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49630100000002

第2章 退而结网者言——主编的话(2)

刘宇清博士的《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之成书,是作者在渝、京、沪三地辗转求学十余年,对中国电影历史和现状孜孜以求地观察与沉思的结晶。全书分理论、历史、华语电影、喜剧类型和作家作品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一种独立而且多元的观察视角。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中国电影研究的现状与动态:中国电影研究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术热点,呈现出国际化、学院化和跨文化的趋势;各种不同媒体间的整合给电影研究带来深刻影响;文化研究、视觉研究等新颖的研究方法构成多元的电影学术语境;在多元化的语境中,传统的电影本体与美学研究路在何方?上海电影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留给今人哪些启示?“华语电影冶的概念从诞生,到被广泛援用,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最近,关于“华语电影冶概念的真正内涵,“华语电影冶是不是一个严格的、合法的、具有学术生命力的理论范畴等问题,学界开始有了争论。宇清分别对跨区(国)语境中的华语电影现象,华语电影的概念内涵、理论价值、文化逻辑、话语权利,以及华语电影之于港台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大历史书写的意义展开论述,把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的中国电影联系起来,进行整合性的思考。这无论对于理解特定背景下的三地本土电影的发展和性质、还是世界背景下的华语电影的整体状态和前途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喜剧专题中,宇清将中国早期喜剧电影创作的历史事实纳入与现代人对话的场域,探索喜剧电影之创始与起源的问题,寻求某种支持其他所有东西的根基。对喜剧电影“曾经是什么冶、“现已成为什么冶,以及“它在未来可能会变成什么冶等问题做出别具新意的思考。

刘宇清的另一部著作《他山之石:海外华语电影研究》,共分“理论批评冶、“华语电影冶两部分。“理论批评冶部分包括三篇文章:罗伯特.斯丹姆的《电影理论新视野》把电影理论史放在更加广泛的历史和哲学思潮中考察,并对当今的电影理论格局做出明晰的勾画;尼克.布朗的《论西方的中国电影批评》检讨在西方颇具影响的中国电影批评文章或者文集,准确指出其洞见及盲点,呼吁西方学者在对待中国电影时,回归真正的“电影批评冶;约翰.T.卡德维尔的长文《影视产业文化中批评性理论的扩散与实践》跃过有关电影理论的本质、功能、适当性等纯粹哲学性的问题,集中思考存在于影视生产工业中理论与实践之间值得探讨和质询的关系,详细阐释了电影理论在当代电影生产方式中的作用问题,极具启发意义。海外学者的“华语电影冶研究成果是本书的重点,包括:海外华语电影研究动态,“影戏冶与中国电影传统,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跨国的华语电影明星,十七年时期的政治电影类型,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阶级冶趣味,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产业前景等内容。相关学者都熟谙中西文化,热爱中国电影,用中西比较的方式研究中国电影,视野开阔,观点新颖。一篇文章恰似推开一扇窗,由此可见更多的中国电影风景,是对国内电影研究绝好的补充和有益的启迪。

田义贵博士的《历史形态与文化表征:川渝方言影视剧研究》一书,以具有典型区域文化特征的川渝方言影视剧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察了其文化生存语境之后,作者认为,在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对峙中,影视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最普及、最广泛、最有效、最快速的传播工具,是各种文化势力惨烈角逐的重要场域;而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与纠葛,使方言影视剧找到了生长的缝隙,可以说,方言影视剧正是对国外影视剧侵入本土的一种回应。方言影视剧在表征本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是影视文化中最能代表本土化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文化实践的总体结构中进行着较为频繁的意义生产,从而占据着较为广泛的生存空间。作者搜集了关于川渝方言影视剧的较为完整的图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对现代川渝方言影视剧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比较完整地勾画出了现代川渝方言影视剧的发展简史,从而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研究空白。同时,作者所提供的大量丰富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方言影视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者发现了现代川渝方言影视剧与传统的川剧文化之间的艺术承传关系,并首次从学理上进行阐释;第二,在巴蜀文化的广阔背景下,作者首次提出了“悲剧喜唱冶是川剧文化最重要的艺术精华,这对于发掘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很有意义;第三,作者以“悲剧喜唱冶来概括川味影视剧的艺术特征,从理论层面上刻意发掘现代影视剧中的地域文化。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这是一种构建本土文化的学术努力。

