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心经
5189500000021

第21章 销售其实是一场心理博弈(3)

原来,当杯子砸碎之后,他没有流露出惊慌的情绪,反而对客户们笑了笑,然后沉着而富有幽默地说:“你们看,像这样的杯子,我就不会卖给你们。”大家一起禁不住大笑起来,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紧接着,这个推销员又接连扔了五只杯子都成功了,博得了信任,很快推销出几十打酒杯。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随机应变的重要性。在许多其他的场合,它也同样重要。

最常见的意外情况莫过于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突然因为话题中断或无法进行而出现了沉默的局面。

沉默的时间愈长,交易就愈容易失败。因此,最好能尽量避免这种情形。但当这种局面出现时,你切不可感到浑身不自在,你应坦然视之,并找些你熟悉的话题向客户提问,把推销活动继续下去。或者干脆直接谈:“看来,这个问题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如果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待会儿咱们再补充。”

“现在,您是否认为应该讨论下一个问题了?”这样直说,会让客户以为的确到了该换话题的时候了,而不会以为是因为你没有话讲。

还有另外一些场合也需要灵活机动。比如,当你正在与一个新客户谈生意时,一个老客户打电话来提出退保,这时,你多半会感到双重压力,既想向老客户挽回败局,又怕在新客户面前泄露自己推销失利的消息。在这双重压力下,你若不能居危不乱,很可能忙中出错,既未在老客户那里挽回败局,又让自己狼狈赶跑了新客户,闹得个鸡飞蛋打的结果。

其实,这时你完全不必慌张,你可以在电话里客气地对老客户说:“那没关系,不过,我现在正在与一位朋友谈要紧事,我们明天见面详细谈谈,您看怎样?”你这样说,老客户通常不会拒绝你,而你还有一个机会来和他谈判以维持原有的交易;而新客户呢,他一方面会因为你重视他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会因为你为了他而拒绝一次约会而感到歉意,这通常有助于你与他成交,而免受老客户提出解约的影响。

电话中当然很容易与老客户改约时间,然而请思考一下另一种情况,假如你正在与新客户洽谈生意时,老客户却突然间来提出解约,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意外的情况并不总是坏事,有时也有利于你的推销。这时,你应该抓住它,让它来帮助你促成眼前的交易。

在向新客户进行商品推销说明时,你必须以亲热的语气与他寒暄、交谈,让两位客户坐在一起;同时,你应该以对待新客户的态度来对待老朋友。

这时,你这位老朋友既已确认你是个值得信赖的人,那么他一定会积极地帮助你推销商品。在交谈中,两位客户会逐渐熟悉,这样一来,商品说明便能顺利进行,而且效果良好。

也有的时候,在你与新客户交谈时,会突然发现一位过去买过你保险的客户,这时,你应先暂时中止与新客户的交谈。不妨告诉他:“请原谅我先离开一下。”得到新客户的允许后,你需上前与老客户寒暄晤谈,这个时候,新客户必然在一旁竖起耳朵听你们两人的谈话,也许,他心中会想到:“这个推销员和过去的客户交情这么好。”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都认为推销员是“卖了东西,就不认人”,如果推销员却是将新客户放在一旁,反而和老客户热情交谈,这种情形就极易博得客户的好感。

随机应变的技巧是没有什么定式的,主要的原则就是在突发的事情面前沉着处理,避开和化解不利因素,抓住有利因素,使意外事件不影响成交,甚至能促成交易。

07.根据客户调整自己的销售心态

任何营销人员在开展销售工作的时候,都必然会面临两种关系、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如何赢得顾客的信任与好感,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达到与顾客交朋友、做顾客的生活顾问的目的;二是如何说服顾客购买,与顾客达成有效的买卖关系,以实现销售任务,完成销售目标。这两种关系、两个目标各有侧重点,前者强调的是“顾客”,而后者强调的是“销售”。

