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多么诱人的字眼!“财”是指金钱,古时候是指金子、银子、铜板,现在是纸币、硬币、外汇;“富”是“屋檐底下一口田”,意味着家里充实,不缺吃不缺穿。因此,“财富”的字面意义就是有钱花、有吃的、有穿的。
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财富,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外,可能还需要更好的家用电器来方便生活,需要更好的科技产品来丰富生活。此外,工厂生产,商店销售,这一切都在和财富打交道,无一不能逃脱。因此,有的专家称:凡是具有某种形式能力的物质,统统称为财富。
可以说,人们现有对财富的解释都没有清楚地阐明财富的本质含义,仿佛给财富披上了一层淡淡的纱,只能隐约看见它的大概轮廓,而不能彻底探究其内涵。由此可见,我们人类对自己一手创造的财富的理解是何等肤浅。
人们通常说,对人有价值的物质就是财富,这只是经济学的看法。所谓的有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比如鸡蛋可以增加营养,汽车可以方便出行,衣服可以美化外形等等,这些价值就是前面所说的某种形式的能力。
新时代,新视角,新观念。几乎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认为:“能为我所用的东西就是财富。”因此,财富蕴藏着人们需要的某种能力,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欲望。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得到财富,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其实,归根结底,人们追求的是财富背后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就是客观存在的,是财富的本质,也是所有财富的共性。所以说,能力就是财富,财富就是能力。这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化,让人们摆脱了对财富的过分地渴望。
财富的多少与个人能力的差异有关。能力强者财富多,能力弱者财富少,由此便产生了争端不断的财富战争。古往今来,为财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却仍然阻止不了后人追逐财富的脚步。
在争夺财富的战争背后,隐藏着能力的转化和规律的传递,这种名为财富规律的东西指挥着财富井然有序地分配,从而揭示了贫富差距产生的本质根源。
富有与贫穷
——财富是相对的
有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农村感受生活,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住了一整天。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生活的了吗?”
儿子回答:“我发现咱们家只有一条狗,但是他们家里却有四条;咱们家只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一眼望不尽的小溪;咱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咱们的院子的面积就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罢,父亲哑口无言,紧接着儿子又说:“感谢您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寓言者说
财富是相对的。在孩子的心中,能够拥抱大自然就是无尽的财富;在我们成人的心目中,财富又是什么呢?
富翁的开导
——堕落皆从懈怠起
从前有位年轻人,他继承了父亲遗留下来的产业,却从不细心打理。他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又结识了一帮坏朋友,没多久,就把父亲辛辛苦苦挣下的家产,挥霍得干干净净。
他父亲生前有位朋友,是当地有名望的富翁。他听说这个年轻人身处困境,于是过来看望他,教他怎样去管理财务,如何细心经营,以及如何积累财富,并送给他一千两金子,作为东山再起的资本。
然而让富翁失望的是,他给年轻人的钱财没过几天就被他花得分文不剩,却连一点正经事也没干成,最后仍然是一贫如洗。富人为这事非常忧愁,想尽了办法开导他。
有一天,富人看见门外有一只死蛇,便趁机对年轻人说:“一个聪明的、善于动脑筋的人,甚至可以凭借这只死蛇来创业。所以,一个人有了一千两金子,怎么还会穷呢?我今天再给你一千两金子,你一定要去努力干一番大事业。”
这时,正好有个讨饭孩子在远处听到了这样的教导,顿时得到启发。他过来讨了饭后,向富人要了那只死蛇,又讨来各种佐料,把它做得非常美味可口,卖得两个钱。
孩子就以这两个钱为资本,开始靠做买卖为业,很快就赚到了一百多个钱。周而复始,他每天勤恳勤奋,脚踏实地,努力干活,几年以后,终于成了有钱人。
他常常想:“由于那个富人开导他家的孩子,这才使我受到启发,有了发财致富的想法。现在我有钱了,若不报恩,是理所不容的。”于是他送给富翁一份非常贵重的礼物,并向他讲述了自己致富的过程。
富人听后非常高兴,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个聪明而勤劳的年轻人。当富翁死后,还把全部财富都留给了这位年轻人。
寓言者说
古人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堕落皆从懈怠起。在不忙的时候,应当未雨绸缪,抓住有利的机会,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老人与盲人
——欲望是无尽头的
曾有一个老人,在自家门前的一块空地上,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此地将无偿送给一无所缺,全然满足的人。”
一名富有的商人,骑马路过此地,看到这个告示牌,心想:“这个人既然要送出这块土地,那我最好捷足先登把它要过来。我是个富有的人,拥有一切,完全符合他的要求。”
于是,他叩门说明来意。“你真的什么都不想要求,并且满足于现状了吗?”老人问他。“那当然,我拥有我所需要的一切。”
“若果真如此,那您为何还要来要这块土地呢?”
