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技术·如何保持农村水土资源(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5262600000065

第65章 间作、套种和混播有什么重要意义

间作、套种与混播,乃是增加土壤表层覆盖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作物的产量和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一项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它是我国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并掌握各种农作物的特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积极利用作物互利的条件,克服不利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间作:两种作物同时在一块地上间隔种植的一种栽培方法。如玉米间作大豆,玉米间作马铃薯等。

套种:在同一块地上,不同时间播种两种以上的不同作物,当前作物未成熟收获时,就把后作物播种在前作物的行间。如小麦套种黑豆。

混播:指两种作物均匀的撒播,或混播在同一播种行内,或在同一播种行内进行间隔种。如小麦混播豌豆等。

作物实行套种、间作和混种能够减少水土流失,主要在于作物对土壤层增加了覆盖面积和覆盖度,经常使地表面具有两层的作物覆盖。间作、套种和混种也使土壤中的根系增加,俗语说:“根不离土,土不离根。”它对固持土壤和改良土壤有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套种,可使地面长期有作物覆盖和保护土壤不被溅蚀。冬小麦套种早玉米,玉米地套种耐阴的豆类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冬小麦套种早玉米或其他的春播作物,冬小麦收割之后,田地上仍有其他作物覆盖,使土壤得到保护,免遭暴雨的溅蚀和冲刷。而早玉米或春播作物收割之后,仍可赶上播种回茬的冬小麦,这就构成了良好的“根不离土,土不离根”的栽培措施。

农作物采用间作、套种与混种的方法在西北天水、绥德和雁北的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等的试验材料中,可以证明作物的增产效益是明显的,一般增加产量33%~50%,减少径流冲刷达58%~96%。作物间作一般可减少地表径流30%~40%,减少土壤冲刷量30%~70%。冬小麦套种黑豆可减少冲刷80%,扁豆与大麦混作比扁豆单种可减少冲刷96%。

近几年来,我国北方一些地区,采用冬小麦和棉花间作也收到了良好的增产效果。决定作物间作套种与混作的形式和那些作物品种组成时,首先考虑的是使田地上农作物的覆盖度增加和减少水土流失,其次要考虑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延长地面的覆盖时间。所以,我们应该选择高秆与矮秆,疏松与密生、浅根与深根、早熟与晚熟,禾本科与豆科等农作物相配合的组成。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阳光与地力,又能增加地面覆盖和防止水土流失。

不同农作物实行间作套种和混作的方式,北方和南方各地区都有丰富的经验。以黄土地区的甘肃省为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玉米间作大豆(或黑豆、小豆、马铃薯、南瓜),高粱间作大豆(或黑豆、小豆、豇豆),谷子间作大豆(或黑豆、小豆、绿豆),马铃薯间作豇豆(或蚕豆),糜子间作绿豆,冬小麦套种黑豆,春豌豆套种糜子(或绿豆、马铃薯、豇豆),扁豆混作大麦(或青稞),荞麦混种油菜,谷子混种高粱或绿豆,糜子混种绿豆或萝卜。

应该指出,在进行农作物间作、套种与混种的时候,必须结合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如垄沟种植,水平犁沟、横坡耕作等,使其发挥更大的蓄水保土和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