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捭阖术
49617300000007

第7章 反应第二(2)

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司马懿在河内郡被举为上计掾。此时他年仅二十三岁,但由于家世和个人才能,已经在社会上有了比较高的声誉。当时枭雄曹操在汉献帝朝廷中担任司空,在政治、军事上都才刚刚起家,极需网罗人才为其效力。他听说司马懿是个干才,足智多谋,很想请他出山,授以要职。但司马懿对此时的曹操并未看重,认为汉室衰微,群雄割据,出身阉竖之家的曹操是否能成气候,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不愿过早地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给曹氏,而是等待观望,看准可投之主。这是他在复杂形势下采取的谋策。

为了不开罪于曹操而招致杀身之祸,司马懿使出蒙蔽手段,推辞身患风痹,不能起居。曹操亦是老谋深算之辈,对司马懿借病推辞,心存疑窦,并认为司马懿此举是对自己看不起,所以秘密派刺客假装行刺,以探察司马懿生病的真情。当夜深人静之际,刺客偷偷潜入司马懿的内房,手持利剑,装出要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司马懿刺去的姿势。机警的司马懿很快觉察到这是曹操派来察知真情的探子,因而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根本不加反抗和抵挡,刺客认定司马懿真的患上严重的风痹病,所以慌忙收起利剑,回去向曹操如实禀报。曹操一时被蒙骗过去,而司马懿得以逃避了曹操的第一次征用。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担任了献帝的丞相,他四处物色贤士,又决定延请司马懿为文学援,并严厉地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还是推三阻四,再耍花招,就把他绑来见我!”司马懿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前去就职,其实这时司马懿也只是权宜之计。因为此时曹氏己今非昔比,独揽汉室大权已成事实,逐鹿中原,稳操胜券,中原许多大族名士均已投靠曹操,视其为实际君主,舆论普遍认曹氏代汉只是时间问题了。

曹操对司马懿的应召固然十分高兴,但他一向认为此人非同寻常,为人城府很深,不容易探知其内心活动,所以对他既使用,又疑忌。司马懿虽然谨慎小心,处处留意,但其“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谋”的特点仍为曹操所了解。司马懿与曹丕相处很好,深得曹丕器重,与陈群、吴质、朱铄起合称为曹丕的“四友”。这种亲密关系也使曹操不很高兴,曹操又听人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他亲自验证,果然,司马懿“面正向后而身不动”。通常人回头看东西,不仅头要转过去,身子也应随之侧过去,而司马懿却能做到往后看身子一动不动。司马懿的“狼顾之相”是其为人机警灵活而多疑忌所形成的习惯动作,但这一点却使曹操更增加了对他的厌恶之情。一天晚上,曹操又梦见三匹马共食一槽,“槽”与“曹”同音,曹操遂产生了“马”吃“曹”的联想,认为司马氏终有一天会侵蚀曹氏的权柄,心里十分不快。第二天,他对曹丕说:“司马懿终将不会甘居人下,将来必会干预你们兄弟的大事。”但曹丕对其父的忠告不以为意,总觉得是曹操太多虑了,他因与司马懿关系不错,所以还多方面保护司马懿不受迫害。

司马懿对自己的处境也很清楚,为了消除曹操的猜疑,他表面上对权势地位无所用心,只是勤勤恳恳、恪尽职守,埋头于日常公务,为人也很注意谦恭抑损,逐渐淡化了曹操的敌视态度。曹丕即位后,虽然他与曹丕关系不错,得到曹丕的重用,地位日益显赫,但他的防范心理并不因此懈怠。在征辽东公孙渊凯旋而归时,一些兵士因天气寒冷,乞求司马懿赏给糯衣,这本来不算过分的要求,但他却未答应。当别人对此表示不解时,他表白自己,说是不能让皇帝认为他是用国库的衣物为自己收买人心。可见他的谋术十分精细。

