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每天一个好寓言大全集
5198300000009

第9章 幸福寓言(4)

一天,惠施邀请庄子来自己府上,对庄子说:“国君赐给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种在后院内结了一个大葫芦,然后找人加工成为一个大容器,体积足有五十斗。想用来装水,担心容器底部薄了不坚固,承受不了自己的重量,容易破碎。纵剖成瓢吧,又觉得太大了。我能说这葫芦不够大吗?当然不能!但是大而无用呀!没有用的东西还不如把它摔了得了。”庄子回答说:“既然是大葫芦,容量那么大,您为什么不做成大腰舟,去漂游江海湖泊,反而担心其大而无用呢?看来您老还是有蓬草之心呀!”

寓言者说

惠施是借大葫芦嘲笑庄子只会空谈而不切实际,但他的说法却有失偏颇,因为庄子的理论对社会也是有实际价值的。因此,庄子反嘲惠施头脑僵化,不知变通。

鹬蚌与渔夫

——退一步更易共赢

一天,一只河蚌爬到河滩上,张开蚌壳,美美地晒起了太阳。

这时,飞来了一只鹬鸟。他看见躺在河滩上的河蚌之后,心想:我怎么能放过如此美味的大餐呢,于是就伸嘴去啄河蚌。

河蚌急忙将两片蚌壳合上,紧紧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用尽了全身力气,始终无法将自己的嘴拔出。就这样,河蚌也脱不了身,无法回到河里去。

鹬鸟和河蚌开始争吵起来。

鹬鸟说:“一天两天不下雨,河里的水枯了,你就回不去了,你就会死的!”

河蚌毫不示弱地说:“如果我不放开,一天两天之后,你的嘴拔不出去,同样也活不了。”

鹬鸟和河蚌互不相让,争吵不休。不久,从远处走来一位渔夫,见到僵持不下的河蚌和鹬鸟,就将他们两个一起捉去了。

很多年之后,又有一只河蚌爬到河滩上来晒太阳,不巧的是他又遇到了一只从此经过的鹬鸟。鹬鸟见到河蚌时,仍然毫不犹豫地伸嘴去啄。河蚌立即夹紧了自己的蚌壳,于是鹬鸟又被夹住脱不开身,就像他们上面两位祖先的经历一样,僵持在那里,谁也不肯先退让,生怕对方伤害了自己。

巧的是这时远处又走来了一位渔夫。鹬鸟见状,立即对河蚌说:“朋友,来了一个打渔的,你赶紧松开,否则我们就都没命了!”

河蚌不信:“我可不是那么好骗的!”

鹬鸟急了:“真的,我没有骗你。你再不松开的话,我们将会像祖先那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河蚌这才将信将疑,问:“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鹬鸟说:“我数一、二、三,我们同时放开对方。怎么样?”“就这样说定了。”河蚌说。

“一、二、三——松!”鹬鸟喊道。河蚌立即松开了自己的蚌壳,鹬鸟同时也松开了自己的嘴。河蚌急忙爬回了河里,鹬鸟也飞到了空中。

寓言者说

两者相争,互不退让,只会让第三方得利;如果双方各退一步,将海阔天空,达成共赢。

老禅师的故事

——劳动是一种幸福

百丈继承了师父的道统,制定了“百丈清规”,强调禅师一定要自己劳作从而养活自己。他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百丈禅师制定了这样的清规,于是亲自实践带头劳动,让弟子谨记。就这样,他活了一生,劳作了一生。

九十四岁时,他已经只能在田地里做一些轻活了,但仍然坚持劳作。弟子们看着白须飘飘的老师如此辛劳,都于心不忍。但他们又不敢劝老师,因为以前弟子奉劝他的时候曾被他狠狠地斥责和痛打了一顿。看着老师还依然故我,弟子们于是商量把老师的工具藏起来。

第二天,他们若无其事地劳作去了,结果发现老师果然没有来干活,很是高兴。吃饭的时候,师徒围坐在桌子前,准备吃饭。这时,百丈禅师突然说:“我没有什么德行,又怎么敢让别人养着我呢?”说完饭也不吃就离开了。