寓言者说
得陇望蜀,人的欲望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越是富有的人,其占有欲也越强烈。人世间的种种不满足是大多数痛苦的源头——企图通过物质的快乐来满足精神的快乐是不可能的。
“富二代”和“穷二代”
——凡事要靠自己
从前,传说在一个小镇上有两户人家,一户在镇上可以称得上是首富,家财万贯,过着优越自在的生活。另一户人家仅有两间住房几亩地,天天勤劳工作却仍然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两户人家都各有两个男孩,富家子弟衣食无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贫困人家的男孩整日帮助大人做些零活,以维持温饱。
后来两家孩子都长成大人,富家子弟仍然靠着自家的财富,不去谋求生计,反而游手好闲,放荡不羁,每天出入于茶楼酒肆,与那些富豪子弟一同过着奢侈的生活。而贫困人家的两个男孩,一个去求师学了裁缝手艺,一个去学了木工技能,以求获得一技之长将来养家糊口。
十年后,两户人家的境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富家子弟由于好逸恶劳,不务正业,并且染上了赌博和吸食鸦片的恶习,最终家财败尽,沦为沿街乞食之人。贫家子弟已经各立门户,一个成为裁制衣服的大师,一个成为修建房屋的巧匠,衣食住行皆与原来不同。
寓言者说
靠财产过活,财尽则路尽;靠本事吃饭,大可生活无忧。
长者的宝物
——要正确运用财富
有一天,一位长者得到了世间最稀有、最宝贵的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长者对人宣布:“我要把这宝贵的东西,赠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
于是很多贫穷的人就来向他索要这个金色盒子,但这一个人来要,长者说:“你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那一个人来要,长者也说:“你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大家很疑惑地问他:“你是真心要把这个金色盒子送给别人吗?”
长者回答说:“我这个金色盒子要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但谁是最贫穷的人呢?我告诉你们,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国王,他才是世间最贫穷的人。”
这个消息渐渐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国王非常生气:
“哼!我是一国之君,怎么能说我是世间最贫穷的人呢?去!把那老家伙给我叫来!”
长者被带来见国王。国王将他带到收藏珍宝的房间里,问长者说:
“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长者说:“我想这是收藏黄金的金库。”
“那又是什么地方呢?”
“那应该是收藏银子的银库。”
“那里呢?”
“那是收藏财宝的宝库。”
国王便大声责问道:“既然你知道我有金库、银库,以及这么丰富的财宝,为什么要在外面散布谣言,说我是这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呢?”
老者笑道:“陛下,虽然你很富有,但是你从不爱护劳苦人民,不知道做一些福利人民的事业。虽然有钱却不会使用,这不正是世间最贫穷的人吗?”
寓言者说
有个哲人曾经说过,人的财富,只有在被使用的时候,才是最有价值的,不然都是一些无意义的数字罢了。这个财富,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只有付出和给予,才是享用的时机。
鱼鹰的结局
——学会因势而变
有个拥有鱼塘的人,每年都靠这个鱼塘赚些钱来养活家人。可是鱼塘附近有好多鱼鹰,常常一群群地来抓鱼吃,养鱼人为此很是发愁。
有一天,鱼鹰又来吃鱼,养鱼人赶忙去赶它们,鱼鹰受惊逃跑了。养鱼人灵机一动,想出个好办法。他扎了一个伸开两臂、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稻草人,其手里还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个养鱼人的样子。养鱼人把稻草人插在鱼塘里吓唬鱼鹰。起初,鱼鹰以为是真人,只敢在上空盘旋,一点都不敢靠近它。
那几天,鱼果然没被鱼鹰吃掉。可是渐渐地,鱼鹰发现鱼塘里的人总一动不动,就起了疑心,不断地大着胆子飞下来看。很快它们就发现这是个假人,于是又开始了啄鱼。鱼鹰吃了一条条的鱼,肚子吃饱了,就站在草人的斗笠上,很悠闲的晒着太阳休息,还不停地发出“假假、假假”的叫声。
养鱼人看着洋洋得意的鱼鹰,他决定另想他法。
趁着鱼鹰飞走之即,养鱼人悄悄把草人从鱼塘里拔出来拿走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里拿根竹竿,像稻草人一样伸开双臂立在鱼塘里面。
片刻鱼鹰又赶了回来,又放心大胆地下来吃鱼。吃得饱饱的,鱼鹰又飞到养鱼人的斗笠上休息,“假假、假假”地叫唤着。养鱼人趁鱼鹰不留神,一把抓起一只鱼鹰。鱼鹰使劲地鼓动翅膀,可是怎么也挣不脱。养鱼人笑呵呵地说:“原先是假的,这回可不假!”
