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自主学习
4987300000030

第30章 上篇 通过沟通让孩子学会做事 (3)

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个人天赋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尔?盖茨的家庭注重对他的天赋的保护与培养,让他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当然,比尔?盖茨是一个特例。如果,父母处处限制他,恐怕不会如此成功。对于普通的孩子,同样要给他宽松的环境,让他做适合自己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同时,让他因为能胜任这些,而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这样的孩子,父母就可以视为成功了。

3.怎样培养孩子学会合作?

□信用,合作的基础

合作就是个人或群体相互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加者须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互动、一定的信用,才能使合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诚实可信的人,人们才愿意与他合作。青少年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了信义。

家长以身作则,言而有信,这样才可能让孩子明白重信用该怎么做。父母在生活中的小事上,也可以让孩子明白信用的重要性。

lO岁的丽莎对穿衣特别挑剔。一天大家都穿好了礼服去参加一个宴会。丽莎对妈妈说,“我要再换一条裙子。”爸爸说,“我们没时间了”。妈妈也讲:“这条裙子很好看,不需要再换。”可是丽莎坚持要换,要不然就不去了。妈妈说,“好丽莎,你可以在家换衣服,但我们要走了。”“你们为什么不能等一等我?”“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说好了八点钟准时参加的。如果我们再等下去,全家会去晚的,我们就失去了信用,对主人也很不礼貌。”妈妈说完就打开车门坐进去,然后开车带着其他人走了,将丽莎留给阿姨。

妈妈并未对丽莎发脾气,也没做生硬的要求,这种坚决的行动本身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有了这一次经验后,丽莎就明白了:约好的时间就不应该迟到,说好的事情就不该失信。当她再和全家一起出动时,就会提前决定好要穿什么衣服,而不是挑来挑去让大家等她,她甚至有可能提醒父母还差多少时间。

家长能迁就孩子的任性,但是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要在社会交往中能立足,必须将信用作为为人处世的一条准则和方法。当孩子承诺了一件事以后,就要让他对自己的话负责任。有一个富翁的儿子问他:“怎么才能获得富有?”富翁说:“信用。哪怕你的合同使你亏掉100万,你也要履行诺言。”儿子问:“如何能够不亏掉100万?”“别签这份合同。”

父母对待孩子及别人都做到守信用了,孩子往往很容易仿效。当孩子自我意识太强烈,不去遵守诺言,父母应该让他明白,朋友们上了一次当,就绝不会上第二次当,那么,就没人与他合作了。言而无信的人,父母也难以信任他。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在一些父母固有的思维模式中,一直认为要帮助别人自己就要有所牺牲;别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会失去。其实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并不就意味着自己吃亏。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及帮助别人。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表率,真诚地去对待别人,这样才会使孩子潜移默化到心中。同时,父母要对孩子的人际关系给予正确的引导,以便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张华对妈妈说:“今天上自习的时候,有个同学拿着不会做的题来问我,我给他讲了。可是下课以后我的朋友王力却说我真傻,告诉了他,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不说,还可能下次考试的时候被他超过去了,多亏呀。”妈妈问他:“你认为你傻吗?”张华沉默不语。“如果,你问别人问题,你希望别人怎样?”“当然是希望他教我。”“如果,你不教别人,别人会教你吗?特别是别人知道你会做的题目没教他,那又会怎样?”“那,我可以问老师。”张华说:“是的,你可以问老师,但老师在教室的时间比较少,再则,同学之间可以更轻松地交流。同学之间,在相互的帮助中,你们的能力与成绩都提高了,就如同在体育比赛中,你们整个小组的成绩都提高了一样,你们这个群体在整个人群中的位置就整体向前挪动了,你们就前进了;你付出了,但是你也收获了。善待他人也强大了自己。”

家长总是为孩子操碎了心,却未必收获很大。在这个需要合作的时代,父母应该让孩子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去得到更多的合作和成功。与人为善是我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父母让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围绕一个目标去做事

一些家长适应了这个竞争的社会,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侯,大多教孩子要竞争,要获胜,要比同龄人强。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精诚团结,在共同的大目标下努力把事情做好。虽然生活在一个竞争取胜的社会,但社会需要的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相互残杀,而是共同发展。

