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4984900000016

第16章 防治便秘对号入座——特别的关怀才能特别的通畅 (1)

为什么便秘缠上了可爱的宝宝

两岁宝宝衡衡的妈妈很苦恼,因为宝贝断奶后不爱喝配方奶。为了给他补充能量就喂吃很多的饭和肉,可小宝贝却不太喜欢喝水和吃青菜,于是内热上升,大便开始结块干燥,终于有一天,伴随着血丝,肛裂了。不到万不得已,衡衡开始拒绝大便,忍便久了,更难拉出,新一轮的肛裂又来了。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妈妈看着宝宝痛哭的样子心里更难过。

没有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遭罪会好受,可是便秘这个恶魔怎么会缠上可爱的宝宝呢?原因有:

1.贪食惹祸

宝宝吃的食物过多或经常大量进食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就会因为消化液分泌的相对不足而出现消化不良的趋势,而且因为肠道内壁的润滑程度下降,很容易令大便在体内长时间储存。

2.厌食也便秘

宝宝如果不喜欢吃正餐,只吃乱七八糟的零食,那他经常会感到饥肠辘辘。这个时候肠道就会拼命去消化为数不多的食物,过度吸收食物分解的营养物质,因此剩余的食物残渣会很少,更容易聚集在肠道内,不易被排出。

3.吃得太过精细

许多父母觉得宝宝肠胃不好所以把饭菜做得特别精细,父母的本意是好的,可是对宝宝却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因为食物经过精细的深加工,营养成分很可能已经被破坏掉了,而且还会出现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太少,以及蛋白质过多的现象。这样一来,粪便本身含有的毒素增加了,而它黏稠而缓慢排泄过程可以使毒素的吸收增多,导致血清尿素和氨的升高。

4.不爱喝水是大忌

有很多宝宝不爱喝水,如果是夏季,这种情况是很严重的。宝宝汗液蒸发快,呼吸道丢失水分量增加,体内缺水的情况就会加重,此时肠道接收到内环境“缺水”的信号,开始增加对结肠内粪便水分的重吸收。于是,变得干燥的粪便自然难以被宝宝顺畅地排出。

5.没有养成好习惯

有些宝宝由于玩耍而忽略了便意,就会因为粪便慢慢蓄积导致肠道变粗,弹性下降,排便反射也会随之减弱。所以应当训练宝宝一有便意就知道排便,养成排便的好习惯。

6.疾病或者先天发育异常

有的疾病会影响到肠道的功能,例如,呆小症,它是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会出现喂养困难,以及腹胀、便秘等肠道蠕动功能减退的状况。还有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的宝宝也会便秘。这些原因都必须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7.滥服药物

有不少药物的副作用会影响到排便,例如,长期大剂量地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造成排便异常;许多宝宝服用的补钙药物也会造成粪便干硬;某些止咳药能作用于支配胃肠道运动神经或胃肠道肌肉收缩结构的不同环节,从而抑制了肠道的正常蠕动。

8.情绪不佳

愤怒、紧张、焦虑、压抑、疲惫,这些负面心情和不良情绪都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例如,神经肌肉接头间的某些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发生变化,进一步造成肠蠕动频率的减缓、运动方式的改变,甚至影响到对便意的感受能力,粪便的排泄就会变慢,出现便秘。

不同的原因自然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调理,通过改善饮食、生活习惯,借助一些促进排便的食物,宝宝是可以远离便秘的。如果这些方法都没用,就要考虑宝宝是不是有一些特殊疾病了,赶快就医也是必要的。

需要说明的是,新生儿头几日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新生儿由于解便机制未发育成熟,所以无法定时解便,常常需要大便积多,直肠壁的神经感受到膨胀压力,引发反射性的解便,这就是有些婴儿几天才解一次大便的原因,用温度计刺激,因为可引发反射,所以也可以使其解便。吃母奶的小孩,由于母奶吸收较完全,大便量较少,有些婴儿反而会好几天才解一次便,不一定随吃随解。所以,新生儿几天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判断新生儿是否便秘的方法是观察大便性状,如果性状正常,几天不大便也属正常。

