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5158800000022

第22章

第4章第5节什么都会,就是不会赢利

创业硬伤:

企业的本质就是盈利,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获取利润虽然不是企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所要履行的唯一任务,但盈利绝对是第一任务。在各项能力当中,赢利能力是创业者最为重要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赢利能力,别的能力就毫无价值。

美国惠普公司创始人比尔·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强调:只有在员工为公司创造出丰厚利润的条件下,他们的奖金和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公司只有实现了赢利,才能把赢得的利益拿出来与员工分享。同样,对于创业者而言,只有具有具备超强的赢利能力,创业才能成功。

杜邦集团创始人享利·杜邦宣称:“企业利润高于一切。”所有杜邦家族的男性成员假如在杜邦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被认定为无法为促进公司创造效益提供支持,就会被要求退出企业。在享利·杜邦眼里,只有家族服务于企业,决不让企业服务于家族。不能为组织创造利润,那就是组织的累赘,是公司的冗员,为了公司发展的需要,这部分人必须被清理出去。

2004年2月,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高调加盟网络新秀公司盛大。这是当年最具轰动效应的跳槽事件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多家权威媒体评述这次事件,核心的观点是,唐骏加盟盛大,是皆大欢喜的“绝配”。

首先,盛大这家本土企业对唐骏来说一点不委屈:盛大是中国互联网崛起最快、势头最猛、实力最强的互联网公司,有着成熟的盈利模式,上市在即,“钱景”无限;盛大CEO这个职位对于唐骏而言,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新闻效应,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平台,都要比夹在中间的微软中国总裁这个职位具有优势。

其次,唐骏为盛大带来的价值也显而易见:盛大取得的辉煌业绩,并缔造了中国首富,当然是陈天桥一手书写的传奇。综观盛大的发展历程,其能够多次从险境中逢生,在多种商战中胜出,自有陈天桥的独到之处。但是,陈天桥也有短板,这为不具有国际资本操作经验的本土企业家要想在美国华尔街长袖善舞,也有点勉为其难。他需要一个得力帮手来替他做这个工作。这个人就是微软中国前总裁唐骏。

事情的发展就像预计中的那样顺利,唐骏的面孔就是盛大递给华尔街最好的名片,他凭借被西方认可的思维和气质,打动了华尔街。在盛大正式上班之后,唐骏就带领10余人组成的团队,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为盛大增加了将近13亿美金的市值。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和成就。

事后几年,有人问及唐骏当时如此卖力气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唐骏的回答是盛大丰厚的分配激励。他知道,自己要想获得丰厚的收入,唯一的办法就是为公司创造丰厚的价值。只有公司盈利,自己才可能得利。在陈天桥与唐骏的这次职场交易中,创造的结果是双赢:盛大获得较高了市值,唐骏使自己成为打工第一人。

由此可见,员工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企业赚取最大的利润。这不仅是组织对其成员的要求,也是成员从组织那赚取薪水和获利的基础。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赢利是整个社会繁荣不可或缺的义务和责任。假如干不能赢利的工作,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干,也没有必要干,因为干了也没有任何意义。”这就要求组织成员必须把促进组织创造利润作为最大职责。

创业一点通:

对于创业者而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赢利模式。对一家企业而言,拥有清晰的赢利模式十分重要。企业要想开创新的模式,必须清晰的回答出下列问题:在我所属的行业里,高额利润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产生的过程是什么?什么是高额利润产生的关键点?最能获得高额利润的公司是谁?他们是怎么做的?我应该怎么做才能确保获得高额利润?除了回答上述问题之外,企业管理者还应该确保公司的所有成员都能理解公司所拟定的赢利模式,并根据赢利模式进行协调资源,确保利润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