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4990200000016

第16章 认识自己:为什么“我”会是这样的 (3)

第五章 认识自己:为什么“我”会是这样的 (3)

原来,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暗示,我们的举动让公鸡潜意识中以为自己已经被“绑住”了。而公鸡大脑的简单构造已经发出“我被绑住了”的刺激反应,这就让它自己想动都动不了。

潜意识虽看不见也摸不着,似乎本身没有一丝一毫的实际力量,但是,如果我们能恰当运用,充分掌握激发它们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发挥出巨大力量,创造出奇迹。

潜意识具有无穷的力量,它隐藏在心灵深处,能够创造奇迹。爱默生说:“在你我出生之前,在所有的教堂或世界存在之前,潜意识这种神奇的力量就存在了。这是一种伟大永恒的真实力量,是生命运动的法则,只要你牢牢抓住这个能改变一切的魔术般的力量,就能够治愈你心灵的创伤,愈合你身体的伤痛,摆脱心中的恐惧,摆脱贫穷、失败、痛苦和沮丧。你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将自己的精神、情感与你所期待的美好愿望合为一体,富有创造力的潜意识会为你做出安排。”

潜意识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潜意识是在我们的意识底下存在的一种潜藏的神秘力量,这是一种相对于“意识”的思想。而意识与潜意识具有相互作用,意识控制着潜意识,潜意识又对意识有重要影响。

歌剧男高音卡鲁索有一次突然怯场,因为害怕,他的喉咙开始痉挛,无法再唱。还有几分钟就要出场了,他感到很恐惧,大滴汗水从脸上淌了下来。他浑身发抖地对自己说:“他们要嘲笑我了,我无法唱了。”他到后台对着那里的人大声说:“小我要把大我掐死啦。”“滚出去,小我!大我要唱歌啦!”如此这般后,潜意识回应了他,他镇定地走上台,结果唱得好极了,全场为之轰动。

在这里,“大我”指的就是潜意识中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意识就是我们身体、我们的周围环境以及我们所从事的一切事务的主人。我们的意识向我们的潜意识发布命令,因为我们的意识能作出判断,接受认为合理的事情。当我们的理性(小我)充满恐惧、担忧、焦急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大我)会以恐惧、绝望等影响我们的意识。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要像卡鲁索那样,坚定地对自己说:“请安静一下,我能控制我们,我们必须听我的指挥,我们(这个小我)不准乱说乱动。”

潜意识如同一部万能的机器,许多我们自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愿望都可以在它的作用下办到,但它需要有人来驾驶,而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潜意识大师摩菲博士说过:“我们要不断地用充满希望与期待的话,来与潜意识交谈,于是潜意识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明朗,让我们的希望和期待实现。”如果我们不去想负面的事情,而选择积极性、正面性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更幸福。

人肉搜索为何流行

空虚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态行为。许多空虚的人在网上混日子,所谓“混”,就是随大流,得过且过。空虚的人无远大理想,把社会责任推给别人,自己则等“天上掉馅饼”,坐享其成,心灵自然就变得更为空虚了。

妻子下班后神秘兮兮地对张华说:“知道吗,我刚才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关于婚外情的。”

张华笑她大惊小怪:“婚外情有什么好奇怪的?”

“丈夫把妻子的聊天记录贴了出来,网友都很气愤。大家进行了人肉搜索,居然找出了和妻子偷情的个人,还把他的照片、身份都贴到了网上,现在这个人简直是无处藏身呢。”妻子随便和张华聊了几句,就去做饭了。

张华觉得好奇,就上网搜索,果然查到这起所谓的“铜须门”,原来是玩《魔兽世界》的一群网友在聚会的时候,一男一女有了暧昧关系。事情的经过并没有妻子说得那么邪乎,但网上真的有二人的聊天记录,还有丈夫的控诉和其他网友的谴责。看到网友找出的大量线索,甚至把找到的qq号都发布到了网上,张华忽然觉得,他们做这么多的事情,说是要谴责那个破坏别人家庭的男人,其实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是为了填补他们自己内心的空虚。

像“铜须门”这样的事件在网上还有很多,许多网友热衷于人肉搜索,好像接力一样,将他们想要找的人从虚拟的网络中挖掘出来。看似维护道德,但大多数人更多的是填补内心的空虚。因为空虚就将人肉搜索当做乐此不疲的趣事来做,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心理学认为,空虚心理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寄托,整日无所事事。其特征有二:一是空虚感,二是不满足与不想动心理,心里有渴望又不知渴望什么。空虚无聊的人在生活上总是懒散的,他们常处于被动观望的状态中,自知痛苦但又不能自拔。

无聊感又会使人产生无助感,总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内心的苦闷不断积累,急需找人倾诉,但又找不到适合的倾诉对象。精神空虚可能导致“生命意义缺乏症”,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不容小觑。一个人的身体好比一辆汽车,你自己便是这辆汽车的驾驶员,如果你整天空虚无聊,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就会失去方向,那又怎么找得到前进的方向,克服这可怕的空虚呢?