宝宝通便不用愁

其实,很多小宝宝都有便秘的问题,因为他们的消化功能尚不完善,饮食上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腹胀及便秘的现象。父母不必过于心慌,只要细心喂养,讲究科学护理,宝宝就能早日通便。

1.吃得好才能摆脱

牛奶喂养的小孩子更容易发生便秘,要适时地添加润肠辅食,如蔬菜汁、新鲜水果汁、西红柿汁等。

3个月左右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因奶糕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部分发酵后,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通便。

4~5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增加一些辅食。将菠菜、卷心菜、青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这些蔬菜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蠕动,达到通便的目的。此外,辅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等,可促进肠肌肉张力的恢复,对通便很有帮助。

另外,每天要保证宝宝有一定的饮水量,不能因为牛奶中含水分,就不给宝宝喝白开水。

2.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大便是反射性运动,经过训练宝宝是可以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的。三个月以上婴儿就可开始训练:早晨给孩子喂奶后,父母可以两手扶持,或者让他坐盆或排便小椅,连续按时执行半个月至一个月即可养成习惯。宝宝养成习惯后不要随意改动时间。稍大一点后,要鼓励宝宝多运动、多进纤维多的食物。

3.适当服用通便食品

如果饮食调整后,宝宝还是便秘,可以用点蓖麻油,每次5~10毫升,通便效果显著。也可用豆油替代,但须熬开冷却后再食用。每次5~10毫升即可。对于长期便秘的宝宝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调整肠道功能的保健食品,如腹安乳酸菌片等。另外,每天晚上为宝宝做顺时针的腹部按摩,也是很有效果的。

4.万不得已用辅助药物

万一宝宝排便时太过困难,诱发肛裂等,家长可以用开塞露或肥皂条。但这个方法只能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再采用,以免宝宝对这类药物产生依赖性。

开塞露可以通过刺激肠壁润滑大便。小孩子偶尔便秘,临时应用,可以起到通便作用;但对习惯性便秘,还是应查清原因,不宜经常使用开塞露通便;否则会形成没有强刺激就不肯排便的习惯。

还要注意,成人的开塞露请勿用于小儿。这是因为成人的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和山梨醇。山梨醇是一种刺激性泻药,能刺激肠黏膜分泌增加,从而达到通便的作用。但小儿的肠黏膜十分娇嫩,山梨醇对其不但会形成很强的刺激,而且会影响儿童的胃肠道功能,影响消化吸收。而小儿的开塞露则不含有山梨醇,处方组合较温和,特别适合6岁以下儿童。

健康与否,一看“便”知

大便就是身体的“体检单”,通过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就可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样。宝宝健康状况如何,看看他便便的情况就知道了。

1.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而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样,带有明显酸味。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肠道感染的可能性,那么父母就应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3.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4.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5.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这是提示孩子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到孩子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辅食。还可以给孩子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孩子消化。

6.大便变稀,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7.大便为淘米水样,排便无腹痛,婴儿快速出现脱水、抽搐、休克等症状。孩子患霍乱病的可能性比较大,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8.大便呈白色或陶土色,且伴有黄疸、瘙痒等症状。首先考虑是胆管梗阻,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9.血便。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果婴儿肠道出血,首先应该看看是否给孩子服用过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呈赤豆汤样,颜色为暗红色并伴有恶臭,可能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如果大便呈果酱色,可能为肠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以上状况均需要立即到医院诊治。

专给宝宝的“通畅”美食

三岁以上的小孩子,肠胃功能已经大大增强了。这个时候可以给他们的日常饮食里安排一些利于通便的美食。

1.香蕉冰糖粥

材料:香蕉3个,糯米100克,冰糖100克。

做法:将糯米淘洗净,香蕉去皮,切段,两者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冰糖化开。

2.红薯粥

材料:红薯500克,大米200克,少量白糖。

做法:将红薯洗净切块,与大米一起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成稠状烂粥,加入白糖,早晚让小儿温热食用,因为冷后再吃易引起胃部泛酸。

3.银耳橙汁羮

材料:银耳10~15克,鲜橙汁20毫升。

做法:将银耳洗净泡软,放碗内置锅中隔水蒸煮,入橙汁调和,连渣带汁1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