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去观礼的夫人们回来,本来成亲就是要热闹的,而热闹就需要大伙去捧场,来的夫人们都去了,可见是给足了刘氏面子。
午宴结束,不光姑娘们去,夫人们也去新房。刘氏此刻更是得意万分,新娘子的陪嫁足足九十八抬,簇新的大红色绸带装点出一片大红,被那屋檐上的雪一衬托,愈发的耀眼。
新娘子的盖头还没揭开,自然瞧不着新娘子的模样,但四个陪嫁丫头都是眉清目秀的。
从新房出来,便相约着去花厅看戏,安静茹惦记陈氏,李嬷嬷走得时候特意叫赵嬷嬷跟着回去瞧瞧。
热闹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晚宴结束,客人们陆陆续续告辞,才安静了一些。赵嬷嬷也从安家回来,本来安静茹要过去观最后的交杯酒礼,却因为赵嬷嬷的神色而止步。
赵嬷嬷对上安静茹担忧而略显焦急的眼色,叹了口气低声道:“三姑娘的婚事没做成。”
安静茹浑身一僵,上次母亲还说八九不离十的。耳边传来赵嬷嬷恼怒的话语,“九夫人打听到了三姑娘的婚事,竟然找上门去,说三姑娘已经订了他家,说不能瞧着她是寡妇,就欺负她……”
“昨儿对方找上门来,婉言把婚事推了,夫人知道了缘故气了一场,今儿没来是担心碰上九夫人。毕竟,人多口杂,到时候反而要误了三姑娘。”
赵嬷嬷的声音低下去,安静茹半晌才反应过来,还以为夏氏已经善罢甘休,没想到她竟然做出这样的事儿来!
她们主仆的模样,多少惊动了正与许氏说话姜氏,叫了安静茹一声,想着今儿安家没有人来,便问道:“可是娘家那头发生了什么事儿?”
这事儿该不该告诉姜氏?安静茹犹豫不决,本能地道:“家母病了。”
姜氏微微惊讶,“明儿下午没要紧的事儿,你回去瞧瞧吧。”
安静茹点头,许氏见她脸色不好,不禁担忧地问:“可是病的厉害?”
安静茹忙摇头,感激朝她笑了笑道:“是以前留下的旧疾。”
“虽然是旧疾,还是要请大夫好好儿瞧一瞧。”
姜氏略一琢磨,道:“明儿拿我的帖子送去太医院,找白太医去看看吧。”
安家的地位还没有资格请太医院的太医,安静茹也未必请得动,姜氏却不同,安静茹感激不已,若是太医能调养好陈氏的身子也确实不错。
安静茹的心情还是有些凝重,想来想去,这件事姜氏大概也不好出面。
那就只有明儿回去与娘家人商议了,实在不成就打官司吧。难不成一张契约,就要娶了安家所有的姑娘?
姜氏倒是留意倒安静茹的神色,暗暗地叫崔嬷嬷去问。到了二更天回到屋里,崔嬷嬷就已经从赵嬷嬷哪里打听出来,说给姜氏听。
姜氏一听,神色立马就冷下来,正好大老爷也从外面回来,见了她的模样少不得问一句。姜氏冷声说了一遍,最后道:“咱们这里行不通,她便去打安家的主意,这事儿再不拿去族里提一提可如何是好?”
她是不想与夏氏彻底把那一层脸皮撕了,毕竟韩睿华对自己的身世十分了解,那头是生母,果真闹得太僵,他未必不会对她和大老爷心生芥蒂。这些年她救济夏氏,还不是看在韩睿华的脸面上,却没想到换来的是这个结果。
好心没好报!
大老爷目光沉了沉,点点头沉吟道:“也好,华哥不在家,也免得为难那孩子。”
第二天才见到韩睿钦的新婚妻子卢氏,任旧穿着一身大红色,个子不高,纵然里面穿着棉衣,也不显得有丝毫臃肿,一张白里透红的鹅蛋脸,脸上还带着十四岁女孩儿的稚嫩和新婚女子的娇羞,微微垂着脸站在同样有些不好意思的韩睿钦身边接受大伙注视的目光。
安静茹不觉想起几个月前的自己,也是这般地站在韩睿华身边,紧张有一些,不过韩睿华比韩睿钦镇定多了,根本不会有一点儿不好意思,而安静茹则完全被这一家子弄的晕头转向。
刘氏在旁边介绍,韩睿钦和卢氏先见过太夫人,太夫人笑眯眯地接受他们的礼,和蔼地训了几句话,不外乎是要他们夫妻和睦,然后叫如意将老早就备好的一副赤金头面拿出来赏给卢氏。
卢氏大概不敢接,先看了看丈夫韩睿钦,又看了看刘氏,这才又盈盈行了个礼受了太夫人赏给她的东西。太夫人过了便是英国公府的韩明德和王氏,接下来是姜氏和大老爷,再来便是二老爷和沈氏。
沈氏的气色稍有好转,昨儿没有出来,今儿倒是打起精神来了,笑容苍白无力,却自然而和气,拉着卢氏的手,笑着赞扬了几句,又说刘氏和三老爷是有福气的,娶了个一看就温柔贤惠的儿媳妇。
这些话和当初说安静茹的如出一辙,所以以前的那个沈氏大概在慢慢地变回来,或者尽量表现的和以前一样,叫外人瞧着她们任旧是团结和睦的一家人。
刘氏撇撇嘴,皮笑肉不笑:“二嫂子谬赞了,这丫头无论如何也不必上龙哥媳妇能干又伶俐。”
沈氏仿佛听不出她话里嘲讽的意味,不置可否任旧笑眯眯的将早备好的礼赏下去。接下来才是同辈的,过了韩睿龙和欧阳倩才轮到安静茹,刘氏笑着解释道:“你三堂兄华哥不在家,这位是你三堂嫂。”
卢氏腼腆地叫了一声三堂嫂,就听到刘氏又道:“你三堂嫂是南边长大的。”
卢氏闻言抬头看着安静茹,仿佛在异地他乡终于找到故乡人,眼里闪着惊喜。卢氏是余杭人,早前三老爷外任,订下的这门亲,卢家在余杭一代是很有名望的书香之族,卢家太老爷曾经还做过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