二十余年后,到了魏明帝曹睿的儿子曹芳登位时,司马懿已官至太尉,与宗室曹爽同为顾命大臣,辅助齐王曹芳,二人实际共同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他俩各领精兵三千余人,轮番在殿中值班。曹爽虽为宗室皇族,但资历、声望、经验、才干均远不如司马懿,所以曹爽开始还不得不倚重司马懿,对他以长辈相待,引身卑下,每事必问,不敢独断专行,二人关系还算和睦。当时曹爽门下有宾客五百人,其中毕轨、何晏、邓扬、丁谧等常在曹爽周围,为他出谋划策。他们不断向曹爽进言,认为司马懿有一定野心,而且在社会上有很高声望,对皇室是潜在的威胁,不可对他推诚信任。曹爽遂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二月,使魏帝下诏,表面推崇司马懿,说他德高望重,理应位至极品,因而从太慰升太傅。这一明升暗降的办法,使司马懿的兵权被剥夺,实际权势被架空。以后尚书奏事,均先经过曹爽,大权遂为其所独揽。紧接着,曹爽又将其三个弟弟和自己的心腹都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执掌实权,朝中要职,全为曹爽之党控制,一时曹爽权倾朝野,满门称贺。

对于曹爽及其党羽的夺权之举,司马懿早已看破其用心,司马懿出山以来,苦心经营多年,根基也很深厚,当然不可能善罢甘休,二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比较明显了。但司马懿并未一怒而起,他洞察形势,认为自己目前处于不利地位,曹爽身为宗室,是功臣曹真之后,而自己却为外姓,是曹氏政权猜忌防范的对象,不可马上采取过激的对抗行动。于是,面对曹爽咄咄逼人的进攻声势,司马懿以退为守,收锋敛芒,藏形隐迹,一退再退,把政权拱手让给曹爽,并以年老病弱为由,不问政事。使得曹爽的政治警惕逐渐放松,自以为大权在握,可以不用担心地寻欢作乐、纵情声色,名声也就一落千丈了。后来曹爽对司马懿的病感到有些怀疑,恐怕其中有诈,正巧此时曹爽的亲信李胜将出任荆州刺史,曹爽命他向司马藤辞别,乘机伺察司马懿生病的真象。司马懿知道曹爽派李胜辞行的用意,将计就计,故意表现了一副衰病之容。他躺在病床上,两个婢女在他身边服侍,他想拿过衣服来穿,但却由于手抖而使衣服滑落在地上。他指口言渴,婢女端进粥来,他只能勉强将嘴凑到碗边,让婢女一勺一勺地喂他,稀粥顺着他的嘴角流出来,弄得胸前衣襟湿漉漉的,十分狼狈。李胜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本州刺史,特来向太傅告辞。”司马懿假装眼昏耳聋,故意将“本州”听成“并州”,他说:那就委屈你了,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防备啊。我病重得快要不行了,恐怕今后见不到你了,我把我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托付给你,希望在我死后能得到你的照顾。”李胜又大声解释说:“我是到本州荆州赴任,而不是去并州。”司马懿又故意错解其意说:“哦,你是刚从并州来?”李胜只得拉大嗓门,大声重复一遍,这一次司马懿才算听清楚了,他叹息着说:“唉,我实在是年纪老了,耳朵聋,听不清你的话。你调任家乡本州刺史,真是太好了,应该好好建功立业。”李胜回到曹爽那儿,将亲眼所见向曹爽详细报告,认为“司马公已神志不清,只剩下一具躯壳,不足虑了。”曹爽听了,内心十分欢喜,从此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魏帝按惯例将率宗室及朝中文武大臣,到城外祭扫魏明帝的陵墓。丧失警惕、思想麻痹的曹爽兄弟及其亲信都前呼后拥地跟着小皇帝曹芳去了。久已装病卧床不起的的司马懿认为时机已到,他乘这次曹爽势力倾巢出动之机,将长期周密策划,精心准备的力量积聚起来,发动了政变。他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部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城门、兵库等战略要地和重要场所,并上奏永宁太后,废免曹爽大将军的职务,剥夺了他的兵权。又亲率太尉蒋济等甲兵屯于洛水浮桥,派人给魏帝呈上司马懿要求罢免曹爽的表章。曹爽及其亲信党羽慌了手脚,未能组织有效的反抗,又轻信了司马懿的劝降之言,认为虽然免官,但仍不失为一富家翁。最后乖乖地交出了兵权,束手就擒。等回到京师,司马懿即以谋反罪名,将曹爽一伙投入监狱,不久全部处死,支党皆夷灭三族。二月,魏帝进封司马懿为丞相。十二月又加九锡之礼,享受朝会不拜的殊礼。自此司马路威震朝野,实际掌握了曹氏政权的军事实权。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其孙司马炎时,反对派基本已经肃清,司马氏终于废魏帝而自立,建立了西晋王朝。

