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目的性修炼
5276100000029

第29章 成功达成目的 (4)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他突然灵机一动,于是拿出100元钱,让同去的小张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一来,账户里就有了10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他带着这10万元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对他大加赞赏。之后,他在公司不断发展,5年之后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

这个精彩的讨账故事,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很钦佩他凡事主动想办法的精神,而且一致认为:他能有今天的发展,与他这种精神密切相关。

专注目的,全力以赴

一、两个以上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

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3M)的口号是:“写出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公司经营,对个人工作也有指导。

“年轻人事业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做事没有目的性,他们的精力太过分散,以至于一无所成。”这是戴尔·卡耐基在分析了众多个人事业失败的案例后得出的结论。事实的确如此,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好几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然而如果他们的努力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就足以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功。

“瞧这儿,”一个农场主对他新来的帮手汤米说,“你这种犁法是不行的,你都犁歪了,在这样弯曲的犁沟中,玉米会长得很混乱。你应该让你的眼睛盯住田地那边的某样东西,然后以它为目标,朝它前进。大门旁边的那头奶牛正好对着我们,现在把你的犁插入土地中,然后对准它,你就能犁出一条笔直的犁沟了。”

“好的,先生。”

10分钟以后,当农场主回来时,他看见犁痕弯弯曲曲地遍布整块田地。

“停住!停在那儿!”

“先生,”汤米说,“我绝对是按照你告诉我的在做,我笔直地朝那头奶牛走去,可是它却老是在动。”

因为目标总是在变动,你就不得不在这个目标和那个目标之间疲于奔命,这是一种没有目的、缺少头脑,而且非常笨拙的工作方法。

1专注目的方能成为专业人才

福威尔·伯克斯顿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勤奋和对某个目标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求某个目标时,他从来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正是对自身奋斗目标的清楚认识和执著追求,造就了他最后的成功。正如人们所说的,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则百事可为;用心浮躁,浅尝辄止,则一事无成。

一个人只有专注于自己的目的,他才会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人才。你也许会注意到,针尖虽然细不可见,剃刀或斧头的刀刃虽然薄如纸片,然而,正是它们在披荆斩棘中起着决定性的开路先锋的作用。如果没有针尖或刀刃,那么针或刀都无法发挥作用。在生活中,能够克服艰难险阻,最后顺利到达成就巅峰的人,也必是那些能够在某一领域学有所专、研有所精,因而有着刀刃般锐利锋芒的人。

尤其是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工作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一个做事时总是摇摆不定、变来变去的人,只会将自己长时间积累的职业经验和资源都舍弃了,无法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也就无法超越他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日本有句谚语叫做“滚石不生苔”,所谓“滚石不生苔”是指不在一个地方稳定下来而一直四处打转的话,就不会得到现实的收获。这里的“苔”指的是经验、资产、技巧、信用等。

一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转而从事新的工作,他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如多年来他所积累的资历、职位、经验和人际关系网络等,也就是说,过去花费在这份工作上的时间成本可能变得完全无用了。另外,人都是有行为定式和心理惰性的,到了一定的年龄,经验增长了许多,锐气却也消磨了不少,这是一种资源损失,也能使很多人缺乏面对新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2专注目的才能脱颖而出

一个人只有集中精力于自己的目的,才会在事业上脱颖而出,取得骄人的成就。拿破仑·希尔认为,恒量一个人做事是否具有目的性,并不在于他们各自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在于他是否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目标,并从中挖掘出多少自身的价值,来为这个目标服务。

一个目的性强的人做事时会专注于某个目标,并全身心投入,这样他们往往会创造出事业上的奇迹。

当麦肯利还是一名从俄亥俄州来的国会议员时,胡佛总统便对他说:“为了取得成功,获得名誉,你必须专注于某一个特定方向的发展。你千万不可以一有某种情绪或者方案,就立即发表演说,把它表达出来。你固然可以选择立法的某一个分支作为你学习的对象,但是,你为什么不选择关税作为你的学习对象呢?这个题目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都不会被解决,所以,它将为你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

这些话语一直萦绕在麦肯利的耳边,从此,他开始研究关税,不久以后,他就成为这个课题上最顶尖的权威之一。当他的关税方案被参议院通过时,他达到了自己事业上的顶峰。

一个人,假如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却把精力分散到许多事情上,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要知道,没有任何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不是把他所有的精力都集中于一个特定的事情上的。

二、眼光盯准一个目标

拿破仑·希尔先生在仔细观察过一百多位在其本身行业获得杰出成就的男女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之后,认为所有的成功商人都有做事专注于目标的优点。

事实上,当一个人养成做事有“明确的主要目标”的习惯后,就会培养出能够迅速做决定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对他所有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相反,那些同时有着很多目标,精力分散的人会很快耗尽他们的精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原先雄心壮志的消磨。

配合一项“明确的主要目标”做事的习惯,将帮助你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项工作上,使你做事的目的性大大提高。

集中注意力以及配合“明确的主要目标”工作的习惯,这是成功的两项因素,而且经常同时出现,两者互相影响。

最著名的成功商人都是那些能够迅速而果断做决定的人,他们在工作时,总是先有一项重大的特殊目的,作为他们的主要目标。

下面就是一些最著名的例子:

伍尔沃斯的“明确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全美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他把全部精神花在这件工作上,最后他终于完成了此项目标,而这项目标也使他获得了成功。