有些推销员认为:既然由我负责这一顾客,并向其硬性推销,我便应施加压力,迫使其购买。因此,他们为提高推销业绩,不惜采用多种手段,全然不顾顾客的心理状态和利益。

强行推销是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一种推销方式,推销员与顾客被形象地比喻为拳击台上的两个选手,推销员要坚决把顾客打倒。强行推销不但损害了顾客的利益,而且损害了企业的市场形象和产品信誉,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受损,最终使推销活动和推销员给顾客极坏的影响,影响了推销行业的发展。

在此之后,强行推销被温和推销所代替。企业界和学术界达成共识:对顾客无益的交易也必然有损于推销员。如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一些厂家和业务员并没有认识到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顾客利益的危害,继续着这种贻害深远的“一锤子买卖”。

同样,顾客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也面临两种关系和两个目标:

一、如何在有利条件下完成购买行为,形成买卖关系;

二、如何与营销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获取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前者重在“购买”,而后者重在“关系”。

由于营销人员和顾客都是销售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销售与顾客的关系,调控好自己的销售心态;如何进行换位思考,准确把握顾客对营销人员的态度和其购买心理,从而知己知彼,正确地认识销售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销售策略,就成了营销人员必先了解的内容。

整个销售过程中,营销人员始终要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顾客的心理变化,一个是销售任务的完成。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反映出不同的营销人员在销售中的不同心态。

根据营销人员对待这两个问题的态度,可以将营销人员分为81种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5种。

通过这5种典型的销售心态,营销人员可以定位自己在销售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关心顾客”和“关心销售”这两个问题的。

1.强力推销型(9,1型)

这类营销人员成就感与事业心比较强,渴望成功和完成任务,过分关注销售,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顾客的需要和利益。他们千方百计地说服顾客,甚至强行推销,以自我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2.迁就顾客型(1,9型)

这类营销人员过分地重视与顾客的关系,主动迎合顾客,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力求和顾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他们却忽视了销售任务的完成,把主要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处理同顾客的人际关系上,宁可做不成生意,也绝不得罪顾客。

在实际销售中,顾客的需要不同,对推销的反应也不同。即便是最好的产品,顾客也会从各自的角度提出反对意见,甚至包括误解和偏见。营销人员如果一味地顺从顾客、讨好顾客,让顾客牵着鼻子走,顾客难免就会提出一些无法满足的条件和要求,导致销售无法实现,销售任务自然也就难以完成。因此,做“好好先生”,过分地关注“顾客关系”不利于促成销售。

3.推销技巧型(5,5型)

这类营销人员的心理特点是能够洞悉顾客心理和购买动机,合理运用推销技巧,善于沟通和说服。他们能用辩证的观点处理二者的关系,既不一味取悦顾客,也不一味强行推销,从而把“关心顾客”和“关心销售”这两个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运用这种处理方式,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这类营销人员虽然特别善于运用技巧,却不能深入地挖掘顾客的需求,容易忽视顾客的真正需要。

4.漠不关心型(1,1型)

这类营销人员对待顾客和对待销售都比较漠然,对自己是否完成销售任务,没有明确的目标;对顾客是否购买,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责任心,自然也就缺乏成就感。

5.问题解决型(9,9型)

这类营销人员的销售心态极佳,既重视销售结果,也关心顾客的需求。他们对整个销售过程比较注意研究,力求让顾客得到最大满足的同时,自己也能完成销售任务。他们既承认营销人员有完成任务并获取报酬的需要,但更认为,顾客的不同需求才是第一位的。有了顾客的需求,才会有营销人员的需求。只有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才能满足营销人员自己的需求。因此,他们要千方百计地去发现有需求的顾客,尊重其购买人格,揣摩其购买心理,总结其消费特点,并针对其问题进行解答和解决,从而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

问题解决型营销人员大都是营销领域的佼佼者,但是并不是只有这种心态的营销人员才能取得销售佳绩。营销人员的销售活动能否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还要看顾客是否愿意配合、营销人员能否准确地把握顾客购买的心态等。

