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时代的灵魂
49988400000020

第20章 小发明家

宁声涛第二次到大姨家玩的时候,他终于认识了两个侄儿,上一次来的时候他只有三岁,大表哥的儿子陈乾宇也只有八岁。就算陈乾宇对宁声涛还有记忆,宁声涛也完全没有任何一点点记忆了。至于四表哥的儿子陈善丰那时才几个月,还不会走路呢。恐怕宁声涛和陈善丰都不可能想起对方。

第二次来到大姨家的时候,陈乾宇已经14岁,读初二,确实对宁声涛这个小表叔有点印象,只是却绝对不会叫出来。一个比自己还小五岁的男孩居然是自己的叔叔,对于陈乾宇来说,这是个丢面子的事情,而且他又听说这个小表叔还是一个和自己父亲类似的书痴书呆子,更是没了新鲜感和好感。陈乾宇不是不喜欢自己的父亲,只是陈哲维实在太书痴了,书痴到可以忘记身边的一切,包括忘记自己的儿子和老婆。陈乾宇恨屋及乌,对凡是书痴一类的人天然的没有好感,只有恶感。

由于交通和通讯的原因,即使两家人都在一个省内,但联系却真的很少。上一次宁原基包桂兰带着宁声涛去大姨家都是六年前的事情。打电话也不方便,所以每年都是在过年的是时候才打一次电话。包桂兰会给自己的大姐打电话问候,同时让丈夫宁原基也说上几句祝福问候的话让宁声涛也说上几句问候祝福的话。往往在大年年夜那天,大姨家的四个表哥也会给包桂兰打来电话问候。两个亲姐妹的联系也就如此而已。大姨是老大,妈妈是老幺。可惜当初在“亲情分配”的时候宁声涛的妈妈没能分配到大姨家,而是分配到舅舅家,所以从小,宁声涛对舅舅家和舅舅家的人都更熟悉。

因为外公在50年的时候就逝世了,外婆又是一个足不出户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所以家族的重担都压在了老大和老二的身上,也只有他们两人更大些,到了二十多岁的年纪。其他三个妹妹一个弟弟都属于未成年人,都需要人照顾。宁声涛的小舅在一场肺结核的灾难中过早的去世了,家里人几乎都很少提起这个还没长到五岁的舅舅。宁声涛本来还有两个姨妈的,可惜都没长到成家。在大姨去山区的时候,大姨在分配中带走了一个妹妹。舅舅在分配中留下了两个妹妹,其中包含当时只有六岁的包桂兰。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水土不服,也许是山区的条件比较起来更加艰苦,宁声涛的第一个二姨还在读小学就病逝了,连大姨逝世之后,宁声涛也没能问出这第一个二姨是怎么病逝的。似乎大姨也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理由。

五十年代后期特别困难,大姨家分配的那个姨妈又病逝了,于是再次分配。在舅舅带着的两个妹妹中分一个去山区跟着大姨。本来大家都商量好了,一切都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包桂兰跟着大姨去山区,本来是三姨的第二个二姨包红英跟着舅舅。听妈妈说,包红英姨妈只比妈妈大两岁,是几个兄弟姊妹中年龄相差最小的,其实感情也非常好。而且大姨和舅舅都是急性子爆脾气,这个姨妈却是个慢性子,性格非常温顺,对妈妈特别照顾。

妈妈总说,要是三姐不改成二姐就好了,那个排行不吉利。包家的老二都不太受老天爷眷顾。一个二姨没了,结果三姨顶着二姨的排行后来又病逝了。妈妈说这个话的时候并不知道后来舅舅家的喜欢被叫做二妹的三表姐又被癌症夺走了生命。至于大姨家的老二会为什么那么成才那么成功,妈妈的解释是他姓陈不姓包。这样的解释也可以帮助自己解除心障,因为宁声涛也是老二的排行。

妈妈还说,如果当年去山区的是自己,很可能自己就活不出来了。宁声涛问为什么一定要去呢,都在舅舅家就不会有事了吧。妈妈说舅舅家的负担已经够大了,要养五个孩子,要养两个老人,还要带自己两个妹妹,舅舅实在是负担太大了。宁声涛又问,那负担那么大还生那么多孩子。妈妈说那个时代不多生些孩子,谁知道最后能把多少孩子养大?就像自己本来是六兄妹的,结果失去了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宁声涛突然明白了,他听过父亲说自己本来也是七个兄弟一个妹妹的,结果九个里面长到最后成家的却也只剩下三个了。

从自己父母的亲情之痛,宁声涛明白了为什么当初马寅初的人口控制论被党和政府否定,为什么计划生育政策是开始于80年代而不是七十年代或者六十年代。主要还是因为那个悲惨的折损率造成的。现在好了,折损率大大下降,就算是独生子女,最终能养大成家的比例也超过了96%。一些小孩子夭折的比较早的,夫妻还可以再生一个,就像宁声涛一样。