两天过去了,在弟子的多次劝说下,他仍然不吃饭,只是看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条幅。弟子们没办法,只能将他的工具恭恭敬敬地送到他的面前。百丈开怀大笑,又开始劳作,也就不再绝食。从此,“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清规就成了禅的原则。

寓言者说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也是幸福的。养成热爱劳动、靠劳动养活自己的习惯,一生的幸福就有保障了。

两匹马的故事

——不要占人便宜

有一个靠给人运输货物维持生活的人养了两匹马。一天,这个人分别为两匹马各拉的马车装满了货物。途中,一匹马走走停停,慢慢地就落在了后面,主人便把后面一辆马车上的货物全放到了前面那辆马车上。

后面那匹马看到自己车上的东西都没有了,便开始轻快地前进,并且揶揄地对前面那匹马说:“嘿!你有能耐吧,你受苦受累活该,你越是努力干,主人就越要折磨你。”前面那匹马听了一言不发,继续努力向前奔跑。

偷懒耍滑头的马见状,就越来越得意,仍然不停地讽刺挖苦那匹任劳任怨的马,但对方始终没有搭理他。

到达终点后,有人对马的主人说:“既然你只需要一匹马拉车,干吗还养两匹马呢?这不是在浪费嘛?不如好好喂一匹,把那匹不干活的马杀了卖掉,这样既可以卖些钱,又可以节省不少草料。”

主人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听从了。

那匹喜欢偷懒的马一见不妙,想挣脱缰绳逃跑,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马主人抓住他的辔头,将他卖给了杀马的人。

寓言者说

勤奋努力自有回报,偷懒耍滑头只会遭殃。这则寓言说的是马,其实不少人也像那匹被宰的懒马一样,他们自以为聪明,总想占别人的便宜,结果反而吃亏,甚至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李翱与药山禅师

——有境界的人处处都自由

唐代太守李翱听说药山禅师的大名,就想见一见他真人。李翱四处寻访,跋山涉水,终于在一棵松树下见到了药山禅师。

李翱恭恭敬敬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没想到药山禅师眼睛都没有离开手中的经卷,对他一副不理不睬的样了。一向位高权重的李翱怎么受得了这种怠慢,于是准备拂袖而去:“见面不如闻名。”

这时药山禅师不紧不慢地开口了:“为什么你宁可相信别人的传说而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李翱悚然回头,问道:“请问什么才是最根本的道理?”

药山禅师指一指天,再指一指地,然后问李翱:“明白了吗?”

李翱老实回答:“不明白。”

药山提示他:“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恍然大悟,激动之下写道:证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寓言者说

云本来就在青天,难道还需要别人提示才明白?药山禅师实际上是提示李翱,只要保持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的境界,何处不能自由?何处不是解脱呢?

自大的猴子

——满招损,谦受益

在动物王国里猴子总以自己是灵长类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所有动物中最聪明的,而且常常以自己能模仿人的许多动作而洋洋得意。

一天,猴子看到一个人走进树林,砍倒了一棵树,并用斧子将所有树枝砍掉,然后将树干的一头放在树桩上,一只脚骑在树干上,用锯子将树锯成木板。那个人在锯树的时候,每锯一段就往缝隙中打一个楔子,然后接着再锯,过了一会儿他又把楔子拔出来,再打进新锯开的地方。

“这有什么难的,我也能做!”猴子心想,“原来伐木竟这么简单。”

那个人干累之后,吃了点东西,喝了大半壶水,躺在附近休息了。猴子爬下树来,模仿人的样子,一脚踩到树干上,拉着锯把锯起树来。刚开始,猴子觉得非常轻松,心里就更得意了:“哈哈,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嘛!”猴子再往深处锯时,越来越费力了。他又模仿人的动作,想拔出楔子打进自己刚锯开的地方。可是楔子刚拔出来,猴子就觉得尾巴上传来一阵钻心的疼。原来,被锯开的树干合拢了,把猴子的尾巴紧紧地夹住了。猴子疼得尖叫起来,用尽全身的力量挣扎着。那人被尖叫声吵醒了,看见之后,找来一根绳子,将自以为是的猴子捆了起来,带回家去了。

