦,他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度过的。那天他在办公室里写着报告,而楼下是欢度新年的热闹人群。熊晓鸽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这么努力,一定能够写好!”

1993年1月3日,熊晓鸽将一份新颖独特的企划案放到了麦戈文的办公桌上。随后,他跑去纽约好好地放松了一下。到1月6日,熊晓鸽再次见到麦戈文时,后者告诉他:“你的方案很好,我们就照你的办。”熊晓鸽很高兴,不过他还想看看另外两个负责人的方案,好学习一下。结果,麦戈文哈哈大笑,他告诉熊晓鸽,那两个人正忙着度假,企划案都还没交过来。

熊晓鸽的勤奋与刻苦,让他深得麦戈文的信任,也让他走到了亚太总裁的位置。这给公众的一个错觉,很多人认为熊晓鸽就是一个勤奋的人,只知道靠努力行事的人。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他不仅仅勤奋,还是很会找方法进行巧干的人。在做新的企划案的时候,他先找到了很多材料,对找到的材料进行细致的分类处理,然后挑选出最有创意和实用的地方标上记号,以备后用。这免去了重复工作的时间,挤出更多的时间在企划书的创意构架上。唐骏与李开复也都曾有意义深远的企划案作品,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个人的内功和潜能,就是凭创意、技巧显示出来的。

在我们开展工作前,首先应考虑如何用最简单、省力的方法去获得最佳的成效。对一个人来说,要的是事半功倍,而非事倍功半。

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获得的第一桶金,乃至他后来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和他善于寻找方法巧干息息相关。

当他第一次跨进银行大门,人家看了看他那磨破了的衬衫领子,又见他没有什么可做抵押的东西,自然拒绝了他的申请。

他又来到大通银行,千方百计见到了该银行的总裁。他对总裁说,他把货轮买到后,立即改装成油轮,他已把这艘尚未买下的船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给的租金,就用来分期还他要借的这笔贷款。他说他可以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取租金,这样就等于在分期付款了。

许多银行听了洛维格的想法,都觉得荒唐可笑,且无信用可言。大通银行的总裁却不那么认为,他想:洛维格一文不名,也许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是可靠的。拿着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钱,这自然十分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