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目的性修炼
5276100000005

第5章 生活的第一要则:带着目的去做事 (4)

对爱默生先生:我渴望在我自己的个性中培养出你所拥有的这些独特的优点,深邃的穿透力以及用想像解释大自然法则的能力,如同这些自然法则写在了监狱的石墙上、正在成长的树木上、潺潺流过的小溪里、盛开的花朵,或是小孩子的脸上。

对拿破仑先生:我渴望我自己的个性中培养出你所拥有的这些独特的优点,自信心能够克服障碍、战略眼光、从失败中学到教训,以及从失败中发展出力量的能力。

对赫巴特先生:你能用清晰、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你自己的观点,我渴望能拥有与你相等,或超过你的这种能力。

一连好几个月,阿加西每天晚上都不断看到这些人物坐在那张想像中的会议桌旁,他最后终于把他们杰出的优点十分清楚地印在他自己的潜意识中,并开始形成一种由这些人物个性组成的属于他自己的个性。

明确的目的,可以唤醒一个人的潜能。在这里,潜意识也许可以比作是一块磁铁,当它使用,并与“明确目的”发生关系之后,它就会吸引住达成这个目的所必备的条件。

让“带着目的做事”成为你的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活着。一个人达成自己目的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目标的过程。而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从其功能来讲,便是一个奇异而又复杂的追求目标的系统。这个系统始终引导着人们去寻求目标,实现目标。

一个人的成功,其实就是他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包括小目标或大目标、短期目标或长期目标——的全过程,从设立目标到为目标奋斗,直至最后实现目标。

假如人生没有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就会出现下面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生活方式:

早上起床——为了去上班——为了赚取生活费——为了活着——为了明天能起床上班——为了赚取生活费……

如此一来,人生将会变得多么乏味,生活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

因此,我们要达成自己的愿望,就应该让带着目的做事成为自己的习惯。

一、把想得到的东西作为目标

生活中我们可以把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当成自己的目标,如果我们充满激情,满怀信心地追求一个目标时,就会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玛丽是一个16岁的小姑娘,她很喜欢她的马——基塔,但现在,她生气、伤心、失望、沮丧、疲惫、丧气、心碎。她一连花了几个星期来清洗、装扮和训练这匹马,就为了这次大型展示活动。这天,她凌晨3点就爬了起来,给基塔梳洗装扮,细致入微,从头到脚给它修饰了一番,一丝一毫都没放过。基塔的鬃毛被编成了漂亮的辫子;它的尾巴修饰得像一件艺术品;它的皮毛像擦亮的金属一样闪闪发亮;它的蹄子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还有马笼头、缰绳、马鞍,都被擦洗得干干净净。玛丽的装扮也毫无瑕疵,她像个娇小可爱的洋娃娃一样走进了大会的赛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基塔在该跳的时候却不跳。玛丽的马由于命令下了三次都没有跳,便被取消了资格。这对玛丽来说,就意味着几百个小时的辛苦工作都付之于流水,赢得绶带的梦想也化成了泡影。

当你受到挫折时,你可能会缚起两手,失去你所拥有的东西;或者你挽起袖子,从头开始,找回你想要的东西。玛丽,这位16岁的小姑娘,决心挽起她的袖子,重新去赢得她想要的东西——一匹可以夺得冠军的马。她给基塔标了一个价码,并在报纸上登广告出让。她坚持她出的价码不降,经过一番交易,她终于如愿以偿。她把这笔钱存入银行,开始寻找另一匹理想的马。她拜访当地的马房,参观当地的展览,阅读每一份能得到有关马的信息的印刷品,最后她终于得到一匹漂亮但有点“嫩”的马——莱特,它是一匹出生后就被阉割的两岁小马。玛丽和莱特第一次相见,便互相喜欢上了对方——但还有个小问题,买莱特所需要的钱,要远远超过玛丽转让基塔所得的钱。但玛丽坚决不要爸爸和妈妈的经济援助。

这种情形只是会放慢玛丽前进的脚步,但绝不会动摇她达成自己目的的决心。因为玛丽是这样一个女孩:她认为如果你想要什么东西就必须去做。她还相信达成自己目的的基本法则是:你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当你到达了你力所能及的地方,你会发现你还能看得更远。为了买下莱特,她用转让基塔得来的钱作为底金,然后列出一个凑齐那笔钱款的计划。她找到了一份工作,用赚来的钱付清了账目。她还找来行家帮助她训练莱特,一切费用自己支付。玛丽和莱特经过长时间的辛苦训练,他们终于开始赢得绶带。玛丽房间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绶带,她获得了比她为莱特付出多4倍的东西。

如果我们非常想得到某件东西,我们就必须把它作为自己坚定的目标。在我们充满信心地追求一个目标时,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只要我们相信自己不会失败,这些事情就会成为促使我们成功的有利因素。

