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护国良相”的是谁?
狄仁杰,字怀英,武则天时代的名臣,被世人誉为“护国良相”。他在担任丞相之前曾先后当过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豫二州刺史和地官侍郎等职。
狄仁杰为官恰如先哲老子所言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狄仁杰为拯救无辜,不惜拂逆君主之意,在一生当中始终保持着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居庙堂之上仍然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狄仁杰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处理了大量的积案、疑案,冤假错案。他担任大理丞的一年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案人员达到了1.7万人,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无私由此可见一斑,狄仁杰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清官。
狄仁杰一生政绩显赫,刚正严明,其主要功绩有:
(1)说服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并为恢复李唐天下作出了重要贡献。狄仁杰死后,他的学生张柬之主持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恢复了“唐”的国号。
(2)为唐朝举荐了大量优秀人才,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
时人称赞狄仁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说:“荐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一时传为美谈。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一时间朝野凄恸,武则天闻讯泣言之:“朝堂空也!”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后又封之为梁国公。
狄仁杰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公正无私。他身居宰相之位,尽力辅国安邦,对当时的弊政多所匡正,是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
唐朝第一个傀儡皇帝是谁?
唐中宗李显(656~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中宗共在位七年,死于公元710年,终年55岁。中宗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两位兄长先后被武则天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太子。他是唐朝第一个傀儡皇帝,曾先后被不同人所控制。
高宗病死后,李显于同月甲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嗣圣”。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他重用韦皇后亲戚,试图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
裴炎得知此事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大为恼火,684年2月,继位才两个月的中宗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了长安。
中宗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均县)、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共计14年,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吓得想自杀。陪伴他的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不一定就是赐死,不必如此惊恐。”因此,中宗和韦氏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对韦氏发誓说:
“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698年,中宗被武则天重新立为太子。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发动政变,迫使则天皇帝传位于中宗。中宗复位后,立韦氏为皇后,还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皇后之父为王,将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
野心勃勃的安乐公主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她要中宗废黜不是韦皇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当皇太女,并在随后自作主张杀死了武三思。李重俊死后,太子之位出现空缺,安乐公主见天赐良机,每次见到中宗都要中宗册封她为皇太女,中宗一直不准。于是安乐公主怀恨在心,全然不顾多年的父女之情,终日和韦后策划如何解决中宗,夺取皇位。
710年5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于11月葬于定陵。唐中宗在位期间并非没有实权,但他却将权力弃之不用,任由他人摆布,将其称为“傀儡”,真可谓“恰如其分”。
“章怀太子”说的是谁?
章怀太子,即李贤(652~684年),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次子。据两唐书记载,李贤在其父母前往昭陵祭拜唐太宗的途中出生。
李贤出生不久即被封为潞王,后来又加封岐州刺史、雍州牧、幽州都督。李贤在七岁时改封为沛王,封扬州大都督及右卫大将军。李贤在年幼时就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聪慧非常,这使得高宗赞叹不已。李贤长大以后处事端庄稳重,甚得其父宠爱。
十八岁时曾改名李德,徙封雍王,后改回本名李贤。李贤身边集聚了不少的志士才子,“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曾做他的侍读,李贤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上元二年,皇太子李弘(武后长子)猝死,李贤被立为太子。做太子期间,李贤曾两次监国,他处理政事公允无私,得到大臣的拥戴,就连高宗也对他加以褒扬。此外,李贤的文史造诣也十分深厚,他诏集了众多学者如张大安、刘讷言、格希元等人为范晔的《后汉书》作注释,他的亲笔点评更被史家称为“章怀注”,有着极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李贤还着有《列藩正论》、《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籍,已经遗失。
680年,武后宠臣明崇俨被杀,武后怀疑是太子李贤所为,就派人搜查太子府第,搜出了皂甲三百余副,太子就以谋逆罪被捕下狱。高宗下令三司严格会审太子此案,李贤最终未能洗脱罪名而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公元684年,高宗驾崩,中宗继位不久就被武后废黜,新登基的睿宗十分柔弱,形同傀儡,武后完全把持朝政。唐睿宗即位初,武后派人前去校检废太子李贤的宅第,不久李贤就在流放地自尽。根据《两唐书》记载,李贤之死很可能出于武后的懿旨。李贤死后,武后下旨恢复其王爵,并以亲王礼在流放地下葬。705年,中宗复位。中宗念及兄弟之情,将李贤的遗体迁回长安,以亲王礼陪葬乾陵。712年唐睿宗下旨追赠李贤为“章怀太子”,其妻房氏为“章怀太子妃”,合葬于太子墓(即今天的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为有名而又身世悲催的皇太子,其惨淡的命途令世人为之唏嘘不已。
勇于反对武则天的第一人是谁?