寓言者说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一成不变地凭经验办事,不注意发现新情况,免不了会吃大亏。
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当需求变化之时,也正是财富发生转移的时刻,所以,一定要把准市场需求的脉搏,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订自己的投资计划。
保罗的“森林庄园”
——人生无常
一夜之间,一场山火烧毁了美丽的“森林庄园”,刚刚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这座庄园的保罗·迪克立刻陷入了困难境地。
他经受不住打击,闭门不出,茶饭不思,一双有神的眼睛现在也充满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事已高的外祖母知道了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孩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苍老的眸子是看不到希望的……”
保罗在外祖母的说服下,一个人离开了庄园。
他漫无目的地游荡,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的门前聚集了很多人。原来是家庭主妇正在购买木炭,那一块块放置在纸箱里的木炭顷刻让保罗眼前一亮,他看到了希望。
在接下来的两周,保罗雇佣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木材加工成高质的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进行销售。
结果,木炭被抢购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之后,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并建造了一个庄园,九年后,“森林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寓言者说
人生无常。遇到挫折不要紧,关键是要阻止老去的脚步,才不会让心灵荒芜。
渔夫和金鱼
——要擦亮双眼做事
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有一天钓鱼的时候,发现了一条极为漂亮的金鱼。他很想得到它,于是就在鱼钩上装上鲜美的鱼饵,散入湖里。
过了一会儿,鱼竿颤动,有金鱼上钩之势。他耐心地等待着,直到渔竿突然坠下去的时候,他猛然收起了渔竿,可是,不仅没有金鱼,鱼饵也失去影踪。渔夫感觉到自己遇上了对手,就没有继续再钓下去,而是离开了湖边。
渔夫趁晚做了一个新鱼钩,第二天他拿着新鱼钩又来到湖边。与上次不同的是,他今天的鱼钩只是一根钢针,没有钩,他装上精美的鱼饵又抛了出去,金鱼又饱饱地美餐了一顿。
金鱼每天都来吃食,渔夫好像没有在意这些。就这样过了几天,直到有一天,金鱼看到渔夫把鲜美的鱼饵抛下之时,没有考虑便迫不及待地咬了上去,但它突然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原来渔夫把钢针换成了原来的鱼钩,并且钩子比从前更锋利、尖锐。
寓言者说
股民痴迷于股市就和寓言中的金鱼一样。在经济日益发达的当今时代,股市作为企业融资的一种方式,已经发展得很好了。
在投资股票的时候,要关注风险、关注公司,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进了股票的陷阱。
父亲的忠告
——财富不是永恒的
在中世纪的阿拉伯,有一位十分节约并且勤劳工作的生意人,积累了上百万的财富。临死的时候,他把唯一的儿子叫到床前,并给了他三个忠告:
“孩子,爸爸辛劳一生,给你留下了上百万的财富,但这不是最重要的。现在我有三样最宝贵的东西要送给你,希望你铭记于心:
第一,即使是属于你的钱财,也不要任意挥霍,否则它会很快流走。
第二,不要为已经失去的财富惋惜。
第三,财富没有固定的主人,若是应当花的钱,万万不要舍不得。”
老商人死后,儿子转眼就把父亲的忠告忘得一干二净,认为那是父亲在弥留之际说的胡话。父亲生前对他百般限制,而如今这笔钱财只属于他一个人了,大可以尽情享受一番。于是,他辞掉了工作,在海边购置了一栋豪华别墅,整天与一帮酒肉朋友吃喝嫖赌,好像父亲用血汗挣来的钱是白来的,花完了还会再有。一年都不到,他就把父亲留给他的钱花的一分不剩,连别墅也让酒店老板和妓院老板拿去拍卖抵债了,而那些所谓的朋友也不见了踪影。圣诞节那天,他被新主人赶出别墅,用仅剩的一点小钱在贫民区租了一间简陋的瓦房,靠给富人打些散工艰难度日。
到了这步田地,儿子才想起了父亲临终时的忠告,承认父亲有先见之明,很后悔不该不听他的话。他下决心,从此要把父亲的忠告当做传家宝。他严格遵循第二个忠告,不再整日唉声叹气,为失去的财富惋惜,而是从早到晚愉快地打工挣钱。
新年的第一天,儿子大清晨就推开门,看见外面的雪地里蜷缩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一问才知道那是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因为盘缠全部花光了,所以沦落至此。一看到眼前这个身世和他相近的书生,儿子想起了父亲当初给他的第三个忠告,就把身上仅有的一点钱和父亲留给他的一只金镯子送给了他。
一年之后,书生金榜题名,被派往高人的儿子所在的省担任总督。书生到任后,将商人的儿子接到任所,让他担任盐务总监的官职。而商人的儿子做得很好,不到三年又变得和父亲一样富有了。
寓言者说
财富仅仅是一张船票,并不能保证人能永远待在船上。
头和尾的争吵
——要学会避免无谓的争吵
争吵容易让事情走向极端,无谓的争吵只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从前,有一条蛇,蛇头和蛇尾关系不和,它们总是为了谁重要谁不重要、谁应该在先谁应该在后而争论不休。
这一天,头尾又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