可见,如果推销专家遇到一位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购买推销品的顾客,即使他有再高明的推销技巧,也很难成功。相反,如果一味迁就顾客型的营销人员遇到一位软心肠型的顾客,双方都特别关心对方,尽管营销人员不算是一个优秀者,但他依然能够取得销售的成功。

正确把握销售心态与购买心态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营销人员遇到不同类型的顾客,应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揣摩顾客的购买心态,及时调整自己。营销人员能否协调好与顾客的关系,事关销售的成功与失败。营销人员的销售心态和顾客的购买心态共同决定了销售的成败。

销售,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沟通过程。它是营销人员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靠智慧和坚毅取得成功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是不断迎接挑战,让顾客的需求得以满足,通过帮助别人而成就自己——使自己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物质上不断丰富,并不断完善自我的工作。

寻求“实现销售”和“满足需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是营销人员永恒的任务。如果要实现理想的销售业绩,就必须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揣摩顾客的态度,满足顾客的需求。只有协调好顾客的心态和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才能最终实现销售!

08.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话:“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如果非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时刻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为别人着想,了解了别人的想法,不但有益于你和别人沟通,最重要的是你借此知道别人的“要害点”,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在推销活动中,如果学会时时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分析问题,沟通的效果将会超出你的想象。

钢铁公司总经理乔治想为公司买一座房子,于是他请来了房产业知名人士莱特,然后对他说:“莱特先生,我们钢铁公司过去很多年租住的都是别人的房子,真希望可以拥有一栋自己的房子。”此时,乔治的目光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繁华的街景说道:“希望我新买的房子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致,你能帮我物色一下吗?”

莱特花了很长时间琢磨乔治想要的房子,他画过图纸,造过预算,但还是找不到头绪。在很多可以考虑的房子里,最佳的选择就是乔治的钢铁公司所在的那幢楼房,因为只有那栋房子可以看见乔治要求的街景,但是乔治的同事们希望能买到一栋新房子。

当莱特再次与乔治交谈这件事情的时候,遭到了乔治的拒绝,乔治表示他不可能对一栋旧房子感兴趣,他所需要的是一所新房子。乔治说这些的时候,莱特并没有表示反对,他只是安静地听着,他运用了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乔治的立场上,分析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乔治想要的房子,其实就是他自己所反对的那栋楼房,只是乔治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已。

得到这些信息后,他开始向乔治提出如下的问题:“乔治,当初你刚刚创业的时候,你的办公室在什么地方?”乔治回答:“这里。”“你的公司成立的地点是哪里?”“也在这里,就在这个办公室里”,他一字一句地说,说完这个后,莱特就什么都不说了。大约过了15分钟后,乔治突然说:“是啊,这所房子才是我应该购买的房子,毕竟这是我们公司的发祥地啊!它见证了我们的起步和发展,还有什么地方比它更有意义呢?您真是考虑得太周到了。”说完这些,乔治迅速同意了购买这栋旧房子。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交易就达成了。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手段,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莱特简单地完成了推销。其中的奥妙何在?莱特推销成功的奥妙就在于他考虑了乔治的需求,他站在乔治的立场上分析了乔治想要的房子,然后运用很巧妙的方法刺激乔治的心理需求,使乔治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房子是哪栋。他的成功,完全是依靠他能设身处地地为乔治着想,站在乔治的角度,即这所房子见证了自己的成长,有自己喜欢的格局,也有自己喜欢的景致,这所房子已经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看见它,仿佛就能看见自己的成功,心中的自豪感不言而喻,因此这是个很有意义的纪念地。莱特就这样分析出了乔治的真实意图,帮助乔治解决了心理矛盾,从而成功地完成了推销。

所以,要使客户与你开心地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为客户设身处地地着想。只有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你才能掌握客户的真实意图,才能明白客户的需求,推销才能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