卷迹藏真,就是巧妙地掩藏自己的心态而不让别人识破,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令人窥测到自己的内心深处。为了麻痹对方,避开政敌对他的注意,不惜装疯卖傻,耐心等待时机成熟,最后拔除心腹之患,消灭政敌对手。这是对反应术的巧妙运用。

向敏中冷静除敌奸

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1007年),北辽举兵犯边,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南),宋真宗御驾亲征。

那时,西夏也欲反叛。为防西夏借机动手,宋真宗出征前,密诏主延路缘边安抚使向敏中可见机行事,独自处理抵御西夏事务。不久,腊月来临,将要举行大傩(古人在腊月中举行的一种旨在驱赶疫鬼的民间活动)。突然接到密报,驱鬼队伍中有西夏奸细,想借此混乱机会造反起事。向敏中不露声色,像往年一样积极准备这一活动,并召集众宾客幕僚及军队将领前来一同观看。等驱鬼队伍到来后,他像往常一样,先让他们在衙门前舞蹈驱鬼,然后召他们到堂前。等驱鬼队伍来到堂前,向敏中一声令下,预先埋伏的甲兵一拥而上,把驱鬼队伍包围。一搜,果然搜出不少短刀匕首。由于向敏中不露声色,故使这“方”措施得以顺利执行。

在“圆”的阶段向“方”的阶段过渡时,亦即在“圆”阶段摸准了情况,有了处理措施,处理之前要不露声色,注意保密,让对手觉得你还在“圆”中,以便突发制人,使“方”措施实施起来更有利。

“尿垫大王”尼西奇

你相信吗?日本尼西奇股份公司居然以小小的尿垫而与松下电器、丰田汽车等世界名牌产品一样著名。

尼西奇股份公司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仅是个生产雨衣、防雨斗篷、游泳帽、卫生带、尿布等橡胶制品的综合性小企业,只有30多个人,订货不足,经营不稳,随时都有破产的危险。一次,他们从日本政府发表的人口普查资料中得到启发,日本每年大约有250万个婴儿出生,尿布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全国一年就需要500万条,这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市场啊!像尿布这样的小商品,大企业根本不屑一顾,而小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尽管有限,如果能独辟蹊径,必定有所作为。商品不在于大小,只要市场上需要,同样能成为畅销货,做成大生意。基于这样的考虑,尼西奇公司当即作出了决策:专门生产小孩尿垫。

然而,尼西奇公司首先遇到了打不开销路的困难。虽然尿布的市场十分广阔,消费者也很需要,但就是卖不出去,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日本各地的服装批发商以经营四季时装为主,根本不把尿布放在眼里,造成了尼西奇公司的产销脱节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尼西奇公司决心花大力气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他们在东京、横滨等大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和流通中心,在一些中小城市则建立了营业所,尼西奇总公司通过这些分支机构,与日本全国的332个大百货公司、106个零售团体、104个批发公司、3135个超级市场、3430个特约专业零售商店直接挂钩,建立起庞大的销售网,并通过这种销售网使尼西奇公司与每个家庭建立了联系。为了促销,他们还在销售中心和营业所聘请一些30岁左右,领养过婴儿的妇女担任销售宣传指导,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技术咨询。与此同时,公司也从她们那里定期收集用户对产品质量、性能、规格的意见,不断改进产品,进一步打开市场。

为了增强尼西奇尿垫的竞争实力,尼西奇公司不断地创新,对产品精益求精,以扩大销售市场。尼西奇尿垫经历了三代。第一代产品与前几年中国市场上供应的婴儿尿布差不多,用一层布料做成,适应性差;第二代产品在外观上作了一些改进,除了一层布料的尿布外,还将外面一层做成一条小短裤,有松紧带,有尺寸,还可以从颜色上分辨男女;第三代产品把尿布改为三层,最里层是棉、毛、尼龙的混合织物,外层是一条漂亮的小短裤,从而解决了吸水、透气问题。如今,这种尿布已经发展到近百个品种,为了改进产品,他们十分注重博采众家之长。

就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尼西奇公司依靠独特的销售方式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终于使小小的尿垫成为与丰田汽车、东芝彩电、夏普音响一样有名的商品,在日本婴儿所使用的尿垫中,每三条中有两条是尼西奇公司所生产的,使该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尿垫大王”。