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原是郭威的内侄,后被郭威收为养子。周世宗被认为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军事统帅。
柴荣的父亲柴守礼是郭威之妻柴氏的哥哥。柴荣生于公元921年9月24日,成年之前就生活在姑父郭威家里。当时郭威见柴荣办事谨慎,为人老实厚道,就将家里开支等事情交给他打理。柴荣尽心竭力,曾和一个商人一起到江陵(今湖北荆沙)贩卖茶货,从而使本不宽裕的家用得到改善。郭威为此很赏识他,于是把他收为义子。
柴荣这段时间的经历,不仅使他得到了锻炼,更使他有机会深入到基层社会,深深地了解了民间疾苦和地方利弊,这对于他日后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意义。郭威在后汉朝廷中任枢密使时,柴荣被任命做左监门卫将军。郭威改任天雄军节度使镇守邺城(今河北大名东北)时,柴荣上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并兼领贵州(今广西郁林)刺史、检校右仆射的头衔。郭威带兵去首都开封夺权时,柴荣奉命留守邺城。
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正月,郭威即位称帝,柴荣被任为澶州(今河南濮阳)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荣为政十分清正,在澶州遭洪水破坏后,他还立即组织整修和拓宽街道,扩大城市建设规模,从而得到了吏民的好评。次年正月,慕容彦超在兖州(今属山东)起兵反周。柴荣几次上表请求征讨,但由于枢密使王峻的阻挠而未实现。年底,柴荣晋衔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进一步引起王峻的不满。直到王峻被贬逐后,柴荣才被任命为开封尹,封晋王。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柴荣晋升为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依前开封尹兼功德使,判内外兵马事,从而取得了最高军事指挥权。两天后,郭威病死,秘不发丧。过了四天宣布郭威的遗命:“晋王柴荣可以在柩前即位。”
之后柴荣即帝位,史称周世宗,也是就说,是郭威的内侄加养子柴荣接替了郭威成为后周的皇帝。
谁建立了辽国?
耶律阿保机(872~926年)姓耶律,字阿保机,建立了辽国。他勇敢善战,通达世务,将契丹七部合并;制定法律,改革习俗;重用汉人韩延徽;创造了契丹文化;并积极发展农业和商业。他是辽的开国君主。
耶律阿保机出身于契丹贵族,年轻时担任亲兵队长,掌兵权的夷离堇是他后来的职位。他南征北战十数年。916年建立辽王朝,即位皇帝,并长期致力于对中原、渤海及北方诸民族的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他本着中央集权的统兵原则,将“兴兵合议”的旧习俗取消,设立统管契丹兵马的北枢密院,组建直接听命于自己的宫帐军。
他强调严格治军,赏罚分明,以避实击虚,舍城邑而过作为作战指导思想;依靠骑兵袭扰来获得战争的胜利,首先击灭弱小之敌;再集中力量进攻强劲之敌,避免两线作战。另外,骑兵两翼包抄战术,中原的火攻、穴地攻城诸法也被他吸取。他还大量网罗中原人才,汉族谋臣战将都受到重用。
建国后,阿保机开始参照汉族的政治模式改革契丹旧有的统治制度,新的国家机构被建立。主要包括:部落世选制被废除,长子耶律倍被册封为皇太子,皇位世袭制由此确立;健全法制,契丹第一部法典《决狱法》被制定;着力于创制契丹文字;本着“因俗而治,得其宜”的原则,制定民族政策;中央官制分南北;吸取汉文化,修建的皇都也是仿唐长安的,就是后来的辽上京。另外,耶律阿保机还大肆对外扩张,从916年开始,他曾亲征突厥、吐谷浑、党项、沙陀诸部,并大获全胜,使契丹国声威大振。天赞三年(924年),他再次亲征吐谷浑、党项、阻卜诸部。天显元年(926年),他东灭渤海,七月,班师途中因病逝世于扶余府。
后梁贞明二年,群臣及诸属国称他为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阿保机一生战果累累,建立了辽国,并为辽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辽国历史上有名的君王。
辽国历史上深受重用的汉族名臣是谁?
