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49630500000021

第21章 相对繁荣期(1937年7月-1946年5月)(11)

1944年秋,教育部又命令将“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电化教育专科学校”,并任命“中制”厂长张北海兼任校长。这样,这所坐落于北碚北温泉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旁的专科学校也是我国第一所电影专业学校。这所学校无论在教育体系还是教育业务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分设了电影技术(训练摄影、洗印、剪接、录音、放映等人员)、播音技术、电教教育(训练教育电影师资及编导人员)、电影编导、电影化学工程、电影机械工程及电影美术(训练卡通绘画、布景、化装、模型制作、配音录音等人才)等科。各科固定学制三年。该校还延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导演和艺术家组织培训和授课。著名的心理学家朱智贤任教务主任,画家冯德祀任训练主任,制片厂副厂长余仲英任实习指导主任。任课教师先后有:史东山、孙瑜、夏同光、冯四知、郑君里、舒强、叶浅予、徐苏灵、焦菊隐、陈白尘、张骏祥、盛家伦、郑伯璋等。

在1942年出版的由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编订的《教育部中华教育制片厂概况》一书中谈到成立该校的初衷:“(一)培养电化教育技师。(二)教育影片之制片工作,为一专门技术,所需之编辑、导演、摄影、洗印、剪接、置景、录音、美术、放映、扮演等人才,非有长期训练不可。往者国人从事此种专业者不多,有之,亦未免受专门训练,故在制片时非徒有才难之谈,且有人荒之忧!(三)教育影片之制作与其他戏剧影片不同。前者为学术的,后者为艺术的,……(四)教育为国家事业从事教育工作人员皆应受国家训练,所以期其思想统一,观念纯正,步调整齐,则所教育之国民亦能具有统一之意志矣。今电化教育既经国家统一制作,则应用此种教材之技师,更非统一训练不可。(五)电影初入中国,皆以为娱乐用具,……近十年来国家方渐统制,然而风气既成,一时不可率改,必有一大力为以转移之,则风气始可不变。此种力不存于经济,亦不存于政治,而存于有多数受专门训练之人员。”[67]可见,教育电影的人才培养也被纳入国民党官营教育影业的管理机制之内,成为国民党试图全面监管全国电影业的一个起点。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对电影的控制方式便由教育影业而向其他常规影业推广。该校在北碚三年多时间,培养了一批教育电影工作人才。1945年秋,抗战胜利后,“电化教育专科学校”校名撤销,并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仍为“电化教育专修科”。1946年夏,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去苏州,改“科”为“系”,至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电化教育专修科”并入北京电影学院。

而《一个理想的电化教育专修科学生》一文则生动地诠释了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对电化教育专修科培训目标的设定。

一个理想的电化教育专修科学生[68]

电化教育专修科的目的,为培植从事电化教育的专门人才。凡为该科学生应该具有下列四端:

一、事业的认识。电化教育是中国今日一种急需的工作:它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贡献。所以要想从事都会教育事业,他首先要明了自身责任重大。同时,这种事业是清高的、艰苦的,他不能半途因清寒艰苦而退却。电教事业的大门上,正贴着:“要安逸享受休入此门;想升官发财另走别路。”门里面贴着!“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工作从检讨求进步。”

二、基本课程的基础。电化教育是新兴的教育方法。以科学化工具,如电影、无线电、电视等来推行的。所以他应该精习物理、化学、数学等基本科学。同时,电化教育在欧美各国特别发达,在今日科学落后的中国,非学习于他人不可。所以外国文,尤其是英文为必需的工具,非精通不可。

三、活动的才能。电化教育并不是呆板地在课室内推行的。它应该多方面地发展到学校,工厂,街头,军队,乡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去。因此他要具有多方面活动的才能,广泛地推行电教。这样才能完成它普遍的,广大的,迅速的教育功能。

四、多才多艺。电化教育的教材极广,而需用的工具也极多。举凡摄影、无线电、美术、音乐、戏剧、诗文、木工、金工、讲演、都是不可缺一的。所以他应当多才多艺,样样精通。这样才能使他的教材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有志参加电化教育工作的青年,希望你们尽先充实自己!

