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别让生活毁了健康
49626300000010

第10章 不做脆弱的“小妇人”(7)

影响消化与吸收功能。人在吃饭时,需要有消化液和血液,帮助胃、肠消化食物。吃饭时看电视,大脑也需要大量的血液。这样,胃部和大脑相互争夺血液的供应。结果,两方面都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就会吃不好饭,也看不好电视。时间长了,还会头晕、眼花。

导致情绪抑郁、失衡。长时间收看电视会使人处理问题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减弱。有人以看电视打发时间、有人太沉迷于电视而忽略身边的亲友,忘了应尽的责任,危及人际关系;也有人为了逃避坏情绪、害怕面对问题而看电视上瘾。

电视节目再好看,应该看一会电视后起身活动一下,以免影响自己的健康。

健康专家提示

看电视时,最好关掉房间的主灯,把电视的亮度调低。这样做不但不影响观看,而且还不容易让眼睛疲劳。

要适当调整看电视时的姿势,确保下肢血液通畅,避免引发尾骨病、颈椎病等疾病。

看电视时尽量少吃东西,注意多活动,千万不要久坐不动,人为造成脂肪堆积,引发肥胖。

经常喜欢看电视的人,应多吃一些奶、蛋制品、猪肝、胡萝卜、豆制品、红枣、柑橘等含维生素A的食物。

看完电视后,及时洗脸、洗手,防止电视辐射对皮肤造成伤害。

餐具不能凑合着买

俗话说“病从口入”,现代人对于饮食卫生越来越重视。但人们往往只注意到食品是否清洁卫生、是否对健康有害,而忽略了装盛食物的餐具对身体的影响。实际上,餐具的材质不合格、使用不当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我们使用餐具千万要谨慎,在选择和使用餐具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陶瓷里的金属元素是隐形杀手。陶瓷餐具造型多样、细腻光滑、色彩明丽且便于清洗,是绝大多数家庭购买餐具的首选。但是,陶瓷表面上的彩釉却有可能成为健康杀手。彩釉中的铅、汞、镭、镉等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元素镭会杀伤白细胞;镉、铅和汞都是重金属,镉和铅会引起肝脏或其他内脏中毒,汞会引起肝、肾硬化。

使用不合格的陶瓷产品时,有害物质会溶出,随着食物进入人体,时间久了,会引起慢性中毒。因此,产品的规格和质量尤为重要,达标的彩釉陶瓷对人体基本没有危害,而看起来干干净净的无彩陶瓷餐具却可能为健康埋下隐患。

当心鲜艳漂亮的塑料餐具。许多塑料餐具的表层都有漂亮的彩色图案,如果图案中的铅、镉等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塑料制品表面有一层保护膜,这层膜一旦被硬器划破,有害物质就会释放出来。劣质的塑料餐具表层往往不光滑,有害物质很容易漏出。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没有装饰图案、无色、无味、表面光洁、手感结实的塑料餐具。

小心使用不锈钢餐具。不锈钢是由铁、铬合金再掺入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制成的。其金属性能良好,而且比其他金属耐锈蚀。如果使用不当,不锈钢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同样会在人体中慢慢累积,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危害人体健康,例如镍就是一种致癌物。因此,使用不锈钢餐具要特别小心,不要长时间盛放强酸或强碱性食品,防止铬、镍等金属元素溶出;不能用不锈钢器皿煎熬中药,以防不锈钢在加热条件下与中药中的生物碱和有机酸反应,生成毒性更大的化学物质。

谢绝花哨的油漆筷子。筷子的花样也越来越多,表层涂了油漆的筷子极具装饰性。但油漆中多含有铅、镉等有毒物质,其中的苯更是毒性极大的致癌物。有的不法商家选用不合格的木材,便用油漆来掩盖材质的缺陷。劣质的木材会孳生真菌,对人体健康带来更多危害。

