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5158800000009

第9章

第2章第2节后悔总在错失时,做事犹豫不决

创业硬伤:

机遇总是转瞬即逝。在机遇面前是否能果敢地进行科学决策,对企业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儒家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兵家讲求“势”,道家讲求“道”,这些都是在说,良好的机遇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机遇降临时要学会冷静分析,果断将其抓住。

古语有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必定有千头万绪的事情等着他作出有效而且迅速的决断。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些管理者,总是感到力不从心,下决断时犹豫不决,抓不住机遇。因为错失了机遇,所以执行决策时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这时,他们总是非常遗憾地说:“早一点做决断就好了。”一流的管理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明白:遇事要冷静,当机要立断,否则将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

20世纪末,空调大战刚结束,张近东就召集公司骨干开了一次长期的封闭式会议,其主题是:充分研究连锁业态的发展、网络拓展的方向,同时对过去连锁探索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出总结。其间,还专门请外部专家来谈互联网和无店铺销售的问题……事实上,正是这次会议的决策造就了今天苏宁的辉煌和未来苏宁的希望。

早在此之前,张近东就敏锐地发现并提出中国的商业即将进入“终端为王”的时代,谁掌握了零售渠道,谁就扼住了市场的咽喉。对经销商而言,谁拥有终端网络,谁就能获得经济发展的优势,谁就拥有对市场的掌控能力。从市场角度看,从生产到消费应当有个完整的行业配套和供应链体系。而构建这个逆向物流网络的最佳方式就是建立大规模的零售终端体系,而建立大规模的零售终端体系的方法就是连锁。也就是说,在新形势下,苏宁做大、做强的最佳途径就是全力发展连锁经营。

于是,没过多久,张近东便开始着手全面制定和大规模实施全国连锁经营战略。可是,这时的苏宁刚从单一的空调批发转向综合家电零售,现在又要马不停蹄地转向全国性连锁经营。对此,社会上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张近东“胆子忒大”,根本不考虑市场规律。就是苏宁内部人员中也有许多人不理解:有人担心苏宁缺乏进行全国性推广的基础;也有人认为,在国内特别是业内还没有成熟的经验,苏宁率先去做,风险太大,应该再等等看……针对这种情况,张近东果断作出决定:全力搞连锁经营,谁要不配合,就“杀”谁!

最终,苏宁全国连锁经营的大决策就此在张近东的当机立断下被敲定,而苏宁电器也最终迎来了又一次的飞跃。如果张近东和一般的管理者一样,在时机到来的时候,还纠缠于“国内没有这种形式”、“做砸了怎么办”等这些问题,那么或许就没有今天的苏宁了。

美国著名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毫不夸张地说,今天企业成功的关键,已不是资本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有关战略和政策方面的决策问题。”一流管理者的第一能力,就是决策能力。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营销,也不是财务,而是善于当机立断做决策。因为,如果管理者不能及时、快速地作出决策,可能不仅失去一个取胜的机会,很可能还会失去自己的生存空间。

创业一点通:

决策需要承担风险,开始决策时难免作出错误的选择,但是,只要在51%的时间里判断正确就总比无所事事强得多。要养成思考设疑的习惯,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每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考虑这样处理还会出现什么问题,然后从实际出发逐一加以解决。能够经常做到思考设疑,不但会防止决策工作中的简单粗率,而且,长此以往会渐渐激发出创造力。通过多次实践会提高判断力,提高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最终使绝大部分时间里所作的决策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