除了金陵大学、国民党教育部投身于教育电影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上以外,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也于1945年举行了该部电影技术工作人员训练班,委托专门摄制教育电影的金陵大学理学院负责培训,以促进该部教育宣传电影的制作。

训练军中放映人员[69]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八月一日起举办该部电影技术工作人员训练班,为期两个月,由该部中国制片厂厂长蔡劲军任主任,黄德川为副主任。班址利用政治部对面大田湾之营房。招收高中毕业生入班受训,计八十三人,编为十四组。

教学方面系委托金大理学院负责,由魏学仁院长指导一切,电影部孙明经主任亦被邀于七月二十日飞渝协助主持,并任教导组长,另由电影部干事傅南棣任副组长。训练方式全采新法,完全避免过去分别课程之制式课堂讲授法。其大要为每日有两小时技术训练,每组各发放映机及实验用品一套,每组有一实验教官在旁指导,另有教官四人轮流以扩音机向全班指导,每讲三四分钟,即令学生做一动作,每组六人轮流实习,或合作一动作,如此可将放映技术在短期内授毕,而空洞理论不至麻烦学生。在此种训练中因包括之内容甚广,故每上课,四教官均同学生在场,各以所长及教授之需要而随时插入讲授,盖各教官均系临时性质,未容事前将课程作充分之配合准备也,同时为使全体教官及实习教官均得对教授内容有齐一之概念计,每日于技术实习课程学及午饭前作一小时之讨论。此种方式对于教学有极大之贡献。

每日(星期一至星期五)时间分配如下:

上午七时至八时 一般训练

八时至十时 技术训练

十时至十一时 补充实习及写作报告

下午三时至四时 观览军教影片

四时至五时 技术演讲(除教官外并请班外专家出任)

晚七时至九时 星期一三五放映一般教育影片娱乐片新闻片以补充其一般智识,天晴时在露天举行,招待民众。

……

训练内容第一周以袖珍放映机为主。

第二周注重十六毫米有声放映机之无声放映部分。

第三周注重有声部分,并认识扩大器之线路。

第四周注重发电机。

第二个月仍将放映技术反复实习。

(九)教会组织的教育电影事业尝试

中华基督教协进会以电影可增加教会工作之效率,决议如下:一、在成都组织推行委员会,二、电请美国教会组织委员会以协助中国方面电教之推行,包括搜集影片,选派专家协助,三、与金大电影部合作,编译国外影片,以适应国情,并流通国内之教会,学校,医院及乡村。[70]此后,1945年,“全国基督教协进会近鉴于电化教育之重要,特拟具计划拟在全国八千所教堂,一百二十所中学,百余所医院及护士学校,以及十三所大学及其他教会机关实施电化教育,现正向美国及英国征集大量宗教片及适于教会机关放映之影片。”[71]

三、金陵大学等教育机构对教育电影事业的推进

抗战爆发后迁入成都的金陵大学在重庆时期也始终坚持推进其教育电影事业,并同国民党以重庆为中心的教育电影机构形成了互补与交流的格局,成为当时国统区教育电影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而金陵大学当时的所在地——成都也构成了抗战时期中国教育电影事业的第二个中心。

1.金陵大学重庆时期对教育电影事业的推进1937年11月25日,金陵大学全校员工二百人乘长沙轮由南京向四川西迁,并最终在成都建校。金大教授孙明经作为中国教育电影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在其《中国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个小实验》一文中详细记载了金陵大学理学院在重庆时期对于民国教育电影事业的推进。他写道:金陵大学在迁入四川过程中,沿路交通阻滞,困难重重,一直到1938年1月恢复工作。这次是在重庆,这一次重起炉灶,把我们又送到顶楼的一角,是在求精中学的大楼上。

【继续摄制】四川风景奇秀,工业也发达,是摄影的好对象,我们便把握着机会,大量的摄制。主要的出品有《自贡井盐》,《峨眉山》,《西康》。为了把井盐工作的程序和地下的情景,表现出来,我们曾经专制一部活动画的影片,当时买不到赛璐珞软片,我们就用透明纸(俗称玻璃纸)涂上松节油,这样便十分透明,这一次的实验,给我们对于活动画技术不少的经验。

【两件致谢】我在自贡的工作有两件要特别致谢的事,一是当时四川盐务管理局缪秋杰局长异常的帮忙,他把凡可以搜集的盐的资料都给我一份,积累有两尺厚,白天工作,晚间便看这些书籍,对盐事得了不少认识。其后摄影完成,一位专家研究盐业,自称盐迷的景乔治先生看了这部自贡井盐的片子,认为他在自贡考察六个月所见不过如是。他自然是太谦虚,但也足以证明动影作为介绍事实的工具,可有多么大的效果。