徐敬业(?~684年),唐初名将李绩之孙,祖籍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
李绩本姓徐,李渊赐其姓李。总章二年(669年),李绩去世,敬业袭爵英国公,曾担任官太仆少卿、眉州刺史。他是唐代勇于反抗武则天的第一人。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卒,中宗即位。次年改元嗣圣,武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不久她废掉中宗,立豫王旦(即睿宗)为帝,武太后迅速掌握了朝中实权。这一年,敬业被贬为柳州司马,赴任时在扬州和同被贬官的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弟弟敬猷以及前任卫尉魏思温、奉使到扬州的监察御史薛璋等一起策划起兵讨伐武则天。当时的扬州没有任命都督,大小州务均由长史管理。这年九月,他们指使他人诬告长史陈敬之谋反,薛璋以御史奉使的身份将陈敬之捕杀,徐敬业组织了囚犯、工匠、役丁数百人,占领扬州,还自称扬州司马。他招集民众以扶助中宗复位为号召,发布了由骆宾王撰作的《讨武瞾檄》,正式起兵反对武则天。敬业起兵后,武则天大怒之下剥夺了他家族的赐姓,并命令左玉铃卫大将军李孝逸统兵镇压。
当时敬业的谋士提出了北上进攻洛阳和南下先取常州(今属江苏)、润州(今江苏镇江)两种军事方案,经过讨论后敬业采纳了南进的策略,渡江攻取了润州。但那时李孝逸大军已经逼近扬州,敬业不得已而还兵北上,在高邮(今江苏高邮北)迎战李孝逸大军。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十一月,徐敬业大败,逃奔润州,想要渡海投高丽却被唐兵追上,敬业弟兄都被部下所杀,其同党也大都被捕杀。
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的行动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其本人是凭借着自身难得的反抗精神而受到历代传诵的,在通俗小说《镜花缘》中,徐敬业被塑造为天神下凡反对武周的典范,表现了世人对他反抗精神的钦佩。
唐朝第一酷吏是谁?
来俊臣(651~697年),唐朝武则天时被起用的酷吏,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但任过侍御史、左御史中丞等职位。来俊臣少时凶险,不事生产,凭借告密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成为了武则天在政治斗争中的鹰犬。来俊臣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庆父、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之一,为历代为官者所不齿。
来俊臣十分擅长编织罪状,他先上奏皇帝讨得批准,然后就以皇帝的名义对人抄家灭族。在皇帝下令赦免囚犯的时候,他会先派遣狱卒将重罪人士全部杀死,再执行命令。当时法官用酷法来审问囚犯,来俊臣与周兴、索元礼最为残虐。来俊臣每审问时不论罪过轻重,多以醋灌鼻;或将囚犯置于瓮中,用大火烧烤;或以铁圈束首,使人脑裂髓出。在审讯之前他将刑具展示给囚人看,他们害怕受刑,便全部认罪。当时朝中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谈。官员入朝时常常遭到逮捕,家中再也不知道消息,所以每次官员入朝时都要与家人作别:“不知复相见否?”他自己的数次犯罪武则天都加以庇护。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来俊臣晋升为洛阳令、司农少卿。
通天二年,来俊臣因得罪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而遭诛杀。仇家食俊臣之肉,须臾而尽。
士民们在道路上庆贺,感慨说总算可以安稳睡觉了。
据《新唐书》与《资治通鉴》的记载,来俊臣曾经与人合作过一部《罗织经》,一部专门讲罗织罪名、构人以罪、整人治人的“愤书”。武则天看后都很感叹,她说:“这样的心机,我也不一定比得上啊!”台湾学者柏杨注《资治通鉴》,对此书作过这样的评价:“武周王朝,在历史上出现的短短十六年,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就是一部《罗织经》。”
来俊臣这样的酷吏可谓是应时而生,完全是被统治者所利用的工具,他的恶行为世人所不齿,在历史上可谓受尽唾骂。
李隆基是怎样登上皇位的?