二、时刻保持强烈的成功欲望

我们不仅要把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作为目标,而且还要时刻保持一种强烈的成功欲望,这种欲望可以时刻把我们的行动和心中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拿破仑·希尔认为,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欲望。只有那些拥有欲望的人,才会产生不断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松下幸之助曾经这样说:“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不管做什么事都一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想去完成那件事的强烈欲望。如果心里一直想着不完成它绝不罢休的时候,事情可以说是已成功了一半。有了这种积极的成功欲望,一定能想出完成这件事的手段或方法来。”

这段话道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成功法则:强烈的需求心从来都是推动人们成就事业的巨大力量。

然而,仅仅拥有一般的欲望是不够的,要成功就必须拥有和保持强烈的成功欲望。

比如说,如果你真的十分强烈地希望拥有财富,那么你就应该首先在内心具有发财致富的欲望,进而使这种欲望变成充满你大脑的念头。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渴望财富,并且确实下定决心要得到它,最后你将可以使自己相信必然会拥有它。

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业务员,那么,对你来说是赚10 000元容易,还是赚100 000元容易呢?

他给出的答案是:赚100 000元比赚10 000元更容易。

为什么呢?因为倘若你的财富目标只是赚10 000元的话,那么你的打算不过是仅仅能够糊口就成了。假使这就是你的财富目标与你工作的原因,那么请问:你自己工作的时候还会兴奋有劲吗?你还会热情洋溢吗?

本哈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高尔夫选手之一。他并没有其他选手那么好的体能,能力上也有一点缺陷,但他在坚毅、决心,特别是追求成功的强烈愿望方面高人一筹。

本哈根有两个职业,在他玩高尔夫球的巅峰时期,不幸遭遇了一场致命的意外。在一个有雾的早晨,他跟太太薇尔开车在公路上,当他在一个拐弯处调头时,突然看到一辆巴士的车灯,本哈根想这一下可惨了,他本能地把身体挡在太太面前来保护她。这个举动反而救了他,因为方向盘深深地嵌入了驾驶座。事后他昏迷不醒,过了好几天才脱离险境。医生们认为他的高尔夫生涯从此结束了,甚至断定他能站起来走路已经很幸运了。

但是他们并未将本哈根的意志与需要考虑进去。他刚能站起来走几步,就萌发了出人头地的梦想。他不停地练习,并增强臂力。无论工作到哪里,都保留高尔夫俱乐部的资格。起初他还站得摇摇摆摆,再次回到球场时,也只能在高尔夫球场的轻打区蹒跚而行。后来他稍微能工作、走路,就走到高尔夫球场练习。开始只打几球,但是他每次去都比上一次多打几球。最后,当他重新参加比赛时,名次很快地上升。理由很简单,本哈根看到自己是胜利者,他有必赢的强烈愿望,他知道他又会回到高手之列。是的,普通人跟成功者的差别就是这种强烈的成功愿望。

我们会发现,那些成功人士的身上无一例外的都有一种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正是这种愿望使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和自己的目的联系在一起,因此,无论遇到什么变故或挫折,他们都能像本哈根一样坚强地向自己的目标挺进。

三、把目标写进你的备忘录

要让自己养成带着目的做事的习惯,就应当把目标写入自己的备忘录,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心中的目的。

1我的身体目标:把体重降到165磅,把肌肉练得结实。何时完成?12月1日。

2我的家庭目标:————何时完成?————

3我的金钱目标:————何时完成?————

4我的职业目标:————何时完成?————

5我的社区服务目标:————何时完成?————

6我的心理目标:————何时完成?————

7我的社交目标:————何时完成?————

8我的精神目标:————何时完成?————

成功人士在上面八个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中,同时进行四或五个目标,是十分平常的。有很多高级经理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导人物,每天检讨几份目标卡,以及聆听他们这些目标的录音带,他们在每天上下班途中进行这些工作。最有趣的是,这些成功者也正是最快乐、最能适应的人,还是最好的配偶,最好的父母,以及经济上最成功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也知道自己正走在正确的途径上。

现在,你在上面这八项中,每一项都有了一个目标,而且这些目标都订得很清楚,并列出要在何时完成。你可以准备一盒3×5寸的小卡片。把每一项目标写在一张卡片上,当作好像每一项目标已经完成了。

●使用“我”,以及表示现在(例如,我现在体重、我正在从事、或是我现在赚了……)。

●形容动作的副词(轻松、定期地)。

●情感的形容词(热心的、快乐的)。

●目标(现在式)。

例如:

身体目标(女性)——“我现在体重120磅,穿上新的泳装后,看来苗条多了。”

身体目标(男性)——“我现在体重165磅,肌肉结实,好像运动员,每天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