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49630500000034

第34章 相对繁荣期(1937年7月-1946年5月)(24)

电影摄制[154]}

顾秉良

我们过去所用的机件几全部为十六毫米,这样使我们可以多摄影片,并多走若干地点。金大电影部的摄影师曾遍走江苏、山东、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河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西康、青海、云南等二十省,和日本、美国。请看金大电影部所摄影片目录(以后当在本刊发表),我们已经摄的影片有一百一十本,总长四一九七零英尺,分为七类:一,地理风景,二,国防常识,三,自然科学,四,工业常识,五,农事,六,公民,七,新闻及娱乐。

这里展览着的摄影机有三只,一为柯达K型(Cine Kodak Model K),可装片一百英尺,摄无声片用,速度除每秒十六幅外,尚有摄每秒八幅的半速度,在光线极暗或需要动作加快时可用此半速度,金大电影部用此K型机曾摄的影片已经有二万七八千英尺。第二具为柯达袖珍摄影机(Magazine Cine Kod K)此机所装影片都是预装在一个五十英尺暗盒的,每次上片仅需将已摄之片连盒取出,换上装有新片的片盒,即刻能摄,如所用影片有若干种类而常须于未用完时即行换片,此机至为便利。摄片速度自每秒八幅以至每秒六十四幅都有,可摄快动作,亦可摄慢动作影片,机件比K型更小。

第三具为柯达特种摄影机(Cine Kodak Special)此机除相当轻便而外,尚能具备若干摄影场中职业化摄影机之优点:例如:一,镜头有转盘,同时可装二只镜头,需随时改换摄影镜头时,仅一旋之劳。二、快门遮光板遮光面积可自最小以至全遮,用一小杆调节,俾于摄影时得淡入或淡出的效果。三,有返摇设备,可将已摄片卷回,以便重摄,或产生化入的效果。四,可摄单幅,摄制活动画或使图表模型表演动作甚易做到。五,装片暗盒可取下换用。六,速度自每秒八幅以至六十四幅均可。七,可加用电动机发动。八,可加用延时摄影电控制器,以作延时摄影。……本校电影部二十五(1936)年往日本北海道及三十(1940)年往甘肃临洮摄日全食都曾用此六英寸摄远镜头。

与摄影机相配合而为现代摄影师不可不备的设备至少还有两样,一是曝光计,一是滤色器。

影片剪辑[155]

贾文昭

这次展览剪辑所用之器材:(一)贝浩公司十六毫米放映辑片机,机上自带(A)观影器,用以检查影片中的动作,以定取舍。(B)倒片机。(二)柯达简便十六毫米的接片器,(三)自装木质简便三十五毫米接片机。(四)倒片盘。所用药品,(一)接片胶;(二)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用以擦去影片上的污点,(三)液体石蜡,为保护剂,使片面滑润,放映时药膜不易受损。

放映器材[156]

孙崇礼 陈志远

一、柯达L型十六毫米无声放映机,……

二、柯达G型十六毫米无声放映机,此机只放十六毫米影片,比L型要进步点。

三、贝浩公司十六毫米全能无声放映机。

四、贝浩公司十六毫米通用式有声放映机,此机并能放无声片。……

五、变压器,由二百二十伏特交流变一百一十伏特交流。

六、三英寸镜头,在较大场所放映时换用(平常放映机上为二寸镜头)。

七、七百五十瓦放映灯泡,灯丝构成两平面,俾光源集自一点发出,电压一百一十伏特,电流约七安培。寿命二十五小时。

八、三百瓦的幻灯泡……

九、指示灯泡,为装片时照明之用。

十、各种片盘,以其装置影片之用。五十英尺,一百英尺,四百,八百,一千六百,以及二千英尺。

十一、各种片盒中,内有储水之设备,如遇影片放映受热过度,干燥硬脆,可略滴水少许,以供给适量湿度,但不可过多。

十二、玻珠放映幕,携带极为便利,能使放映功率加大,其幕面为许多组玻珠所组成,反光甚强,放映影片于其上光线充分而清晰,但只宜于长方形室内之放映,若观者有三十度以外之位置,则幕面光线不甚强,且不均匀。

十三、放映绸幕……

十四、保险丝,是控制电流量之不致过大,以保安全。

十五、油壶,以加油于各部转动枢纽,减少摩擦之消耗。……

显微放映[157]

