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自主学习
4987300000031

第31章 上篇 通过沟通让孩子学会做事 (4)

“好,你先去储藏室把吸尘器拿出来,妈妈教你怎么用。”让孩子自己拿吸尘器,下次要用时,她就知道该到哪里拿。

“你看,这儿有一个插头,把插头的线轻轻地拉出来,插到插座上,这样就通电了。这里是开关,往上推就开始吸了,吸完后把开关往下推就停止了。”

“吸的时候要记住扶好吸尘器的管子。还有,角落的地方也要吸到哦!”妈妈很仔细地指导小惠使用吸尘器,并教她如何吸角落的灰尘。她希望孩子每学一样东西都能够学得很彻底,而不只是为了一时好玩。

小惠依着妈妈的指示操作了片刻,遇有不清楚的地方,妈妈会再示范一次。

“会了吗?”妈妈问。

“我会了。”小惠得意地回答。

“那就交给你了!妈妈先去做别的事。”说完放心地把吸地板的工作交给小惠,自己便去清洁厨房了。

“妈,我吸完了。”

“这么快呀!妈妈来检查看看。”妈妈四处看了看说:“嗯!果然吸得很干净,谢谢你了!小惠真能干。”

妈妈的赞赏给了小惠信心和乐趣。

孩子有时并不是懒惰,而是因为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命令,而不去劳动。父母以平等的口气说话,让孩子自己选择做事的方式,他就有了劳动的主动性和自由性,自认为乐在其中。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求孩子做一些家务,并非完全出于劳力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合作精神。

父母鼓励孩子做家务时,要让孩子获得新鲜感,并让他觉得在显示能力,还让他有种为家庭生活做贡献的自豪感。

□把生活变成学问

许多家长都对孩子有过这样的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要什么都给你,家里的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惟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材的惟一条件。而劳动是孩子的负担,参加劳动必然影响学习,因为孩子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

其实,在劳动中也能增加孩子的知识以及对事物的认识,这要看家长如何去沟通:

“你愿不愿意帮妈妈量米煮饭?”

“好啊!”“好,妈妈教你。这是电饭锅专用的内锅,这是量米用的量杯,一杯米大约可以煮两碗饭。我们家三口人,你量两杯米放到锅里……好了吗?你现在把米洗干净,然后量两杯半的水放在锅里和米一起煮……”这个过程,五岁以上的孩子大概都可以完全自己操作。如果是较小的孩子,你可以示范第一杯,其余的由他自行操作。比较困难的是洗米的动作,要轻、要快,杂质才容易除去,又不致把米中的营养成分洗去太多。你可以把孩子的手多做几次,也可视情况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好了,现在把电饭锅插头接到插座上,按下这个白色的按钮,红灯亮就表示开始煮了,煮好了,它自己会弹起来哦!”

“煮饭就这么简单啊?”孩子惊奇地问。

“就是这么简单!”

现代孩子过得太舒服了,许多人结了婚都还不知道如何煮饭、该煮多少米、该放几杯水。如果自小能有学习机会,当不至于发生这种情况。而在这次煮饭过程中,孩子不但学会了如何煮一锅香喷喷的饭,更在无形中获得了关于数量的概念。若家里有不同的米,如糯米、紫米等,更可拿出来比较,让孩子认识不同的米的特性及用途。而由一颗颗硬硬的米,变成一锅香软的饭,更可以使孩子惊讶半天呢!

家庭,就可以为孩子提供学会生活的机会。

厨房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场所,除了米之外,你还可以让孩子认识排骨和其他部位的猪肉有什么不一样;你也可以教他分辨各种不同的鱼、青菜或豆类。此外,厨房中有各式各样的调味料及各种功能的厨具、餐具,一次让孩子认识一种,相信仅是厨房,就可以挖掘出无穷无尽的亲子话题。

孩子原本就是通过生活去学习,但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日,有太多的人过于注重形式学习,而忘了最基本、最方便也最实在的生活学习。因此往往造就出一个个高智力、低生活技能的孩子来。处在父母羽翼保护下的孩子,并不容易显现问题,可是一旦展翅高飞、独立生活时,困难,挫折便一个个展现出来。

当然,许多父母由于时间、能力限制,可能很难提供孩子充裕的学习机会,但是如能利用假日偶尔为之,反倒可以增加不少生活情趣呢!

