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牟宗三说儒
5152400000020

第20章 人的喜乐之源 (2)

第三篇 第九章 人的喜乐之源 (2)

牟宗三先生说孔夫子困于陈蔡而仁心不改是一种承担,颜回居陋巷而自得其乐是一种承担,荀子游说各国同样是一种承担。这种承担不计得失,而只凸显“价值”二字,在这些仁者眼里,值得不值得是一回事,重要的是做了什么,做到了没有。

一个搬运工扛着沉重的包袱向山上走去,看上去,他每一步走的都很艰难,汗水不断地从他的额头上流淌下来,汗流浃背,衣服和裤子全都湿透了。

在这个搬运工的后面还有一个搬运工,与这个满脸汗水的搬运工不同的是,后面的这个人神态轻松,他的肩上只扛着一小袋麻袋,步履轻快地向前走着。

途中,流了一身汗的搬运工遇到了从一个从山上下来的游客,这个游客好奇的看了眼这个辛苦的搬运工,对他说:“后面那个人搬那么少的东西,而你年纪比他大,怎么还扛这么重的东西?你怎么不让后面那个后生多扛一些?”

搬运工呵呵一笑,说:“后面那个后生已经连续工作一个礼拜了,他每次工作都主动扛最终的包裹,不叫累不叫苦的。今天原本是他休息,听到我今天工作,就主动跑来帮我的忙,你说我怎么好意思让他那么辛苦,再说今天下雨,照理不会有那么包裹需要往山上送,但是没想到今天的任务更繁重,那后生来帮我,但工作还是要自己做,即使有困难,也要自己承担,要不然,轻松的事情抢着做,艰苦的活却不愿干,那就不好了。”

这个憨厚的搬运工说完这句,呵呵一笑,继续朝山上走去。

人活在这个世上,按牟宗三先生的话说,是与做学问同样艰难不易的事情,正因如此,面对某时某刻或是终生的选择,人们更多的是张开双臂去拥抱那些明亮的、耀眼的、轻松的以及简单的事物,因为这样做人很舒服,做事很惬意,不用劳心伤神,不用像故事中的搬运工那样扛着很多沉重的东西艰难地向山上跋涉,他们习惯于随时拿起,又随时放下,他们喜欢自己被太阳照耀。而别人只能行走在阴天的雨巷,所以,每次遇到不光彩的事情都推到别人身上,而有什么好事都渴望抓在自己手里,由此一想,倘若他们遇到像孔子那样困于陈蔡的艰难之事,不知道会做何种选择。故此,牟宗三先生说,能经受一切困苦,才能承担一切道义责任,承担一些道义责任而不幽怨疑虑,那么就能成为孔子所说的“德不孤”的人了。

儒音凡录

德不孤: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篇,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孔夫子困于陈蔡:楚王聘请孔子,孔子去拜见,路经陈国与蔡国。陈、蔡两国大夫因怕孔子去楚国与自己不利,便派兵将孔子困在陈、蔡两国之间的郊野中,不让通行。后来,孔子派子贡出使楚国,楚国派兵迎接孔子,孔子这才脱险。

他人圆满我自乐

照孟子的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深处的渴望,君子也不能例外。有别于一般人向往锦衣玉食、众人围绕的感性欲望,君子追求的则是仁义礼智信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根植于每个人的心底。人人皆有道德,而天下大治。牟宗三先生说,这是一种大情怀,因为利己之私不能让君子感到快乐,如果他人能爱憎分明,恩怨有别,有崇高的理想和令人敬仰的道德品性,对君子来说,这才是他真正快乐的源泉。他人高兴则自己高兴,他人得志则自己快乐。正因如此,他所做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皆在于“为他人”,而不是“利自己”。

一只小鸟被老鹰抓伤了,它痛苦地在地上哀嚎,它感觉自己浑身发冷,血流不止,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失去了,就在这个时候,一双柔软温暖的手抱住了这只可怜的小鸟,躺在这双手里,小鸟感到很舒服,慢慢的它睡了过去。

当这只小鸟醒来的时候,灿烂的阳光正透过玻璃窗照在它的身上。它看到自己身上的伤口已经被一块白布巴包扎起来。它听见有人在说话,然后它觉得自己的身体再次被一个人捧在了手心上。那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女孩,小女孩温柔地看着这只小鸟,给它喂水,给它美味的食物,小鸟吃的很开心,它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几天过去了,小鸟的伤口已经愈合,它开始想念起自己的母亲还有那些可爱的伙伴们,它拍打了几下翅膀想要飞起来,这时它发现自己的脖子被一根绳子绑住了。小鸟很沮丧,它悲伤的哭了起来。这时候那个救它的女孩走了进来,解开它脖子上的绳子,把它带到屋外,小鸟的翅膀扑闪了几下,随即飞走了。

此刻从屋里跑来一个小男孩,对女孩大喊道:“为什么要放了它,我还没玩够呢!”

