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技术·如何保持农村水土资源(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5262600000029

第29章 淤地坝的组成、分类和作用是什么

淤地坝主要目的在于拦泥淤地,一般不长期蓄水,其下游也无灌溉要求。随着坝内淤积面的逐年提高,坝体与坝地能较快地连成一个整体,实际上坝体可以看作是一个重力式挡泥(土)墙。一般淤地坝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个部分组成。坝体是横拦沟道的挡水拦泥建筑物,用以拦蓄洪水,淤积泥沙,抬高淤积面。溢洪道是排泄洪水建筑物,当淤地坝洪水位超过设计高度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放水建筑物多采用竖井式和卧管式,沟道常流水、库内清水等通过放水设备排泄到下游。反滤排水设备是为排除坝内地下水,防止坝地盐碱化,增加坝坡稳定性而设置的。淤地坝设计、施工、管理技术与水库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它主要用于拦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低,坝坡比较陡,对地质条件要求低,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简单。

淤地坝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一项重要的工程措施,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它在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具体作用归纳如下:

(1)稳定和抬高侵蚀基点,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坍塌,控制沟头前进和沟壁扩张。

(2)蓄洪、拦泥、削峰,减少入河、入库泥沙,减轻下游洪沙灾害。

(3)拦泥、落淤、造地,变荒沟为良田,坝地聚集了随坡面径流汇入沟道的地表土和有机肥料,形成了水肥条件良好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可为山区农林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的说法。

(4)集蓄径流,解决农村用水。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淤地坝在运行前期,作为水源工程,通过集蓄、利用地表径流,对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促进退耕,改善生态环境。1亩坝地可促进6~10亩的坡地退耕。稳产高产的坝地解决了群众的生计,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变过去广种薄收为精种高产多收,促进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推动了大面积植被恢复,改善了生态环境,确保真正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是实现退耕还林目标的战略性措施。

(6)以坝代路,改善交通条件。淤地坝的建成,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改善了黄土高原千沟成壑造成的极不便利的交通条件,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