孙大营

这里陈列着一具显微放映器(Micro-Projector),它可以把显微镜下切片上的对象放大于银幕上,使一班学生同时观看。光源是显微放映中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以极细的生物,放映千万倍于银幕,放映的光线要大为分散,因此必须用极强的光源,所以这放映机采用弧光。装有二根炭条,炭条下端外测有一调节器,调节合宜,即产生强烈之弧光,以后由钟表机构自动运动炭条。弧光通过一组透镜,以使光线集中,再经一个水槽,槽内盛硫酸铜溶液,因颜色深绿,可作一滤色器,将弧光的颜色变为绿色,射出比较清晰,同时水可以将过量的热吸收,使不通过。以保护不致损及观察下的生物。弧光射到标本上,由目镜校正后,将棱镜折光器盖于目镜上,景物由此即折射于对面的银幕上,供众观览。不必学生每人有一个显微镜或数十人共用一具,轮流观看,消耗大量时间。

影片图书[158]

孙大营

影片图书是利用影片来辅助书籍的不足,抗战期中,西洋书籍杂志供给困难,采用此影片图书则经济便利。

一部很重要的书籍文卷,可摄成几部小巧的卷片,一部很难搬运的书物,可摄成用邮寄出,影片宽度和电影院的片子一样——三十五毫米,但系安全影片,每英尺有十六幅画页。

此展览中的影片图书,共二百多种,各片为美国最近航空邮寄运到的,包括工程,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另外便是由本校学院设计做出的影片图书阅览机两架。阅览机应用一百瓦特的灯泡,电压二百二十伏特。灯泡前面是两个玻片,用以夹着通过的图片,再前面便是一组放大透镜,在左右侧便是卷片的轮轴,由此看一幅转一幅,清晰可观。

此种设备,经常置于金陵大学文学院楼上供各界人士阅览。

注释:

[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2卷),第16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版。

[2]同上。

[3]施焰:《三则建议——给中国电影界》,原载重庆《扫荡报》1938年12月4日。

[4]本段引文皆出自《中国电影的路线问题》会议记录,原载《中国电影》第1卷第10期。

[5]转引自张弓、牟之先编:《国民政府重庆陪都史》,第67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同上书,第70页。

[7]《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宣言》,原载《教育通讯》第2卷第11期,1939年3月18日。

[8]转引自李定开编:《抗战时期重庆的教育》,第117页,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

[9]〔美〕罗伦斯:《抗战中成长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原载重庆《扫荡报》1941年4月12日。

[10]《陪都国营电影机关动态》,载自《电影与播音》第一卷第七、八期合刊。

[11]《重庆通讯》,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二卷第三期。

[12]《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概况》,该会总务组编,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三卷第一期。

[13]《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概况》,该会总务组编,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三卷第一期。

[14]《重庆通讯》,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一卷第五期。

[15]《简讯》,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三卷第五期。

[16]《国际宣传处摄影科通讯》,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二卷第二期。

[17]王平陵:《从苏联电影谈到中国电影》,原载《中苏文化》第七卷第四期,1940年10月版。

[18]《苏联儿童电影——苏联通讯》,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二卷第二期。

[19]亚著:《介绍印度时事短片》,原载重庆《新蜀报》1944年12月7日。

[20]顾秉良:《印缅随军猎影纪实》,载《电影与播音》第二卷第八期。

[21]《本刊主编访渝印象》,原载《电影与播音》第四卷第四期。

[22]同上。

[23]《教育部电化教育委员会章程》,1940年1月。

[24]杜维涛:《电化教育的回顾与前瞻》,载《电影与播音》第四卷第二期。

[25]《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概况》,第9页,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编印,1942年版。

[26]《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概况》,第7页,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编印,1942年版。

[27]《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概况》,第29页,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编印,1942年版。

[28]同上书,第30页。

[29]《简讯——重庆通讯》,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二卷第四期。

[30]《电讯一束——中华教育制片厂赶制新片》,原载《电影与播音》第二卷第七期。

[31]《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概况》,第31页,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编印,1942年版。

[32]同上书,第33页。

[33]《本刊主编访渝印象——中国电影已达发芽期》,原载《电影与播音》第四卷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