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牟宗三说儒
5152400000024

第24章 于传统中探求当下正道 (2)

第四篇 第十一章 于传统中探求当下正道 (2)

常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射雕英雄传》这部武侠小说中,郭靖替已死的杨康为他的儿子取名为“杨过”,字“改之”,意思是让其“有过必改”,这个“必改”有赖于自身的反省,但也需要别人给予其改正的机会,这就需要“宽容”。否则一棒子打死,杨过最后也难以成为“神雕侠”了。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经过几小时激战,大部分人成功撤退,而有两个士兵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希望能尽快找到自己的部队,但是近半个月过去了,他们仍然没有部队的消息,不过也有好事发生,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可以艰难度过几日了。

这天这两个士兵在森林里遇到了敌人,幸运的是,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已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倒在了地上,他的肩膀中了一枪。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下给战友包扎伤口。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两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仅剩的鹿肉谁也没动。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三十年过去了,当记者让曾经中枪的战士讲诉二战故事时,他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带的鹿肉活下来,我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从那以后,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宽容一个人,必定有其能让人宽容的地方,对于这位中枪的士兵来说,他宽容了那个向自己开枪的战友,是这个战友要活着见到他的母亲,正因如此,他的错误是能够被原谅的,这种宽恕原谅不仅能帮助别人认识自己,反省过失,同时也能化解矛盾,摆脱怨怨相报的恶果,消除内心的后顾之忧。

牟宗三先生说,宽容为本的人,必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雅量。宽容待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人品的一种反照——提升修养,完善人生。

儒音凡录

沙弥:小孩出家,叫做沙弥,俗称“小和尚”。人若过了七十岁,便不准受具足戒,祗能受沙弥戒,做沙弥,而不能正式成为比丘。

神雕侠:小龙女堕入绝情谷,杨过苦候十六年。其间与一神雕行走江湖,凭惊人的武功以及扶危济困,急人之急侠义情怀,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被百姓称为“神雕大侠”。但杨过谦虚推却,说“大侠”之名不敢当,故众人改称他为“神雕侠”。

谦虚:不是后退,而是前行

牟宗三先生在一次讲学中,谈到“谦虚”,说这个品德太难能可贵了,因为这需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对于成名已久的学者来说是这是很难做到的,因此,牟宗三先生说他自己是很敬佩具备谦虚这一品德的学者的,他们的学问让人学用不尽,他们高尚的情操更是令人尊敬万分。

说到谦虚,确如牟宗三先生说的那样,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不说对名头多么响亮的大学者而言并非人人皆有,放眼观察我们熙熙攘攘的平俗凡生,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谦虚为人呢?事实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样一种场景:稍微学得一些技巧,便四处炫耀,以为天下无人能比。正因为谁也不服谁,以至于谁也看不到自身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长此以往,心胸狭隘,视野短线,又哪里谈得上“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壮阔情怀与辽远的人生意境?

东汉有个将军叫马度,这个将军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在军队里有很高的威望,也受到过皇帝的嘉奖,很多士兵都愿意归附到他的麾下,十分爱戴这位将军。一次,匈奴来犯,马度作为先锋官,大破匈奴,立了大功,皇帝决定赏赐他,问他想要什么。、

马度说:“我只是个统兵的武夫罢了,真正和敌人交战,并将他们打败的是那些英勇的士兵,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在他们面前,我根本算不了什么,请皇帝陛下赏赐那些勇敢的士兵吧。”

皇帝听后很是感慨,对近臣说道:“那些将军大臣,一旦有了功劳,个个都来向朕要奖赏,我听说有几个将军还因为功劳不均,而大打出手,听来真是让人脸红,如今看到马将军这般谦逊,真是难得。”

事后,皇帝便依照马度的请求,将原本赏赐给马度的黄金分赐给其麾下士兵,这样一来,马度越发受到士兵们的爱戴。而那些骄傲自满,自认功劳无人能比的将军,却逐渐受到了皇帝的冷落。