陈乾宇在小姨婆一家来到爷爷家的时候,他并没有在第一天就跟着爸爸一起来看望小姨婆和小姨公、小表叔。他是第二天才来的。本来包云秀很不高兴,自己的妹妹来了,大儿媳妇和大孙子都不来打个招呼。就连老四有接待上级的任务都专门赶着回来见个面问个好。问陈哲维的时候,老大也支支吾吾,就说他比较忙,说是要妈妈帮忙,所以就连卫红都没有跟着自己来。姨父盯着老大看,只说了一句,不是你们又闹离婚了吧?老大嗫嚅着回答这次绝对不是,自己没干什么事儿,真是儿子自己有什么事情。包桂兰当然不能让陈哲维为难,就说没什么,反正明天后天什么时候都可以见到的。

第二天早上,陈哲维又来了,带来了包子和稀饭。说这家稀饭很有名气,吃的人很多,要带来给小姨姨父尝尝。其实那个时代,才放开搞活,开始出现国营商店国营饭店之外的商业体,小馆子就算味道一般,由于竞争小,一般生意都非常好。那个时代市场饱和度基本为0,做什么生意都可以发财的。哪儿像21世纪,市场饱和度超过了90%,很多生意都不太好做了。当时供不应求是常态,只要有供应,基本就有需求,甚至需求得不到满足。

把早餐给带来了之后,陈哲维又去上班去了。

晚上,宁声涛终于看到了这个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侄子。

陈乾宇已经戴个眼镜,瓜子脸,偏分头,穿着白色的衬衣和灰色的长裤,脚下一双凉皮鞋是黑色的,而且穿着凉皮鞋都还穿了一双白色的袜子。

宁声涛在打量陈乾宇的时候,陈乾宇也在打量宁声涛。大姨叫宇娃子叫姨婆姨公的时候陈乾宇都很听话,到了叫表叔的时候,他就是叫不出口。这让宁声涛想起在舅舅家团年,自己见到从外地回来的大表姐包梅的女儿成美诗的时候,这个小自己三岁的侄女也是死活都不肯叫表叔,宁愿叫名字就是叫不出这么小的小孩为叔叔。

大人也没有办法,陈乾宇只能叫宁声涛小书痴。看来之前大人们确实在他面前谈起过宁声涛是个小书痴的事情。

大姨问:“宇娃子,你昨晚为什么不来呢?你爸说你有重要的事情,你的事情有多重要,小姨婆一家几年才来一次,你都不来问候不来打个招呼,是不是太不礼貌了?而且你不来,你还喊你妈帮忙做什么,你妈也来不了。你到底在搞什么重大发明啊?”

姨父其实非常喜欢自己这个长孙,人长得很好看,而且也多少缺少一些父爱,那个书痴爸爸确实很多时候不懂的怎么去爱家庭爱孩子。姨父把陈乾宇拉到身边,问道:“我们的小发明家,你有什么重大突破,是不是到了最后攻关的阶段,昨晚取得突破了吗?现在可是科技的春天,搞科技发明的人都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我们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就需要这个科技创新嘛。不是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了吗?”

“爷爷,我是、”

“好好说,你在搞什么发明创造,看看爷爷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助你的?”

“我就是觉得妈妈在洗碗的时候,那些个油碗很难洗干净。我想寻找一种液体能够像肥皂一样把碗上的油污洗干净。”

“哦?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想法啊。那你打算怎么做呢?”

其实,八十年代,洗涤剂已经开始从美国走进中国的大城市,中国的日化工业也大大的发展起来,之前偏重于重工业,偏重于国防忽视民生的现象开始有所改变。1967年,美国人发明了比较成熟的现代液体洗涤剂,并逐步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了多种技术,甚至生活观念,日化工业迅速发展,浪奇、和黄白猫、南顺等日化清洁用品公司相继出现。不过在八十年代后期的山区小县城,人们并不知道除了肥皂以外的任何清洁用品。

“我进行了很多实验,主要是用淘米水加上其他的一些我能找到的东西来调和。”

“我还以为你把肥皂化成水呢。”陈松华笑着说。

“才不是呢。我在淘米水里面加过很多东西,后来发现用淘米水和桔子皮挤出来的水可以清洁油污。”

“真的吗?”

“你问妈妈嘛?”

“嗯,有些效果。”

“尤其是把淘米水和捣烂的桔子皮加热,可以更好的清洗油碗。”

“是吗?不错,当真是个小发明家。”陈松华竖起大拇指。

“我好需要尝试,加热很麻烦,如果能不加热就有那样的效果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