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原来是这样
50070500000019

第19章 萧鸾篡位:爷爷夺了孙子的皇位

萧赜之所以经过艰苦的权衡,舍弃萧子良,传位萧昭业,是因为他认为这个孙子聪慧勤勉、品行优良,对他寄寓厚望。事实证明,萧赜完全看走了眼。

这也不能怪萧赜。中国社会盛产两面派、伪君子,权力场上这类人就更多了。而萧昭业是其中的高手。齐武帝发丧的那一天,萧昭业把葬车送出皇宫的大门后就推说自己有病不去墓地了。一转身回宫,他就迫不及待地召集乐工大奏胡曲、大演歌舞,乐声响彻宫廷内外。宫外的送葬队伍听得一清二楚,躺在灵柩中的齐武帝萧赜想必也听到了。

送葬的三朝老臣王敬则问身边的将军萧坦之:“现在就高歌快舞,是不是太早了点?”

萧坦之幽默地回答:“这声音正是宫中的哭声啊!”

继位之前,萧昭业接待宾客诚恳周到,举止谈吐为时人称赞。父亲文惠太子逝世的时候,萧昭业号啕大哭,难以自已,等到回到房中就欢笑如常,寻欢作乐。做了皇太孙后,萧昭业表面上对祖父恭敬孝顺,暗地里安排女巫诅咒祖父快死。祖父病重,萧昭业给妃子何氏传了张纸条,纸上写一个很大的“喜”字,周围绕上三十六个小的“喜”字。可见,他所有的诚恳、谦恭和孝顺都是矫饰,即位之后便本性毕露。

父亲文惠太子在世的时候,对萧昭业的起居用度都有严格规定,萧昭业的日子过得俭朴有序。即位后,萧昭业任意挥霍国库积蓄,肆意赏赐,动不动就数十上百万钱。他每次见到钱都说:“我往日要用你的时候,连一文钱都得不到,今日还不能好好用用你吗?”一年之后,南齐国库积蓄的数亿钱币就被他挥霍一空了。萧昭业又打开皇宫的仓库,和皇后宠姬等人参观,任由宦官和亲信随心所欲地领取物品,还将珍藏的宝器击破打碎,以此取乐。萧昭业又喜欢斗鸡,不惜用数千钱买一只鸡。他还和祖父、父亲的宠姬私通(她们名义上是萧昭业的祖母和母亲),很有刘宋末期皇帝乱伦的遗风。总之,萧昭业毫无一国之君的姿态。

萧昭业忙于亲近小人,沉湎游乐,朝政都交给叔祖萧鸾打理。荒唐君主一般还多疑猜忌,萧昭业就疑心萧鸾有异志,找中书令何胤密谋诛杀萧鸾。何胤一介文臣,不敢参与。萧昭业见外臣没有人支持,也就把这件事情放下了。

萧昭业放下了屠刀,萧鸾的一颗心却提到嗓子眼了。伴君如伴虎,时刻都有危险,陪伴一只疯疯癫癫的老虎就更危险了。萧鸾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萧昭业,自己取而代之。

萧鸾要推翻萧昭业,先环顾四方看还有没有拥护萧昭业的力量。他觉得荆州刺史、随王萧子隆和豫州刺史、齐高帝与武帝的旧将崔慧景二人既效忠皇室,又有能力起兵与自己对抗,所以要先除掉这两个人。镇西咨议参军萧衍就给萧鸾出主意,将随王萧子隆免职召还京师,明升暗降为侍中、抚军将军,剥夺他的实权。接着,萧衍又自告奋勇,要求率兵戍守寿阳,夺取了崔慧景的兵权。萧鸾也照办了,任命萧衍为宁朔将军,领兵北上。如此一来,萧鸾就去除了地方上可能反对自己的势力——而萧衍也狡猾地获得了实权。

在中央,有能力阻挡萧鸾的关键人物是卫尉萧谌和征南咨议参军萧坦之。萧谌、萧坦之都和皇室有亲缘关系,都被齐武帝萧赜所信任。萧谌长期负责皇宫的宿卫,朝廷机密无不预闻。萧坦之曾任东宫的直阁将军,是萧昭业的亲信。要想推翻萧昭业,必须要对付这两个人。萧鸾正在谋划对付他们的方法,萧谌、萧坦之二人主动投靠了过来。原来,他二人见萧昭业狂纵猜忌,无药可救,为了避免惹祸上身,便主动向掌权的萧鸾靠拢。萧鸾将推翻萧昭业的计划一说,二人马上应允参与。

于是,在萧昭业没有觉察的状态下,朝野秘密结成了推翻他的阴谋集团。

萧鸾开始剪除萧昭业亲近的小人。他先后列举了萧昭业多名亲信的罪状,奏请将他们处死。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只有在清除直阁将军周奉叔的时候遇到一点困难。周奉叔领兵护卫萧昭业,很有勇力,常常带领二十人,身佩单刀,出入宫禁。他刀不离身,常常威胁他人:“周郎刀不识君。”不过周奉叔有勇无谋,既然难以直接铲除,萧鸾就绕了道弯子。他指使萧谌、萧坦之奏请萧昭业,提升周奉叔为青州刺史。周奉叔高高兴兴带着队伍赴任去了。萧鸾马上用假圣旨召他回尚书省。周奉叔刚一迈进尚书省,就被埋伏的武士殴杀。然后,萧鸾启奏萧昭业,说周奉叔侮慢朝廷,罪该当死。萧昭业不知就里,也就批准了。如此反复,萧昭业身边的亲信越来越少。

