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496308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2006年8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从2006年9月1日开始,全国各级电视台在17∶00~20∶00之间,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这便是日后被称为“禁播令”的规定。此令一出,立刻在业界、媒体以及观众间引起了广泛反响,它也成为近几年来大家议论最多的一项动画产业政策。

第一节 荧屏配额的概念与中国动画荧屏

配额政策的内容其实,“禁播令”作为一项产业政策应该归属于荧屏配额政策的范畴。那么,什么是荧屏配额?荧屏配额政策在中国动画产业政策的体系中又处在什么位置呢?我们还要从配额的概念说起。

配额是指在特定期间内,政府对进出口商品或劳务实行的数量限制,或(在特殊情况下)价值限制。比如,美国在1981年就制定了一项针对日本汽车的进口配额政策,原计划执行三年,后来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期。该政策的结果是使美国汽车与日本汽车的价格都有所提升,从而减弱了原先耗油少、价格低的日本汽车对美国汽车行业的冲击。政府规定进口配额,往往是为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这被发展中国家广泛地采用;政府规定出口配额,往往是为了维持本国产品在海外的价格水平。

荧屏配额,又叫银幕配额,是一种特殊的配额。它规定了播出商播出本国节目的最低比例,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国产影视业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20世纪20年代,荧屏配额政策最早出现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匈牙利、葡萄牙、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从1928年到1935年的7年时间里,英国电影院播放本土电影的荧屏配额从5%提高到20%,1948年进一步提高至45%。但是此后,英国对本国电影的荧屏配额开始降低,1949年略降至40%,1950年降至30%,1982年降至15%,1983年暂缓实施配额,1985年正式废除了荧屏配额政策。从英国荧屏配额政策的演进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一个国家旨在保护本土节目的荧屏配额政策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本土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予以适时的、渐进的改变。此外,根据各国观众观赏习惯的不同,荧屏配额政策也会大相径庭。比如丹麦就从来没有颁布过任何荧屏配额政策,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它无须颁布荧屏配额政策,因为其民众似乎天生就对本国影片有所偏好。

在荧屏配额政策发挥作用的早期,一种被称为“配额次品”的现象大量出现。“配额次品”是指那些预算极低,几无任何艺术价值,只是用来填充由于配额政策而产生的大量强迫播出本土电影时间的电影。1949年,荧屏配额政策重新被意大利采用,不过为了应付“配额次品”问题,意大利政府在规定电影院每季度至少播放20天或者每年至少播放80天国产电影的荧屏配额的同时,还设立了专门的配额委员会,对所播放的国产电影的质量进行审核。“配额次品”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意大利政府的做法提示我们荧屏配额政策必须与其他政策相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从二战结束一直到今天,荧屏配额政策一直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用来对抗美国好莱坞电影的一种方式。早在1947年,关贸总协定就允许各国在荧屏上为国产影片保留时段,并承认国家贸易协议中的其他规定对这一配额不适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性极强、国家民族特性浓厚的特殊文化产品,电影应独立于自由贸易协定之外,似乎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已达成一种共识;在1993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法国正式将这种“不适用”命名为“文化例外”。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于1985年修改了电影法,规定韩国电影院需以1/3放映日播放韩国影片;1995年韩国政府将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至40%,即每年每个戏院都必须上映满146天的本土电影。韩国电影委员会的官员就曾表示,荧屏配额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文化多样性,以对抗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市场的垄断。除了电影的上映可以有荧屏配额,电视节目的播出也可以有荧屏配额,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就对本国电视节目设置了较高的荧屏配额。

韩国的Lee BK和Bae HS通过对荧屏配额政策与本国电影市场份额关系的研究发现,由于一个国家的电影市场规模、文化距离以及语言是确定的,要提高其本国电影的市场份额,只能通过增加投资和实行配额政策来完成。但由于投资又在某种程度上和市场规模相关联,所以对于一个本身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来说,实行配额政策几乎是唯一的提高其本土电影市场份额的方式。

Lee Hyangsun将配额细分为进口配额政策、电影放映配额以及电视配额,进而指出电影放映配额和电视配额是比进口配额更有效促进本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方式,因为前两者引入了更多的竞争,让观众的选择更多。

我国很早便开始采用进口配额政策来限制外国影片的输入。195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电影业登记暂行办法》、《电影新片颁发上映执照暂行办法》、《电影旧片清理暂行办法》、《国产影片输出暂行办法》、《国外影片输入暂行办法》等五项规定,其中最后一项规定就包括了进口影片限制国家和数量的内容,很好地保护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电影业的恢复和发展。

让我们再看一些关于韩国荧屏配额政策的研究成果,因为韩国荧屏配额政策的效果显著,它的范例性引起了全世界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比较丰富。韩国荧屏配额政策虽然早在1965年便产生了,但真正发挥作用却是在1994年以后,冯建三认为这是由于韩政府以前严格管制电影等媒体的内容与美学表达形式,直到90年代初期才取消了内容管制的缘故。如果将Lee HS和冯建三的研究结合起来,我们会发现早期韩国配额政策是以进口配额政策为主,而并非以适度的荧屏配额为主,因此促进本国电影产业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冯建三提出的荧屏配额政策如果与过于严格的内容管制政策并存的话,效果并不明显的观点,对中国的情况颇有借鉴意义。内容管制是政府控制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内容管制的严格程度实际反映了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高低,显然民主化程度较高是荧屏配额政策能够发挥效力的良好政治环境。正像权淑仁所说,韩国文化作为“大众性消费品”而被生产和消费的条件具备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至90年代的这一时期。在民主化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就后,“政治言论”的影响力下降,人们有了一点可以说说“文化”的空闲和“自信感”。

广电总局在中国电视动画领域颁布的“禁播令”,规定了黄金时间国产动画播出的比例为100%,它当然应该归属在荧屏配额政策中。除了“禁播令”,广电总局还对黄金时间以外的时段规定了荧屏配额,它们与“禁播令”一起构成了中国电视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的体系。从历史上看,这一体系的建立是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和四份文件不断加以完善的:

1.广电总局于2000年3月颁布了《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规定各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台应对引进动画片严格按比例播出,每天每套节目中,播放引进动画片的时间不得超过少儿节目总播放时间的25%,其中引进动画片不得超过动画片播放总量的40%。

2.广电总局于2004年3月29日至3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影视动画工作会议”,会后正式颁布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规定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比例不低于6:4,国产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数量不少于60%。2005年,广电总局将每季度的配额改变为每天的配额。2006年4月,广电总局领导在相关讲话中提到:“2005年底我们对主要的播出动画片的频道进行了审看和调查,有的电视台未执行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每天播出不低于6:4的播出比例,超时超量播出境外动画片。”

3.广电总局于2006年8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规定从2006年9月1日开始,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频道、儿童频道和其他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每天播出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的比例不得低于7:3。《通知》还规定,各级电视台在17:00~20:00之间,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