寓言者说

满招损,谦受益。无论是谁,如果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将会像这则寓言中的猴子一样,由于过于自信而被夹住尾巴,最后落得被擒的下场。

慧能与弘忍

——智慧在于心灵的透悟

唐朝时,偏远的广东南海有个叫慧能的穷人,以砍柴为生。有一天当他去一个富人家卖柴的时候,听到主人在诵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听了之后,这个年轻人似有所悟,就请教主人从哪里能得到进一步解释。“在湖北黄梅,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正在训解佛法。他对《金刚经》的理解是最透彻的,你去他那里学习吧!”这位富人还送了他一些银两,于是,这位年轻人就上路了。

来到黄梅,弘忍问道:“你来做什么?”

“我来求赐我无上智能。”

“你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又没有文化,你能懂什么叫智能?”弘忍不客气地拒绝了他。

但慧能并没有泄气:“人有南北之分,但是人本有的智能难道也有南北之分吗?”

弘忍意识到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但他没有表现出对他的偏爱:“哦,你就到后院去干点杂活吧。”

慧能在后院为寺庙劳作多年,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前院听老师讲课,不过他对内心疑惑的探究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一天他忽然有所领悟,于是去请一位施主帮助自己:“我也有一个偈子,能不能麻烦您帮我写一下?”

施主说:“开什么玩笑,你连字都不认识,还写什么偈子呀?”

慧能认真地说:“最高深的道理,与文字并没有关系。”

施主一听有道理,便答应了慧能的请求,在墙壁上写下慧能的四句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见到慧能的偈子,意识到这个来自偏远山区的年轻人,才是自己最优秀的接班人。于是慧能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

寓言者说

智慧在于心灵的透悟,它跟知识有关,但并不等于知识。所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也不一定是有知识的人。

可怜的豹子

——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豹子经过多年征战,建立了强大的王国,在他的王国中有鹿、牛、羊等各种走兽。这时,丛林中来了一头小狮子,小狮子的父母已经去世了,于是它只好四处漂泊。

小狮子的到来,引起了王国上上下下的不安。对于这头不请自来的小狮子,有的主张杀掉,有的主张任其自生自灭。

狐狸坚决主张杀掉小狮子,它说:“若干年后小狮子一定会危及大王的统治。若不趁其年幼时除掉,将来必有后患。”

可是豹子国王正年富力强,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对这只弱小的小狮子大动干戈。它说:“如果我亲自杀了它,会有人说我以强凌弱,以大欺小,那时我这国王的尊严将何在?”它建议不妨任小狮子自生自灭。狐狸见国王没有采纳自己的主张,就不再说话,其他动物也不再关心此事。就这样,小狮子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逐渐长成了一头威猛的雄狮。

雄狮开始四处搜寻猎物,直接危及豹子国王的统治。豹子国王这才感觉到威胁并召集会议,讨论如何处置雄狮。

狐狸主张要么准备丰盛的食物,将雄狮奉若上宾;要么准备精兵强将,趁其不备将它杀掉。

狐狸的第一个主张当然遭到了一致反对,对第二个主张大家一致赞同。可是由于多年没有征战,加上豹子国王也已经年迈,根本没有实力对付年轻力壮的雄狮,所以只能任雄狮在丛林中大显威风。

就这样,雄狮逐渐取代了豹子的位置,成为丛林中的新国王。

寓言者说

人如果不能在事物尚未萌芽之际发现其中潜藏的祸端,必将给自己留下后患。豹子的悲剧就在于只顾及自己当前的名声,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长期生活在安逸享乐中,最终想不败也不行。豹子的下场还告诉我们,做人要虚心,不要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吃亏的总是自己。

