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4990200000044

第44章 习惯养成:我们可以改进自己的生活模式 (1)

第十六章 习惯养成:我们可以改进自己的生活模式 (1)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宅”

现在的年轻人,还有不知道“宅”是何意的吗?如果你的答案是“NO”,那你就“OUT”了,“宅”可是当下最流行的词语之一。

朋友们谈起阿木,都说他是典型的“宅男”。阿木三年前从老家来到北京,在一家网络公司担任程序员。阿木的生活轨迹呆板而无趣: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周而复始。有时候忙起来,连续十几天都待在公司处理各种事情。按他的说法就是“没有娱乐的人生,只有工作的生活”。

两年后,阿木从网络公司辞职,也搬了家。没有多久,他便在一家设计公司找了份工作。他不需要去公司上班,只要按时将自己的设计交给公司就行。这正是阿木愿意接受低工资的原因。此后,他的朋友就很难见到他的身影,有时打电话过去,手机也是处于关机状态。

阿木现在的工作、生活都在家里完成,每天睡到自然醒,吃饭叫外卖,报纸刊物有人会定期送到家中。除了出门理发和倒垃圾,阿木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窝在家中。他还找了几份给时尚刊物画插图的差事。他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过得很滋润”。

过得滋润,活得潇洒,能自主掌控生活和工作,这或许是宅人们的普遍想法。外面世界太复杂,与人交往太麻烦,开口说话太累人,宅在家中敲敲键盘,晒晒太阳,心情郁闷还能大声呼喊,这样的生活也算得上是人间神仙了。但是,在心理学家看来,宅的生活方式隐含着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那就是“主动自闭症”。

主动自闭症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这跟当代社会的迅猛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虽然年轻的宅一族在这种方式当中自得其乐,但是在其内心深处,是一种自我逃避,继而产生出不愿意与人沟通、害怕和人交流、讨厌与人交谈、逃避社会、远离生活、精神压抑、对周围环境敏感等消极的心理症状。外表光鲜的宅一族实际上常常忍受着难以名状的孤独寂寞,容易产生社交缺失、电脑自闭、丧失自我的负面效应。

人的世界是由外部环境和内心情感构成的,相对来说,内心的情感世界更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社会本身也是通过情感的纽带协调转动。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窄的圈子内,对自己、对社会都没有好处。

下面的方法或许会对宅一族有帮助。

1.学会树立自我认同感。宅一族之所以会出现主动自闭,关键是没有确立自己的社会认同感。这个时候,宅一族需要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得到更多关注和肯定。心理学家指出,对于宅一族来说,鼓励其和好朋友交流、沟通,慢慢接触新环境,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愉悦,会增加其与人交流的意愿和能力。

2.不盲目跟风。宅一族多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自信、有个性、崇尚新事物,模仿欲望也很强,他们把窝在家里的宅生活理解成一种时尚,纷纷跟风效仿。要想改变宅一族的观念,首先要认清网络本质,划清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持之有度。同时试着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学会容忍自己与别人的不完美,参加户外运动和活动,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增加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的机会。

掉进“网”中的猎物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无限便捷的同时,也给一些人带来了伤害。

一个名叫王力的高一学生,因为迷恋上网,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继而旷课、逃学,最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治疗。经过20多天的治疗,王力的病情才有所好转。

据校方介绍,王力于2002年上高一后,成绩一般,经常旷课、逃学。后来学校了解到,王力学习成绩下降、旷课的原因是沉迷于上网打网络游戏。2003年,由于学习成绩差,王力不得不留级。但留级后,王力依然热衷于上网,经常旷课逃学。学校为此多次对王力本人进行教育,多次通知家长进行配合教育,王力也多次写下保证书,结果还是一切照旧。2004年开学后,王力到学校上了几节课后又不上了,2004年3月中旬,王力的父亲来到学校,要退注册费和寄宿费,学校才知道王力在精神上出了问题。

负责治疗王力的医生指出,王力患的是精神分裂症,主要原因是上网成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形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致。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网民数量的增多,一种新的疾病——网络性心理障碍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关注。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人们无理由、无节制地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以致损害健康,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心理学专家对众多网民心态进行过分析,许多网民因为对技术的迷信和对速度的崇拜,所以,上网的欲望膨胀;同时,也有人将上网当成一种时髦、流行,如同身着名牌,以此来满足自我的虚荣;看破红尘,远离江湖,隐居网络,成了另一部分人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

美国和欧洲的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一致认为,网络性心理障碍是一种危害不亚于酗酒和赌博成性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因担心电子邮件是否已送达而睡不着觉,一上网就废寝忘食,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有人发展到每天起床便莫名其妙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和食欲不振。更有甚者,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急性戒断综合征,甚至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危害个人和社会安全。

那么,为了防止网络性心理障碍,应及时采取哪些措施呢?

