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4
5281000000016

第16章 智 力 (1)

什么是智力?思维与智力的关系是什么?

有52名智力的研究者同意如下定义:“智力是一种一般的心理能力,与其他事物一样,包含推理、计划问题解决、抽象思维、理解复杂思想、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能力。”

思维是一个智力活动过程,是人类特有的,是智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还常常遇到许多光靠感觉、知觉和记忆解决不了的问题。实践要求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迂回、间接的途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实践要求人们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去达到问题的解决。

这种“改造制作”的功夫,这种通过迂回、间接的途径去找得问题的答案的认识活动,就是思维活动。

什么是思维?它是如何工作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是要通过人们努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一位民警在夜间接了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一个长期卧床不起的瘫痪老太太,她不慎从床上摔下来,头部负伤,一阵清醒一阵昏迷的,幸亏电话机伸手可以够着,这才打电话紧急求援。

老太太什么也没告诉警官,只说了有个保健医生常为她做治疗。

警官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位保健医生家的电话号码,但拨通电话后才知道,他外出度假了,而他的家人却对瘫痪老太太的住址一无所知。等到警官再次呼叫老太太时,她只回答了一个问题,告诉警官自己房里仍亮着灯,就又昏迷过去了。

老太太房间里亮着灯,而电话却没挂断,这两个看似无关的条件却使警官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他与上级取得联系后,紧急命令全城各个警察局出动所有警车,拉响警笛穿行在城市的大小街道上。终于从电话耳机里,他听到了警笛声,据此可知有一辆警车已接近老太太的住所了。

可是那么多警车,到底是哪一辆车的警笛发出的声音呢?还是不好办。

警官命令所有的警车停止前进,停止鸣笛,然后按照编号依次拉响警笛。当电话里再次传出警笛声时,警官也就知道了是哪辆警车停在老太太住所的附近。

这辆车上的警察按照警官的要求,用高音喇叭向附近几座居民楼喊话,让居民们关掉家里所有的灯。

老太太仍昏迷不醒,她房间的灯一直亮着,当周围一片黑暗后,亮灯的房间就是老太太的住处。警察冲进去,救出老太太,火速送往医院,一场大规模的救援攻坚战才算告一段落。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思维的运用。故事里的警官,为了寻找到老太太,以没挂断电话为线索,对脑海中的信息进行加工、综合并在电话里一直听着警笛的声音,找到附近位置后,再命令其他居民关掉灯。这种间接迂回的认识过程,只有思维才能做到的。

思维过程的概括性和间接性特征是什么?

思维过程是我们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正如感觉、知觉、表象一样,思维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的源泉同样是客观世界。但是我们的思维过程却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它反映出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

概括性、间接性正是思维过程的重要特点。

概括性。概括认识,对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的认识,是思维过程的第一个重要特点。

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我们不止一次地遇到或传闻诸如此类的事实:石头碰地板,地板就伤;铁锤敲石块,石块就碎;菜刀砍钢板,菜刀就要缺口……我们概括了我们所观察的诸如此类现象,得出这类现象的一般特性,发现这类现象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每当两个具有相对硬度的物体相摩擦时,其中较硬的常常会擦伤那硬度较差的。这种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不只是存在于某一次某两个物体相互摩擦之中,而且具有一般的性质,它存在于任何具有相对硬度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之中。

正因为有了思维的概括性,从而才使思维的间接性成为可能,因为思维在进行推理时首先要对事物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间接性。间接性是通过事物相互影响的结果或通过其他媒介来间接地认识事物,是思维过程的第二个重要特点。

这里有两块外表极其相似的金属,我们要知道它们之间哪一块比较硬一些。我们看,看不出;我们摸,摸不清;我们嗅,也嗅不到。任凭我们直接地感知它们,我们都得不到精确的答案。我们得“开动脑筋”想个办法。我们使它们相互摩擦,就可以发现其中的一块上面留有伤痕,而另一块却没有伤痕。根据这个,我们就可推想出那块没有伤痕的金属比那块留有伤痕的金属要硬一些。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触觉直接地感到这两块金属各自的硬的属性。但是这两块金属当中哪一块比较硬?这个问题的答案却不是我们直接能感知到的,而是根据观察两块金属互相作用的结果间接地推想出来的。

其实,任何一种科学,都能给予我们许多间接认识的例证。

例如,医生检查病人的体温和脉搏,听视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就能断定通过直接观察所不能达到的病人内部器官的状态。巴甫洛夫通过条件反射的研究,就能探知直接观察所不能达到的大脑皮层中所进行的生理过程,就能认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当然,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上更为复杂的现象,较之认识两块金属孰硬孰软,则需要更为复杂的思维活动,但这种认识的发生在原则上是相同的,这些思维活动,都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以取得一种间接认识的过程。

由此可见,人的思维决定于外界的客体,但是外界的客体并不是直接地、机械地决定着思维,而是通过人的内部条件,通过人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而间接地决定着思维的。

影响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和很多心理概念一样,思维也会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先天性因素、生理因素、文明程度、教育程度等。

