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技术·如何保持农村水土资源(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5262600000064

第64章 轮作对水土流失有什么作用

轮作和倒茬经常纠缠在—起,容易混淆不清。严格地说,倒茬就是依据不同茬口的特点,互相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安排种植农作物的次序。常常说,瓜茬是冷茬,土地发阴,前期不易保苗,后期贫瘠,物理性质不良。而小麦则耐阳,须根多而且密集,穿插力较大,麦收后又能进行伏耕。所以瓜茬能倒麦子。而轮作是在一定的周期之内(一般是一年、两年、或几年),两种以上的农作物,本着依据持续增产和满足植物生活的要求,按照一定次序,一轮一轮的倒种,例如:小麦—大豆—玉米,两年一轮,倒种三次。

依据生产任务和种植对象,通常将轮作分为大田轮作和草田轮作两大类。

在水土流失地区,合理而科学地实行农作物之间或牧草与农作物之间的轮作制度,对提高农牧业生产和改善土壤水分—物理化学性质均具有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所谓轮作,有农作物之间的轮作和农作物与牧草之间的轮作两大类。栽培农作物,按照它们的水土保持作用可分为三类:①中耕农作物,如玉米、棉花和马铃薯等是水土保持作用较小的,而且是容易引起土壤侵蚀的农作物。这些中耕农作物采取连年栽植,常常促使土壤结构的恶化,进而导致土壤透水能力的降低,并造成土壤侵蚀的发生与发展。另一方面,这些中耕农作物的行距和株距都比较大,对地面覆盖度小,这也容易引起降雨时的土壤溅蚀和表层土壤的侵蚀。②密播农作物,例如小麦、大麦、莜麦、谷类、糜子等禾本科和豆类,这些农作物在保持水土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而且这些农作物又是水土流失地区的主要农作物。③1年生和多年生的牧草,如紫花苜蓿、沙打旺、红豆草、草木樨等,这些牧草的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的作用都很大。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地区实行草田轮作主要是采用以上几种牧草品种和有关的农作物实行轮作,效果比较明显。当然,由于各种牧草与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各地区条件的不同,实行草田轮作时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种间与种内关系。

我们考虑采用一种轮作方式时,要使农作物产量最高,牧草生物产量也最高,这是比较理想而合理的轮作方式。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轮作方式对保持水土的良好作用。只考虑一方面的问题是不行的,要二者兼顾才行,这就增加了轮作方式选择的难度。甘肃天水的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的资料表明,改良后的轮作制注意两者兼顾比一般的轮作制具有较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和作物增产效益。

必须指出的是,在人稀地少,水土流失又严重的地区,推广草田轮作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有些地方,早已有进行草田轮作的习惯,如甘肃天水地区常采取以下的草田轮作方式:

冬小麦混种草木樨→草木樨→冬小麦→冬小麦

冬小麦混种草木樨→草木樨→玉米黄豆→马铃薯→扁豆或禾田(青稞扁豆等混种)

荞麦或扁豆混种草木樨→冬小麦→荞麦→玉米黄豆

陕西省绥德水保试验站在坡地上则采用了以下草田轮作制:

在阴坡上采用苜蓿(1~5年)→糜子→马铃薯→高粱→斗谷子

在阳坡上采用苜蓿(1~5年)→冬小麦(6~9年)

而延安羊圈沟采用荞麦种草木樨→草木樨→冬小麦、糜子→扁豆、冬小麦

在我国广大西北地区实行草田轮作时,可以用采草木樨、苜蓿、毛叶苕子、苏丹草、鸡脚草、高牛尾草和雀麦草等牧草,其中草木樨已证明是最好的草种。最近,还采用紫花苜蓿、红豆草和沙打旺等优良的牧草进行混作和轮作,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