韩延徽(882~959年)是辽代开国佐命功臣,字藏明,幽州安次(今河北安次西)人。
他小的时候就很有才能,后出使辽国时被耶律阿保机扣留,后深受阿保机重用,成为辽国历史上有名的汉族大臣。
韩延徽是幽州人,最初是燕王刘守光的部下,在担任后唐节度使刘守光幕僚期间,奉命出使契丹。因为韩延徽恪守儒家“夷夏有别”的传统,认为阿保机不是正统君主,所以不愿对他行跪拜礼,为此阿保机非常生气,将他扣留下来,让他牧马。过了一段时间,皇后对阿保机说:“韩延徽坚守礼节,说明他是个品德高尚的人,为什么要凌辱他呢?应该待之以礼,对他重用。”阿保机觉得这话有理,便召回了韩延徽,交谈之时,感到此人确实很有见识,便让韩延徽做了自己的谋士。
从此之后,阿保机许多政事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很受重用。当时幽州、涿州地区的汉族统治者十分残暴,许多汉人逃到了契丹境内。他就提出了建筑城郭,分市里,用来安置降辽的汉人的建议,被采用后又为这些人选择配偶,还将开垦的技术传授给他们,契丹的汉人便陆续安定下来,这大大促进了辽地的开发。生产恢复发展之后,政府有了租赋收入,耶律阿保机的经济实力也大大增强了。
韩延徽还向阿保机进言,要他建立与汉族王朝相似的官府机制来管理境内的汉人,阿保机接受了。于是,契丹国内便出现了胡汉分治的状况,就是用适合于游牧生活经济状况及氏族传统的制度和机构来管理契丹人;而对汉人,则另有一套适合农耕生活以及汉族文化习俗的制度和机构。这种分治的办法,对契丹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太祖初年,辽确立各项制度,君王的统治得到巩固,辽封建化的进程被大大加速。
东丹王为何落得客死他乡的结果?
耶律倍(899~937年,其中926~930年在位),辽义宗文献钦义皇帝,是大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的长子,汉姓刘,汉文名倍,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里(今中国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人,人称东丹王。去国投唐后被后唐李从珂杀死,客死他乡。
太祖病死后本应由耶律倍即位,但是太后述律平中意次子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又位居元帅,手握重兵,于是耶律倍败下阵来,愤懑难忍,离开契丹,投靠后唐。辽天显九年,刚登基不久的明宗之子后唐闵帝李从厚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弑杀,李从珂自立为皇帝,这就是后唐末帝。李从珂的篡位遭到耶律倍的极力反对,于是便秘密报告弟弟太宗:“李从珂弑君,应该讨伐他。”此举表明了耶律倍的爱国情操,他没有因为与弟弟太宗的私人恩怨而放弃应有的正义感。
接到密报,耶律德光喜出望外,他抓住时机,立后唐的叛将石敬瑭为后晋皇帝(即向契丹称“儿皇帝”的后晋高祖),并对他施以援助,一起消灭后唐。辽天显十一年,已到达河阳县(今河南省孟州市西约十五公里处)的晋帝石敬瑭增兵围困后唐首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见败局已定,想要自焚,突然想起了耶律倍,便召耶律倍和他一起自焚。耶律倍不服从,李从珂就派遣壮士李彦绅将耶律倍暗杀。年仅三十九岁的耶律倍殒命于此。李从珂自焚后,后唐随之灭亡。另有史料称:李从珂并未让耶律倍一起自焚,而是石敬瑭攻破洛阳后,为讨好他的新主子辽太宗,而将太宗的眼中钉耶律倍杀掉的,总之耶律倍在后唐丢了性命。
耶律倍死后,只有一个僧人替他草草收尸。后来,耶律倍被石敬瑭追封为燕王,并安排官员将他的灵柩运回契丹。辽太宗将皇兄耶律倍安葬在他生前隐居的医巫闾山,上谥号为文武元皇王。世宗即位后,又将耶律倍的陵墓称为显陵。
哪个君王死后其尸体被讥称为帝盐巴?
