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员工最爱读的职场美文
5154400000012

第12章 爱“秀”是一种进取态度 (1)

第四章 爱“秀”是一种进取态度 (1)

卡耐基教我争取发言权

——晓筒

优秀是一种开放,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克服怯场,善于争取发言权,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怯场告别。

在学校、在工作单位、在社交场合,你是否总躲在人群后面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听着别人侃侃而谈,内心的想法欲吐为快,而你又迟迟不敢站起来。而且一旦有站起来的欲望时,你的心跳就骤然加快,双颊开始发烫,思维开始混乱;别人的发言也听不进去了,自己已被自己这个想发言的欲望击倒了。

这样的事已不是一次、两次地发生了:在你的学生时代,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它就像恶魔一样纠缠着你。于是,你害怕开会,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害怕社交场合……你只喜欢在小圈子中展示自己,因为毕竟你是一个很有头脑、很有思想的人,而怯场阻碍了你成功的步伐,使你一次又一次失去别人了解你的机会。于是,你痛苦,你无奈,你感到无助……

和你一样,我也曾在社交场合是一个胆小如鼠、沉默寡言的人。整个大学时代,我都在为此苦恼,同学们也说我是寝室里的“演说家”。出了寝室,离开了熟悉的小圈子,我就胆怯,就茫然,就无端地惧怕,而我的内心有极丰富的想法想脱口而出,这种矛盾折磨着我,使我忧郁、自卑……大四上学期,作为师范生,我必须完成上讲台讲课的实习任务,否则就不能毕业,这几乎把我逼到了墙角。怎么办?那一年春节,我疯狂地阅读,凡能找到的有关讲话技巧及社交语言方面的图书,我都一遍又一遍地领悟。

终于有一天,我从闻名遐迩的交际大师、演说家卡耐基的传记中,得知卡耐基并非天生的乐观主义者,也曾在年轻时因遭受挫折而忧郁过。在第一次演说获奖之前,他曾由于怯场经历过十二次失败,最后一次比赛败北后,他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所有美好的希望粉碎了,他拖着疲惫的身子,精疲力竭,意志消沉地在街上彷徨……成名后的卡耐基回忆说:“虽然我没有找出旧猎枪和与之相类似的致命东西来,但当时我的确想到过自杀……”卡耐基的成功经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这对我真是莫大的鼓励。

不仅如此,卡耐基还针对怯场者的心理,给他们总结了关于怯场的几种实际情况。

实际情况一:并不是只有你怕对听众讲话。根据调查,大学里听演讲课的新生,70%~80%有怯场的毛病。而成年人中,怯场的比例更高。

实际情况二:一定程度的怯场是有益的。你知道吗?具有挑战意味的异常环境,往往会使人自然而然地做好准备去应付它。当你发现自己脉搏加快、呼吸急促时,不必惊慌,你的身体已经进入临战状态了。假如这种心理准备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你的思维就将更敏锐,话语将更流畅,同时更富有感染力。

实际情况三:职业演讲者也同样怯场。人们在上台前略感紧张,直到讲了几句话后才放松下来,这是很正常的。一点怯场感都没有的“冷血动物”,讲出来的话不会有激情。

实际情况四:害怕上台讲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习惯。这些情况足以说明怯场并不可怕。对初试者,上台讲话意味着一系列复杂而陌生的情形,反复练习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久而久之,成功的经验多了,你还会发现那竟是一种乐趣哩!

埃默逊说过:“世界上没有比被恐惧击败的人更多的了。”下一次,当你准备好了发言的内容后,请在心里小声命令自己:勇敢地站起来,争取发言权!

我顺利地通过了教学实习,你也能与怯场告别的,我相信。

职场感悟

观点是表达出来的,在职场中,一个出众的观点往往能够为一个人带来赏识的目光其建议也往往能够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由此,善于在公众场合发言是一种提高职场表现度的最佳方式。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当今社会,怯场者大有人在,他们往往有许多奇思妙想,堆积在喉咙,只有一吐为快才能释放,却又迟迟不敢站起来。

著名的交际大师、演说家卡耐基说,演讲怯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初学者几乎人皆如此,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演说家也在所难免。他自己就是一个例子。相反,后来他们都成了著名的演讲家。紧张在所难免,适度紧张有助于超常发挥,具有令人激动的煽动力,而没有紧张往往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收起自己的怯场吧,那些都是积极的因素,放心去演说,喜悦地去接受赞美的眼光和接纳的姿态,走向优秀。

斯大林面对的傻瓜

——张文开

在工作中若想价值得到发挥,需要因地制宜地表现才可以,即“傻瓜”型的聪明学,让领导显得自己聪明而又发挥了我们自己的建议价值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斯大林,变得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在莫斯科保卫战前夕,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建议“放弃基辅城”,以免南方苏军遭到德军的“合围”。本来这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是,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痛骂朱可夫“胡说八道”,一怒之下,把朱可夫赶出了大本营。

不久,基辅遭到德军合围,守城的红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时,已是马后炮了。

但是,一度当上苏军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往往能让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自己的意见。

