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4990200000004

第4章 见怪不怪:那些奇怪的现象就是这样发生的 (3)

第一章 见怪不怪:那些奇怪的现象就是这样发生的 (3)

由于这类悲剧屡禁不止,东京新干线开始使用种种方式阻止人们的自杀行为,其中之一就是在地铁站台尾部安装蓝色的灯,蓝色能放松人的神经,调节人的情绪。日本颜色心理学协会的专家高桥水树说:“蓝色可以让人联想到天空和海洋的颜色,让激动不安或者执迷不悟的人逐渐冷静下来。”新干线管理部门希望蓝色灯光能使想自杀的人打消结束生命的念头,产生生的渴望。

自杀者一般会选择在地铁站尾部跳下,所以蓝色灯大都安装在这个位置。安装的灯与普通的灯不同,是蓝色LED灯,比普通的灯光亮更强,更能引起自杀者的注意。

色彩对心理的影响,不仅可以应用在这种非常事件中,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广泛使用。譬如,脾气暴躁的人可以把房间漆成蓝色或者绿色,舒缓紧张的情绪;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的人住在橙色、红色的房间中,心情会愉悦很多。用色彩来调节情绪,愉悦心情,方法简单,效果却很不错,值得大家尝试。

为什么目击者眼见不一定为实

看过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的人也许会记得这样一段情节:马车夫商马第被警长指认为前苦役犯冉阿让而被押上了法庭,而冉阿让的狱友们也一致指认商马第就是冉阿让。这时,已化名为马德兰的真正的冉阿让挺身而出,最终避免了冤案的发生。

现实生活中,在法庭对案件进行审判时,许多情况下法官和陪审团都是依照目击者的证词和物证来进行判断的,人们普遍认为目击者的证词是正确和可靠的。但研究表明,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目击者可能有不同的描述。由于证词一般是证人在事隔一段时间后对所发生事件的回忆,因而事实上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靠。人们往往会以自己的方式解释所经历过的事或人,并且很难把实际发生过的事和自己经过推理而认为理所当然发生过的事区分开来,这种记忆扭曲现象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998年,美国曾根据当事人的指证判一个名叫约翰?史密斯的人犯有抢劫罪。然而5年以后,真正的罪犯落网了,他名叫迈克?史密斯,与受冤者的相貌极其相似,又为同姓,因此造成了这一冤案。

研究还发现,目击者对事件的回忆会因为提问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一项研究中,让被试者看一部关于一起撞车事故的影片,然后要求被试者对事故中车辆的行驶速度作出判断。结果发现,当问题是“车辆在冲撞时的速度是多少”时,被试者认为车速超过65千米/小时;而当问题是“车辆在接触时的速度是多少”时,被试者认为车速只有50千米/小时。一周之后,主试官要求被试者回忆在事故中车窗玻璃是否被撞碎,事实上影片中的车窗玻璃并没有被撞碎。结果是,被以“冲撞”字眼提问的被试者中有33%的人回忆说车窗玻璃被撞碎了,而在被以“接触”字眼提问的被试者中,比例只有14%。显然,在提问时,不同的提问方式改变了被试者对目击事件的记忆。

还有一项实验也证明了同样的问题。研究者给被试者看一段一辆白色跑车疾驰在乡间公路上的影片,然后对他们进行提问。研究者对一些被试者问道:“经过农舍的白色跑车时速大概是多少?”对另一些被试者问道:“白色跑车时速大约多少?”几天后问他们另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看见公路旁的农舍?”结果,在前次提问中提到过“农舍”的那一组被试者中有17%的人做了肯定的回答,而在另一组被试者中只有3%的人回答“有”。

这些研究和实验说明,如果向某人提供一些似乎是真实的信息,便会影响他在回忆某事时的看法,甚至会使其“看见”某些实际上并未发生的事件。因而现在法庭已开始注意防止诱导性问题的出现,这也是心理学为现实生活作出的重要贡献。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证人的话有时极不可靠。有这样一项实验:哥廷根的40名观察力敏锐的心理学家正在开会,突然一人冲进会场,后面一个黑人手持短枪紧追而入,随即两人便搏斗起来,持续了20秒钟之后,听到外面一声枪响,两人仓皇而逃。会议主持者要求各位学者立刻写下目击报告,然后同现场拍摄的录像核对。核对结果显示,40个人中,其中1人的信息偏差为10%,即他所做目击报告与现场实际有10%的信息出入,还有14人的信息偏差为20%~40%,12人为40%,13人为50%以上。一半以上的报告掺有臆造的虚假情节:黑人光头,但9/10的人或者说头戴便帽,或者说戴高帽子;黑人穿黑色短衫,有人说是红的,有人说是咖啡色的,还有人说是条纹的。

