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5158800000064

第64章

第12章第6节固步自封,过度夸大创新的风险

创业硬伤:

创新虽然艰难,但它是唯一的生存之路,是成功的必经之路。过度夸大创新的风险,就会让创业者失去战斗的激情。创新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风险自然是有的,但是创业的风险并不是冒险,只要有健全的规划和充分调研,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在竞争者遍地的情形下,只有创新才能为新办的企业开拓出路。

许多成功的企业,都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拥有成熟的制度模式。所以,在市场竞争变化面前,企业的管理者们往往信心满满,从不怀疑和否定自己旧有制度继续存在的价值。然而由于墨守成规,企业昔日的辉煌慢慢蜕变成了生存道路上的障碍,成为可怕的组织惯性。企业创办之初,不能“未老先衰”,要有大企业缺乏的冲劲和魄力。

有一个关于猩猩的试验:研究者把3只猩猩关进一个大笼子里,然后在笼子中间吊上一根大香蕉。但是只要有猩猩伸手去拿香蕉,研究者就拿高压水枪去喷所有的猩猩,直到所有的猩猩都不敢再去够那根香蕉为止。接下来,研究者用一只新猩猩替换出笼子中的一只猩猩。新来的猩猩并不知道笼中的“规矩”,所以一来就动手去拿香蕉。它的这种行为是不符合笼中规则的,于是另外2只“老”猩猩就对新来者群起而攻之,直到它屈从为之。这本是由高压水枪实施的惩罚任务,现在完全由两只老猩猩“亲自”执行了。

研究者用同样的方法,不断用新猩猩将经历过高压水枪惩戒的那两只老猩猩换出来,直到笼子中的猩猩都是后进入者,但是它们同样把那串香蕉奉若神明。研究表明,高压水枪喷头威慑出来的“组织惯性”束缚着每一只进入笼子的猩猩,使它们将本是腹中美餐的香蕉束之高阁。

这个案例形象地揭示了组织惯性的形成过程。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赢得优势,就必须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迅速调整方针制度;否则就只能像案例中的猩猩一样,在昨天的教训上故步自封,白白浪费掉明天的大好机会。优秀企业的衰退并非是它面对变化束手无策,而在于它所采取的行动能否顺应时代。

一个企业在确定了其经营管理模式后,企业成员总会可以在实践中摸索出它的程序,并逐渐习惯地运用这套程序解决各种问题。习惯成自然,在实践中,管理者与员工很少会再去思考这些方法是否依然合理、有效。

任正非曾对员工说:“华为选择了通信行业,就是选择了一条不归路。1998年华为公司的产值将近100亿元,但也仅相当于朗讯公司的1/25、IBM的1/65。在电子信息产业中,要么成为领先者,要么被淘汰,没有第三条路。我们的竞争对手太强大了,我们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就要掌握核心竞争力,慢慢壮大自己。”

回顾华为的成长,任正非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华为是吃着跨国公司扔下的鸡肋长大的,当时,跨国公司无暇顾及中国的农村、县城,而华为就是从县城开始做起,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任正非靠着这些“鸡肋”成长起来后,他的与众不同此时显露了出来,放着舒服舒服赚钱的生意不做,自己搞起了研发,开始以更快的速度蚕食跨国公司盘踞的高端市场。

如今,全球化进程中更多显现为这样一种趋势: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力量,才能迅速改变整个国家社会财富的累积方式;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力量,才能快速改变整个民族、国家的地位。一个依赖和模仿他人技术的国家,永远不会获得世界的承认。

有创新就有风险,但绝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回想起来,若不冒险,跟在别人后面,长期处于二三流(水平),我们将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也无法获得活下去的权利。若因循守旧,也不会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曾见过一家大型公司招聘,该公司计划招聘25名新员工,公司招聘制度明确规定是,只有文化考试成绩在前25名的人才能有资格被录取。有一候选人,人品和性格都很好,并且拥有丰富的关系资源,这些关系资源能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新的业务发展机会。但是他的招聘考试成就并不理想,排在第26名。面对这种情况,公司困惑了:是录取他,还是放弃他?公司领导层权衡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忍痛割爱。原因只有一个:公司的招聘规章制度不能违反,这是公司的“铁的纪律”!

然而,该公司的行为引起社会上很多人士的质疑。什么才算是公司“铁的纪律”?铁的纪律应该至少符合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制度的时效性,就是说该制度必须符合企业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符合企业应对同业竞争和市场现状;其次是制度的前瞻性,公司的制度在时效性的基础上,更要能够引领企业能够走在其他企业前面,并符合时代潮流方向发展。如果公司制度不能引领企业加速发展,甚至落后于发展的潮流,那么这样的制度早就应束之高阁。

创业一点通:

可以说,时效性、前瞻性是企业制度缺一不可的特质,是它生命的根基。为了使企业能真正拥有“铁的纪律”,企业的领导者就必须对所有不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的规章制度及时、全面地梳理、修订,这样才能使企业朝先进、科学的方向发展。像这个公司招聘的情况,就应该是企业管理者的过失,招聘制度应该不断完善,以免使企业和真正优秀的人才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