每次“闲聊”时,华西列夫斯基往往“不经意”地说些军事问题,既不是郑重其事,也没有头头是道。奇怪的是,等他走后,斯大林往往就能想出一个好计划。

对于斯大林的深谋远虑,大家纷纷称赞,斯大林十分高兴。

华西列夫斯基也与大家一样,表示赞叹和折服。

这样一来,再也没人想到这是华西列夫斯基的主意,甚至连斯大林也不会这样想。

在军事会议上,华西列夫斯基进言的方式,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首先讲三条正确的意见,但口齿不清,用词不当,前后重复,没有条理,声音含混。因为他的座位靠近斯大林,只要斯大林一个人明白就行了。

接着,华西列夫斯基画蛇添足地讲两条错误的意见,说话时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大有不让其荒谬性昭然若揭不肯罢休的势头。

当斯大林定夺时,首先批判华西列夫斯基的错误意见。他批得痛快淋漓、心情舒畅,接着,逐条逐句,清晰明白地阐述自己的决策。当然,他完全不像华西列夫斯基那样,词不达意,含混不清。

华西列夫斯基明白,斯大林正在阐述自己刚刚表达的几点意见,当然是经过加工润色的。这时,谁也不会追究斯大林的意见从何而来。

这样一来,华西列夫斯基的意见,移植到斯大林心里,变成斯大林的东西,然后付诸实施。

事后,有人嘲讽华西列夫斯基神经有毛病,是个“受虐狂”,每次不让斯大林骂一顿,心里就不好受。华西列夫斯基只是笑而不答。

有一次,华西列夫斯基对周围的人说:“如果我也像别人一样聪明、一样正常,期望受到最高统帅的当面赞赏,那么,我的意见也会被丢到茅坑里。我只想让自己的进言被采纳,只想让前线将士少流血,只想让苏军打胜仗。我以为,这比讨斯大林当面赞赏重要得多。”

因此,面对“唯我独尊”,难以接受其他人建议的领导,当个“傻瓜”似乎是最好的办法,使领导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你建议的“俘虏”。

当“傻瓜”在现实中就是“糊涂学”中的“装糊涂”,实际上是真聪明。

在官场上或者是在职场上,当环境氛围不利于你表现的时候,如果你不会当“傻瓜”,不会看风使舵,改变航向,就会强请集萃,而此时改当个“傻瓜”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职场感悟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职场之中,同样难得糊涂。面对自以为是的、霸道的领导,我们往往不堪其苦,怨声载道,甚至当面顶撞。然而,现实总是,勇敢者的建议遭到打压,溜须拍马的人却得意扬扬,而领导,仍然是领导。那么,要怎么办才能不让小人当道,让建议得到采纳呢?

生活永远是最智慧的。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看似“愚不可及”、“稀里糊涂”、“大大方方”的人往往有很好的人缘。因此,那些在小事上肯吃点亏,装点傻,扮点糊涂,比事事精明、咄咄逼人的人更受欢迎。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若想价值得到发挥,我们要因地制宜地表现才可以,即“傻瓜”型的聪明学。在职场上,当环境氛围不利于你表现的时候,改当个“傻瓜”,让领导显得自己聪明而又发挥了我们自己的建议价值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其实,在生活中,适当装傻装糊涂,“装聋作哑”并不是软弱,而是与人相处时的一种智慧,这智慧,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抵过一支军队的力量。

给别人一种尊重,往往也能换来一分收获。顺水人情,并不一定是费力不讨好的。

你“个性”了吗

——罗西

优秀的人往往都是个性的人,只有做一个有个性的人,才不会被淹没,才能在职场上发挥自己的特色与天赋,获得努力所带来的成功。

被尊为“中国最有个性的生意人”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有句口头禅:生意人就是善于“生出主意的人”。当时他还在“公家”的单位里上班,“改革”、“开放”这些新词、新观念就深深吸引了他。一天,他帮单位里新分配来的一个女大学生领办公桌,她左挑右选一个多小时。

潘石屹说:“差不多就行了,不就一张办公桌嘛!”

结果,那个女大学生说:“你可不知道,我刚毕业分配来,有可能这办公桌要陪我一辈子呢!”

她这句话给潘先生的震动特别大。“难道我一辈子都得坐在这办公室里?”他问自己。

就这样,他走了。他注定不是那种走庸常之路的男人。

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居然做了不少广告和形象代言人,他们看中他的是什么呢?

潘石屹说:“关键是有个性吧!我身高1米69,对外号称1米70,身不高,体不壮,长相平常,我的形象能跟‘模特儿’比吗?”

动画片《花木兰》,他陪孩子看了不下20遍,他最欣赏花木兰的爸爸对花木兰说的一句话:“树上开的花,每一朵花都是独特的,你可能是最晚开的那一朵,可是一定是最漂亮的。”

潘石屹常说:“我的个性就是真实,我说的话都是我心里的,不会迎合谁去说。这跟性格有关,跟有钱没钱、长得好看不好看没关系。我对所有的事情都有自己的意见,不会随波逐流。如果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就觉得很没出息。个性是很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