时机成熟了!萧鸾开始行动了,他派使萧谌、萧坦之等人诛杀了萧昭业最后的几个亲信,亲自披挂上戎装,率兵从尚书省攻入皇宫。萧鸾毕竟第一次发动政变,难免紧张,途中鞋子掉了三次。萧谌带一支队伍直奔萧昭业所在的宫殿。宫殿的宿卫将士张弓持盾,要上前厮杀。萧谌高喊:“我所取自有人,你们不须动!”卫士们见负责宫廷宿卫的最高长官这么说,有的被震慑住了,有的以为他是奉命入宫抓人,都闪到一旁,看着政变队伍冲入宫殿。殿中的萧昭业远远看见萧谌领兵持剑奔来,知道大臣反叛。他自知逃跑无望,又不愿受辱,爆发出一股血性来,拔出佩刀就向脖子抹去。求生的本能加上紧张让萧昭业的手哆嗦得厉害,他自刎未成,鲜血流满身子,倒地哀号。萧谌派人用帛给萧昭业粗粗包扎了一下,把他抬出殿外。萧鸾知道后,觉得留着萧昭业无用,杀了反而干净。于是,武士们在宫中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将萧昭业乱刀砍死了。

萧昭业死时21岁,在位仅一年。事后,萧鸾以皇太后的名义废萧昭业为郁林王,历史上也就将萧昭业称为郁林王。追认政变合法性的皇太后令中痛斥萧昭业:“居丧无一日之哀,缞绖为欢宴之服。……恣情肆意,罔顾天显,二帝姬嫔,并充宠御,二宫遗服,皆纳玩府。内外混漫,男女无别。……放肆丑言,将行屠脍,社稷危殆,有过缀旒。”因为萧昭业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所以萧鸾等人的弑君行为是“合法”的。这是隆昌元年(494年)的事情。

萧鸾推翻萧昭业后,完全可以自己当皇帝,但他没有这么做。他立文惠太子萧长懋的次子、萧昭业的弟弟、新安王萧昭文为帝。萧昭文14岁,被萧鸾扶上皇位后,大小事都不能做主,完全仰仗萧鸾。他封萧鸾为宣城王,起居饮食都征求萧鸾同意后才做。萧鸾对萧昭文控制得也很严。一次,萧昭文想吃蒸鱼,掌管宫廷膳食的太官令竟然回答没有萧鸾的命令不能给。

萧鸾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呢?他做什么事情都求稳,没有绝对的胜算不出手。尽管把皇帝紧紧地捏在手里,萧鸾依然对自身实力不自信。齐高帝、齐武帝子孙众多,而萧鸾近亲稀疏,且在位的很少。所以,萧鸾一方面大力扶持近亲,一方面开始迫害齐高帝、齐武帝的子孙——萧道成临终前最担心的骨肉相残的悲剧要开始了。

被萧鸾以萧昭文的名义诛杀的宗室亲王有:南兖州刺史、安陆王萧子敬,南平王萧锐,晋熙王萧□,南豫州刺史、宜都王萧铿,桂阳王萧铄,衡阳王萧钧,江夏王萧锋,建安王萧子真,巴陵王萧子伦等。南齐曾在宗室诸王身边设置典签的官职,本意是监督诸王,防止他们谋反或者祸害百姓。如今,典签官被赋予实权,禁锢诸王,充当了萧鸾诛杀宗室的工具。

杀了一圈之后,萧鸾觉得天底下应该没有人有能力阻挡自己称帝了。

于是在当年十一月,即位才四个月的萧昭文被萧鸾废黜为海陵王。萧鸾又宣布萧昭文身体有病,多次派御医给他看病,“看”了几次后萧昭文就一命呜呼了。萧鸾依然用皇太后的诏书来追认自己行动的合法性。不过实在是找不出萧昭文的过错来,诏书只能笼统地批评他“嗣主幼冲,庶政多昧”。接着诏书宣布皇太后主动让步,请萧鸾继位。萧鸾即位,史称齐明帝。从辈分上说,萧鸾是萧昭文的爷爷,萧鸾此举等于夺了孙子辈的天下。

萧鸾也是个伪情矫饰的两面派。他即位后,大张旗鼓地崇尚节俭,停止边地向中央的进献,将皇家园林新林苑、文惠太子的东田都归还百姓,又将齐武帝的舆辇舟乘上的金银都剔取下来充实库房,就连生日时大臣敬献的金银礼物都被他让人打碎。但内宫的私宴却是金玉满堂,华丽非常。远房宗亲萧颖胄就批评他说:“陛下要是还想砸东西,就砸你宫里的宝贝吧。”