辽太宗(902~947年)即耶律德光,契丹的名字为尧骨,他是耶律阿保机的次子,在进攻中原过程中气恼而死,左右怕他的尸体因天热而腐烂发臭,只得剖开肚腹,挖出内脏,塞进几斗食盐,运回辽国。中原人民将这具尸体讥称为帝盐巴。
辽太宗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做天下兵马大元帅,阿保机对他寄希望很大。在阿保机的三个儿子当中,阿保机非常喜欢他。阿保机到处征战时经常带着耶律德光,因此军功甚多。一直到后来平定渤海国,都有所建树。所以同样有勇有谋的母亲述律后对他非常看重,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全力支持他。最后,他成功地登上了辽国的君主之位。
他在巩固了自己的帝位之后,开始完成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没达成的心愿,不断进攻汉族地区。从辽太祖开始,契丹族就想把疆土扩展到黄河岸边,进而拥有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
但汉族势力顽强抵制契丹族的进攻。所以,只有趁中原几派势力相争时契丹才能打着支援一方的旗号进攻。因此,等到李嗣源驾崩,石敬瑭和后唐李从珂发生矛盾,石敬瑭登基称帝后,他为保住自己的势力,不得不向辽太宗求救。等待已久的辽太宗喜出望外,面对石敬瑭诱人的条件,赶忙率兵亲自相救,又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自己则不费吹灰之力将早就渴望的十六州这块大肥肉拢入契丹的统治范围,而且每年还有大批的布帛输入。后来,在中原地区,辽军四处掳掠,给中原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中原人民奋起反击,到处袭击,攻杀辽兵和官吏,使辽军无法立足,辽太宗最终也把性命丢在了中原。
辽太宗在治理辽国的过程中也注重学习汉族文化,总结汉族治国经验,并运用于实际中。他还让人开垦土地,发展生产。但他野心膨胀,不顾实际地向中原地区进攻,使他最终落个不得好死的下场,实在可悲!
谁成为死于厨子刀下的君王?
辽穆宗耶律璟(931~970年),是太宗的长子,寿安王是他即位前的封号。天禄五年(951年)察割等人杀了世宗,当时耶律璟随征在军中,诛杀察割,即帝位,成为大辽第四任皇帝。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为近侍小哥等人所杀,成为死于厨子刀下的君王。
耶律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他统治时期是辽朝政治的黑暗时期。在辽穆宗平定叛乱稳定政权之后,觉得自己的帝位已后顾无忧,于是十分放纵。晚上饮酒作乐直到第二天早晨,然后白天就开始睡觉,完全不理政事。因此得了个“睡王”
的称号。而且在他统治期间,契丹贵族夺权活动非常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除了喝酒、睡觉、游猎外,耶律璟最大的癖好就是杀人。他经常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杀人,视人命如草芥。据说穆宗是听信了女巫肖古的话,为了取人胆造延年益寿的仙药,才不断杀人的,而且专杀男人取胆做药引子。耶律璟的荒唐、愚昧、昏庸、残忍,激起了众人的愤怒。耶律璟在位期间,经常和南边的后周政权发生战争,但每次都遭遇失败。嗜杀成性的耶律璟在战场上失败,就拿自己的臣民开刀。
除了滥杀那些负责蓄养兽禽的下人,耶律璟对自己的近侍也非常残忍。近侍是服务皇帝吃喝拉撒睡的亲信人员,经常因为一点点非常小的事情就被杀死、株连、锉尸,他们整天都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中。耶律璟的残暴和无情,逼迫那些人心惶惶的近侍们伺机谋反。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耶律璟又将一内侍锉尸。不久,不甘心等死的近侍小哥、盥人花哥,联合庖人(即厨子)辛古等共六人,趁耶律璟醉酒之时用菜刀将其杀死。
一代君王殒命于菜刀之下,他的尸体被剁成肉酱,用油锅烹炸后喂了猎狗,耶律王景用酷刑对待奴隶,死后也获得了同样的下场。死后葬于怀陵,谥号孝安正敬皇帝。
哪个皇帝大败宋军于高粱河?
