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萧条时期的爱情
50650900000020

第20章 新人

哐当!哐当!

青卓看着金库的押钞员把几个现金箱扔上车,向她点点头而去,心里长舒了一口气。

今天是她在营业部柜台实习的最后一天了,从明天起开始正式入职前的培训,终于可以摆脱这些单调重复的琐碎工作,她感到连呼吸也变得轻松自在起来。

岭东发展银行的领导们认为,这些天之骄子般的大学生们,若没有一线基层业务工作的磋磨,便只会好高骛远纸上谈兵,因此,这一届校招的新人,除了少数去了上京分行的国际业务部和个人金融部,其余基本都被分配在分行营业部和下属各家支行的柜台实习。

听说有两三个著名大学的高材生,在柜台待了没几天,就接受其他公司的offer直接走人了。

青卓也不喜欢柜台的工作,但她觉得,这些细枝末节的流程也属于必须积累的经验。

在公司业务柜台实习这些天,她亲眼看见很多客户经理都得全程领着客户办理所有业务流程,无论是开承兑汇票还是贷款,虽然琐碎。却丝毫大意不得,一个数字、一个大写金额出错,便可能导致当天不能完成流程,资金到账的时间也会推迟一天,甚至三天,假如正好遇上周五。时值繁荣旺季,对于一些紧俏大宗商品的交易,仅仅耽误几天,就可能因价格波动导致利润的巨大差异,甚至交易作废。

青卓实习期间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协助客户经理整理资料、填写合同,再协助柜员检查、复印资料,填写借据或承兑汇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一开始还没人放心交给她做。还是老柜员张姐带着她做了几天,看她字迹工整漂亮,又细致沉稳,才慢慢撒手交给她的。

关于金融机器的运作原理,从前,青卓只是在书本上看到大致的图形轮廓和历史轨迹,如今就像是亲身体验其中一个螺丝钉的转动。这些黑白合同与鲜红印章看似单调,但背后却代表着从越洋轮船上分装下的桶桶原油,随货车车厢穿山越岭运进工厂的钢材和铝锭,和被超长货车送到经销商仓库的一辆辆汽车……这真是微妙的感觉,彷佛学习了血液循环的知识以后,再去观察和体验某一条毛细血管中红细胞的日常工作。

然而当资深柜员张姐熟练而飞速地清点着客户成箱成袋送过来作开票保证金的捆捆现金,并告诉青卓,这是每个银行人必须掌握的技能时,青卓默然点头,却露出不易察觉地微笑。

也许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某种多年实践经验积累而形成的独特专业技能,但青卓模模糊糊地认为,这种技能应该并不等同于把自我变成现代化工业机器中一个严丝合缝的链条或一颗螺丝钉。

银行有规定,入库记账的现金必须清点两遍,一遍用点钞机,一遍人工清点。作为职员,遵守公司规定当然无可厚非,但青卓内心却对不少规定相当不以为然,这仅是其中之一。就跟明明有票据打印机这种东西却偏偏要求手工填写票据类似,她想不通明明机器可以做好的事为什么偏要人来做,除了把责任落实到个人,拖延业务流程避免拥挤之外,这种规定究竟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呢?

反正,她隐约认为,人成为金融机器中一个精良的零件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相比成为机器的一部分,还不如把机器可以做的事都交给机器,而让人可以发挥更独特的作用。

当然,这些反对银行规定的想法,她也只能腹诽一下。她只是微不足道的新人,哪儿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呢?更别说改变了。

抱着中规中矩不出错的想法,次日一早,青卓穿着银行统一定制的行服衬衣和西装裙,简单画了点淡妆,去分行办公楼会议室参加培训。

今年岭东发展银行总部并没有统筹全国的校园招聘,而是各个城市的分行机构根据实际业务需要组织招聘和培训。

而上京作为岭东发展银行总部所在城市,下属除分行营业部外有三十多家支行,按每家支行一两人的招新名额,这次参加培训的新员工一共有五十多人,跟青卓大学系里一个班的人数差不多了。

这间培训的大会议室,青卓并不是第一次走进来。她还记得,向岭东发展银行投了简历以后,第一轮的面试便是在这里。

当时的场面颇为混乱,面试的人很多,分批次进入会议室。进去的就按顺序被分为八人一组,抽签选择一个关于时事的题目,然后自由选择分正反方,各自讨论十分钟,再辩论二十分钟。每一组还有一位银行的领导,作为观察员,但也会参与辩论。

青卓那组的观察员是一位气质儒雅,风度不凡的人,好像姓廖,大家称廖总。

当时自己说了什么青卓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反正同组的男士都异常强势,喋喋不休指点激扬地说了不少,到她发言的时候,也多次被打断抢话,让她几乎没法完整地表达观点。

就在青卓以为自己肯定落选,又去面试了几家别的公司之后,却意外收到了岭东第二轮面试的通知。

如果说第一轮面试的自由辩论就像混战,第二轮面试则如同被群殴。近十个领导在超大会议桌对面坐成一排,而这边距离会议桌两三米的位置孤零零一张座椅,青卓拘束地坐在那里接受轮番提问。

“我记得你”,那位廖总也是其中一位面试官,他对青卓说,“辩论的时候你说话不多,但很有风度,即使表达犀利的观点,也带着微笑。”

“我想问的是,如果以后你和别的银行竞争同一名客户,你是会强势地穷追不舍,还是像你辩论时那样呢?”

廖总的问题看似温和,青卓却感觉比其他那些刁钻古怪甚至挑衅意味的问题更难回答。因为她没法给出一个尽量向伟光正靠拢,积极正面的答案。面对这个问题,她不得不审视自己的本心。

“我认为在这种竞争里,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岭东发展银行,竞争的输赢结果当然很重要,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努力最好展现出岭东发展银行的业务优势和品牌形象。”

青卓心里有几分惴惴不安,不知道这样回答会不会有讨巧的嫌疑,但她深知自己并不是强势的人,更做不出那种誓死力争似的表态。

对面的领导们一直看不出表情,青卓回答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问题,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否满意。反正,她感觉自己和外面那些排队等待面试的人都如同笼中养成的羔羊,一只只拎出来挑肥拣瘦一般。

当她接到人力资源部电话通知说已被录用,尽快过来实习的时候,却也并不感到意外,说明这几年的书没算白读了罢。

如今和她一起坐在这间会议室参加入职培训的人,有几个还算面熟,依稀面试时打过照面,还有些却全然陌生,恐怕都是过关斩将淘汰了很多人才走到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