唐玄宗李隆基,也被人们称为唐明皇,他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是靠着发动政变登上帝位的一代君主。
武则天死后,中宗的懦弱无能导致了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之手,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宰相张柬之被她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武则天让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的行为也不加制止,甚至大加纵容。在710年,中宗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韦皇后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一向胸怀大志的李隆基(唐玄宗)和姑姑太平公主没有等韦皇后动手就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万余御林军人攻占皇宫消灭了韦皇后一派。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
李旦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总是忍让于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李旦做皇帝的机会,她把握机会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势力的不断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想像母亲那样做女皇。
太平公主为了对付太子李隆基就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其直接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铺平道路。
712年,睿宗怕太平公主使李唐江山再次大乱,毅然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
但是他仍然把持着朝政大权,睿宗的让位大大激化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在713年的七月三日,李隆基果断下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几十人,将支持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
自此,李隆基真正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并在当年就改年号为开元以表明自己要励精图治的决心,一代圣君唐明皇就此诞生,大唐帝国迎来了历史上着名的“开元盛世”。
在唐玄宗时期被起用的贤相都有谁?
唐玄宗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然而当时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兵变使朝廷大伤元气,吏治十分混乱,腐败问题亟待治理。唐玄宗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拔了大量贤能做宰相。着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名臣。
姚崇办事果断,由于他向唐玄宗提出了“十事要说”而被玄宗器重,被提拔为宰相。
“十事要说”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众多务实的措施,基本上都得到了执行。
姚崇还在开元初年主持了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黄河的南北地区的蝗灾都十分严重,蝗虫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蝗灾治理不及时,不仅会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无尽的饥荒,还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他亲自指挥,命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并奖励有功者。在他的有力治理下,蝗灾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的宰相宋璟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他虽然掌握着朝政大权,却决不徇私枉法。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科举时,对主考官透漏了自己和宋璟的关系,希望能弄个好官儿做做。宋璟得知此事后,不但没有帮助他,还特地命令吏部不给他官做。
唐朝时期的广东被称为岭南,十分荒凉,犯罪的人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
出身于广东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能被玄宗相中,做了宰相。张九龄十分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对于背景从来不加考虑。
在选拔官吏时,他坚决主张公正选才,量才而用。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照顾他的面子。
在这些贤臣的有力治理下,唐朝多年来所积累的种种弊病得到了有效的消除,唐朝政府进入了一个高效运作的时期,他们对于“开元盛世”的到来是功不可没的。
唐玄宗开创盛世的措施都有哪些?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罕见的盛世。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君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天下大治。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持续了29年。为了达到盛世的局面,唐玄宗采取了多项措施。
(1)任用贤能玄宗即位后,先起用了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等贤者为相。他们各展所长,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玄宗在此时也是虚怀纳谏,这使得当时的大唐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2)改革吏治开元初期吏治十分混乱,玄宗采纳了张九龄的建议,使用官吏迁调制度。将京官中有能之士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能力,培养行政经验,同时,他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才能的升为京官。这样的内外互调,达到了增进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的功效。玄宗将全国分为十五道,在各道设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还认真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对科举制度作出了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现象的出现,提高了官吏整体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