辽景宗耶律贤(948~982年),在宋辽之战中大败宋军于高粱河。他字贤宁,是辽世宗的次子,怀节萧氏是他的母亲,他险些在辽世宗在位时的政变中被杀,后被人所救。969年,众人推举耶律贤为帝,改元保宁。
宋太宗在刚刚灭掉了北汉后便将军队调到了河北地区,准备进攻辽的南京(现在的北京)。手下将领劝说战争刚结束,应该有个休整准备的时间,而且粮草也很匮乏,士兵疲惫,不能支持长久作战。但宋太宗觉得刚吃了败仗的辽士气正在低落时期,乘胜追击才是上策,因此宋太宗不顾劝阻继续扩大战争。宋太宗过低地估计了辽的力量,想乘机一鼓作气将燕云地区收复,于是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发动战争。着名的高粱河之战由此开始。
双方在现在北京市西南的高粱河一带展开了激战,战争开始形势有利于宋军,易州刺史献城投降,进军到了涿州,又是兵不血刃地接受了投降,宋军兵锋直指南京城。
守卫南京的辽将耶律奚底和宋军在沙河初次交战时就被宋军打败,被逼退到了清河北面。宋军开始将南京包围起来,辽军则固守城中,等待援军。景宗见形势危急,就派名将耶律休哥领重兵相救。军队被耶律休哥分为两路,一路只有五千人,装作主力去南京城下引诱宋军交战。而主力骑兵三万则在夜里绕行南面,到了宋军的背后,一声号令,三万精锐以席卷之势猛攻宋军。
结果,腹背受敌的宋军惨败而退,宋太宗只身出逃,到了涿州(今河北涿县)顾不得身份,弄了辆驴车逃出重围。狼狈不堪。这一战,宋军遭受了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高粱河一战,辽军取得了胜利,并抢走了宋军的武器和物资。
景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时设登闻鼓院,让百姓有申冤之地,而且宽减刑法,对百姓加以安抚,是辽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庙号为景宗孝成康靖天赞帝。
你知道望都之战吗?
在宋辽澶渊战役签订和约前的咸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002年,在望都发生了宋、辽之间的最后一次主力兵团野战对抗,史称望都之战。这场战争对宋辽政治,战争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战争史上,宋、辽两个庞大帝国在几十年残酷战争中发生过多次主力重兵集团之间的激烈野战对抗。宋太宗死后,针对宋朝政局变化,辽国再次发动了迅猛的攻势,宋辽战事再度升级,双方互有胜负。咸平三年,辽军大败宋军,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被俘获,但随即就在莫州中了范廷召埋伏,以致死伤万人。咸平四年辽军入侵威虏军,因为连日大雨,辽军用皮制作的弓弦湿滑,导致不能使用,加上又中了宋军埋伏,结果被斩首2万级,十五名高级官员阵亡或被俘!
辽军当然不甘心就这样失败,经过一年的休整,在咸平六年,辽军再度向宋军发难,越过边境,向宋朝军事要塞望都杀去。冀州的望都县首先被萧挞凛围困,王超决定率六万大军离开威虏军,增援望都,先派出一千五百人的先头部队和辽军接战,接着亲率大军列阵前往,又传令镇州、高阳关行营前来会战。在望都城南数里处宋、辽两军前锋相撞,辽军冲击宋军大阵不利,遭到惨重损失,两千余人被斩首。萧挞凛率领主力及时赶到,收住队型,重新安排作战,经过激战,最终辽军冲击了宋军大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