首先,要改变嗜网者对网络活动的不良认知。如果上网者自控能力差,迷恋网络容易成瘾,那么,就应该让朋友、家人对自己进行引导和帮助。家人更不要动不动就呵斥、封闭和阻挠,甚至动不动就关电源、拔网线、拆电脑配件,等等。

其次,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因为业余活动内容贫乏,上网聊天、玩游戏就成了人们的主要生活内容。上网时间一长自然就会成瘾,不能自拔,甚至影响学习、工作和健康。这时,我们可以刻意培养自己的其他兴趣爱好。比如参加一些球类、绘画、英语等爱好方面的活动或者培训,还可以约上一群同龄人一起去郊外度假。

最后,对自己的上网进行限制。一是限制网友。一般不加陌生人,添加新好友时,一定要谨慎思考,以防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二是限制时间。在上网前事先规定好要上几小时,可以请朋友监督。三是限制内容。不要浏览不健康的网站,最好不要把自己的真实信息随意公布在网上。

有些人为什么喜欢开灯睡觉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婴儿在夜晚时因害怕而啼哭,只有开灯的时候,他们才会甜甜地睡去。其实这种害怕黑暗的情形不仅仅发生在婴儿身上,许多成人也有同样的问题,他们在夜间将房间布置得灯火通明,然后才安心地睡去。这种不良习惯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开灯睡眠癖”。

开灯睡眠癖的确切定义是在夜晚睡觉时必须开灯,且在睡眠状态下也不能熄灯,从而造成对灯光的依赖。

开灯睡眠癖是一种不良习惯,其病理实质是对黑暗的恐惧。这种对黑暗的恐惧大半是从幼年期开始的。因为在幼年期,儿童的好奇心很强,喜欢听有关鬼神的故事。这类故事的背景、内容及人物的出现又常常是在晚间或平常人所看不到的黑暗中,以显示生动性和神秘性。久而久之,他们便将对妖魔鬼怪的恐惧与黑暗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对灯光的依赖,导致不敢关灯睡觉。这是开灯睡眠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在某一黑暗的情境中意外遭遇可怕的事情,或在黑夜做了一个噩梦,这些令人恐怖的经历未能及时排遣,也可能造成对黑暗的恐惧。

有位21岁的男大学生,夜间无论何时都不敢走进屋内的地下室。白天他无所谓,但一到晚上就控制不住,后来发展到不敢关灯睡眠,即使跟别人同住一室也要开灯。一关灯,他就吓得哇哇大叫,闹得室友莫名其妙。

一次,父亲强迫他去地下室,他竟昏倒在石阶上。后来,直到看过心理医生才知道,原来在幼年时,他有一次在邻居家听小朋友讲了一个有关鬼怪的故事,描写一位巨人,专吃10岁以下男孩的心,喝他们的血,挖他们的眼。听完故事后他满怀恐惧蹒跚归家。当时天色已黑,只有些许星光,虽然离家很近,但是有一条荒僻山道,正在这时,他突然发现一个巨人向他走来,顿时两腿发软,昏倒在地。

实际上,他所遇见的是一个农民,由城内归来,背着箩筐在黑暗中显得特别巨大。加上这位农民喝了几杯酒,步履踉跄,看起来更像一个张牙舞爪的巨人。他的昏倒并未惊动这位农民,在地上昏睡了足足半个小时后,才被家人发现抱回家。从此以后,他就对黑暗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导致以后夜晚不敢关灯睡觉。

后来,他又听说某家住宅的地下室,一对男女做了丑事,被人发现,结果女的羞愤自杀。不道德的行为和罪恶的感觉以及黑暗、地下室连在一起,使他对黑暗产生了更大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