健康专家提示

购买陶瓷餐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切不可贪便宜购买劣质产品。

使用新餐具前用沸水把餐具煮5分钟,或者用食醋浸泡2~3分钟,以溶出餐具中含的有毒物质。

尽量不要使用铝制餐具,因为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会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和老年痴呆。

不能用强碱和强氧化性的药剂洗涤不锈钢餐具;发现不锈钢餐具变形或者表层破损,应该及时更换。

一次性餐具危害大

随着人们健康防病意识的不断增强,对饭菜质量和环境卫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对一次性餐饮用品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依赖性。一次性快餐盒、木筷便成了我们经常接触、使用的餐饮用具。

一次性餐具的应用,使许多在公共场合进餐的人消除了顾虑,满足了我们对卫生、防病的要求。但是,这些看上去比较清洁、卫生的用品不但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隐患。这些隐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餐具的劣质原料导致健康隐患。尽管一次使用、用后抛弃,阻断了细菌、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但是餐具本身却潜伏着较大的健康隐患。一次性餐具或速食产品的外包装普遍采用聚丙烯或聚氯乙烯作为原材料,并适当加入部分添加剂。

聚丙烯、聚氯乙烯都是较稳定的化合物,常温或普通加热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一般合格品中,聚丙烯的用量占70%~80%,其余为填充剂,但许多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在产品中添加的滑石粉、碳酸钙等竟超过了50%,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

一次性餐具中过量矿物质和添加剂,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由于劣质餐具中的重金属铅、镉等的含量超过正常标准,可导致幼儿智力发育减缓,严重的可导致重金属中毒甚至细胞癌变。而高浓度的聚苯乙烯类物还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使思维和器官反应能力下降。

引发消化系统病变。有害物质与食品中所含的水、醋、油等相互溶解后,在进食的过程中,可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而且代谢后排泄困难,可能引发消化不良、局部疼痛以及肝功异常等多种疾病,严重者会导致胆结石。

降低免疫功能,扰乱内分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温度超过65℃时,会分解产生16种毒素。在包装温度较高的食物或在微波炉中加热的时候,餐具中所含的双酚类有毒物会析出,进入食物,长期食用可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女性月经紊乱和皮肤病等,还可增加其他疾病的患病概率。

可造成生殖功能异常。研究发现,一次性餐具中有害添加物所具有的环境激素效应,可能导致男性雌性化,使男性性征发育不明显。

健康专家提示

树立绿色消费意识,不要认为一次性餐具肯定就是安全的,应了解一次性餐具的危害。

家里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时候应选择合格的产品。正规产品质地均匀、颜色乳白略带黄色,而纯白无污滓的多为硫黄处理过的劣质品,折后有白色印迹残留;劣质品手摸较软,搓折时容易掉粉、破裂。正规品强度较高,韧性较好,表面光洁,不易破裂。

为了保证食品卫生,除可选用一次性餐具外,对重复使用的容器进行彻底消毒,或者选用价格高一点的纸浆模塑快餐具、纸板涂膜快餐具等纸制餐具同样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外饮食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最好使用质量好的一次性环保型餐饮具。

保鲜膜的“信用”危机

对于当今大多数忙碌的白领家庭而言,一周去超市进行一次大采购,然后把食物储藏在冰箱里慢慢食用,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生产食品保鲜膜的原料主要有3种,分别是聚乙烯(简称PE)、聚氯乙烯(PVC)和聚二氯乙烯(PVDC)。市场上所售的大多数保鲜膜使用的原料是聚乙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增塑剂,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然而,我们在购买的时候,也可能购买到一些不合格的保鲜膜产品,在使用的时候也有些细节要注意。

保鲜膜使用不当会危害身体,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对保鲜膜的用途分得清楚,大部分都是“一膜多用”甚至“逢膜乱用”。那么,我们在购买和使用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看”。看它有没有产品说明,如果上面打着PE保鲜膜或者聚乙烯保鲜膜,就可以放心地使用;如果写着PVC或者是没有写材质,就尽量别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