大海中的蚂蚁

——坦然面对厄运

苏东坡在海南澹县的时候,在一次练习写作中曾这样写道:我一开始来到南海的时候,放眼望去,蓝天和大海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凄凉和悲伤便会涌上心头,说:“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座海岛啊!”过了一会儿我又想到,天地在无穷无尽的大水中间,陆地在茫茫的大洋中间,人这一生又有何时不是在岛上呢?倒一盆水放在地上,芥壳浮在水面上,蚂蚁趴在芥壳上面,惊慌失措,不知怎样才能渡过去。过了一会儿水干了,蚂蚁直接爬走了,看见同伴,流着眼泪说:“我差点就再也见不到你们了。”它怎么会知道在水中挣扎翻滚的时候,其实四面八方都有道路可以逃生啊!想到这儿就可以为目前的境遇笑一笑了。

寓言者说

不管身处什么样的逆境,想通了都可以“笑一笑”。淡然地面对命运,将得到更多的快乐。

聪明的兔子妈妈

——智慧是取胜的法宝

一只兔子刚刚带着她的孩子来到洞外,就被盘旋在上空觅食的老鹰发现了。老鹰看见兔子,迫不及待地向下俯冲。

兔子十分机警,发现敌人后,立即让小兔钻回洞中;等她再要钻进洞时,老鹰已经扑近,兔子立刻撒开腿,在草地上狂奔起来。

老鹰穷追不舍,兔子被追得筋疲力尽,眼看就要被老鹰抓住了,这时兔子突然紧缩四肢,一动不动地仰卧在草丛中。老鹰毫无防备地冲向兔子,谁知在千钧一发之际,兔子使出全身力气,四肢猛然蹬向老鹰。

老鹰本以为会手到擒来,没想到反被兔子攻了个措手不及,结果被蹬得老远。兔子趁机夺路而逃,等老鹰翻转身来时,兔子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兔子捡回一条命后,休息了很久才平静下来。不幸的是,这时又来了一只饿狼,他从草丛中悄悄逼近兔子,兔子发现了危险,立刻撒腿朝自己的洞穴跑去,饿狼紧追不舍。兔子纵身一跃,钻进了掩藏在草丛中的洞穴。饿狼好不容易找到一只猎物,哪肯轻易放弃?于是四腿并用,扒开洞穴寻找兔子。

就在饿狼扒洞穴的时候,兔子却从另一个洞口悄悄跑了出来,迅速返回小兔子躲藏的洞中。原来兔子为了保护自己在危难时能逃脱,早就在居住的洞穴四周打好了几个洞,以备不时之需。

小兔子见妈妈终于回了家,胆战心惊地搂着妈妈说:“妈妈,你终于回来了!”

兔子紧紧地搂住小兔子,安慰道:“孩子,别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我们兔子虽然弱小,但只要拥有智慧,即使是老鹰和狼那么强大的敌人,也不用害怕!”

寓言者说

俗话说“愚者凭蛮力欺人,智者以巧计取胜”。身强力壮不一定是强者,体小力单也不一定是弱者,唯有智慧才是最终取得胜利的法宝。

女孩与老禅师

——感谢抛弃你的人

一个老禅师遇见了一个失恋的女孩,于是,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禅师:“孩子,你为什么如此难过?”

女孩:“我失恋了。”

禅师:“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不伤心,恋爱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

女孩:“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种遗憾、失落和感伤你是无法体会的。”

禅师:“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前面有更多更鲜美的葡萄。”

女孩:“您说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爱他。”

禅师:“真的很爱?”

女孩:“是的。”

禅师:“那你希望你所爱的人能幸福吧?”

女孩:“那是必然。”

禅师:“如果他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

女孩:“不可能!他曾经跟我说,和我在一起是他最快乐的事!”

禅师:“那些都已经过去了,可他现在并不这么认为。”

女孩:“这就是说他是骗我的?”

禅师:“不,他一直对你很忠诚。当他爱你的时候,他和你在一起,现在他不爱你,他就离开你了,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如果他已经不爱你了,但却装着很爱你,甚至跟你结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