虽然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有时候眼见也未必为实,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控制好自身的行为,谨言慎行,不要轻易作判断。因为不但人们的记忆有时会被自己篡改,人们的思维有时候也可能会被别人“诱导”,所以我们在处理事物时,一定要注重客观性,在进行独立思考时不要轻易受大众的影响,尽量避免带太多的个人色彩和主观思维。

“度日如年”和“度年如日”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做喜欢的事情时,常常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当我们做不喜欢的事情时,便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感觉似乎都过了1小时,可实际上才过10分钟而已。之所以出现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对时间的知觉出现了错误,我们对时间长短的感觉,会因在这个时间内所做的事而有所不同。

时间错觉是指对时间的不正确的感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时间的估计有时会不符合实际情况,有时估计得过长,有时估计得过短。

一般来说,当活动内容丰富、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时,对时间估计容易偏短;当活动内容单调、令人厌倦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长。在情绪愉快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短;在情绪不佳时,对时间的估计容易偏长。当期待愉快的事情时,往往觉得时间过得慢,时间估计偏长;当害怕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时,又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时间估计偏短。

人们对时间的错觉容易使人想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关于相对论,爱因斯坦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他是这样说的:“当我们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2小时,我们会觉得好像只坐了1分钟;但是在炎炎夏日,如果让我们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哪怕只坐上1分钟,我们都会感觉好像坐了2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和美丽的姑娘聊天,是甜蜜的体验,人人都希望它能长时间持续下去;而炎炎夏日,坐在炽热的火炉边人们,分分秒秒都是煎熬,自然希望它赶快结束。也许正是因为主观愿望和实际情况的比较,人们便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时间错觉。我们平时所说的“欢乐嫌时短”、“寂寞恨更长”、“光阴似箭”、“度日如年”,都是这种情况的表现。

但是,无论我们是“度日如年”还是“度年如日”,时间都是向前迈进的,我们无力去改变这种客观情况。但是,从主观来说,我们却可以选择珍惜和享受每一刻时光,无论它给予我们的是短暂抑或永恒的魅力。

每天的时光都是造物主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充满着各种美妙的机遇。时光易逝,不要为了无用的念头而虚度年华,浪费精力;不要眼盯着时钟,企盼光阴的停留;不要虚掷它,不要浪费它,因为我们未来的财富就在今天珍贵的时间里。

所以,我们要将时间花在高价值的活动中(无论是为了成就或让自己开心),避免浪费时间的低价值事务。最常见的10项低价值事务包括别人希望我们做的事、老是以同样方式完成的事、我们不擅长的事、做时无乐趣可言的事、总是被打断的事、别人也不感兴趣的事、比预计多花了两倍时间的事、合作者不可信赖或没有保障的事、可预期进行的事、接无聊的电话。

另外,我们还要重视每一分钟的时间,尽量从每分钟里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取得一定的成就,还包括从消遣中得到快乐,等等。以下是一些提高时间利用率的方法。

1.即使做错了也不要后悔。经常后悔以前做过的事情,会浪费许多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懊悔都是不必要的。

2.充足的时间应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这是节约时间的秘诀。如果常常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纠缠,就难以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

3.每天早起,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节约许多时间;午餐要适量,午餐不可吃得太多、太饱,否则下午容易打瞌睡,工作效率会降低,而工作效率降低,本身就是浪费时间。

4.要学会浏览报纸,事无巨细全部看完会浪费时间。要掌握快速读书的方法,从而获得书中最主要的观点和内容,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在看电视上,只要看一看新闻和关于业务方面的节目即可;尽量让家与公司之间的距离短一些,这样,上班时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办公室,下班时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到家,把浪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降到最低。

5.按照事先排列的次序制一张表,把重要的工作放在最前面,并尽快完成。每月制订计划时要有弹性,最好在计划中留出空余时间,以便应付紧急情况。

6.碰到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时,一定要请教专家。因为我们花很多时间都弄不清楚的问题,专家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帮助我们弄清楚。

7.每月要计划三个小时或每周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处理琐事。如果这些琐事积累过多,必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尽量不在周末想工作问题,使自己完全放松下来,以便恢复体力和精力,这样工作的效率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