马度所处的官位,似乎并不需要用谦虚的姿态来表明自己的心境,因为他确实打了胜仗,接受赏赐别人也无话可说,但是他还是谦虚的说自己不过是一介武夫,功劳都是大家的,这就显得极为不凡,更令人尊敬。事实上,居功自傲并不可怕,有所作为更是理所应当,可怕的是有人将这些一时的成功看做永恒的财富,而不再去渴求再度的积累,只习惯于用这些固有的,或者说早已被超越的所谓“成绩”来炫耀其所谓的人生光彩,

谦受益满招损,这句话似乎过于熟悉而慢慢地正在招人遗忘,鲁迅先生曾说,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谦逊是一种精神,它不是向后退,而是向前行,在牟宗三先生看来,每个人都有自负的一面,都喜欢争强好胜,这固然不错,但是如果你想见识更多的“未知”,想要一窥水帘洞后面的洞天,你必然是要放低你的姿态,将高傲的头颅微微底下,去接受别人的引路,在这引路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其实很多路你都没有走过,很多景致都超出了你的想象,故此,牟宗三先生说,人生就像一个瓶子,一味的往里注水,而不知道适时的倒出,那么这个瓶子迟早会破碎。

南惠禅师和禹城太守王观是多年的朋友,王观平时公暇之余总是会来找禅师探讨天地宇宙,人生境遇,偶尔喝喝茶,下下棋。他时常对南惠禅师说等自己老了,在家也要做一个居士。

这天,太守王观来到寺庙找南惠禅师,此刻南惠禅师正在打坐,王观便在一旁静候。一刻过后,禅师打坐完毕,见老友王观立在门旁,笑道:“你无需这般等我,四处转转也是好的。”

王观回道:“你我虽是多年知交,但恭候禅师,还需虔诚谦逊之心。”

两人坐定后,南惠禅师给王观倒茶,只见他先在一个杯子里倒满了茶水,以致茶水四溢,又在一个杯子了如平常一般倒的恰到好处。王观感到很奇怪,开口问道:“禅师,这是什么禅法?”

南惠禅师微微一笑,说:“禅法就是世人心。世人心就是我倒的这两杯茶水。”

王观有些不解。

禅师说道:“世上的人心有自满有虚怀,就像这两杯水,水满则溢出,最后剩下的空空如也,虚怀则能容,你看这杯子还能倒很多茶水。我说太守大人,这其中滋味,可曾体会明白了?”

王观点头一笑,说道:“禅师一语,真是胜读十年书。”

水满则溢出,虚怀则能容,南惠禅师一语令人警悟,谦虚之心莫过如此,就像孔子说过的那样,谦则正,满则覆。器物装满了水才倾覆,而腹中自认空无一物才能够保全。所以一个有谦虚品质的君子,秉此心以受世人之教,从而令自身有更长足的发展,在牟宗三先生看来,这是一种精神的哲学。

芸芸众生,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唯一有所区别的是每个人如何把握自己、看待别人的姿态,犹如行舟于水波之上,是只满足于眼前的花草,还是去追寻未知的光影?如果是后者,那么尚需不断地向前划行,这种“划行”是一种放弃,也是一种追逐,放弃自以为是,追逐“自矜不夸”,一如古语说的那样:“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那么进步就在当前,提升也当不远。

儒音凡录

胜读十年书:相传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眼看天色已晚,却没有投宿的客栈,他心里非常着急。正在这时,一个屠夫走过来,邀他到自己家里去。屠夫与秀才谈得很投机。于是屠夫随口问秀才说:“先生,万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树木哪是公,哪是母?”秀才一下被问呆了,只好向屠夫请教。屠夫说:“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是强些。”秀才听了连连点头,又问:“那公树母树呢?”屠夫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秀才闻言,恍然大悟。秀才到了京城后,进了考场,把卷子打开一看,巧极了,皇上出的题,正是屠夫说给他的雌水雄水、公树母树之说;很多秀才看着题目,两眼发呆,只有这个秀才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不久,秀才被点为状元。他特地回到屠夫家,奉上厚礼,还亲笔写了地块匾送给屠夫,上面题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此,这句话便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