为了要发展本部活动画技术,摄制井盐工业动画的影片,作者和缪局长商量请求辅助,缪局长十分同情,在五分钟的谈话里,决定了补助五千元(1939年)。这是一种很起作用的协助。事实上金大影摄事业历年来大都是靠社会上多方的协助,才有今日的地步,并不是因金大本身经费充裕,特别划出大宗拨款来发展这部门工作的。……

【藉便道歉】不过我们也不能不借此说明我的歉意,因为这十几年来,国家多故,事业不上正轨,许多摄好的片子,竟有事隔十年都未能让摄制时协助的人看过的事。例如《绥远》未能让傅主席看,《开采煤矿》未能让中兴煤矿的黎经理和克总矿师看,《青岛风光》未能让在青岛招待我的王宣忱府上各位看,海南岛的片子至今未与海南人士见面,在商务印书馆所摄的《印刷》也没有就教王云五先生,《西康》是摄后五年经刘主席专程邀请再度入康才给他和西康人士相见的。《自贡井盐》是去年一位美国盐政朋友请客,才有机会给缪秋杰先生看的。希望以后大局渐平,可以让出品加快,即时可就教于协助的人和广大的观众。

【没有洗印设备的痛苦】这种种延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洗印设备,而且到抗战期间材料入口十分困难。关于洗印,最初我们利用京沪铁路货运服务送到上海柯达公司,免费冲洗,每次不过一星期便可收到回件。上海沦陷后,不能不寄往香港冲洗,往往几个月收不到回件。香港陷落,连我们许多宝贵的原片都损失了。以后便寄往印度,这时航空公司和检查当局限制重量,外汇也多问题,有两批经两年的时间才办通,而且有一次完全损坏,其中每一尺都是花了心血的东西。这也就是我们一再想自设洗印厂,并注意发展动片工程设施的原因(指导目前国内还没有十六毫米反正片洗印业务)。

【空袭没有中断我们的工作】在重庆期间,空袭是家常便饭,工作不能不受打击,较贵重的设备和影片每次空袭都得搬到防空洞,时间一长,便免不了受湿气的影响,损失是相当重的。不过我们在华北八省所摄的七本片子,和在西康所摄的八本片子,还有其他的工作都是在这种情形下完成的。为了纪念华北摄影工作,我也在这个时期完成一部写作——万里猎影记,包括二十五封信,已经分别在《影音》月刊发表(从二卷九期到四卷四期)。

正在这种以空袭为家常便饭的时候,贾伟廉医师从北平协和医院毕业,绕道越南来参加我们的工作,负责编辑卫生影片,许多人还为了他撇舍医生不做而可惜。其实他从事着防空的卫生教育工作,比事后的医疗工作更能多救人。以后他被中央卫生实验院请去,专任负责作卫生影片。……

在西康我们工作了五个月,最远到了金沙江上的德格、白玉、巴安、是中英庚款董事会西康科学考察团四十几个人中走得最远的。此行我也收集了累积几尺的资料,并有一百封信稿。……另外此行也摄了八百多张照片,业经编目。

【创设影音专修科】我们的摄制工作虽然渐渐感觉困难,但整个影音事业的推动却有增无已。1938年秋在教育部协助之下,我们创设一个专修科,专门训练影音技术人才,这是国内训练大学程度影音人才最早的。到1948年秋,这专修科便是十周年了。一直到现在,这专修科的名称是电化教育专修科,经若干年的应用,我们感觉“电化教育”四字十分不妥,准备改为“影音”……同时专科二年的训练时间,也感觉太不够,过去这几年,我们正准备把它改为四年的完整大学课程,预备叫它影音系。事实上近三年的影专同学至少都是读三年才出校的,他们自动的要多读些。

【派员赴美考察】第三期末段作者被派到美国考察影音事业,主要以纽约的美国影片中心社和中西部的明理速达大学视觉教育处为基地,…… 考察中给人最不可磨灭之印象可以说是纽约世界博览会,那种高度活动化的表演展览,引人的说明,有系统的指导,使人无法逃避它的诱惑力,而充分的看出所表演的事理来,它对于影音工具应用得十分到家,而且与其他方面的演出组成一片,几百个展览馆都有映影和播音联合的应用,我曾经去过五个十五小时的整天,没有一天有机会吃一顿安闲饭,似乎舍不得多用一分钟糟蹋在吃饭上。 此外我感触最深的是纪实影片(Documentary Film)所采用的独到的技术,和洗印技术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