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对于思维起决定性的影响。

先天性因素决定了后天思维的能力和思维的方向。先天盲人决定了一生将用形状和单色来对待思维,先天聋哑决定了一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思维,但他们的先天性疾患并不影响他们能够建立成熟的思维,这种成熟是相对而言的,其缺陷是永远也无法弥补到正常状况。

思维也是一样,一旦出现先天的影响,那么无论如果补救也不可能正常。

生理因素

机体的任何生理变化都会对思维产生影响,生理改变也就是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引起机体内环境改变的因素有千百万种。

病原体可引起机体发生疾病,疾病可以对思维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可是直接的,也可是间接的。间接影响主要是疾病影响了机体其他系统,如循环可使脑供血变化,呼吸可使脑供氧不足等发生,直接影响则会出现高热、低温、毒性物质而影响思维。

在通常情况下,短暂的营养不足会通过机体自身内部的调节而给予补充。一个健康人绝食两天,当恢复后除造成因绝食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外,不会因营养原因而影响思维过程,对一个长期营养不足的人,即使给予充足的营养两个月,也很难达到正常人的思维能力水平。

环境

环境是机体生存的场所,也是学习和获得思维,使用思维的场所,机体的任何变化离不开环境,思维的任何变化都与环境有关。

社会由群体组成,群体间的交流组成了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

恒定不变的群体交流,产生了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些习惯构成了这个群体成立的因素。在傣族人眼中,男人穿裙子是正常现象,到汉族社会就会被视为变态。在伊斯兰社会,敬奉真主,而到基督社会成了异教而遭到排斥。在西方男人吻女人的手是出于礼节,在中国男人吻女人的手就会被当成流氓。

种族习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过于稳定的习俗又会阻碍思维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思维,思维在变化中获取新的信息,新的信息使变化着的思维产生飞跃,开放的社会要比封闭的社会发达,越是稳定的部落越落后于现代社会。

文明程度

文明程度对于思维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古代的骑士不会相信汽车的速度,古代的巫师会认为飞机驾驶员是他的同行,部落的首领对于奴隶的改革建议视为夺权,而现代社会对于平民的正确建议视为珍宝。现代的高中生所掌握的知识量也许远远超过了柏拉图,但高中生却没有柏拉图聪明。

文明程度的增加,也就是知识量(信息量)的增加,而知识量的增加肯定会使人增加智慧。现代普通人的智慧要高于古代的伟人,但古代伟人比现代普通人聪明,伟人们奉献了他们的聪明而增加了后人的智慧,这就是文明的程度对思维的影响。

教育程度

教育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的目的是要传授思维。

文盲照样能在当今社会生存,文盲同样能拥有众多的信息,文盲同样能进行正常的思维。这就为教育家们提出了问题,学校接受的教育,并不见得比社会获得的信息多,文盲只是掌握的文字不如接受教育的人,不少文盲却比受过教育的人成功。

受教育的程度对于思维的影响是显著的,文盲能获得成功,不等于没有受过教育,成功的文盲是在社会交流中自动接受教育的。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也就是学习的程度越高,拥有的信息量就越多,思维结果就越准确,思维过程就会越容易进行。

想象与思维有什么关系?什么是相似联想?

想像力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想像力越丰富,证明思维越敏捷。

由于事物间的相似点而形成的联想被称为相似联想,又称类似联想。

通过对一件事物的感知,引起对另一事物或过去事情的回忆,这就是联想过程,越是相似的东西,越是能引发人们的联想。

优孟是楚国一个著名的乐师,孙叔敖是楚国的名相。

孙叔敖病重期间,想到自己死后没有钱财留给子孙,以后子孙生活一定艰难,而楚庄王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霸业,绝不会想到他们。他觉得优孟虽然是一名乐师,但富有正义感,日后找到他或许能有用。死前,孙叔敖对儿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贫穷,到时候你去找优孟,就说你是孙叔敖的儿子。”

过了几年,果然孙叔敖家里日子越来越难过。孙叔敖的后代便依孙叔敖的遗嘱去找优孟。

优孟非常同情孙叔敖儿子目前的困难处境,安慰他说:“我知道了,你回家等着吧。”

孙叔敖儿子回去后,优孟想到自己差不多也是一贫如洗,根本无力去帮助别人,他想了好久,有了主意,笑道:“何不如此如此!”

优孟找来孙叔敖生前的衣服穿上,又对着镜子化装了一番,随后模仿起孙叔敖的言谈举止来。经过数月的练习,竟模仿得惟妙惟肖,使人难辨真假。熟悉孙叔敖的宫廷近侍见了,都说像极了。

然后,优孟假扮孙叔敖去见楚王,一些近侍晓得眼前的孙叔敖为优孟所扮,但优孟在宫中以各种方式逗引楚庄王发笑,已经司空见惯,见怪而不怪,因此谁也不去说穿,一个个只是偷偷地笑。

假孙叔敖非常凄惨地说起了自己不幸的事,并博得了楚王的同情,最后优孟一把扯下面具,叩头认罪,并坦诚自己是优孟。

楚庄王这才如梦初醒,知道这个孙叔敖是优孟假扮的,再看优孟哭得那么伤心,也不禁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