父母们都希望孩子像中关村的知识英雄那样有出息,然而他们的成功就得益于:团结协作,围绕一个目标去做事。

在家庭里,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呢?父母要在孩子们心中建立起家庭是一个生活团体的概念,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相互帮助,才能生活圆满。

到郊外野餐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假日活动之一。劳动节的周末,威尔逊和埃迪的父母要带他们去州里的国家公园爬山然后野餐。临行的前一天,一家四口人商量了该如何进行准备:妈妈负责去超市买食品,爸爸准备烤肉的炉子,9岁的威尔逊提出负责所有餐具,11岁的埃迪负责准备调料。妈妈提醒他们是否列出一个单子,一则防止遗漏,再则若有家里不够的物品,可及时去买。威尔逊很快就列出了单子,请妈妈过目,随后便开始准备;而埃迪却跑到外面找邻居的孩子玩,妈妈警告他带齐调料,否则野餐不会好吃。埃迪一边往外跑一边说:“放心吧,我会带好的,别担心。

”妈妈不大相信他会准备齐全,想自己来做,爸爸却提醒她应当给埃迪一个锻炼机会,不要越俎代庖。妈妈想了想便没有再督促埃迪,而埃迪也很开心地玩到很晚才回来,到厨房里忙了一会儿,搞出来一袋子瓶瓶罐罐,便上楼回房去睡了。第二天一早出发,妈妈并没有再检查埃迪的准备工作,一家人高高兴兴上路了。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选好了野餐的地点,大家开始准备午餐。等肉烤熟后,每人倒了一杯饮料,整理好盘子,围着野炊点的木制桌椅坐下,开始往烤肉上倒调料。“埃迪,烤肉汁在哪里?”埃迪伸手到袋里去找,怎么也找不到。“我记得从冰箱内拿出来的,怎么会没有?”“你有没有列在单子上?”“我没有列单子,我记得我把所有的调料都拿出来了。”埃迪又翻了一遍,大家都在那里等着,埃迪最终没有找到,不觉惭愧地低下了头。

埃迪父母选择不参与的方式来让他懂得如何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利益,使得整体活动得以进行。

家长到训练孩子的合作思维法,就让他与团体或家庭围绕一个目标去做事。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而在长大后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

□信任、相处之道

少年朋友们渴望获得友谊,渴望与他人交往,却又不知道怎样去做。朋友之间的交往一定要相互信任,如果缺乏信任,双方互相猜疑,友谊便不复存在了,当然,也会失去与他人合作的基础。

信任,是美好的东西。家长要信任孩子,同时也要让孩子信任他人。这是《人生十六七》里的一段故事:

12岁的希恩?雷登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学生。不久前的一个下午,他放学回家,刚下校车,就背着书包直奔电脑。小小的房间立刻响起电脑键盘的清脆声音。

他正要退出互联网上一个“聊天屋”时,看到一个新的名字——苏珊?西克斯在荧光屏上闪烁。她的简短信息用粗体字写道:“有人能帮我吗?”希恩喃喃自语:“一个不懂规矩的新手,究竟发生了什么?”过了一会,对方回话说:“我呼吸困难,救救我!”希恩很生气,以为对方在开玩笑,想骂她一顿,但信息接着出现了:“救救我,我呼吸困难,下半身失去知觉,我无法离开我的椅子。”希恩认为对方在假装瘫痪。但从对方的操作程序上观察,苏珊不是在开玩笑。希恩在互联网上查找别人的反应,没人理睬她。

希恩注意到,荧屏上又出现“我向你保证,这绝不是玩弄骗局,请帮帮我的忙”的字样,他不再犹豫,马上打电话给911。

在得克萨斯州顿县警察局值夜班的是女警官阿密?斯密特,上任刚一个月,幸好有经验丰富的警官德勃拉?斯拉特臣跟她在一起。希恩的妈妈夏朗说:“我的儿子在互联网上碰到一个呼吸十分困难的人,需要立即救助。”阿密正准备站起来,派遣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点,以为是可能有人心脏病发作,就对对方说:“好吧,她在什么地方?”夏朗说:“在芬兰。”阿密惊呼:“天啊!”