□让孩子自己动手

在父母心目中孩子永远是孩子,总要在父母的呵护之下。孩子扫地怕扫不干净,孩子洗衣服怕洗不干净,孩子搬煤怕累着,孩子烧水怕烫着,动辄嫌孩子笨,动辄就不耐烦。

其实,没有人生下来什么事都会干,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才会变得聪明、能干。父母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出了纰漏,遇到问题时,正是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增长知识的好机会。

关颖女士介绍过儿子干家务的“典故”:

有一天,儿子刚刚考完试没课在家闲着,而我为赶写一篇稿子在电脑前忙碌着,眼看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我对儿子说:“今天你当一回妈妈,我当儿子,做饭的事全归你了。冰箱里什么都有,你看着安排吧,做完了叫我。”儿子顿时来了精神,得意地说:“你就别管了!”我依然做我的事。可我听得出来,他用锅煮了饭,用微波炉热了菜,又听到油炸东西的声音,只是不知炸的是什么,也多少有点儿担心:“他知道放多少油吗?”“油会不会溅出来烫着他?”不过,想到刚才儿子那自信的样子,我按住自己硬是没动地方。“还是让他尽情地自我实现一次吧!”我的心渐渐平衡了。

然而,没过多会儿,儿子捏着自己的手冲进屋里:“二级烫伤!”我急忙放下手里的活儿,只见他食指上的一块皮被烫白了!我赶紧找出烫伤膏给他涂上,又缠了“创可贴”之后,才问起这“二级烫伤”的怎么回事儿。原来,儿子是在炸春卷。我所担心的“放多少油”、“油溅出来”的问题没有发生,只是在春卷炸完了端锅的时候,煤气炉上的炉圈被碰歪了。儿子是个利索人,便立即用手将它扶正,只是忘记了那东西还带着可将手烫伤的高温,于是便有了这“二级烫伤”。

我从来不知道烫伤如何分等级,其实儿子也不知道。“二级烫伤”,只不过是他在第一次感受烫伤时,来的一把幽默!

关颖像很多父母一样担心儿子有所闪失,但她还是给儿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她认为,孩子干家务,最需要的就是自信;大人过多地干涉和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她相信,“二级烫伤”是空前绝后的,而且儿子不会白白地领教这次“二级烫伤”。

关颖认为没有天生的懒孩子。她确定她儿子和许许多多孩子一样,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自己动手做事也有很大潜力。关键是当父母的如何认识孩子,如何指导孩子。

也许,孩子可能会将事情做得一塌糊涂,但正是在这种磨练中学会做事。在孩子劳动的时候,家长会心疼、难过,但是,当您看到孩子在劳动中健康成长,你会由衷地感到欣慰。

□体会劳动的艰辛

父母为孩子终日辛劳,只是期望他能用心学习。孩子有时未必能体量父母的艰辛,反而会与同学攀比,谁的玩具更高档,谁的鞋子是名牌……

专家们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

知名医生王有国的成材就受益于母亲对他的劳动教育,这是他的一些叙述:

现在常有家长埋怨孩子,什么都不会做,这不能怪孩子,家长也有责任。拿我来说吧,你说怪不,我明明是个男子汉,却长了一双姑娘的绣花手。

其实,怪也不怪,我这双灵巧的手,纯粹是妈妈给我的。

我很小就死了父亲。跟着妈妈煎熬日子。妈妈有一个原则,一切让我自己动手。

我刚刚记事儿,可能只有三岁,我就帮妈妈姐姐一起糊火柴盒。开始不会糊,不是浆糊涂得不匀,就是抹得到处都是,有时还把材料给毁坏了。一次我又弄坏了,姐姐打我,不让我动手。可妈妈说:“让他学会干,不然将来谁养活他!”妈妈一遍遍手把手教我制作,直到我最终学会。5岁那年,我跟姐姐比赛,我糊了100个,她才糊82个,我的质量比她还好。从此,我对自己有了信心。

妈妈是纺线能手,三天能纺一斤棉花,我也想学,姐姐说男孩子学纺线有啥出息。可妈妈说:“让他学,手巧了干什么都有用!”

