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电脑的创造者。当年轻的软件天才比尔·盖茨领导的微软公司跟他合作后,他更是如虎添翼,他的产品在市场上极具吸引力。当时,他的眼前只有广阔的市场却没有对手,完全有机会做成世界超级富豪,然而,此刻他没有乘胜追击,反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矛盾与抉择之中。一门心思赚钱,却忽视产品的研究与革新势必造成发展的后劲不足;然而若大力开发新的产品,一旦失败,金钱与时间都要付诸东流。
在这种疑虑和犹豫中,罗伯特错过了发展壮大的机会。
不久后,别的公司也生产出了微型电脑,而且性能更优越。
这回罗伯特急得肺都要炸了。但他仍没有考虑利用自己目前的优势改进产品,而是把时间花在打嘴巴官司上。他在报纸上谩骂那些公司是小偷、强盗,剽窃他的创意,抢走他的生意。但是,无论他怎么骂,都不能阻止对手前进的脚步。无奈,罗伯特又出损招,将微软的软件跟自己的电脑进行搭配销售。他知道微软的软件对顾客很有吸引力,所以他要求购买软件者必须同时买他的电脑。这无疑严重损害了微软公司的利益。于是,双方关系破裂,合作中止。罗伯特无以为继,只好卖掉自己的公司。后来,他在一个小镇上当了牙医。
在竞争中,很难有人永远处于优势地位或是劣势地位,关键在于你能否化劣势为优势,化优势为胜势,化胜势为胜果。
当形势对我们有利的时候,就一定要大踏步前进,不能让机会轻易溜走。机会稍纵即逝。我们如果当时不把它抓住,可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来弥补它。但如果你真的不幸错失了机遇,不要怨天尤人,时不我待,只有尽快补救,情况才可能会出现转机。
时机未到时要保持沉默
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我们知道,在人际交往当中,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和可贵的处世之道,当然,任何事情又不是绝对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力。正因为受特殊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在某些特定环境中说比较好,但有些话说出来就未必就好。同样的一句话,在此说与在彼说的效果就不一样。因此,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说话的环境,如果环境不相宜,时机未到,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沉默。
日本公司同美国公司正进行一场贸易谈判。谈判一开始,美方代表滔滔不绝地向日商介绍情况,而日方代表则一言不发,埋头记录。美方代表讲完后,征求日方代表的意见。日方代表恍若大梦初醒一般,说道:“我们完全不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研究一下。”于是,第一轮会谈结束。
几星期后,日本公司换了另一个代表团,谈判桌上日本新的代表团申明自己不了解情况。美方代表没有办法,只好再次给他们介绍了一遍。谁知,讲完后日本代表的态度仍然不明朗,仍是要求道:“我们完全不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研究一下。”于是,第二轮会谈又告休会。
过了几个星期后,日文再派代表团,在谈判桌上故伎重演。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告诉美方代表一旦有讨论结果立即通知美方。
一晃半年过去,美方没有接到通知,认为日方缺乏诚意。就在此事几乎不了了之之际,日本人突然派了一个由董事长亲率的代表团飞抵美国开始谈判,抛出最后方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迫美方谈判全部细节,使人措手不及。
最后,谈判成这一项明显有利于日方的协议。这场谈判能成功的关键在于一句俗话“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听出门道再开口,而开口便伤对方“元气”,不很高明吗?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故作“迟钝”未必不是聪明人,“迟钝”的背后隐藏着过人的精明。有人推崇一种“大智若愚”型的艺术——意即在商业活动中多听、少说甚至不说,显示出一种“迟钝”。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少开口不做无谓的争论,对方就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反之,你可以探测对方动机,逐步掌握主动权。
这时候的沉默,实际是“实力侦察”。
“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言多必失,语多伤人”、“君子三缄其口”的古训,把缄口不言奉为练达的安身处世之道。今天,我们亦应谨记这些古训,该沉默时一定要三缄其口。沉默,是一种态度。沉默,是一种特殊语言。沉默,也会赢得百万金。
主动道歉,时机很重要
