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4990200000046

第46章 习惯养成:我们可以改进自己的生活模式 (3)

第十六章 习惯养成:我们可以改进自己的生活模式 (3)

其次,洁癖可能反映了一种自卑心理。有些洁癖者由于某种原因感到很自卑,很担心自己因不整洁而被人看不起。

最后,洁癖是一种代偿行为。所谓代偿行为,就是人在某种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时,通过其他方法来获得替代满足的一种方式。比方说,有的人不能在婚姻的性事中得到满足,就企图借外在的洁净来增加自己的魅力,满足自己被爱的强烈心理需求。

有洁癖的人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常常感到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感受不到幸福。过分的洁癖还会导致人的免疫功能减退,影响健康。

其实,细菌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日常接触到的众多细菌对生活与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灭菌,可能会消灭一部分细菌,但也给那些抵抗力、适应性、侵袭力强的有害病菌开绿灯,破坏人体内及自然环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细菌大量生存和繁殖。适度接触病菌会让人产生抵抗力,过分追求干净,反而容易生病。事实证明,许多有洁癖的人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

社会关系中也存在洁癖,如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大城市的人看不起外地人……其实这都是非常浅薄而可笑的,那些从小到大在父母过分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以及那些在人际交往中自命清高的人,对社会的免疫能力也是很差的。

那么,对于已经有洁癖的人来说,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呢?

首先是系统脱敏法。我们可以把自己讨厌的东西和场景以及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如逐渐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

其次是厌恶疗法。这种方法经常采用橡皮圈方法,即让患者在手腕上戴一橡皮圈,一旦即将出现强迫动作或行为时,便让他用橡皮圈弹自己的手腕数十乃至数百下,一直弹到强迫观念消失,有疼痛感为止,从而达到抑制强迫行为的目的。

最后是满灌疗法。心理医生让洁癖者坐在房间内,闭上双眼,然后在患者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心理医生尽力用言语形容手已很脏了,但是,洁癖者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心理医生在涂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这样,当患者一睁开眼时,会发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对患者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满灌疗法在刚开始进行时患者会高度焦虑,但随着治疗的不断深入,患者的焦虑会逐渐消退,其强迫行为也会得到治疗。

胡思乱想是自找烦恼

作家吴淡如曾经在她的文章中提到这样一组数据:我们的烦恼中,40%属于杞人忧天,那些事根本不会发生;30%是无论怎么烦恼也没有用的既定事实;12%是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幻象;10%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就是说,我们的脑袋有92%的烦恼都是自寻烦恼,只有8%的烦恼勉强有些正面意义。

看了这些数据,或许有人不禁要问,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烦恼,这些烦恼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烦恼的来源,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让参加实验的志愿者们在周日的晚上把自己对未来一周的忧虑与烦恼写在一张纸上,并署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纸条投入烦恼箱。

一周之后,心理学家打开了这个箱子,将所有的烦恼还给其所属的主人,让志愿者们逐一核对自己的烦恼是否真的发生了。结果发现,其中90%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随后,心理学家让他们把过去一周真正发生过的烦恼记录下来,又投入烦恼箱。

三周之后,心理学家再次把箱子打开,让志愿者重新核对自己写下的烦恼,这次,绝大多数人都表示,自己已经不再为三周之前的烦恼而担心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会发现:烦恼是预想的,出现的很少;自认为沉重到无法负担,转瞬便如骤雨急停。人生的烦恼多半是自己寻来的。

生活中,很多人会注意一些细节问题,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一些人将细节带来的忧虑夸大后,就会很容易引起无谓的烦恼。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心理实验。

茶几上摆放着十几个水杯,这些杯子材质不同、造型各异。心理学家对实验者说:“你们如果口渴的话,就自己拿个杯子倒杯水喝吧!”

正值暑天,大家聊了一会儿就觉得口干舌燥,便纷纷起身去选杯子倒水。等到每个人面前都有了一杯水之后,心理学家突然问:“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选杯子时有个共同点?”

众人面面相觑,都摇了摇头。

“你们看看茶几上被挑剩下的杯子,大多是劣质的塑料杯或纸杯。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想拥有更好的东西,你们的心思就这样有意或无意地表露出来了。这样的心思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是你们当中大多数人在选择杯子去倒水的时候都忘记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水杯。”

在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我们很容易被一些琐事牵绊,却忘记了自己的初衷,难免自生烦恼,正所谓“野花不种年年开,烦恼无根日日生”。

魔鬼不在心外,魔鬼就在我们心中。古代思想家王阳明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这样看来,自己的敌人就在自己心里,贪嗔痴疑慢、消极懈怠、忧愁烦恼,无一不是阻碍我们精进的心魔,能将其降伏者,也只有我们自己。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然的威力,人生的得失,都没有必要太过计较。我们降落到这个尘世中并不是来寻找烦恼的,成日在忧伤和苦闷中度过,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快活地奔走在眼花缭乱的世界,在杂乱中寻找宁静,在失意中追寻进取,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快乐者,这样的人生才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大学生创业为什么需要设定目标

期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冲动。吸引大学生创业的原因则各不相同,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为了积累个人财富;剩下的人中,有的考虑到了个人喜好与个性因素,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有一些人只是单纯地不想为别人打工。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这种寄希望于自主创业的情况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

大学生创业者存在一定的自我限制,比如,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仍有欠缺,很多创业项目是山寨产品或者很容易被山寨、被模仿;大学生创业者还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并且缺乏团队意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早期目标不明确,奋斗目标不清晰的缘故。

看到了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想起心理学上的 “手表定律”,即仅有一只手表时,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时间。但是,拥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表,反而无法确定时间。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我们将无所适从。手表定律还告诉我们:当我们找到了那颗最亮的星星,就应该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朝着那个方向前进,不要因周围环境或他人的影响而分神。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各自的人生。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显示: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调查。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结果大多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他们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事实上,这些人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在对目标的选择上陷入了手表定律的误区。

一位哲人曾说:“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在起步前行时,我们必须像那3%的成功者一样,选择明确的方向,还要学会舍弃,否则就会让自己的行为陷于混乱。

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把全副精力集中在某一项事业上,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努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相应的经验,以后做起事来,自然也就更容易、更顺手。

我们的时间有限、能力有限、资源有限,想要样样都精、门门都通,是不可能办到的。我们应该在自己的黄金时代培养自己集中精力的习惯,因为,世界上最大的浪费,就是把一个人宝贵的精力无谓地分散到许多不同的事情上,而一个做事散漫、没有常心的人基本是不会有什么大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