女孩说:“小鸟是属于天空的,如果我们把它绑在家里,小鸟会很悲伤的,因为它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其实,我们看着小鸟在天空自由快乐的飞翔,我们心里不也会很开心吗?”

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小女孩在为它高兴的同时,自己也由衷感到快乐。牟宗三先生认为,人们为什么会厌倦自己,厌倦生活,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快乐,可是这个快乐又是从何而来呢?是我们单纯的物质丰富?在牟先生看来,这种快乐不过是短暂而没有太多意蕴的“小情绪”,牟宗三先生说:做人不是把自己跟整个社会隔开,然后自己跟自己过活,人要有意趣,要有一颗为人的心,为人的心象征生命的健康,使人生机活泼。

牟先生所言“为人的心”让人想起《红楼梦》里贾宝玉“情不情”的人生理趣,这种人生理趣不是单想着如何让自己欢乐,而是看水波荡漾心起涟漪,观飞鸟过境人有所悟。正因如此,他所投入的情感不是为了索取,而只是要让对方愉情悦己,姐姐妹妹们无忧无虑,快乐自在,宝玉当然也“心底犹如明月照”了。

这在儒家看来,是“利人之公”的道德价值。因为利人,抛却一己的私欲,走出“一个人的世界”,眼光放大而心胸宽广,不会徒然悲伤,亦不会被毫不起眼的小挫折困扰,所以牟宗三先生说,“舍小欲而求在民所乐”方为有价值的人格。

一对老年夫妇静静的坐在海边的椅子上,在他们周围,是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以及海水拍打防波堤的哗哗声,现在正是下午四点,是一天中海景最美丽的时刻。在这对老年发夫妇的旁边还坐着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妇,那对年轻夫妇中的妻子正抹着眼泪,对他的丈夫说:“多好的花瓶啊,都是你早上不小心打碎了,那是我从英国花大价钱买回来的,现在可好,你说,我能不伤心嘛。”丈夫安慰道:“好了,亲爱的,我向你道歉,等我去英国的时候再给你买一个更好看的花瓶,你看,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今天推掉一切应酬陪你来散步,你就不要再哭了。”话虽如此,但是妻子仍旧不依不饶。

看到这一幕的老年夫妇相视一笑,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离他们不远的海上,有个人正坐在一艘帆船上,怡然自得的钓着鱼,那人赤着上身,健康的肤色与海天交相辉映。他已经钓了两个多小时,老年夫妇也坐了两个多小时,当这个人提着满满一桶“战利品”上了岸后。这对老年夫妇跟他打了声招呼,问他今天的收获。那人拍拍手中的塑料桶,说:“今天还不错,看来晚上又可以吃烤鱼了。”

“伙计,真是为你高兴,看到你每次都能满载而归,我们老两口也真想试一试,可是岁月不饶人啊,不过在你身上,我又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

很多时候,“私化”的喜乐永远是风吹而来,风吹而过,虚幻飘渺,无法夯实心灵的基石,一如那个年轻的妻子,可以说,快乐对她而言,即是一种倏忽而逝的感觉,也是一种很难体会的滋味,因为她只看到了自己,而没有看到别人。而那对老年夫妇,虽然年事已高无法再去海上钓鱼,但是当他们看到那个人钓来满满一桶鱼时,他们不仅为他高兴,也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活力。当我们能从别人的情感中触摸到自己心灵的震撼,实际上,我们已经跳脱出了“自私”的纷扰,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这种境界依牟宗三先生所说既是“人生的需要”。

儒音凡录

“情不情”:据说曹雪芹在世时已完成全本《红楼梦》,共一百零八回,最后一回结尾处为“情榜”,学“封神榜”为各闺阁中人写下考语。贾宝玉的考语是“情不情”。

大治:其意为政治修明,局势安定。《周礼·地官·司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管理市场的官吏到任后,要听商人们陈情咨询,如果出现不符合法律的事情或是出现矛盾,管理市场的官吏也可以主持诉讼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