纺线可不是容易事儿,一手摇纺线车,一手拉线,摇了几圈,倒一倒,把拉出来的线缠在穗子上,两只手配合不好是绝对不行的。开始我不是把线纺得老粗,就是把线拉断,棉花浪费了不少。可妈妈并不责备我,还是指点我继续干。结果,我又学会了,而且纺得又快又匀。后来学校搞勤工俭学,我竟成了纺线组的老师兼组长,我们挣出了全班的书费和学杂费。

念小学时,妈妈就让我自己学缝被子、袜子。后来中学住校读书,这些活我不仅都是自己干,而且干得比女同学还好。

小时候坐在旁边看姐姐绣花,我的手很痒。姐姐出门了,我就偷偷地给绣上个花瓣,姐姐发现了气得要打我,非逼我给拆掉不可。妈妈看了看,说:“这手艺不错嘛!”她又补绣了几针,花瓣就像真的一样了。后来我真的学会了绣花。

妈妈常跟姐姐说:“要让弟弟动手,只有亲手做,才会学会。只有手巧了,心才能灵!学得心灵手巧,一辈子都有用。”

妈妈说对了,我这双绣花手后来果真派上了用场。

在医科大学我学了5年。毕业座谈会上,外科和妇产科老师都一再嘱咐我,将来一定要当外科或妇产科医生,因为他们发现,我这双手太适合做手术了。我真的听了老师的话,当上了外科大夫,一干就是35年,大大小小的手术做了成千上万个,从来没有一次操作失误。如今,年近花甲,两只手还是不抖不颤,操作自如,周围的人都羡慕我这双绣花手,可我总是感谢妈妈的馈赠。

王有国同妈妈、姐姐一起来感受劳动的艰辛,无形中,对他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作用。妈妈较早地告诉他:“让他学会干,不然将来谁养活他。”他在劳动之中,也就获得了生活的自理、自立能力。孩子,最终都要走向社会,一个什么活都不会干的人,又如何能独立?

父母,让孩子学会劳动,则会得到情感和生活上的回报;同时,增加孩子的劳动能力也能使孩子终生受益。

□进一步强化劳动观念

有些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他破坏了卫生,却认为是清洁工应做的事情;他浪费了粮食,却不以为然……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珍惜所拥有的物品,尊重体力劳动者等。孩子有时能知道维持家里的清洁卫生,却未必有公德意识,其实,在公共场所更应具备卫生观念。

孙侃是这样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的:

六岁的儿子已有整洁干净的习惯了,衣服沾上汤汁污渍立即要求换洗,凑近镜子端详自己脸上有无颜料墨水痕迹已是常事,看见房间地板上有果壳纸屑便马上捡起来扔进畚箕。可一直观察着他的我警觉地发现,儿子只注意自己和自家的整洁干净,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观念却几近于无。逛公园时喝罢饮料把空罐头随便一扔,马路上看到一只果奶瓶竟当皮球踢。有一天帮家里倒垃圾,居然把整整一畚箕垃圾倾倒在公共楼道上,关上门了事,心安理得的样子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他妈妈忍不住批评道:“你怎么这样不文明?难道你是一个不爱清洁的坏孩子?”我更觉事情的严重性:“玉不琢不成器,看来的确应该培养培养你的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了。”

特意买来一只小畚箕一把塑料小扫帚是在几天后,那天是他六周岁的生日,以劳动工具作为生日礼物似乎更富意义。我把他领到门外的楼道里,手把手地教着从未扫过地的他。捏了扫帚的儿子显然不很情愿,心不在焉地用扫帚柄敲打着楼梯扶手,嘴也翘得老高。我知道死催活逼必定徒劳,对他硬灌扫地小事中的大道理也不一定有用,索性操起一把大扫帚顾自先扫起来,儿子立在一旁先看了一会,试探性地都哝:“如果我把它扫干净了,马上又会变得很脏的。”“可只要你坚持扫地,每个人都不乱丢垃圾,那这儿一定会像家里一样干净。”我扫帚未停,语气还强了些:“你如果希望我跟你一起扫,我一定陪你。”

其实没过多长时间,儿子就乐意扫楼道了。每次我陪他从所住的三楼一直扫到一楼,再让他把垃圾倒进垃圾箱。渐渐地,他的劳动熟练起来,姿势不再僵硬,面对邻居投来的惊异目光也不再难为情。一天,下班回家的我意外发觉今天的楼道特别干净,心想难道雇来了楼道保洁员?推开家门,只见扶着扫帚的儿子正得意地看着我,手上还沾着些许尘土。“爸爸,今天是我一个人扫的,我扫得比你还干净!”妻子告诉我说,儿子为了给我一个惊喜,下午一到家就拿起扫帚冲出了门。看着他手上头上来不及洗去的尘土,我高兴地想,也许他只顾自己干净的坏习惯已经改掉了。

孙侃将劳动工具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可谓用心良苦。孙侃认为孩子的品格和美德是靠大人培养和塑造的,而且,因其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文明习惯一经形成,孩子们也许比成人表现得更自觉主动、出色完美。

爱劳动,不仅仅是干家务,它包括多种劳动形式。父母要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训练孩子的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