我们要与空虚感说再见,就要树立“务实不务虚”的生活态度,能活在当下的人,心中是不会有这样的盲区的。找到生活的意义便能摆脱空虚,做事有目标,调动自己的潜力,充实生活,空虚自然无处藏身。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独自承担,请求他人给予你力量和支持,这样就不会感到太寂寞。

另外,多读书,多工作,不要整日无所事事,让生活丰富多彩,自然能从空虚中解脱出来。

1.读一读感兴趣的书

读书是填补空虚的良方,因为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人从寂寞和空虚中解脱出来。知识越多,人的心灵就越充实,生活也就越丰富多彩。

2.转移目标,培养兴趣

当某一个目标受到阻碍而难以实现时,不妨转移目标,比如从学习或工作以外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绘画、书法、打球等),当一个人有了新的乐趣后,就会产生新的追求;而有了新的追求,就会逐渐调整生活内容,从空虚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迎接更加丰富多彩的新生活。

灵感是怎么来的

大家是否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呢?遇到某个问题,我们对它冥思苦想、辗转难眠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抬眼望天或随性散步时忽然脑子一闪,心中似乎有了某种茅塞顿开之感,最后自然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这种经历想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但是,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呢?从表面看,我们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直接的帮助和提醒,那我们又是怎么突然想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呢?

19世纪中叶,人们对有机化学的研究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了,但当时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苯分子的结构尚不清楚。当时,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也在研究这一问题。一次,他绞尽脑汁,苦思不得其解,无奈中面对火炉打起瞌睡来。在睡梦中,他看见很多碳、氢原子首尾相连,形成很多环,在他面前跳动不已,其中一个环突然飞到他的眼前,像一道闪电似的把他惊醒了。梦中原子排成的环使他受到启发,经过进一步研究,他终于得出苯分子的结构是六角形环状的结论。

这种奇特的现象通常被人们称为灵感,心理学上将其称为顿悟,它是指人在特定刺激诱发下突然产生的对某一问题的醒悟。这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因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创造者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促使创造活动中所探索的重要环节得到明确的解决。

当灵感出现的时候,思维的一系列中间过程都被省略了,剩下首尾的环节,在这种状态下,人往往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然后再逐步恢复中间过程。

如此看来,灵感是一种潜意识的活动。当对某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专注思考、研究之后,转入休息或从事其他工作时,人的大脑已经不再有意识地注意这个问题,但是还在通过潜意识的活动继续思考。所以,当灵感出现时,自己往往感到它仿佛突然从天而降,让人茅塞顿开。

那么,为了建设我们的“灵感基地”,让我们能够更快地转动我们的“核桃齿轮”,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灵感的产生需要人有较强烈的行为动机,并为此进行长时间专注的、积极的思索和钻研。心理学认为,在灵感出现之前,我们必须经过一段长期艰苦的致力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劳动。而灵感的突然产生,正是我们长期不懈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我们只有怀着对创造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强烈愿望,凭着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长时间地冥思苦想,使自己的大脑达到饱和却又不是极度疲劳的状态,才可能促进灵感的产生。

其次,灵感多产生于经过长时期连续思考后,大脑转入休息或进行其他休闲活动的时候。人的意识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叫“显意识”,藏于水中的是“潜意识”。前者能被人觉察,如人们的思考、讨论,而后者却不能,灵感思维通常就是潜意识活动的结果。科学家认为,显意识受常规思维的影响,难以自由发挥,而潜意识会引起顿悟。人们对一个问题经过长时期的冥思苦想,在多次尝试却反复失败后,会暂时丢开该问题,去休息、娱乐、锻炼。这时,人的思维反而排除了外界事物的干扰,显意识活动减少了,潜意识思考活动的信息就会突然冒出来,灵感就此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