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靡生活·乱房间
4997200000033

第33章 鬼也要过节

鬼也要过节,每年的10月31日,夜。

酒吧老板们会在9月就焦虑起来,为策划万圣节主题派队而心思挖空。资深的主儿,甚至会专程到北京上海的酒吧考察一番,回来后再派手下把相邻各酒吧的名堂打探一番,种种投资,就是为了在万圣夜把粉墨登场的派对控们拉入自家,掏空他们的荷包。

一个酒吧老板对我说,他现在总算明白美国为何会有一种职业叫“派对策划师”了,想不断地炮制或惊艳或乐翻的派对,非专业水准不能为。要知道,浮游于夜色中的派对控,都是有点野、有点炫、有点神秘、也有点虚荣的城市病患者,让他们买账,难。

派对是乐园。或者,派对是一种充满生活质感的奢侈运动。

派对是什么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它日益渗透着我们的生活。随着有闲阶级的成熟,随着白领阶层的泛滥,随着会所的热市,随着时尚作秀的风靡,随着自我色彩的膨胀……各种名目包装下的派对们粉墨登场。

去年他曾组织过一个名为“艾丽丝梦游仙境”的派对,派对上所有的人都笑,都在吃大白兔奶糖,所有的装饰物都是有着红眼睛的大大小小的白兔子。前年他做的是“外星人登陆”派对,要求参加者都像外星人,他请来DJ打碟,安排一撮人用锡纸缠在身上跳鬼舞。“前几年的钱好赚,新花头不是那么多,派对动物还没有被宠坏。”

今年去上海,他特别见识了一个叫“顶层”的画廊,那里长期扎堆儿的熟悉面孔都是艺术家和想成为艺术家的艺术青年、作家、评论家、文化商人、时尚媒体总编,还有想跻身于艺术圈的帮闲,或者从事着与艺术有那么一点点关系的记者、无业文人和摄影师之类。顶层的派对总是给媒体的炒作提供充足的内容,而且特点鲜明,编辑起标题一点都不会觉着累。那里曾搞过一个观念派对,名字叫“两小时零三分钟”,因为从宣布开始到宣布结束一共用了两小时零三分。这让人很容易想起美国作曲家凯奇的《4"33""》。而十一黄金周期间的“中国肚兜”派对,因为让男人穿上了肚兜而一下子惊动了半个城……酒吧老板直说得眼睛发绿、舌头打弯。跟大导侃剧本似的,又像经贸考察团找到了合作项目。最后,他一拍大腿——见鬼去吧,今年万圣节就这主题了。

我问,有何着装要求?他说,老土才像人的模样。

我说,估计慕名而来的派对控都很有个性。他笑,反正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圣诞元旦,都是他们的旺季,他们赶场般地转战不停,我这里,不过是交交过路费的地方。

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混在中国的老外、富二代官二代、时尚粉丝、艺术家和艺术帮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