如果你错了,就要及时承认。与其等别人提出批评指责,还不如主动认错道歉,更易于获得谅解宽恕。凡是坚信自己一贯正确,发生争端总是武断地指责对方大错特错而自己从不认错、道歉的人,根本不能服众。领导者认错不会丢脸,丧失威信,反而有利于维护形象、提高威信。有错就承认,并勇于主动承担责任的领导人,比自夸一贯正确,有错就把责任往下推的领导,更有威信,更深得下级的信赖、拥护、爱戴。
真心实意地认错、道歉,不必列举客观原因、做过多的辩解。就是确有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必须在诚恳的道歉之后再略为解释,而不宜一开口就辩解不休。否则,你对自己的错误实际上是抱着抽象否定、具体肯定的态度,这种道歉,不但不利于弥合双方思想感情上的裂痕,反而会扩大裂痕、加深隔阂。道歉需要诚意。双方成见很深,当对方正处在火头上,好话歹话都听不进时,最好先通过第三者转致歉意,待对方火气平息之后,再当面赔礼道歉。有时当务之急不是先分清谁是谁非,而是要求双方求同存异,去对付共同面临的困难或“敌手”。如双方僵持不下,势必两败俱伤。如一方先主动表示歉意,就有可能打破僵局,化紧张为和谐,乃至化“敌”为友,双方合作共事。
诚心诚意的道歉,应语气温和、坦诚但不谦卑,目光友好地凝视对方,并多用如“包涵”、“打扰”、“指教”等礼貌词语。道歉的语言,以简洁为佳。只要基本态度已表明,对方也已通情达理地表示谅解,就切忌啰唆、重复。否则,对方不能不怀疑你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唯恐他不谅解。
明明没有错,也赔礼、道歉,这不是虚伪吗?不是卑怯吗?不。没有错,有时也需要道歉。如纯属客观的原因,比如气候变幻无常、意外的交通事故等等,使你失信,给对方带来一些麻烦、损失,为什么不可以道歉呢?一味找客观原因,对方表面上不好责怪,但心情总是不愉快的,那就不利于增进友谊。如果你有事求助于人,对方尽了最大努力,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事未办成,但他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或事虽办成了,但对方付出的劳动,给他带来的麻烦,比你原先预料的要多得多。凡通情达理者,岂能毫无内疚之感,不说几句发自肺腑的道谢兼道歉的话呢?这体现了你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以后有求于他,也好再开口。
对方不听你的劝告,闯了大祸,并已给他本人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他正沉浸在悲痛之中。此时此刻,你决不能先急于批评对方的错误,更不能埋怨他不听你的劝告,而应先表示慰问,再加上歉意,因为事先你没有再三极力劝阻。以后,再利用适当的时机、场合,双方共同来总结经验教训。凡通情达理者,一定会对你万分感激,并把你当成可信赖的知心朋友。
这些没有错误的真诚道歉,无论在个人、单位的社交活动还是在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之中,都是极为正常的表现,所以,我们也要认真加以对待。
抓住时机和场合沟通
人们往往会碰到这种情况,在某一场合里很多人,那么你怎么能在这很多的人里游刃有余,让更多的人关注你,重视你,让陌生人结识你呢?在这种场合下,不妨利用你的熟人,让熟人介绍一下想认识的陌生人。
不是超一般的关系,一般人不会主动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别人,所以想认识谁,就要主动出来寻找渠道。比如当朋友与别人交谈时,你主动走上前去同朋友打声招呼,说几句话,这样他会主动介绍一下正在与他说话的人。如果没有介绍,你可冒昧地问一句:“这位是……”他告诉你后,你趁机与对方搭上话,但不要谈太长时间,以免耽误朋友的事情,对方也会认为你不礼貌。简单地说两句之后,起身告辞,或再加上一句:“回头我们再叙,你俩先谈吧。”
如果去的场合是某人举办的活动,你可以主动请东道主引见几位朋友。如果人不太多,可以让东道主主动把你介绍给大家,然后你就可以与任何一位聊天。其他人因为你与东道主关系亲密,也会很高兴结交你。即使你与东道主关系一般,他只要把你请来了,就会满足你这个要求,但你必须主动提出来而且要注意时机的把握。
美国保险明星诺曼·拉文参加许多培训班,同时他也参加一些研习会。他参加的研习会多半是一年聚会一次,然后由每个会员平均分摊所有交通和住宿费用。他们每次的出席率,除了客观条件的不可抗因素外,都高达100%。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默契,就是会中所讨论的每一件事,都要保密,所有的信息都只跟会员分享。他们彼此都变成非常友好的好朋友,同时会经常保护联系,有事互相帮忙。
还有要积极参与公司内外各种各样的聚会。不仅是公司,自家亲戚朋友聚会也要参加,不要嫌麻烦。如果有不同行业的交流会,也要主动地参与筹划;加入有共同兴趣的圈子也是结交新朋友的最佳时机。
在适合的场合,合适的时机拓展人脉时要注意:
1.真诚地付出。只求获取,不愿付出的人会使人感到反感。只要你付出了自然就会有获取的机会,给予别人发展信息与建议,自然也会得到发展自己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