除了表面文章,萧鸾的主要精力放在巩固政权上。他得位不正,老觉得有人要推翻自己——这似乎是一切篡位者的通病。而最大的嫌疑就是那些齐高帝、齐武帝的子孙了。于是,萧鸾进一步猜忌宗室,任用典签官监视诸王。当时,齐高帝、齐武帝的子孙还有十人封王。每次诸王入朝参拜完毕,萧鸾回到后宫都叹息道:“我儿子、侄子们的年纪都不大,萧道成他们家的子孙却日益长大!”于是,他有杀光齐高帝、武帝子孙的想法。萧鸾找侄子、扬州刺史、始安王萧遥光商议如何行事。萧遥光认为这事不能急,应当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萧遥光有足疾,萧鸾恩准他可以坐车进出皇宫。每次萧遥光入宫,萧鸾都屏退旁人,和他密谋很久;等萧遥光走后,萧鸾都要让人摆上香火,呜咽流涕。第二天,必定有一位宗室亲王被诛杀。骨肉相残的名单越来越长,增加了河东王萧铉、临贺王萧子岳、西阳王萧子文、永阳王萧子峻、南康王萧子琳、衡阳王萧子珉、湘东王萧子建、南郡王萧子夏、桂阳王萧昭粲、巴陵王萧昭秀等人。未封王的齐高帝、武帝子孙也遭到迫害。他们这一支血脉几乎被屠杀殆尽。萧铉等人死后,萧鸾再指使公卿弹劾他们的罪状,奏请诛杀;萧鸾下诏不许;公卿们再奏,萧鸾这才答应,摆出一副迫不得已大义灭亲的姿态来。大家都知道真相如何,就像举朝在做游戏。萧鸾日益倚重萧遥光,诛赏诸事都和他商议。萧遥光的行政能力很强,将屠杀行动安排得井井有条。萧鸾的身体很不好,常常突然病倒。在萧鸾不能主事的时候,萧遥光就替他发布杀人命令。整个南朝时期,萧鸾在短短几年中创造了杀戮宗室亲王最多的纪录,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动荡,连小规模的兵变都没有发生。这和萧鸾、萧遥光的“措施得当”不无关系。

之前,萧鸾派茹法亮持毒酒去“赐死”齐武帝第十三子、巴陵王萧子伦的时候,萧子伦端正衣冠接受诏书,对茹法亮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从前高皇帝(萧道成)残灭刘氏(屠杀刘宋宗室子弟),今日之事,理固宜然。”他坦然饮下毒酒而死。当年,萧道成将刘宋宗室不论长幼一律幽杀,肯定想不到十几年后自己的子孙也会面临同样的噩运。萧子伦将此解释为因果报应。

萧鸾也怕因果报应,加上身体不好,登基后就躲入深宫,长期深居简出。越是这样,他的身体就越不好。萧鸾还不愿让他人知道病情,封锁消息,坚持正常处理政务。他相当崇信道教与神仙方术,先是希望能借助法术治愈病情,失败后不得不求助于医术。一次,萧鸾特地下诏向各地官府征求银鱼作为药剂,外界这才知道萧鸾患病。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萧鸾猜忌多疑到了极点,对大臣们多有诛戮。比如他往南走就派人说皇帝要西行,往东走就对外宣布要去北边。谁惹他多疑,往往有性命之忧。又比如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是萧道成的老部下,五朝老臣,盛名在外。萧鸾就怀疑他要趁自己病重造反,派人去东方镇压反叛。王敬则大怒,说:“东方各郡县有谁在反叛,这明显是冲着我来的!”他被逼起兵造反。东方百姓檐篙荷锸相随,王敬则很快拥有十余万人的大军,向建康杀去。萧鸾杀死王敬则在建康和外地的所有儿子,派兵平叛。王敬则悲痛不已,坐着肩舆上一边恸哭一边指挥军队前进。大军进展顺利,都能遥望到建康城了。在和官兵的决战中,王敬则大军起初大胜。萧鸾的太子萧宝卷派人爬上屋顶瞭望军情,见城郊征虏亭失火,以为王敬则大军将至,都准备好行装要逃亡了。不想,萧鸾官兵在败退回营的时候,因为营门未开,前无退路,只好返身死战。恰好王敬则大军后方又遭到骑兵的突袭,占部队很大比例的百姓们没有训练,也没有正常的兵器,打不了硬仗,纷纷逃散。王敬则大败,逃跑不及,被官兵所杀,时年70多岁。这是永泰元年(498年)的事情。

王敬则败亡之时,萧鸾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不久便死了,时年47岁,在位五年。

萧鸾的长子萧宝义有残疾,难当大任,所以萧鸾册立次子萧宝卷为太子。萧鸾死后,萧宝卷继位,时年16岁。

萧鸾遗命由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尚书左仆射沈文季、右仆射江祏、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太尉陈显达等人辅佐萧宝卷。八个辅政大臣中,尚书左仆射沈文季不久退休,淡出政坛;太尉陈显达外任江州刺史,剩下的六人轮流入朝值班,掌握实权,被称为“六贵”。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不无忧虑地说:“一国三公尚且国家不稳,如今朝廷有六贵同时当权,如何才能避免动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