德勃拉拨通了美国当地电话局总机,要接线员接通芬兰有关单位的电话,通知对方有人需要急救。接线员听了哈哈大笑,不加理睬。德勃拉先后找了好几位接线员,并细心做了说服工作。最后终于接通克拉瓦的急救站,耐心地向芬兰急救人员介绍了事件发生的经过,对方保证认真处理好这件事。听到这个结果,希恩的心像一块石头落了地。在互联网上,他发出信号:急救人员正前往救援的路上!

苏珊也发出最后的信息:“他们已经到达我身边了,谢谢,再见!”

如果没有希恩的信任和帮助,旧病复发、半身瘫痪的苏珊,后果不堪设想。夏朗,她并没有怀疑儿子,而是同儿子一起向警察解释。警察对于12岁孩子的话未必能相信,母亲的出面使其更受重视。

父母要教会孩子信任他人,信任,会使人赢得更多的朋友、合作伙伴。在这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经济、科学、文化和政冶等诸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正在日益加深,全世界就像一个大舞台,不论你是否愿意,每个人的命运都必须在这个舞台上上演。因此,要做主角,就要先学会与他人合作,红花还需要绿叶配,最会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

□宽容,有易于合作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是成功者身上具有的一种美德,而且,宽容也能获得信任和支持,是合作的基础。

家长的为人处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处世。

有一位初三的女生,把最秘密的心事告诉了惟一的同性好友,过了一个星期,“心事”成了“丑事”,不仅全班都知道,女生的妈妈还被找去谈话。当妈妈回来之后,女儿等着挨训。妈妈并没有责备她,而是在厨房里忙碌饭菜。女孩终于忍不住问妈妈:“老师因为我而找你谈话,你为什么不找我谈话?”“妈妈相信你,妈妈等着你向我倾诉。孩子,你是不是有些委屈,有些难受?”女儿点点头,用迷惑的眼神问妈妈:“我错了吗?”“你没错。”“那,是不是她的错?她是不是不该随便说?”“孩子,这些并不是什么大事,你的朋友也没错,可能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可是,事情为什么变成这么糟糕?”“孩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同学们可能已忘了这件事了,而你的朋友可能正想向你道歉或已经在心里请你原谅她了。”第二天,女儿告诉妈妈,她的朋友向她道歉了,她已原谅了朋友。妈妈说:“你做得很对,每个人都会有失误或差错,我们要宽容待人,这样就能得到更多的朋友和快乐。”

家长的生活阅历很丰富,对一些事情更有承受力。父母要善于解开孩子的心灵疙瘩,化解矛盾、冲突,让孩子与同学更好地和平共处。父母诱导孩子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要试着去了解别人,从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这样,容易获得友谊,而且会减少摩擦与困难。另外,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当别人要对某事进行解释时,一定要耐心地倾听。懂得如何倾听的人最有可能做好事情,赢得信任与友谊,并且最善于把握别人错过的机会。

如果父母帮助孩子具备了这几点,那么他会具备宽容仁爱的心,并富有合作精神。

4.怎样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孩子是妈妈的好帮手

许多孩子都有一种想要帮大人做事的欲望,他们期望从帮忙做家务中,获得大人的称许与肯定,并借此证明自己长大了。父母应该安排孩子参与的机会,也会为亲子间带来不少乐趣。

“小惠,妈妈要大扫除了,你要不要帮妈妈的忙呀?”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除了表示尊重外,也可借以引发孩子的动机。

“当然要啊!要我做什么呢?”帮大人做事,孩子最喜欢不过了,但是对于自己能够做什么,也许还不是那么明确地知道。

”你要先把玩具收拾整齐,还是要先帮妈妈做地板吸尘呢?”妈妈提出了两件事让孩子自己选择。在生活中不要事事为孩子设定“应该如何”,有时提供孩子选择的机会,除了可激发孩子动脑思考外,也可以培养孩子判断及做决定的能力。

“我想吸地板。”孩子平日看妈妈用吸尘器吸地板,觉得非常有趣,所以她选择了地板吸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