余纪教授领衔的重庆市社科规划课题“重庆市农村电影产业的现状调查、前景分析及政策选项冶历时一年半,课题组成员足迹遍及重庆市70%以上的区县,行程数千公里,最终形成五个报告,其中的四个报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当前县及其以下行政区划中电影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最后一个报告对前述四个报告的内容进行了分析。重庆市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自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社会发展格局,其所面临的问题往往带有全局性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报告中所发现的问题,也就带有很大的普遍性,正因为此,在将报告整理成书的时候,命名为《区县电影市场田野报告》,意在表达作者对一个直辖市农村电影产业的调查研究,并不仅仅是针对这个地区,而是将这个地区选作标本,目的是希望通过解剖这一只“麻雀冶,来深入了解我国70%以上人口目前文化权益,尤其是电影文化权益的落实情况,并解析我国电影产业现实收益与潜在收益之间呈现巨大反差的深层原因。通过调研作者发现,尽管我国人口实行城乡二元结构的管理模式,城乡二元对立的矛盾也正在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但具体到电影这一文化经济门类来说,却并不存在一个纯粹的所谓农村电影产业。任何一个乡镇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都是受到县一级城市直接规约、影响、指挥和控制的。这是因为我国自秦代立郡县以来的两千四百余年,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县城为中心的统治格局。这样的统治格局决定了县城与其所统辖的乡镇村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遵循着一条同兴衰、共进退的宿命性路径。因此,要想调查清楚农村电影产业的问题,就不能不调查区县一级小城市电影市场的问题。

2006年,重庆市政府为了达到“2131冶的目标,出台了惠民工程政策,每年由市级财政拨款3300万元,支付农村电影的放映费用;此后,全国又有多家省级政府跟进。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但是,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对这项好政策能否持续地给农村居民带来实惠,却很难不产生怀疑。因为,在一个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里,政府将作为商品的电影以公共物品的方式向一部分居民提供,且这种提供又必须通过县一级政府机构来最终完成,而县一级政府所在的城市居民又无权享有,这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中不难看出,中央已经下决心解决我国城乡二元人口结构的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逐步解决,惠民工程一类惠及农村居民的好政策将有可能面临一系列尴尬,这是明眼人一看即知的。对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西南大学地处西部的重庆。抗战期间,作为陪都的重庆是中国电影的中心,这里既是中国电影人才和电影企业的汇集地,也是从事中国电影学术研究的唯一场域,在这里,曾经掀起过中国电影理论研究的第一波浪潮。当时,一大批过去总是忙于应付电影生产的作家、艺术家、学者和事业家逃亡到重庆后,因为电影产量的剧减,部分人转行搞话剧,部分人转行去教书,从而有条件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中国第一份专业的电影理论刊物《电影艺术》正是因应这一浪潮而在重庆创办的。

一方面,他们对此前二十来年中国电影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另一方面,他们对苏联和西方的电影观念、电影理论给予了较为系统的译介,并围绕部分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这一切,对于抗战结束后的4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新一轮创作高潮的艺术品位提升、美学风格转型等,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电影人惊呼:原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源头竟然在中国!指的就是以《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一系列伟大作品为代表的40年代后期出品的中国电影。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伟大艺术作品的美学孕育,却是在战时陪都重庆的战火硝烟中开始的。由此我们可以说,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原本就是中国电影学术研究的出发地。

随着抗战胜利,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回迁,重庆作为战时电影中心的地位也自然不复存在,甚至迅速地边缘化了,这种边缘的地位一直延续到今天。今天,重庆是国内极少数没有专门电影制片机构的省级地区之一。由此,在这样一个远离中心的地方从事有关电影的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件吃力的差事。于是,西南大学电影学研究学术群体所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在远离电影创作和电影学术中心地带的高等学校里从事有关电影的学术研究如何可能?结论是,可能,也不可能。康德一生没离开哥尼斯堡,皮亚杰一生都呆在瑞士,就学术研究而言,那都是偏远的地方,却并不影响他们做出杰出的学问来。由此可见,地域并不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决定因素,而关键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学术方向,以及是否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正视现实,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人类一切规划与行动的出发点。有了这种认识,并以这种认识为前提来定位自己的角色,来规划自己的行动,至少就减少了发展的盲目性。如同世界上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垄断地球上所有的生意一样,也没有一家或一个地区的学术单位可以包揽全世界所有的学问。西谚云:“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只要能叫出自己声音就好。冶一个学校也罢,一个学科也罢,无论多么势单力薄,也无论多么天远地僻,只要不是盲目地跟风,只要能从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去寻找课题,就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术生长方向,再假以时日,就总能为时代和社会做出一点独特的、别人所不能替代的学术贡献。

汉儒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冶(《汉书.董仲舒传》)退而结网者,纵使终未得鱼,却总比临渊羡鱼者离鱼儿近了一步。只问耕耘,莫管收获,但求问心无愧,但求对得起历史和时代,但求对得起纳税人赐予的这份俸禄。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走,此心安矣,此生足矣。有道是天道酬勤。皇天在上,担心什么?

2008年10月16日

于嘉陵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