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5158800000011

第11章

第2章第4节缺乏坚韧,成了见锤就弯的钉子

创业硬伤:

创业者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便开始了艰难的打拼,这就是一种不畏困难的坚韧的品质;面对失败的打击,创业者能够积极的反思,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重新站起来,这就是坚韧的品质。因此可以说,坚韧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在创业的道路上有太多困难险阻,只有坚韧,才能一直向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

在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钢七连被整编了,战友走了,只剩下许三多和连长。偌大个连队,瞬时空空如也,除了黑暗就是寂静。还有漂浮在空气里的压抑,几乎要把人压得喘不上气,它似乎在体内向外膨胀,却又找不到溢出的缝隙。

许三多在那一晚,精神经历了一番前所未有的磨砺。从进入钢七连的那一天起,许三多就在承受着超于他人数倍的压力。从史今退伍,自己被迫当了代理班长,到战友陆陆续续地复员、调离,许三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重创。今天的自己,又该何去何从?许三多感觉自己被掏空了,哪怕是一棵小小的稻草都有可能将自己压趴。

伍六一临走时留下的明信片就在手边,他说:班长说,顶不住了就给他写信。

许三多想了又想,终于落笔:“班长,六一说顶不住就给你写信,我早顶不住了……”

怔了一会儿,又换了张信纸:“六一说顶不住就给你写信,不知道该不该写,因为我不知道还能不能顶住……”

最后,许三多收起了信纸,放弃了写信的打算,他说:“那天晚上明白一件事,顶得住和顶不住是个选择题,我们没有选择顶不住的权利,这个答案在入伍第一天就已经定下了。”

许三多知道自己别无选择,他只能挺起不算宽阔的胸膛,直起不算挺拔的脊梁,逼着自己去担当。士兵就应该这样,优秀的人士就应该这样。

压力一定存在,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以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就像与许三多一起当兵的老乡成才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能喝的人,只有能扛的人。”扛起来了,就能挺过去;扛不起来,就很有可能一败涂地。

试问哪一个创业者不是承受了各方的压力,最终超越压力,甚至将压力巧妙地转换为动力而获得成功的?

今天的张瑞敏说起海尔可以谈笑风生,可有多少人知道1984年他刚刚到海尔时承受的压力?那时的海尔,设备简陋、员工素质低劣、工作环境一塌糊涂、工作制度形同虚设,怎么也让人想象不到20年后的它会有什么出息。

在张瑞敏之前,已经陆陆续续更换了四届厂长,每一个来时都踌躇满志,离任时又万般无奈。张瑞敏也算是临危受命。为了生存,为了企业的发展,他开始顶着压力进行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后来我们熟知的“海尔十三条”。从此,海尔开始步入了正轨。

在海尔艰难的时候,在众人都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张瑞敏有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看到的是他冲破了一切压力,带领海尔走到了今天,走向了世界。

就像伍六一提醒许三多的,军队是一个适者生存的地方,创业之路又何尝不是?创业之路上的压力甚至比军队中的更残酷、更复杂,它就像只无形的手,总是攫住你,让你无处可逃。但有压力对人并非只是一件坏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力量来推动我们,就像慢马需要马蝇一样。适当的压力能激出你的潜力,竞争可以检验你的能力。遇到压力时,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勇敢迎接它,告诉自己——我顶得住!

创业一点通:

创业者要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在其他同行走上迷途的时候,创业者要能有清醒的认识,不为眼前小利所动,不做昧良心的产品;更为重要的是,要能耐得住寂寞,静心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稳扎稳打,夯实企业发展的根基。

创业者应该把企业当成实践人生理想的平台,而不仅仅是谋利的机器。虽然企业的本质是赢利,但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是具有信念的企业。坚持信念和盈利并不矛盾,只有坚持信念,专注目标,就会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使利润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