雷格莱专心于生产及制造一包五美分的口香糖,结果使他赚进数以百万计的利润。

爱迪生专注于调和自然法则的工作,并努力贡献出比其他人更多、更有用的发明。

杜何帝专心于建造及经营公用事业工厂,并使他自己成为一名百万富翁。

英格索致力于生产廉价手表,终于使全世界充满各式各样的钟表,也使他获得了大笔财富。

史塔勒专心于经营“亲切服务的旅馆”,使他成为富翁,也使得住进他旅馆的几百万房客大感满意。

巴尼斯专心于销售爱迪生牌语音机,他在年轻时就宣布退休,那时他已经为自己赚进了用不完的钱。

威尔逊专心于问鼎白宫长达25年之久,最后终于成为白宫的主人,这应感谢他深深懂得坚持一项“明确的主要目标”的价值。

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并因此使他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李特顿在听过一次演说后,使他内心充满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精力专注于这项目标上。据说,他目前已成为美国最成功的律师,每一个案件的收费很少低于5万美元。

洛克菲勒专心于石油事业,使他成为他那一时代最有钱的商人。

福特专心于生产廉价小汽车,结果使他自己成为有史以来最富有及最有权势的人物。

卡耐基专注于钢铁事业,积聚了庞大的财富,他的姓名被刻记在美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里。

吉列致力于生产安全刮胡刀片,使全世界的男人都能把脸刮得“干干净净”,也使自己成为一名百万富翁。

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小照相机,为他赚进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人类带来无比的乐趣。

康威尔专心于发表单独一篇演说《满坑满谷的钻石》,结果使他获得了超过600万美元的报酬。

赫斯特专心于创办煽情性的报纸,使他赚入几百万美元。

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说话,因此,尽管她聋、哑、盲,但她最后还是实现了她的“明确的主要目标”。

派特森专心于发展及生产收银机,使人们大感方便,结果自己成为一名富翁。

福烈兹曼专心于生产低微的小小酵母饼,行销全球。

菲尔德元帅专注于成立世界上最大的零售连锁店,结果成功了。

菲力普·亚莫尔专心发展肉食品事业,建立了庞大企业。

莱特兄弟专心于发明飞机,结果征服了天空。

普尔曼专心于发展卧式车厢,这个念头使他成为富翁,使无数人得以舒适地旅行。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所有成功的人物都是把某种明确而特定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在这一世界上,必定有某种工作特别适合你,你一定可以在这一方面做得更好。你一定要努力寻找这种特别适合你的工作或行业,把它当作你做事的主要目的,然后集中你所有的力量,向它发起攻击,并确信自己一定会获胜。在你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你能谨记下面这一事实,必然对你极有帮助:找出你最喜欢的工作之后,你极有可能获得成功,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一个人若能从事他可以投注全部心力的某种特别工作,他通常可以获得巨大成就。

当然,一个人一开始可能确定不了自己的方向,但在一番探索和体验之后,他最终必须确定一个自己发展的目标。

如果确定的目标被证明是正确的,那就应该像卫星导航船一样,坚定不移地为目标而奋斗。风平浪静时,卫星导航船将一直朝着它要到达的港口航行。当风起云涌时,卫星导航船即使在狂风暴雨中也会一直坚持着它的航线。卫星导航船在海中航行时永远只会看到一样东西,那就是它所要到达的港口。不管天气怎么样,或者它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它到达港口的时间会在几小时之内就被预测出来。一艘想到达波士顿的船绝不会在纽约出现。

三、全力以赴自己的梦

每一位目的性强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正是这种坚韧的精神促使了他们事业上的成功。耶鲁大学的克拉克教授与奥托·洛伊博士(1936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获得者)就是这样两个典型的例子。

耶鲁大学的教授克拉克从小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像他心目中的英雄那样能改变世界,服务于全人类。不过,要实现他的目标,他需要受最好的教育,他知道只有在美国才能接受他需要的教育。

无奈的是,他身无分文,没办法支付路费,而到美国足有10 000公里的距离。而且,他根本不知要上什么学校,也不知道会被什么学校招收。

但克拉克还是出发了,他必须踏上征途。他徒步从他的家乡尼亚萨兰的村庄向北穿过东非荒原到达开罗,在那儿他可以乘船到美国,开始他的大学教育。他一心只想着一定要踏上那片可以帮助他把握自己命运的土地,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置之度外。

在崎岖的非洲大地上,艰难跋涉了整整五天以后,克拉克仅仅前进了40多公里。食物吃光了,水也快喝完了,而且他身无分文。要想继续完成后面的几千公里的路程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克拉克清楚地知道回头就是放弃,就是重新回到贫穷和无知。

他对自己发誓:不到美国誓不罢休,除非自己死了。他继续前行。

有时他与陌生人同行,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孤独地步行。大多数夜晚都是过着大地为床,星空为被的生活,他依靠野果和其他可吃的植物维持生命。艰苦的旅途生活使他变得又瘦又弱。

由于疲惫不堪和心灰意懒,克拉克几欲放弃。他曾想说:“回家也许会比继续这似乎愚蠢的旅途和冒险更好一些。”

他并未回家,而是翻开了他的两本书,读着那熟悉的语句,他又恢复了对自己和目标的信心,继续前行。

要到美国去,克拉克必须具有护照和签证,但要得到护照他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供确切的出生日期证明,更糟糕的是要拿到签证,他还需要证明他拥有支付他往返美国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