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保健与防病常识
49619600000013

第13章 心脑血管病预防策略(2)

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危险分层TC5.18~6.19mmol/L LDC——C3.37~4.14TC ≥6.19mmol/L LDC——C ≥4.14无高血压及其他危险<3低危低危高血压或其他危险≥3低危中危高血压且其他危险≥1中危高危冠心病及其等危症高危高危血脂异常开始调脂治疗时TC 和LDL——C 值及其目标值危险等级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开始治疗目标值低危10年危险TC≥6.21mmol/LTC≥6.99mmol/L TC<6.21mmol/L<5%LDC——C≥4.14LDC——C≥4.92LDC——C<4.14中危10年危险TC ≥5.2mmol/LTC≥6.21mmol/L TC<5.2mmol/L5%~10%LDC——C≥3.41LDC——C≥4.14LDC——C<3.41高危冠心病或其等危症或10年危险10%~15%TC≥4.14mmol/L LDC——C≥2.6TC≥4.14mmol/L TC<4.14mmol/L LDC——C≥2.6LDC——C<2.6极高危急性冠脉TC≥3.1mmol/L TC <3.1mmol/L综合征,或缺血TC≥3.1mmol/L性心血管病合并LDC——C≥2.07LDC——C≥2.07LDC——C<2.07糖尿病4.糖尿病糖尿病是冠心病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在男性和女性可分别增加2~4倍。冠心病是糖尿病死亡的首要原因约25%的心肌梗死幸存患者有糖尿病。有心梗病史的糖尿病患者与不伴糖尿病的患者比较,具有较高的冠心病死亡率的危险一旦2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肌梗死,他们存活的预后比无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预后更差。

近2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已与欧洲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相似。多数地区糖耐量受损的患病率超过了糖尿病患病率。这预示着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我国糖尿病流行还会更加严重。

糖尿病合并症患病率高且问题严重,2001年糖尿病学会对30省市住院患者调查显示,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达60%,合并肾病、眼病患者各占34%,糖尿病合并症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致残、致死原因。

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成为社会主要负担,美国DM 医疗费1987年240亿美元,1998年980亿美元,2002年1320亿美元。中国2002年17省会城市调查显示,DM 医疗费188.2亿人民币,占卫生事业费4%,平均普通DM 患者3726元/年/人(占19%),有并发症患者13897元/年/人(占81%)。改善糖尿病伴随的代谢方面的异常,减肥、锻炼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强有力的血脂、血压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将减低冠心病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控制血糖目标: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7%。

5.超重和肥胖每个患者应该计算体重指数(BMI)BMI=weight(kg)/height(m),BMI >25~29.9的患者要做腰围的测量。BMI 25~29.9被认为是超重,≥30被认为是肥胖。体重的控制目标:BMI 18.5~22.9kg/m2。治疗应集中在饮食和锻炼以预防体重增加,并逐年减轻体重。初始的降低体重目标在6个月内减少约为原体重的10%。

6.体力活动不足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不足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居民的健康。近年来,各年龄人群体力活动不足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体力活动的减少,与之相关的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则呈上升趋势。中国居民主动锻炼身体的比例低,大部分体力活动(尤其在农村)与劳动有关。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不尽力提高城市居民休闲时间的体育活动,势必会加快慢性病的增高,使国民体质减低。

体力运动目标:一周中至少有几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最好是每天都运动)。中等强度的活动(最大量的40%~60%)等于轻快的散步(每15~20分钟1英里)。每周3~5天的高强度的活动(>;60%的最大量)20~40分钟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建议一到两套包括8~10个不同动作的阻力训练锻炼,10~15次中等强度循环重复,每周≥2天。处方应该包括灵活性锻炼和日常活动量的逐渐增加。

7.膳食与营养

平衡饮食,即: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和低钠盐而富含水果和蔬菜。通常提倡饮食中来源于脂肪的热卡少于30%。对于心血管疾病或高脂血症者,来源于饱和脂肪酸的热卡应少于7%,日胆固醇摄入量少于200mg。来源于鱼类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Omega——3脂肪酸作为热卡比糖类更有益。Omega——3脂肪酸研究热点之一的意大利GISSI 研究报告565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Omega——3脂肪酸组(850mg/d)或常规护理组,3.5年后发现Omega——3脂肪酸组全因死亡率降低20%,心源性猝死风险降低45%。现已将Omega——3脂肪酸列为既往发生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

8.饮酒2007ESC 戒酒者全因死亡率高:一项研究30项危险因素中戒酒者的27项危险因素超过了继续饮酒者。适量饮酒可以升高HDL;并通过抑制PECAM——1受体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限制饮酒:男<;30g/d,女<;20g/d。

9.高半胱氨酸过多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中积蓄会产生兴奋性、毒性和神经毒性,直接损伤神经元,同时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上最重要的就是均衡膳食,避免蛋氨酸过量摄入,同时保证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的摄取。

10.社会心理因素理想的综合二级预防应该包括辨别和治疗健康人和CHD 患者的抑郁、焦虑。正规的心脏康复计划应该提供解除心理压力,并配合恰当的药物治疗。

(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及家族史。男性>50(女性60岁)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女性50岁以前发病率不足男性的一半,而70岁以上时男女差别已非常小。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在冠心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现有的研究提示,其作用的途径是通过家族史的独立作用和危险因素的家族聚集而使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增加。阳性家族史是指男性<55岁,女性<65岁患冠心病。这里需要强烈的建议:注意早期冠心病患者的子女筛选CHD 危险因素。

(三)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有关药物

1.他汀类降脂药他汀类药物在降脂作用与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汀类药物能有效地降低LDL——C 和TC 水平,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因而已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最常用的药物。此外,它还能影响和改善内皮功能、影响和改变动脉粥样斑块内的细胞构成、减少血栓形成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的炎性反应、增加NO 的合成与分泌、降低内皮素的产生、降低血黏度与红细胞脆性、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巨噬细胞表面组织因子的表达等作用。因此,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预防及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显著的调脂作用,能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小剂量阿司匹林能使循环中血小板环氧化酶不可逆性失活,因此不能生成血栓烷A2(TXA2),影响血小板聚集性和颗粒内容物释放,如ADP、5——羟色胺、血小板第4因子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阿司匹林对血管壁内皮细胞合成环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因而用小剂量能改善TXA2和PGI2平衡,减低血小板聚集性,减少周期性冠状血流的变异、血管痉挛、斑块损伤、血管血栓性堵塞和心肌微循环中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猝死,减少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血管壁平滑肌刺激增生以及不完全堵塞性血栓机化,预防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进一步发展。小剂量阿司匹林(80~325mg/d)被推荐可用于所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者。

3.叶酸血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会增加冠心病和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而饮食中保证充足的叶酸、维生素B6和B12的摄入,能够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预防冠心病。

4.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心肌缺血、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治疗。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明,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5.ACEI 类(ACEI)可同时作用于RAS 与缓激肽(BK 系统,发挥双重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全程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奠定了ACEI 在CVD 治疗领域的重要地位ACEI 已被推荐用于高血压、慢性心衰、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高危人群的二级预防。ACEI 在糖尿病、肾病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

(四)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目标

吸烟:0

总胆固醇:<;5mmol/L 血压:<;140/90mmhg

腰围:<;90/85cm男/女血糖:<;5.8mmol/L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常见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措施得当,也是可以控制的。积极干预心血管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明显减少或预防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